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
原标题:宝丽来新联名!携手波普艺术家凯斯·哈林!
宝丽来又实现了一次激动人心的联名合作
宝丽来 x 凯斯·哈林
Polaroid Now联名限量款相机
&
i-Type型联名限量款彩色胶片
2021|06|08
正式开售
当今两大文化力量——宝丽来和凯斯·哈林携手推出了特别限量款Polaroid Now相机及i-Type型即时成像胶片。在宝丽来的经典设计中,加入凯斯·哈林标志性的icon符号,开创出新鲜的宝丽来视觉体验。
从地铁涂鸦到波普商店,先锋波普艺术家凯斯·哈林毕生都在用他的精神与艺术,打破艺术世界的守旧传统。他始终坚信:艺术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
宝丽来的这次联名,不仅是向凯斯·哈林的开拓精神致敬,更秉承着“民主创造力”的共通精神,希望通过镜头,不断突破创造,把不同年龄、性别和种族,不同社会经济阶层和性取向的人们聚集在一起。
SO,谁是凯斯·哈林 ?
Self-Portrait for Tony
The Keith Haring Foundation
虽然只有短短31年人生,凯斯·哈林至今依然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波普艺术家。他那独特、直率、幽默的视觉语言,如图腾般反复出现的符号图案,跃动明快的色彩表达,具有极高的辨识度,甚至是雄辩性,讲述着人类的共同经验。他同时也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勇敢的社会活动家,始终关心LGBT、儿童、艾滋病患者等弱势群体的权益。
凯斯·哈林短暂而传奇的一生,在流行文化中留下了诸多高光时刻,是真正的“街头之王”,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他的1978-1990。
1978 纽约,宝丽来实验
黑白宝丽来照片中的少年哈林 The Keith Haring Foundation
涂鸦,从小就是哈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热爱迪士尼卡通的他,在业余漫画家父亲的鼓励下,四岁时就拿起了画笔。作为和父亲之间重要的情感纽带,涂鸦是哈林用来表达内心感受的特殊语言。
哈林全家 The Keith Haring Foundation
1978年,20岁的哈林离开家乡,来到纽约找寻真正的同龄人,或者说真正的时代。他进入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学习,尝试了拼贴、影像、装置、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绘画的坚持,他也是在那时找到了拍摄宝丽来的乐趣。
The Keith Haring Foundation Licensed byArtestar,New York
虽然在哈林的艺术创作中,宝丽来照片的数量不多,但他经常使用SX-70和Spectra来拍摄身边的朋友、正在发生的事件以及去过的地方。宝丽来对他而言,是另一双新颖而迷人的眼睛。
The Keith Haring Foundation
The Keith Haring Foundation
The Keith Haring Foundation
1980-81 地铁涂鸦
上世纪80年代的纽约,是当代艺术和流行文化的圣殿。欣欣向荣的地下文化,在街道、地铁和俱乐部中恣意而蓬勃地发展,远离并对抗着为精英代言的画廊及博物馆系统。在这里,哈林和Jean-Michel Basquiat、Jeff Koons、Madonna、Andy Warhol成为了好友。他决心创造一种真正的公共艺术,以展示艺术家的独立性。
凯斯·哈林和安迪·沃霍尔 Pierre Keller
1980年,哈林终于发现了属于自己的高效媒介——纽约地铁站里那些覆盖着哑光黑色卡纸的空广告位。蛛网般的地铁站成为了哈林随手可得的艺术实验室,那些卖不出去的广告位成为了他的画布和专属小黑板。更妙的是,只需一支白色粉笔,他就能跳过美术馆、评论家之类腐化的中介,直接和大众见面、交谈,从而真正将艺术推向社会。
而这一切都要求作品的最终呈现必须直接、有力且易懂,哈林精准捕捉到了熟悉的动画线条所具有的实用性及力量感,他继续加粗线条,快速出手,那些著名的icon——发光的婴儿、吠叫的狗、跳动着的巨大心脏、舞蹈的小人儿很快遍布于纽约各个地铁站,人们不得不看到并讨论这些忽然冒出来的“幼稚”涂鸦。
无题(1982)The Keith Haring Foundation
无题(1982)The Keith Haring Foundation
无题(1983)The Keith Haring Foundation
哈林和他看似粗糙、天真的作品,迅速引发了公众和艺术圈的注意,一种全新的艺术观看及互动方式正在形成。每当有人冲着正在创作的哈林叫喊:“嗨,你以为你是哈林呀?”他都会回应道:“谢谢你啊,我就是哈林。”
哈林的地铁涂鸦创作具有独特的临场感和表演性
1982 人人都爱哈林
Gaillarde Raphaël
1982-1986年,处于创作巅峰的哈林备受瞩目,他年轻、精力旺盛、有着纽约客特有的酷劲和颓废,是艺术圈、时尚界、音乐人和各大品牌眼中的宠儿。大家都希望和那些扭动着身子快乐舞蹈的小人儿一起疯,顶流配置的合作纷至沓来。而这些合作放到今天来看,都是让人直呼过瘾的经典。
