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
#开庭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2025年7月4日开庭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定于二〇二五年七月四日上午九时三十分在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第二法庭公开开庭审理上诉人杨亚珍与被上诉人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审第三人葛兰素史密丝克莱恩生物有限公司发明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一案。
特此公告。
二〇二五年七月一日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定于二〇二五年七月四日下午十四时三十分在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第五法庭公开开庭审理上诉人海蒂诗-欧尼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与被上诉人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申请驳回复审行政纠纷一案。
特此公告。
二〇二五年七月一日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
#IPO那些事儿#
驭势科技IPO:公司获授572项专利,但是研发费用率持续下降
近期,驭势科技正式向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计划通过18C章程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中信证券。本次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持续增强研发能力并提供解决方案;拓展海内外业务并提高商业化能力;进行战略投资;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资料显示,驭势科技是创新驱动型龙头企业,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志在促进研究及扩大于各类场景中的应用。驭势科技的业务主要包括针对企业客户、商用车制造商及乘用车制造商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驭势科技是唯一一家全球为机场提供大型商业营运的可持续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
研发投入方面,报告期内驭势科技的研发开支分别为1.89亿元、1.84亿元、1.96亿元,仍处于大规模研发投入阶段,略高于希迪智驾、佑驾创新;而从年复合增速看,报告期内为1.99%,仅领先于福瑞泰克,低于其他可比公司。
受营收持续增长影响,导致驭势科技的研发费用率呈逐年走低之势,报告期各期分别为288.4%、114.3%、74%,不及黑芝麻智能及地平线两家芯片平台智驾方案商,在软件算法智驾公司中,仅次于文远知行,可见驭势科技的研发投入力度仍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研发成果方面,截至目前,驭势科技获授572项专利,并提交272项专利申请。在所有847项专利及专利申请中,825项为内部开发,18项为通过与合作方的研究项目共同开发及共同拥有,以及4项为由第三方开发并由公司购入及独家拥有。(来源:新浪证券)
#局里那些事儿#
通知!商标网上申请系统用户于7月18日前及时进行用户信息变更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发布了关于商标网上申请系统完善用户信息的通知。其中提到,请用户于2025年7月18日前及时进行用户信息变更,以免影响后续系统登录和业务办理。
关于商标网上申请系统完善用户信息的通知
近日,我局发现商标网上申请系统部分用户信息不准确,包括不限于:用户名称、地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身份证件号码等。请用户于2025年7月18日前及时进行用户信息变更,以免影响后续系统登录和业务办理。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
2025年6月27日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网站)
#企业知产那些事儿#
安普瑞斯曾有多个电池专利被驳回
近日,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天眼查App显示,涉事公司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1月,注册资本8349万美元,经营范围包括电池系统管理软件技术的研发、提供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经济贸易咨询等,由安普瑞斯有限公司、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持股。经营信息显示,该公司近70张3C认证资质证书均处于撤销或者暂停状态。另6月21日,安普瑞斯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认证)被暂停。此外,该公司于2023年参与起草了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使用指南标准文件,目前标准状态为已实施。知识产权信息显示,该公司的20余项电池相关专利处于被驳回状态。
(来源:和讯网)
锦波生物“锦露”商标侵权案一审胜诉,四被告判赔60万元并登报道歉
从锦波生物获悉,近日,公司在知识产权维权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据公司通报,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已就锦波生物诉侯立莉、惠州市腾越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小乐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星州医药(深圳)有限公司商标侵权案作出一审判决。
