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
“IP行业新形态:如何寻找值得信赖的AI?”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近两年来,人工智能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各行各业。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GenAI)正逐步取代传统AI,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新引擎。
从专利撰写到侵权监测,从专利翻译到IP咨询,再到商标设计与版权交易,GenAI似乎“无所不能”,正在深度渗透知识产权行业的各个环节,不断拓展边界。但与此同时,技术落地的阵痛、信任危机的蔓延以及全球化协作的壁垒,也让IP行业陷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
在这场变革中,IP行业如何驾驭AI浪潮,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建立信任,成为亟待解答的问题。
AI冲击IP行业:效率与信任的双重挑战
毫无疑问,IP行业在AI技术的冲击下正在面临多重矛盾与困境。
一方面,IP从业人员正在面临巨大的运营压力。由全球专业IP服务提供商RWS发布的《为什么现在是IP行业利用AI设想更大格局的绝佳时机》(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高达80%的企业IP从业者正面临着增加IP收入、削减成本或这两者叠加的双重压力。这些压力背后,是IP团队“小而重”的工作现状。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如何凭借技术手段实现业务优化,已成为行业共识。
另一方面,尽管AI技术以其能够处理重复性工作的能力,带来了更高效、更经济的解决方案,但其成本效益比仍需进一步优化,现有的AI技术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IP管理系统(IPMS)为例,作为数字商业时代的操作系统,IPMS曾备受行业青睐,但如今却成为创新的瓶颈,难以满足用户需求。《报告》数据显示,仅12%的IP专业人士对IPMS表示“非常满意”。在系统集成、用户体验、灵活性和模块化、报告和数据质量以及功能广度等维度,不满意率居高不下。这种“孤立且僵化”的系统现状,让AI工具难以融入现有工作流程,也难以满足用户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IP行业的创新发展。
此外,IP业务的全球化属性也进一步放大了AI冲击下的效率瓶颈。由于语言障碍、地域合规性要求等复杂因素,传统AI系统在处理跨境IP事务时,往往因缺乏对当地合规要求的深入理解而陷入困境。例如,在专利翻译和检索过程中,AI系统可能因无法准确理解特定地区的法律术语和规定而导致错误,进而影响专利的有效性和保护范围。
更深层次的冲击与挑战在于信任。生成式AI虽然在专利翻译、专利检索、专利撰写等场景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和极高效率,但其捏造内容的风险让行业望而却步。正如RWS集团IP事业部总裁James Lacey所说:“对于IP市场而言,目前的模型还远不够好。15%的错误率对于专利申请来说将是灾难性的,因为即便是极小的错误也可能改变专利保护的整个范围。”《报告》中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担忧,79%的IP专业人士把准确性和可靠性视作采用GenAI的第一大阻碍。对IP行业而言,效率的提升若以准确性为代价,无疑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AI是否无所不能?期待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面对行业内的诸多挑战,IP行业并未止步不前,GenAI 的到来为行业带来了破局方向。但AI真如想象中“无所不能”吗?事实上,期待与现实之间仍存在巨大鸿沟。
首先,IP专业人士对语言模型的质量要求日益提升。OpenAI、Google、Meta等公司研发的大语言模型(LLM)虽然能够满足大众的基本需求,但IP专业人士需要比这些通用模型更精准、可靠、安全的工具,量身定制的小语言模型(SLM)成为满足特定场景需求的关键。这类模型会降低捏造信息的风险,更快、更经济地运行,能更好地保障数据安全,同时维护机构声誉。
其次,全流程整合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IP业务全球化的背景下,将AI技术贯穿于IP创作、管理、保护等各个环节,成为打破“信息孤岛”、提高整体效能的关键。然而,要实现全流程整合,需要打破IPMS平台的信息孤立状态,解决更广泛的IP数据集成难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技术实现的难度和成本,而当下的IP技术环境似乎还难以实现。
最后,角色定位正发生深刻变化。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使人机协同成为工作新常态。《报告》显示,约90%的IP专业人士期待AI在各类场景中创造价值。他们希望以更少资源完成更多工作,这与“代理式人工智能”(Agentic AI)的理念不谋而合。
代理式AI指能自主决策并行动以达成目标的人工智能系统,但其在细微理解和复杂判断上仍有不足。目前,IP行业已在多个场景中应用AI服务,其中专利翻译是实践最广的场景,其次是专利检索、专利撰写、报告撰写以及专用IP咨询聊天机器人等,但大多数人对现阶段的AI服务都持不太满意的态度。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IP专业人士还无法完全放手,仍需“人工把关”确保工作质量。《报告》显示,在11个AI应用场景中,平均有45%的IP专业人士认为,人类专家的监督始终是必要的。
IP行业新形态:如何寻找值得信赖的AI
很显然,知识产权行业目前尚未信任人工智能。既然AI不是万能药,那如何将期待转化为现实?寻找可信赖的AI生态成为行业共识。
这种“可信赖”并非单一的技术突破,而是需要更高质量的AI模型、更高效的沟通解决方案、更流畅的工作流程管理等等行业各方的协同发力。只有人与机器形成良好协作,我们才能从中受益。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您是否充分利用了您与AI的关系?》分析报告中,也着重强调了人与AI之间的共生关系,同时也凸显了流程转型以及在组织内开展学习的重要性。这一点与RWS对Genuine Intelligence所秉持的信念高度契合,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不是相互竞争,甚至也不是相互增强,而是协作——要意识到1+1可以带来大于2的效果。【1】正如RWS在发布这一理念时所倡导:“在当今内容生成速度飞快的时代,我们坚信,我们的人机协作理念——臻实智能是引领我们走向负责任未来的唯一路径。”
在RWS的研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便是IP专业人士对AI所抱有的信心程度。尽管整个行业内所有言论都偏向保守、呈现出规避风险的态势,但很明显,人们还是对AI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坚信这项技术潜力巨大。虽然这种乐观态度与当下的实际体验相矛盾,但是随着AI系统的持续改进和学习,我们或许会迎来更美好的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构建可信赖的AI生态,离不开“可靠的合作伙伴”。RWS的实践经验颇具参考意义:作为拥有60年IP服务经验的提供商,其已在AI前沿领域深耕二十余年,拥有47项AI技术专利,更通过“专家技能+AI技术”的融合模式,推出了“Genuine Intelligence™”解决方案,将两种智慧合而为一,彼此优势互补,并按照IP法律的要求量身定制,精准契合专业需求。
对于IP从业者而言,在AI浪潮中站稳脚跟,既要“抬头看趋势”—— 关注SLM、代理式AI等技术方向,也要“低头找方法”——通过可信赖的合作伙伴,逐步落地AI应用。现在,RWS最新发布的《报告》已开放下载,该报告通过对来自全球33个国家/地区的IP专业人士的深入访谈,探讨了行业对AI的看法、期望,以及他们在战略中对 AI 的采纳情况。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报告》全文,深入了解AI时代IP行业的破局方法论,和更为详尽的行业洞察!

注释:
【1】Genuine Intelligence™——人机协作的未来 - RWS
https://www.rws.com/cn/about/genuine-intelligence/#238229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报告》
(原标题:超八成IP人面临增收与降本压力,生成式AI能否破局?)
栏目支持,共建合作伙伴持续招募!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编辑:IPRdaily辛夷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注:原文链接:超八成IP人面临增收与降本压力,生成式AI能否破局?(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共发表文章
115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