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
“近日汇总的多则337调查信息。”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01外国企业对特定液晶器件、组件及其下游产品提起337调查申请
02美国ITC发布对闪蒸纺丝非织造材料及其下游产品的337部分终裁
03美国ITC发布对电子眼镜及其组件和相关充电设备的337部分终裁
04美国ITC正式对车用儿童安全座椅启动337调查
05美国ITC发布对智能穿戴设备、系统及其组件的337部分终裁
06美国ITC发布对光伏干线总线电缆部件及其组件的337部分终裁
07美国ITC发布对外国制造的半导体器件及其下游产品和组件的337部分终裁
外国企业对特定液晶器件、组件及其下游产品提起337调查申请
2025年9月2日,美国BH Innovations LLC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规定向美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主张对美出口、在美进口及销售的特定液晶器件、组件及其下游产品(Certain Liquid Crystal Devices, Components Thereof, and Products Containing the Same)违反了美国337条款。
中国广东HKC Corporation Ltd. of China惠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重庆Chongqi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of China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HKC Overseas Ltd. of Hong Kong、中国山东HiSense Co., Ltd. of China海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山东HiSense International Co., Ltd. of China青岛海信国际营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山东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f China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美国HiSense US Corporation of Suwanee, GA、美国VIZIO Holding Corp. of Irvine, CA、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TCL Electronics Holdings Ltd. of Hong Kong、中国广东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of China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广东TCL Ki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f China 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美国TTE Technology Inc. of Irvine, CA、中国广东TCL Technology Group Corp. of China 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TCL Moka International Ltd. of Hong Kong、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TCL Overseas Marketing Ltd., of Hong Kong、中国广东TCL Industries Holdings Co., Ltd. of China TCL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越南TCL Smart Device (Vietnam) Co. Ltd.of Vietnam、韩国LG Electronics, Inc. of South Korea、美国LG Electronics USA, Inc. of EnglewoodCliffs, NJ、美国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of Canonsburg, PA为列名被告。
美国ITC发布对闪蒸纺丝非织造材料及其下游产品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8月2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闪蒸纺丝非织造材料及其下游产品(Certain Flash-Spun Nonwoven Materials and Products Containing Same,调查编码:337-TA-1424)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7月30日作出的初裁(No.36)不予复审,即基于同意令,终止对列名被告中国福建Dawnsens New-Materials (Xiamen) Co. Ltd.(原为Xiamen Dangs New-Materials Co., Ltd. AKA Dawnsens New Materials Co., Ltd. of China)厦门当盛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国北京Beijing Da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f China北京当盛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福建Xiamen Da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f China厦门当盛科技有限公司的调查。
2025年5月1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4月22日作出的初裁(No.24、26)不予复审,即(1)基于申请方撤回,终止对列名被告中国河南Zhenping County Weihe Commerce and Trade Co., Ltd. of China镇平县维禾商贸有限公司的调查,(2)将预计的本案调查终止日期延长至2026年9月1日;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4月22日作出的初裁(No.25)不予复审,即修改案件申请和调查公告,具体为(1)对列名被告美国Impak Corporation of Los Angeles, CA、中国江苏Jiangsu Tubo New Material Co., Ltd. of China江苏图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调查增加盗用商业秘密和非法使用利用专有信息,(2)新增TOBO Group of Shanghai, China图博实业(上海)有限公司为列名被告,(3)更新列名被告中国浙江Hangzhou Several Set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of China、中国浙江Hangzhou Several Set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of China的地址,从而反映何处的服务受到影响,(4)对申请方作出非实质性的补充。