VIVIENNE WESTWOOD
1984年,哈林送给西太后两幅大型涂鸦,西太后将涂鸦图案转印到面料上,为83-84年秋冬“女巫”系列制作成衣。
MADONNA
作为哈林的挚友,麦当娜在很多场合,比如热门单曲《Boarderline》的MV中,都穿着过带有哈林涂鸦作品的时装。上图是1984年,麦当娜穿着粉色哈林涂鸦皮夹克套装在Paradise Garage 演唱会上进行表演。
VANITY FAIR
哈林首创于1982年的托举着红心的小人儿,登上了《名利场》杂志1984年2月情人节特刊的封面。这幅作品的名字是“A 1984 Valentine”。
LIVE AID
1985年7月,哈林为传奇音乐会Live Aid的主场之一费城约翰·肯尼迪体育场绘制涂鸦作品。
RECORD COVERS
1980年代,哈林为音乐人们创作的唱片封面。
(左上)顺时针
David Bowie- "Without You" (1983)
N.Y.C.Peech Boys-“Life Is Something Special”(1983)
Sylvester-"Someone Like You" (1986)
Malcolm McLaren-"Duck For The Oyster" (1983)
1986 三件重要作品
The Keith Haring Foundation Photo by Tseng Kwong Chi | Muna Tseng Dance Projects, Inc., New York
哈林喜欢听着Kraftwerk和Devo的音乐工作,常常一听就是一整天。他一天可以绘制40幅地铁涂鸦,即便创作大型作品,也从不预先设计或打草稿,工作量及执行速度令人震惊。这种核爆式的艺术能量,一方面源于未经批准的公共涂鸦可能导致他随时被捕,所以必须快速行动。另一方面,也像是种冥冥中的预感,就好像他知道自己的时间有限。1986年,哈林又“玩”出三件重要作品。
POP SHOP
The Keith Haring Foundation Photo by Tseng Kwong Chi | Muna Tseng Dance Projects, Inc., New York
1986年4月,哈林在纽约Soho区开出一家波普商店,用来销售印有自己肖像及作品的各种潮玩单品。他将整个店面粉刷成抽象的黑白涂鸦,打造出一个吸睛又独特的零售环境。哈林认为波普商店是自己作品的延伸,让人们有机会更多地接触艺术,并以低廉合理的价格购买艺术。这种将艺术商业化的行为受到了业界的猛烈抨击,但哈林仍然致力于实现“艺术民主化”的愿望:“波普商店是我的地铁涂鸦的延伸,它打破了艺术的高低之分。”
The Keith Haring Foundation
CRACK IS WACK
同一年,针对纽约年轻人滥用可卡因的现象,哈林创作了标志性的涂鸦作品“CRACK IS WACK”。由于未做申报,纽约警察局以破坏公物罪逮捕了哈林,后又迫于舆论压力将其释放。在狱中,哈林的原作遭到了破坏,他后来在同一面墙上创作了全新的涂鸦,并被保留至今。哈林始终拒绝成为传统意义上的精英艺术家,当他的“无题”作品正在最有名的美术馆中展出,并在拍卖行里以高价成交时,他仍不时因为未经批准的城市涂鸦而被捕。
BERLIN WALL
Oskar Dahlke
1986年10月,哈林受邀在尚未拆除的柏林墙上进行创作。这次的涂鸦长达300米,明快的黄色背景上,红黑相间的人物手脚相连。黄、黑、红既是哈林作品中经常出现的颜色,也代表着德国国旗的色彩,传达了哈林希望东西德团结的愿景。尽管作品后来被新的涂鸦覆盖,哈林却并不在意,在他看来,涂鸦艺术的永久性并没有那么重要,对于涂鸦作品来说,其产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奠定了它的永恒性。
被覆盖的哈林涂鸦,后随柏林墙的拆除而消失
Heinz J. Kuzdas
1987-90 艺术为人人
哈林也在图里,你得仔细找 The Keith Haring Foundation
哈林后期的创作主题更多地关注社会政治议题,比如反分裂、反种族隔离、安全性行为、同性恋权益和艾滋病权益等,直至他1990年因AIDS并发症去世。哈林一生创作了无数公共艺术作品,很多都是为医院、日托所、学校和孤儿院免费绘制的。波普商店一直营业到2005年歇业,期间所有收益都以凯斯·哈林基金会的名义,用来帮助艾滋病组织和儿童等弱势群体。
哈林后期重要作品之一:Silence=Death(1989)
The Keith Haring Foundation
The Keith Haring Foundation
“Art for everyone”
Keith Haring
来源:宝丽来Polaroid
编辑:IPRdaily王颖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青年有为!寻找2021年“40位40岁以下企业知识产权精英”活动正式启动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媒体,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宝丽来Polaroid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