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2025年是中国《专利法》实施40周年,笔者以1993年第一次出版的专利《审查指南》为视角,回望过去、展望未来,从中汲取力量,作为对《专利法》实施40周年的回望纪念。”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金永刚 广东君龙律师事务所
2025年是中国《专利法》实施40周年,各种纪念活动很多,让我们对《专利法》的前世今生有了全面了解。笔者以1993年第一次出版的专利《审查指南》为视角,回望过去、展望未来,从中汲取力量,作为对《专利法》实施40周年的回望纪念。
1985年4月1日,人们用中国传统的敲锣打鼓和放鞭炮的方式来庆祝《专利法》诞生,既喜庆又热闹,就像是迎娶一位新娘开启新的生活。专利制度是一种“公开换保护”的私权制度,对于进入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而言,通过《专利法》引入这个已经在西方国家发展上百年的法律制度,非常需要胆识。
在当时的环境下实施《专利法》是一种冲破阻力、解放思想的自我革新,也是面向未来和走向国际的大胆壮举,它的诞生真是非常值得庆贺。
1985年4月1日,《专利法》实施庆祝场景(图片来源于人民网)
专利《审查指南》是部门规章,是专利审查员审查专利的法律依据,也是专利申请人争取自身权益的法律依据。那么既然《专利法》是1985年实施的,为什么直到1993年才第一次公开出版专利《审查指南》呢?笔者查阅,实际上1985年专利局已经在使用《审查指南》[1],当时没有公开出版。到了1993年,《专利法》进行第一次修改实施后,这部配套的《审查指南》就呼之欲出了。
1993年版专利《审查指南》封面
这部1993年出版的《审查指南》采用了烫金字体,封面颇有皮料的质感,绝对是专著的身家体面。虽然在书名中没有体现“专利”,但是封面上方的中国专利局的圆形图标和下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编”,足以表明其是为专利审查量身定制的。
专利技术代表了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又离不开经济发展。1993年,中国的专利申请量虽然仅为42,497件[2],但是中国已经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此之前的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再次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992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场景(图片来源于共产党员网)
不过,在1993年,“中国的GDP只有4447亿美元,这个数字不到美国的6.5%,不及日本的10%,至于人均GDP,中国更是只有377美元,排在全球第152名,不及众多非洲国家” [3]。但是,有人说中国的经济崛起要从1993年算起,因为在此之前中国GDP规模在全世界的占比仅在1.6%左右。“从1994年开始,中国GDP的世界占比超过2%,此后一路上升,到目前为止,没有下降过”[4]。
从1993年开始,中国发明专利的保护期由15年改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保护期均由8年改为10年。这种细节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对科技创新保护的重视。1993年8月,北京市高院、中院的知识产权审判庭成立,也预示着中国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翻开了新的篇章。
1985年中国第一版专利证书(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科技创新要发展,摆脱经济困境也要突破。1993年是我国经济发展非常困难的一年,市场经济已经萌动发展,很多企事业单位面临改制,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工人开始出现“下岗”,专利代理机构也开始面临与行政机关脱钩。
外部环境也不乐观,1993年中国还处于美国的制裁期,这是从1989年开始的,1991年8月,美国宣布的贸易报复清单,几乎囊括了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所有产品。其他西方国家当然亦步亦趋,同期加紧对中国的排斥和封锁[3]。当然,还有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但是,1993年,中国第一家民营涉外专利代理机构-柳沈律师事务所成立。1993年9月13-14日,“《专利合作条约》和中国”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原外交部副部长刘华秋代表中国政府向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阿帕德·鲍格胥递交了《专利合作条约》加入书”[5]。不久,1994年1月1日,中国正式成为《专利合作条约》成员国。
中国的对外开放从来不是一厢情愿和顺风顺水的,面对外部的压力越大,我们走出去的决心就越大,走出去的办法就越多,因为我们相信“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是人间正道。
1993年9月13日,中国政府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递交《专利合作条约》加入书场景(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如果要问1993年申请1件中国发明专利需要多少钱?答案是1100元,300申请费和800审查费。“在1993年,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只有2000多”[3],也就是说一件发明专利的申请成本要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半年收入。仅从费用开销上看,在1993年,申请专利距离我们普通老百姓还很遥远。
但是,从1993年开始,后来成长为中国科技巨头的企业已经嗅到了“专利保护”的味道,在暗流潜动的市场竞争中开始布局专利。后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1995年申请第一件专利,中兴通讯的第一件专利申请是在1996年,联想集团的第一件专利申请也是在1996年。
1993年,专利《审查指南》第一次公开出版,标志着中国专利审查更加公开透明和自信,这是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融入国际经济大局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关键年代的缩影。
同在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颁布实施, 我国推出《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制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制定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这一年,还有一件被中国老百姓淡忘的“大事”,就是粮票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长达近40 年的“票证经济”就此落幕。1993年,犹如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道分水岭:渐离计划经济,开启市场经济。当有人手握失效的粮票唏嘘感慨时,已经有人挑灯夜战进行科技攻关。
1993版《审查指南》共有5个部分,每个部分均从第1页开始编页码,每个部分的封面采用了浅黄色的纸张,便于区分和查阅。在那个没有电子阅读、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年代,案前能够拥有这样一部专著来帮助处理专利事务,绝对可以算的上是一位专利资深人士。
同在1993年,我还是一名高中生,主要事务就是学好数理化,为成为21世纪的合格接班人而努力。32年后,当我端详翻阅这本1993版《审查指南》时,犹如跨越了时空与当时的专利资深人士探讨交流,实现了一种素昧平生却有今世有缘的事业交接。
2023年,时隔30年之后,第五版《专利审查指南》出版,这部《专利审查指南》的封面装帧风格与1993版《审查指南》相同,这是对1993版《审查指南》的一种回望致敬!
2023年版《专利审查指南》封面
时至今日,很多从事专利工作的人员普遍感受到一种压力,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内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有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还有国外环境的加剧演变。实际上,当下的情形和1993年前后的情形颇为相似,区别只是我们站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更高起点上。目前最好的选择,也许在1993年就已经给出了答案:敢于破除思想藩篱,积极寻求发展机遇,保持长期艰苦奋斗。
最后,祝愿所有从事专利事务的工作者不断收获成长,为再创中国专利事业下一个辉煌40年,做出我们每一个人的贡献!
参考资料:
[1] 记录和感悟:电学部半导体二处青年献礼专利法实施四十周年,微信公众号“youthip”,2025.04.08
[2] 中国专利全量数据库(1985-2024),微信公众号“地学大数据分析”,2025.05.25
[3] 中国1993,微信公众号“回到2049”,2024.07.22
[4] 中国经济崛起,为什么要从1993年算起?微信公众号“财主家的余粮”,2021.06.16
[5] 1994:中国正式成为《专利合作条约》(PCT)成员国——《大国专利四十年》(21), 微信公众号“合享智泉中外专利年费查询”,2024.11.08
金永刚作者专栏
1、丁建春 金永刚:相似电路因作用不同,不能带来技术启示而影响专利的创造性
2、从华为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看电路类专利撰写的“八项注意”
5、专利产品是专利授权的重要基石——在专利审查过程中结合专利产品答复的实践与启示
(原标题:1993年,专利《审查指南》第一次出版)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金永刚 广东君龙律师事务所
编辑:IPRdaily辛夷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注:原文链接:1993年,专利《审查指南》第一次出版(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