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
发布: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韩百科君
供稿:百科君的IP杂谈
原标题:【解读】国知局的重组,将会怎样影响知识产权市场?
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明确了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集专利、商标、地理标志于一体,并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简称市监管总局)。作为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笔者更关心此次改革与重组,会对笔者未来的收入前景、市场前景、社会地位带来怎样的影响?
由于目前政策及其内涵所传达出来的内容还是非常有限,所以笔者只能结合早先的一些报道和自己的理解,谈一下笔者对未来知识产权市场的看法。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1. 并入市监管总局后的工作重心
从方案上可以看到市监管总局的设立初衷是,“完善市场监管体制,…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推进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也就是说市监管总局的重中之重,是集中权利,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提高产品质量。
而且未来国知局的主要职责也很明确,是“负责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负责商标、专利、原产地地理标志的注册登记和行政裁决,指导商标、专利执法工作等”
但是这个表达里有两点不是很清楚的,一点是保护知识产权工作,二是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
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可以结合申局长在部长通道接受的采访。不仅如此,笔者还找到了申局在2017年两会部长通道上的讲话,通过对比,我们来看一下可能的变化。
注:2018年讲话内容: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27119
2017年讲话内容:
http://news.163.com/17/0312/11/CFASPNOI00018AOQ.html
可以看出,积极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的工作格局上升为最重要的一方面,虽然改法内容是与上一年一致,但是“惩罚性赔偿”和“加大惩治力度”都是首次出现,其次,大保护格局的提法没变;再次,快保护的更为注重审查和维权两个点,而与产业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被淡化。
所以依照笔者的理解,随着并入市监管总局,国知局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职能向市场层面倾斜,大保护是针对专利、商标的大保护;执法包括前端的改法,中端的申请与审查,后端的确权与维权。大保护的目标就是为了执法做服务;加大侵权惩罚,加强执法,就是补充国家层面“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的最后一环。
所以,上述不明白的两点基本上是等同的,就是加强保护,加强行政执法。
但是小声说,商标、专利执法职责交由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承担。这支执法队伍,看名称应该由市监管总局直接管理了,具体国知局扮演怎样的角色,还需要看进一步的方案。
2. 专利申请市场
并入市监管总局的正面因素是,专利维权的侵权成本上升了,侵权的后果可能会更加严重,也会更容易被取证被发现。
反映在市场上,如果你不好好调查专利壁垒,一旦侵权后果很严重;如果你不好好利用专利保护市场,一旦被大家抄袭,你会损失的很严重。这其实是用市场这把无形的手,去倒推、刺激专利申请市场。
但是,原有的政策补贴,这双有形的手将何去何从?之前,专利保护与科技创新是紧密结合的,专利申请大多数是围绕着技术创新。所以国知局与科技部的关系较近,这是一个大多数人甚至是地方政府的认知。所以就会有一个现象,个别地方的知识产权局挂靠在了科技局下,而部分地方申请专利也会得到地方科技部门的资金补贴。
但是,重组之后专利局属于市场属性更强的市监管总局管辖,是否还能保持与科技部门的甜蜜,科技部门是否会继续对专利申请进行补贴?而对于高新企业的认证等后续荣誉性、鼓励性的政策,在重组以后是否还会向专利申请倾斜,是否还会继续促进专利申请?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着未来我国专利申请量,也将影响那些定位于“知识产权+科技服务”代理所未来的生意。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应该会有相关补贴政策的更新出来。
3. 撰写质量与收入