2025年2月2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1月22日作出的初裁(No.10、11、12)不予复审,即基于和解与同意令,终止对列名被告美国Harbourpoint Innovations Inc. of Raleigh, NC、中国广东Shenzhen Zhengm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f China深圳铮铭科技有限公司、美国Emedia Group. Inc. of Greenville, SC、美国endur-tec, LLC of Anderson, SC的调查。
2024年11月15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决定对特定闪蒸纺丝非织造材料及其下游产品(Certain Flash-Spun Nonwoven Materials and Products Containing Same)启动337调查(调查编码:337-TA-1424)。
2024年10月9日,美国DuPont de Nemours, Inc. of Wilmington, DE、美国DuPont Safety & Construction, Inc. of Wilmington, DE、美国DuPont Specialty Products USA, LLC of Wilmington, DE向美国ITC提出337立案调查申请,主张对美出口、在美进口和在美销售的该产品违反了美国337条款(盗用商业秘密,非法使用利用被盗机密和专有信息,侵权美国注册商标号817194、818688、818737、7370316),请求美国ITC发布普遍排除令或有限排除令、禁止令。
中国福建Xiamen Dangs New-Materials Co., Ltd. AKA Dawnsens New Materials Co., Ltd. of China厦门当盛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国北京Beijing Da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f China北京当盛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福建Xiamen Da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f China厦门当盛科技有限公司、中国Kingwills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f China、中国浙江Zhejiang Qingyun New Material Co., Ltd. of China浙江青昀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国江苏Jiangsu Qingyun New Materials Co., Ltd. AKA Jiangsu Kingwills New Materials Co., Ltd. of China江苏青昀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国上海Shanghai Qingyu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f China上海青昀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香港Kingwills International Ltd. of China、美国Harbourpoint Innovations Inc. of Raleigh, NC、美国Impak Corporation of Los Angeles, CA、中国广东Shenzhen Zhengm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f China深圳铮铭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山东Weifang Konzer Safety Protective Equipment Co., Ltd. of China潍坊坤泽尔安全防护用品有限公司、中国江苏Jiangsu Tubo New Material Co., Ltd. of China江苏图博新材料有限公司、美国Emedia Group. Inc. of Greenville, SC、美国endur-tec, LLC of Anderson, SC、中国浙江Hangzhou Several Set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of China、中国浙江Hangzhou Qiao Shell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f China、中国河南Zhenping County Weihe Commerce and Trade Co., Ltd. of China镇平县维禾商贸有限公司为列名被告。
美国ITC发布对电子眼镜及其组件和相关充电设备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8月2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电子眼镜及其组件和相关充电设备(Certain Electronic Eyewear Products, Components Thereof, and Related Charging Apparatuses,调查编码:337-TA-1423)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8月8日作出的初裁(No.30)不予复审,即基于和解,终止对列名被告中国台湾地区HTC Corporation, Taoyuan, City, Taiwan、英国HTC Europe Co Ltd., Berkshire, UK、波兰HTC Poland SP Z O.O., Warszawa, Poland的调查。
2025年8月1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7月21日作出的初裁(No.28)不予复审,即基于和解,终止对列名被告美国Meta Platforms, Inc., Menlo Park, CA、美国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LLC, Menlo Park, CA、爱尔兰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Ireland Ltd., Dublin, Ireland、英国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UK Ltd., London, United Kingdom的调查。
2025年1月7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4年12月6日作出的初裁(No.8)不予复审,即基于和解,终止对列名被告美国Valve Corporation, Bellevue, WA、德国Valve GmbH Corporation, Hamburg, Germany的调查。
2024年11月1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决定对特定电子眼镜及其组件和相关充电设备(Certain Electronic Eyewear Products, Components Thereof, and Related Charging Apparatuses)启动337调查(调查编码:337-TA-1423)。
2024年10月10日,美国Igeniospec, LLC of San Jose, California向美国ITC提出337立案调查申请,主张对美出口、在美进口和在美销售的该产品违反了美国337条款(侵权美国注册专利号10,310,296、11,762,224、12,078,870),请求美国ITC发布有限排除令、禁止令。
