办法标准体系推动政策代理机构
以下是专访正文:
IPRdaily:高层人士通常都有多重身份。您有几个身份?最喜欢哪个身份?
毛雨田:2004年,我创立了北京力量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并出任公司总经理。经历过十年的发展之后,先后于2014年创立北京力量专利事务所、于2015年创立北京中知慧眼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并出任这两个公司的总经理。
除了个人的事业发展,在2016年,我在北京发起并成立了北京亦创知识产权联盟,在同行的信任下,忝居该联盟的秘书长一职。
相比较而言,我更偏爱是职位是联盟秘书长。因为在知识产权联盟中,大家都是知识产权的圈内人士,各抒己见,讨论行业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在思想碰撞之际,可以促进大家同时进步,进而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那我们这些从业人员,也可以搭着知识产权事业的高速发展,来实现自身以及企业的快速发展。
IPRdaily:您当初是如何选择进入知识产权行业的?这些年间见证了专利代理行业的哪些变化?
毛雨田:对于个人的发展,众所周知,时机和选择同样重要!2004年,恰逢我毕业之际,通过朋友得以对这个行业有了初步的认识。鉴于当时商标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市场的召唤下,我就顺势创立了北京力量国际知识产权公司。同时,为了尽快与国际接轨,在力量国际成立之初,定下的发展基调就是依托于国内商标业务,发展国外商标业务,争取着眼于国际来发展知识产权业务。
知识产权业经历过这十多年的起伏发展,专利代理业务从初步的扫盲期到以数量决胜负的盲从期,现在已经进入以质量求保护的理性期。特别是近几年在国家专利局陆续出台的各种政策下,在互联网+的大力冲击下,知识产权行业开始回归理性,注重质量管理,关注权利保护,逐步走向了规范化管理。这是对我们的挑战,更是我们的机遇!
IPRdaily:与其他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相比,北京力量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毛雨田: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知识产权业已经进入以质量求保护的理性期。鉴于知识产权行业的特性,力量国际的发展方向是定制化精品服务。立足于力量国际的优势领域,根据客户多层次的需求,为客户量身打造服务产品。在这样的发展方针指导下,我们力量国际目前的管理是针对特定客户成立专项服务小组,以客户需求为服务目标,实现业务、客户服务、资料管理及技术服务一体的服务模式,争取以高标准、高要求的工作态度,达到让客户满意的效果。
IPRdaily:作为一名资深的专利工作从业人员,您如何看待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走向?
毛雨田:我还远谈不上“资深”二字,知识产权行业是一个起步较晚且发展迅速的行业,其发展轨迹通过其他相类似的行业可窥一斑。例如,互联网行业发展的近20年间,BAT三大巨头主导了近十年,除了Baidu、Alibaba和Tencent,其他的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方向基本都是小而精。因此,个人觉得,目前知识产权行业的格局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同时,随着客户对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知识产权行业的发展也将立足于技术领域并且在该技术领域中实现精品发展,也就是“小而精”的发展趋势。
IPRdaily:近来年,行业内发生了多起机构合并事件,请问贵司是否也同样面临机构重组的压力?
毛雨田:的确,近几年有很多机构合并,抱团取暖。机构之间的合并是一种商业方式,取决于各个机构的发展方向。我们力量作为一个传统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着眼于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目前的业务量稳步增长。我们注重客户的服务,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暂时不会考虑合并的模式。
IPRdaily:知识产权服务是一个人才密集型行业,您如何看待人才培养问题和挖墙脚现象?
毛雨田:人才的“育”和“留”,离不开人才的“选”和“用”的。
斯蒂芬·P·罗宾斯说,“一个组织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其所聘用和保有的人员素质的一种总结反映”。因此,要先“选”对要培养的人,“用”好要培养的人,才能顺其自然地实现人才的培养和挽留。
力量国际选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用人的原则是扬长避短,育人的方式是砥砺锤炼,留人的办法是人尽其才。因此,我司更偏向于培养新人,而且在我司目前的发展阶段,给每一位员工提供施展自己能力的平台,使员工和企业能够一起发展,从而培养员工的归属感。
至于“挖墙脚”这种现象,古往今来一直都有。正常的人才流动是很常见的,良禽择木而栖,但是对于现在的流行语,“没有挖不动的墙角,只有不争气的锄头”,我不能苟同。
IPRdaily:对于近年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和知产电商模式,您持何立场?贵司对此已有应对之策?
毛雨田:互联网会给我们这个行业带来重构或者是颠覆,这是肯定的,因为这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
但每个行业如何被互联化,实际情况是不太一样的,这个过程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可言。就知识产权服务行业而言,我觉得有两个基本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这是一个非标准化的服务行业,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被互联网改造和颠覆的行业是从标准化的行业开始的,如数字产品等,然后再从标准化产品逐渐往标准化程度不那么高的产品去延伸。
就非标准化的产品,而且我们的服务又非常专业,怎么样实现互联网化,我觉得还没有找到一个样板是可以完全去学习和借鉴的。非标准化产品不是完全靠机器服务就能实现的,它实际上一定是“机器加人”的服务。
第二个特点就是这是一个专业化的服务行业,专业化的服务也就意味着这是一个对人的要求不低的行业,也意味着在这个行业对人的培养是一个相对长的过程,这是我们这个行业的一个本质的特点。
另一方面,在这个行业互联网化的过程中,我们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就是互联网化带给我们的一个影响,或者是一个助力。那么机会在哪里?其实,知识产权服务行业本身仍还是没有被互联网化的,但这个行业本身因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也在快速发展中,现在还处于发展的一个初级阶段,主要的业务还在确权领域,包括整个的质量标准体系,信息化基础的建设,以及对服务质量的评价体系,实际上都还没有建立起来。
实际上,如果一家服务机构在专业方面,或者在某一些领域,专业做得非常精,非常专,即使在互联网时代也是肯定可以生存下来的,甚至还会比原先没有互联网的时候生存得更好。当然有一些代理机构,特别是一些中型代理机构,可能受到的冲击是比较大的,因为我个人觉得在互联网时代,作为代理机构,要么做的小而美,你可以有你自己的特色,在这种情况下,你有好的服务质量,互联网是可以有利于你去寻找到服务的需求方的;要么就将服务机构做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可以通过规模带来一些聚合效应,或者说带来整合成本的降低。
但不管怎样,我觉得最终这个行业与互联网肯定是一个融合的趋势,因为这个行业本身尚未完全做透,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互联网本身也在发展,这两者最终需要的是线上和线下的融合。
来源:IPRdaily.cn 中文网
记者:王梦婷
编辑:IPRdaily.cn LoCo
校对:IPRdaily.cn 纵横君
本文来自IPRdaily.cn 中文网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