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我们已发送验证链接到您的邮箱,请查收并验证
没收到验证邮件?请确认邮箱是否正确或 重新发送邮件
确定

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名单

产业
小知2016-02-04
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名单

IPR Daily,知识产权第一新锐媒体

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名单


关于确定新一批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的通知


国知发管函字〔2016〕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知识产权局,各有关单位: 

  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组织申报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和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的通知》(国知办发管字〔2015〕15号)要求,经有关单位自主申报,各省(区、市)知识产权局择优推荐,专家评审和集中评定,现确定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9个产业集聚区为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名单详见附件1),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等8家行业协会、新医药技术创新知识产权联盟等7个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江南大学等8所高等学校和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等9个科研机构为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以下简称“试点单位”,名单详见附件2),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21家生产型企业和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24家服务型企业为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以下简称“试点企业”,名单详见附件3),并原则同意建设(培育)工作方案。 

  上述实验区、试点单位及试点企业的建设(培育)期截至2018年8月。建设(培育)期间,我局将建立跟踪管理工作机制和核心指标年度统计上报制度;根据建设(培育)工作成效,选取部分实验区、试点单位及试点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建设(培育)期满后,我局将对实验区、试点单位及试点企业进行考核验收。 

  各有关省(区、市)知识产权局要将实验区、试点单位和试点企业作为推动产业知识产权工作,构建知识产权运营体系的重要载体,加强日常管理和工作指导,予以政策倾斜和项目扶持;督促各实验区所属地市级人民政府或园区管委会、试点单位及试点企业认真落实工作方案,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各实验区、试点单位及试点企业要分别参照《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指引》、《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培育工作指引》(行业协会)、《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建设指南》、《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培育工作指引(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详见附件4)和《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培育工作指引》,细化时间节点、落实责任部门、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支撑保障,积极探索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和知识产权运营的有效模式,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提质增效升级。 

  特此通知。 

  附件:1.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名单 

     2.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名单 

     3.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名单 

     4.《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培育工作指引(高等学校、科研机构)》 

  国家知识产权局 

  2016年1月29日


附件2

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名单

 

序号

单位名称

产业领域

类型

1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

集成电路

行业协会

2

中国国防工业企业协会

国防科技工业

3

中国节能协会

节能

4

海南省医药行业协会

抗肿瘤药物

5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汽车

6

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

全领域

7

北京电信技术发展产业协会

移动通信

8

重庆(国际)单轨协会

轨道交通

9

新医药技术创新知识产权联盟

新医药

产业知识产权联盟

10

深圳市工业机器人专利联盟

工业机器人

11

南阳市汽车零部件产业

知识产权联盟

汽车零部件

12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专利联盟

装备制造业

13

湖州市电梯产业知识产权联盟

电梯

14

北京音视频产业知识产权联盟

音视频

15

德州市宁津县电梯产业知识产权联盟

电梯

16

江南大学

食品生物技术

高等学校

17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

18

大连理工大学

装备制造

19

中原工学院

纺织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

20

中山大学

电子与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

21

湘潭大学

化工环保、先进材料、大数据云计算

22

天津科技大学

食品营养与安全

2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资源环境

24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石墨烯制备技术及应用

科研机构

2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催化化学、工程化学、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

动力学等

26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机器人、自动化

27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健康与医疗

28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计算机体系结构

29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材料科学

30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化工、冶金、生化等

31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纳米碳材料

32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生命科学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

编辑:IPRdaily王梦婷

本文来自于iprdaily,永久保存地址为/news_11855.html,发布时间为2016-02-04 09:29:57
我也说两句
还可以输入140个字
我要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