中国北京ByteDance, Ltd. Beijing, China抖音有限公司、美国ByteDance Inc., Wilmington, DE、中国山东Qingdao Chuangjian Weilai Technology Co., Ltd., Quindao City, China青岛创想未来科技有限公司、美国Funnico Inc., San Jose, CA、新加坡PICO Immersive Pte, Ltd., Singapore、中国台湾地区HTC Corporation, Taoyuan, City, Taiwan、英国HTC Europe Co Ltd., Berkshire, UK、波兰HTC Poland SP Z O.O., Warszawa, Poland、美国Meta Platforms, Inc., Menlo Park, CA、美国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LLC, Menlo Park, CA、爱尔兰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Ireland Ltd., Dublin, Ireland、英国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UK Ltd., London, United Kingdom、美国Valve Corporation, Bellevue, WA、德国Valve GmbH Corporation, Hamburg, Germany为列名被告。
美国ITC正式对车用儿童安全座椅启动337调查
2025年8月25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决定对特定车用儿童安全座椅(Certain Child Car Seats)启动337调查(调查编码:337-TA-1459)。
2025年7月24日,瑞士Wonderland Switzerland AG of Switzerland、美国Iron Mountains, LLC of Morgantown,Pennsylvania、荷兰Nuna International B.V. of the Netherlands、美国Nuna Baby Essentials, Inc. of Morgantown, Pennsylvania、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Joie International Co., Ltd. of Hong Kong、美国Joie Children’s Products, Inc. of Morgantown, Pennsylvania、美国Graco Children’s Products Inc. of Atlanta, Georgia向美国ITC提出337立案调查申请,主张对美出口、在美进口和在美销售的该产品违反了美国337条款(侵权美国注册专利号7,625,043、10,457,168),请求美国ITC发布有限排除令、禁止令。
美国Dorel Juvenile Group, Inc. of Foxboro, MA、加拿大Dorel Industries Inc. of Canada、中国广东Guangdong Roadmate Group Co., Ltd. of China广东乐美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Roadmate Trading (Hong Kong) Limited of Hong Kong、中国广东Zhongshan Roadmate Juvenile Products Co. of China中山市乐美达婴童用品有限公司为列名被告。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于立案后45天内确定调查结束期。除美国贸易代表基于政策原因否决的情况外,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337案件中发布的救济令自发布之日生效并于发布之日后的第60日起具有终局效力。
美国ITC发布对智能穿戴设备、系统及其组件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8月2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智能穿戴设备、系统及其组件(Certain Smart Wearable Devices, Systems, and Components Thereof,调查编码:337-TA-1398)作出337部分终裁:基于列名被告提出的复审动议和第三方提交的利益相关方意见,决定对本案进行复审,复审后确认本案存在侵权美国注册专利号11,868,178,申请方符合美国国内产业地位的经济要素要求,因此决定对未经许可经由六家列名被告及其关联进入美国的侵权产品发布有限排除令,对五家列名被告英国Ultrahuman Healthcare Ltd. of London, United Kingdom、印度Ultrahuman Healthcare Pvt. Ltd of Bengaluru, India、阿联酋Ultrahuman Healthcare SP LLC of Abu Dhabi, United Arab Emirates、美国RingConn LLC of Wilmington, DE、中国广东Shenzhen Ninenovo Technology Limited.发布禁止令,本案调查终止。
2025年6月2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决定对337最终初裁(FID)和建议救济措施进行部分复审,即是否满足美国注册专利号11,868,178美国国内市场地位的经济要素,并建议采取的普遍排除令和禁止令向利益相关方征求意见,书面材料不晚于7月7日提交。
2025年4月2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337最终初裁(FID)和建议救济措施,即如果本案存在侵权,对经由列名被告中国广东Shenzhen Ninenovo Technology Limited.、英国Ultrahuman Healthcare Ltd. of London, United Kingdom、印度Ultrahuman Healthcare Pvt. Ltd of Bengaluru, India、美国RingConn LLC of Wilmington, DE、阿联酋Ultrahuman Healthcare SP LLC of Abu Dhabi, United Arab Emirates对美出口、在美进口和在美销售的涉案产品发布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并就建议救济措施向公众和利益相关的政府机构征求意见,书面材料不晚于5月22日提交。
2024年12月2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4年12月9日作出的初裁(No.21)不予复审,即基于申请方撤回,终止对美国注册专利号11,868,178第17、18项申诉的调查。
2024年10月7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4年9月16日作出的初裁(No.15)不予复审,即基于申请方撤回,终止对美国注册专利号10,842,429第1、3-6、8-11项申诉和美国注册专利号11,868,178第6-10项申诉的调查。
2024年8月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4年7月9日作出的初裁(No.12)不予复审,即基于和解,终止对列名被告法国Circular SAS of Paris, France的调查。
2024年6月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4年5月3日作出的初裁(No.8)不予复审,即将列名被告Guangdong Jiu Zhi Technology Co. Ltd.更正为Shenzhen Ninenovo Technology Limited,更正列名被告RingConn LLC.的地址。
2024年4月1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决定对特定智能穿戴设备、系统及其组件(Certain Smart Wearable Devices, Systems, and Components Thereof)启动337调查(调查编码:337-TA-1398)。