可以说,在市场驱动知识产权的新阶段,维权将要成为热点。而维权的结果,将逐渐成为检验专利撰写质量重要指标。
这些年,一些申请人对专利申请建立了一些错误认知:
比如,申请了专利就可以证书睡大觉了;
比如,有了专利就不会侵犯别人的权利;
这些现象将随着专利维权的活跃而减少。但是紧接着的问题就是,现有的专利撰写质量,可能在维权的时候并不好用。
所以,这就需要再把注意力放到专利撰写上来。
这对专利代理人的事业算是利好。
但是,代理费是不是会上涨?代理人认真写几个案子,能拿更高的提成?这些可能并不是短短几年就能形成的转变。虽然市场刺激专利撰写质量的提高,但是也只能在通过维权过程之后,慢慢转变人们错误的认知,但是要反映在收入上,是需要整个市场,整个社会,整个专利代理这个生态圈向良性发展的结果。
4. 专利分析项目
专利分析项目的存在是为了提升专利运用能力而生的。
之前,以江苏局为代表地方知识产权局推动过很多专利分析项目,并进行相应了相应的补助。在并入市监管总局之后,国知局职能将向后端维权、执法方向倾斜,甚至资金可能也会有所倾斜。那么对于专利分析、培育这样见效慢,仅起引导作用的工作,是否还有同样的资金扶持力度,这也是需要进一步观察的。而且随着商标等新保护内容的并入,其它类型的课题、项目也将分流部分资金扶持。所以从政策层面上,对于专利分析类项目的帮助是减弱的。
但是好的消息是,随着侵权成本增大,专利分析类的工作将在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中提升地位。尤其是以侵权分析为代表的,法律属性更高的分析,将变得更为重要。可以预见的是,离开了政府补助,专利导航类的软需求项目将会减少,但是侵权排查类的硬需求将会越来越多。这类服务将会逐渐走出政府培育的温室,落地企业实实在在的市场上。所以,高水平的专利分析团队将会有用武之地。
5. 可能潜在的其它机会
2017年地方性的知名品牌和著名品牌被叫停,但是地方品牌的推动仍然有利于地方产业的发展。随着工商总局被并入市监管总局,国知局接管商标职责。未来会不会由市监管总局出面重新指导有关知名品牌、著名品牌的建设?只能是个猜想。
贯标业务。之前在《知识产权认证管理办法》出来的时候,我曾经认为认监委可能不带国知局玩了,但是此次机构改革,认监委同样被并入了市监管总局。以后就是一家了…所以,关于知识产权认证的有关工作,不担心不会继续欣欣向荣了,甚至国标、科标、知识产权服务认证可能都会接连上马。
执法部门是否需要更多的代理人半路出家?不可否认,即使在司法队伍中对于知识产权侵权,尤其是专利侵权方面的人才都是紧缺的。那么为了建设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的知识产权执法能力,从代理人群体抽调或者选拔一些人员去帮助、参与相关的工作,是最快的操作。
而随着执法市场的行将活跃,相应乙方的服务市场也将会有相应的配套服务。其一是执法过程中的相关服务,其二就是专利无效申请。当有遇到专利侵权、专利诉讼的时候,目前知识产权服务方的惯性思维,大多是建议申请专利的无效。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专利被用于维权,那么就有可能有越来越多的专利被提起无效。如果是这样,那么无效业务将会是一个增长点。
线下市场的机会。随着上述业务的可能增加,知识产权互联网模式简单申请专利的业务,将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对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业务,以及专利维权方面的需要。这可能恰好是线下业务或者传统所新的发展机会。但是决定性的因素在于,在客户需要知识产权服务的时候,能有专人立马出现在现场,而不是在某平台先去注册个账号。
总结一下,国知局重组并入市监管总局,对于知识产权市场来说,是一次机会,首先我们有机会向市场重新讲述一遍知识产权的故事;其次我们现有的知识产权产品会产生一些变动,最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对整体的市场总归是利好。
发布: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韩百科君
供稿:百科君的IP杂谈
编辑:IPRdaily赵珍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推荐阅读
“投稿”请投邮箱“iprdaily@163.com”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成立于2014年,是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媒体+产业服务平台,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人,用户汇聚了中国、美国、德国、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成长型科技企业IP高管、研发人员、法务、政府机构、律所、事务所、科研院校等全球近50多万产业用户(国内25万+海外30万);同时拥有近百万条高质量的技术资源+专利资源,通过媒体构建全球知识产权资产信息第一入口。2016年获启赋资本领投和天使汇跟投的Pre-A轮融资。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百科君的IP杂谈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