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代理人专利代理人
原标题:专利代理人VS智能机器人
最近笔者关注到一个很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人工智能技术在司法大数据中的应用”,我们都知道,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遐想和可能,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司法大数据中的应用”就是要做机器人审判,因此,笔者自然而然想到了如果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专利大数据中,是不是意味着机器人将替代我们写申请文件。”
我们都知道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是机器学习和决策树,即机器人具备学习能力和输出预测结果的能力,而且机器人还具备人类所不具备的高速计算能力和海量无差错的记忆能力,随着去年Alphago战胜人类顶尖围棋高手的示例,貌似一切皆有可能,好像只剩下我们肯不肯让机器人代替这回事了。
下面让我们以撰写专利申请文件来分析一下智能机器人代替专利代理人的可能性。发明专利的申请文件分为以下几部分:摘要、摘要附图、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撰写的核心也是难点主要是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而权利要求书是整个发明的灵魂,也是最能体现专利人价值的部分,专利代理人撰写权利要求时需要做哪些必要的工作呢?首先,要在多个维度上理解分析该发明的内容,例如:确定这个发明属于哪个领域的那类产品或业务、确定改进点和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可延伸或拓展的技术内容等;接着,需要基于专利法及实施细则的规定来撰写符合法律要求的文献,例如:确定哪个改进点是这个发明的核心发明点,基于核心发明点划定保护范围、确定核心发明点与其他发明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布局等等;同时,还需要考虑类似于单侧撰写、多侧布局,采用何种语言表达利于侵权比对、取证等等撰写技能方面的内容。
说了这么多,看来智能机器人要做的事情还真不是那么简单,如何爬取数据并筛选数据源、如何针对不同类语言的专利文本进行分词、如何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数据训练,以及关键的数据模型的建立等等,每个都是难题。如果一切皆有可能,我还是不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这个问题我想正常人的反映都会是“不能”!在机器人审判的相关观点中认为,研发机器人的目标在于为法官提供智能决策参考,是辅助而不是取代。在此,我不禁担忧的是,谁也没有划定作为参考对象的机器人的参考范围,也就是说,如果,我说的如果,爆发的好奇心、一些个无意的操作、对效率和卓越的追求等等,一些不可能的事情它就是那么凑巧的发生了,于是下一幕我想到了一幅画面:在一个密集了大量机器人的厂房里,无数机器人在疯狂的写着申请文件,零星有几个人类依次走过机器人,贴心的问道:您需要充电吗?不过,我想如果真有这一天,也应该就没有专利了吧。
人类最大的优点就是可进化,我觉得进化可以理解为在一定忧患意识下自发产生的一定程度的创新,提到创新我有了灵感,也许机器人永远不会掌握创新这门技能吧。机器人可以利用历史数据撰写一份当下看起来不错的申请文件,但是我们能做的不仅如此,我们会带入经验数据产生的灵感,这些灵感带领我们不断创造,不断推翻自己又不断重建自己,所以,我们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由此看来,我们还是可以安心的在我们的专利代理人道路上前进,每天与同样充满激情的伙伴们一起工作,享受充实生活带来的满足感和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
来源:康信知识产权
作者:谢湘宁
编辑:IPRdaily.cn LoCo
校对:IPRdaily.cn 纵横君
本文来自康信知识产权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