2024年3月13日,美国Ouraring, Inc. of San Francisco, CA、芬兰Ōura Health Oy of Oulu, Finland向美国ITC提出337立案调查申请,主张对美出口、在美进口和在美销售的该产品违反了美国337条款(侵权美国注册专利号11,868,178、11,868,179、10,842,429),请求美国ITC发布有限排除令、禁止令。
印度Ultrahuman Healthcare Pvt. Ltd. of India、阿联酋Ultrahuman Healthcare SP LLC of United Arab Emirates、英国Ultrahuman Healthcare Ltd. of United Kingdom、中国广东Guangdong Jiu Zhi Technology Co. Ltd. of Zhongshan City, China、美国RingConn LLC of Wilmington, DE、法国Circular SAS of France为列名被告。
美国ITC发布对光伏干线总线电缆部件及其组件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8月1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光伏干线总线电缆部件及其组件(Certain Photovoltaic Trunk Bus Cable Assemblies and Components Thereof,调查编码:337-TA-1438)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7月21日作出的初裁(No.19)不予复审,即部分批准申请方提出的动议,确定不存在专利不可执行性,因为有争议的隐瞒信息缺少“若非”重要性(but-for materiality),行政法官认为,在不可执行性的其他方面(包括严重的不当行为)和不洁之手方面确实存在重大事实问题,但否决了这些指控。
2025年2月1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决定对特定光伏干线总线电缆部件及其组件(Certain Photovoltaic Trunk Bus Cable Assemblies and Components Thereof)启动337调查(调查编码:337-TA-1438)。
2025年1月10日,美国Shoals Technologies Group, LLC of Portland, Tennessee向美国ITC提出337立案调查申请,主张对美出口、在美进口和在美销售的该产品违反了美国337条款(侵权美国注册专利号12,015,375、12,015,376),请求美国ITC发布有限排除令、禁止令。
美国Voltage, LLC, Chapel Hill, N.C.、中国浙江Ningbo Voltage Smart Production Co., Ningbo, China宁波小伏科技有限公司为列名被告。
美国ITC发布对外国制造的半导体器件及其下游产品和组件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8月15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外国制造的半导体器件及其下游产品和组件(Certain Foreign-Fabricat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Products Containing the Same, and Components Thereof,调查编码:337-TA-1443)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7月31日作出的初裁(No.36)不予复审,即基于申请方撤回,终止本案对美国注册专利号9,093,473第4项申诉的调查。
2025年8月1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7月21日作出的初裁(No.34)不予复审,即基于和解,用中国上海Lenovo (Shanghai)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f Shanghai, China、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Lenovo PC International Ltd. of Quarry Bay, Hong Kong、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Lenovo PC HK Ltd. of Quarry Bay, Hong Kong、中国广东Lenovo Information Products (Shenzhen) Co., Ltd. of Shenzhen, Guangdong, China、中国北京Lenovo Beijing Co., Ltd. of Beijing, China、美国Lenovo (United States) Inc. of Morrisville, North Carolina替代列名被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Lenovo Group Limited of China,并终止本案对列名被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Lenovo Group Limited of China的调查。
2025年3月2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决定对特定外国制造的半导体器件及其下游产品和组件(Certain Foreign-Fabricat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Products Containing the Same, and Components Thereof)启动337调查(调查编码:337-TA-1443)。
2025年2月18日,爱尔兰Longitude Licensing Ltd. of Ireland、爱尔兰Marlin Semiconductor Limited of Ireland向美国ITC提出337立案调查申请,主张对美出口、在美进口和在美销售的该产品违反了美国337条款(侵权美国注册专利号7,745,847、9,093,473、9,147,747、9,184,292),请求美国ITC发布有限排除令、禁止令。
中国台湾地区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imited of Taiwan、美国Apple Inc. of Cupertino, CA、美国Broadcom Inc. of Palo Alto, CA、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Lenovo Group Limited of China、中国湖北Motorola (Wuhan) Mobility Technologies Communication Company Limited of China摩托罗拉(武汉)移动技术通信有限公司、中国福建Motorola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Ltd. of China摩托罗拉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广东OnePlu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f China、美国Qualcomm Inc. of San Diego, CA为列名被告。
(原标题:337调查 | 近日最新337动向)
栏目支持,共建合作伙伴持续招募
来源:IPRdaily综合汇总
编辑:IPRdaily辛夷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注:原文链接:337调查 | 近日最新337动向(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IPRdaily综合汇总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