法院判决四被告立即停止侵犯锦波生物“锦露”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并共同赔偿锦波生物经济损失60万元。同时,四被告需在《中国消费者报》和《中国知识产权报》上刊登声明,为侵权行为道歉并消除不良影响。(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知产大省那些事儿#
南京出台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
6月27日,南京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南京市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下称《条例》)。
《条例》共五十四条,分为总则、促进、保护、服务与管理和附则五个部分。《条例》提出,市、区人民政府和江北新区管理机构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创新能力和区位优势,完善企业主导、多方参与的知识产权协同运用体系,建立具有产业特色的运营服务平台,深化知识产权保护要素配置,优化知识产权服务机制,构建与开源创新相适应的知识产权治理体系。
《条例》要求,市、区人民政府和江北新区管理机构结合本地资源禀赋,组织开展地理标志资源普查。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工作协同,为南京白局、云锦、金箔等金陵工巧和金陵文脉、金陵医派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民间文艺等领域的专利申请、商业秘密保护、地理标志保护等提供服务。加强老字号认定和管理,建立老字号名录管理机制,实施老字号品牌发展战略,促进老字号与商标一体化保护。同时建立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信息调查机制,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快速转化。
《条例》明确,有关部门应当制定商标品牌发展战略,定期评估、公布商标发展状况,为全市商标领域知识产权发展提供指引。细化知识产权成果权利分配激励机制。应当推动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建立健全专利导航服务机制,依托南京科技成果信息平台,定期发布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清单,高效推动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
《条例》细化完善了商业秘密保护的内容,明确商业秘密权利人可以采取的措施,并要求有关部门通过加强商业秘密工作指导、建立商业秘密服务点或保护站等方式,提升商业秘密保护公共服务水平,落实商业秘密权利人主体责任。
《条例》还就知识产权的管理与服务作了规定。(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
安徽省印发《共建“三地一区”知识产权强省实施方案及工作要点(2025-2026年)》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印发《安徽省人民政府 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印发共建“三地一区”知识产权强省实施方案及工作要点(2025-2026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贡献知识产权力量。
《通知》明确,聚焦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推动一批知识产权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在安徽落地,不断健全知识产权法规制度和“全链条”工作机制,不断壮大知识产权强市、县域、园区队伍,促进知识产权国际国内合作不断深入。
《通知》提出4大方面共12项具体内容,即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共同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打造专利创新平台、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以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为创新点,共同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增强重点产业竞争力、提升重点产业规模效益、优化重点产业创新生态。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为突破点,共同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深化开放合作交流、增强知识产权服务供给。以服务区域经济绿色低碳发展为根本点,共同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赋能绿色产业创新发展、打造绿色兴农皖美品牌、促进绿色产业稳健发展。
《通知》要求,安徽省充分发挥省知识产权、质量和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作协调作用,统筹协调省级层面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工作,加快议定事项落地落实。健全省市协同联动机制层层传导责任和压力,把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任务、责任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市、县区,加强重点工作督导,扎实有序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任务落地见效。(来源:大皖新闻)
#海外知产那些事儿#
日本发布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趋势调查
2025年6月9日,JPO开展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AI相关领域专利申请状况调查,旨在掌握日本在该领域的地位,并通过对比主要创新国家专利申请情况,探索日本的优势。
1. AI核心技术
在AI核心技术领域中,从国家/地区的申请量来看,中国以压倒性的数量位居首位,约为美国的8.5倍。从正在审理的案件数量来看,韩国与美国数量相当。日本申请总数排名第4,但有效发明专利量排名第3(如图1)。
图1 不同国家/地区AI核心技术专利申请量
从年度申请趋势来看,中国势头强劲,美国在2020年达到峰值后出现下降,日本则自2019年达到顶峰后一直呈下降趋势。
