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
原标题:高速路面就是“充电宝”,边跑边充的“黑科技”来了!
由于环境污染加剧,节能减排要求的提高,全球越来越重视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但是“里程焦虑”一直都被认为是阻碍消费者选购新能源车的最大障碍之一。尽管新能源车市场呈增长态势,但人们对新能源车续航的忧虑却仍未消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多国开始实验修建混凝土“充电马路”。
澳大利亚
为达到不同承重要求与防火防水功用,混凝土厂商会添加各式材料并尝试不同制造过程。例如,近日澳洲矿商 Talga 利用石墨烯让混凝土产生新功用,成功研发出高导电混凝土,有望实现未来电动车边行驶边充电梦想。
身为澳洲新兴矿业公司,Talga 在瑞典开发石墨、生产高品质石墨烯。近期该公司更与英国研究开发(R&D)实验室合作,在水泥中添加石墨烯并制出高导电混凝土,其体积电阻系数为 0.05 ohm-cm,英国艾希特大学测试更指出,石墨烯混凝土的强度比一般混凝土高 146%,采用该技术也能进一步减少水泥使用量,预估每吨可减少 446 公斤二氧化碳排放。
Talga 总经理 Mark Thompson 表示,石墨烯功能就像电磁炉的加热元件,用在混凝土可增强导电性。石墨烯虽然负载量低,但导电率非常高,可为导电混凝土商业化和持续开发提供必要技术支持。
Talga 指出,由于维修保养成本低、寿命也长,该技术就类似于室内地板达到供暖效果,直接取代目前的铅垂式热水系统。且石墨烯混凝土的功能也不仅有供暖,还可以用于抗静电或屏蔽电磁波,可用在军事重地或为桥梁、风机等设备提供防雷效果,日常生活也能用在路面融雪。这样就不需要再使用盐和除冰化学剂来融雪,这些方法都可能导致路面腐蚀或污染地下水,也可以省一笔购买化学剂的钱。
石墨烯制程复杂、成本高,通常需要将石墨层层分离才能得出单层石墨烯,但石墨烯投资回报率高,应用也相当广泛,除了可用于资讯、能源、航太、运输、医疗等产业,也同时是备选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Talga 先前指出,公司的石墨烯与市面锂离子电池匹配度高,两相结合后充放电功率与能量皆提高 20%,初始效率更达到 94%。
该公司表示,全球每年约有近 4,500 亿美元投入混凝土市场,市场每年差不多有 50 亿吨水泥,导电混凝土市场庞大。
导电混凝土也可说是让电动车达成边跑边充电梦想的关键技术,未来也可望用于电动车充电或是无线充电,Talga 表示,未来将研究导电混凝土在路面充电的潜力,让驾驶不管在行驶或停车状态都可利用加热、感测与导电混凝土充电。
俄罗斯
据《国际土木工程杂志》报道,由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与东西伯利亚国立工艺管理大学已联合研发出"发电混凝土"。未来它可能会被运用在制作不冻结的人行横道、跑道还有路面上,电动车将以无接触的方式直接从中感应充电。
他们为电动车添加了含碳的纳米颗粒,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教授罗曼·费久科中校说:“含碳的纳米颗粒在混合物凝固的过程中作为结晶中心,与对照的样品相比新混凝土的结构更加密实,依靠较小的孔隙漏水漏气少,更加耐用。”
根据进行的试验结果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国立工艺管理大学的工程师们称,新的混凝土不仅可以发电,而且比任何其它一种混凝土结实30%至35%。
新混凝土中的一部分水泥被替换成发电厂的灰和炉渣以及处理花岗岩的废物,因此生产这种混凝土比生产普通的混凝土以及现有的类似混凝土的东西更为经济和环保。
美国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UNL)也曾研发出导电混凝土,将混凝土与钢屑、碳粒子相结合,拥有足够导电性融化冰雪,而且还能保证人体不会触电。该技术也利用磁铁石代替一般石灰和沙子,可隔绝电磁波和手机的无线电频率。
欧洲
英国道路建设公司Britpave主要从事开发和推广混凝土和水泥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他们设想修建的充电马路:在路面内安装线圈模块,以产生磁场,磁场同放置在汽车底盘上的二次线圈相互作用产生电流,将电荷输送到车辆的电池中,从而实现持续续航。
除了Britpave之外,比利时的Flanders公司也已经在混凝土和沥青路面上测试了感应充电系统。法国的FABRIC项目已经以20KW的功率为两辆时速在100km/h以上的雷诺汽车成功充电。
以色列
以色列初创公司electreon wireless也研发了一段可以给电动汽车充电的公路。
在路面的下面铺设有类似手机无线充电的充电线圈,当在汽车底盘加装无线接收器后,司机行驶在马路上时,只需要打开开关,汽车就能一边行驶一边充电,只要充电公路足够长,就可以做到近乎无限的续航。
如此高科技含量的公路铺设并不麻烦,先确定充电轨道后,挖一条30厘米深的基坑,将充电线圈放置在预制路基之上,并连接电网,最后铺上沥青就大功告成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条充电公路还具有自动计费功能。当汽车在上面充电后,充电系统可通过网络自动扣费,并且,该系统经过测试,在0℃时,一辆40吨的电动公交上安装了5个接收器,当发射和接收系统的功率约为20千瓦时,效率可达到90%,远超过人们的预期。
以上是小编结合新兴市场趋势为大家汇编的相关资料,介绍仅为个别国家的相关研发和实验探索,目前仅在本国极个别路段进行试验,不具有普遍性。充电难已经成为全球电动汽车领域共知的问题,也是受众对电动汽车接受度的障碍之一,一旦相关技术通过了实用性和经济性等综合验证,相信其市场价值还是相当可观的。
来源:Energy Trend、国际土木工程杂志、能源新闻网
编辑:IPRdaily王颖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青年有为!寻找2021年“40位40岁以下企业知识产权精英”活动正式启动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媒体,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Energy Trend、国际土木工程杂志、能源新闻网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