从专利权人排名来看,美国IBM位居榜首,中国企业排名亦靠前。2015—2019年间,日本富士通和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进入前十名,美国公司处于领先地位;过去五年间,包括腾讯在内的中国企业已跻身前列。
2. AI计算机视觉技术
在AI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中,从国家/地区的申请量来看,日本排名第4;美国和韩国的有效专利量相同,但美国正在审理的案件数量约为韩国的7.8倍(如图2)。
图2 不同国家/地区AI计算机视觉技术专利申请量
从年度申请趋势来看,该领域中国和美国的申请量均大幅增加,韩国有望超越美国。日本的申请量从2022年之后呈下降趋势。
从专利权人排名来看,日本佳能排名第5,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20,韩国三星和中国腾讯在过去10年间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3. 自然语言处理
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从国家/地区的申请量来看,该领域的有效发明专利数相对较多,美国与韩国大致相同,日本排名第4。
从年度申请趋势来看,中国的增长在2020—2021年达到顶峰,近年来缓慢增加。美国的申请量在2018年之前排名最高,近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日本的申请量自2019年以来持续下降(如图3)。
图3 不同国家/地区自然语言处理专利年度申请趋势
从专利权人排名来看,腾讯、百度、平安科技位居前列,美国的微软和IBM紧随其后。2015—2019年间,日本企业(富士通、日本电报电话公司)也曾上榜,近年来已跌出榜单。
4. 神经网络
在神经网络领域中,从国家/地区的申请量来看,中国、美国和韩国位列前三。日本排名第4,其申请量仅约为韩国的五分之一。
从年度申请趋势来看,中国的申请量自2022年起呈下降趋势。报告表示,韩国在2021年后超越美国,预计未来将稳居申请量第二。日本的申请量自2019年之后持续下降(如图4)。
图4 不同国家/地区神经网络专利年度申请趋势
从专利权人排名来看,2020—2024年间,腾讯和百度在该领域保持领先优势;韩国三星近十年来始终位列前十。日本富士通虽在十年前曾上榜,近年已跌出榜单。
5. 卷积神经网络(CNN)
在卷积神经网络(CNN)领域中,从国家/地区的申请数量变化来看,前三名依次为中国、美国和韩国。德国位居第4,日本第5。
从年度申请趋势来看,中国、美国、韩国、日本和德国均呈增长趋势(如图5)。
图5 不同国家/地区卷积神经网络(CNN)专利年度申请趋势
从专利权人排名来看,韩国三星和中国腾讯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日本企业近年来并未上榜;过去十年间,中国企业始终占据榜首位置,保持领先优势。
6. 循环神经网络(RNN)/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
在循环神经网络(RNN)/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领域中,从国家/地区的申请量变化来看,前三名是中国、美国和韩国,日本排名第4,与韩国差距较大(约3倍)(如图6)。
图6 不同国家/地区循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专利申请量
从年度申请趋势来看,中国、美国、韩国呈增长趋势,其中韩国在2020—2021年间显著增长,中国则在近两年增长较快,日本自2019年增长后一直保持平稳态势。
从专利权人排名来看,韩国三星在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美国公司表现也很突出,而日本公司自十年前起就一直未能进入该榜单。
7. 深度强化学习
在深度强化学习领域中,从国家/地区的申请量变化来看,前四名依次为中国、韩国、美国和日本,其中日本与美国的差距较为明显(如图7)。
图7 不同国家/地区深度强化学习专利申请量
从年度申请趋势来看,2019—2021年间,中国和韩国均保持增长态势;其中,中国的增长幅度尤为显著。美国的专利申请量自2021年起快速上升,日本和瑞典近年来的申请量也呈现增长趋势。
从专利权人排名来看,韩国三星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量遥遥领先,第二名以后的申请数量无太大差异。
8. Transformer架构
在Transformer架构领域中,从国家/地区的申请量变化来看,中国、美国和韩国位居前三,日本排名第4,其专利申请量与德国相当。(如图8)。
图8 不同国家/地区深度强化学习专利申请量
从年度申请趋势来看,中国、美国、韩国、日本和德国等主要国家均保持增长态势,其中日本和德国主要在2021—2022年开始增长,略晚于其他国家。
从专利权人排名来看,中国国家电网在过去十年间始终占据领先地位;美国的谷歌、微软和韩国的三星也具有显著优势;日本企业中,松下、佳能医疗和日立在2015—2019年间曾上榜,目前已退出榜单。(来源: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信息 作者:casipr 编译:侯玥)
被认定侵犯TOT公司专利,苹果面临1.107亿美元支付赔偿
据路透社报道,苹果公司因侵犯西班牙公司 TOT Power Control 的无线专利,被判支付1.107亿美元(现汇率约合7.93亿元人民币)。陪审团认定,苹果设备中使用的收发器依赖 TOT 拥有的3G无线技术。
TOT公司由工程师Alvaro Lopez-Medrano创立,他发明了一项管理“如何使用电力响应无线电信号与干扰比率变化”的技术,并为其申请了专利。TOT不生产任何产品,还曾对LG、三星、Verizon、AT&T和T-Mobile提起诉讼。
原告于2021年提交诉讼,TOT表示曾接触苹果公司及其无线基带处理器供应商,希望授权其使用TOT技术的许可,但苹果和其他公司均予以拒绝。
苹果公司辩称,被指控侵权的TOT专利无效,但在法庭上未能证明这一点。TOT寻求损害赔偿和持续的专利使用费。苹果公司表示对裁决感到失望,并将提起上诉。(来源:IT之家)
栏目支持,共建合作伙伴持续招募
编辑:IPRdaily辛夷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注:原文链接:#晨报#通知!商标网上申请系统用户于7月18日前及时进行用户信息变更;日本发布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趋势调查(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