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case专利代理人代理代理代理代理代理代理审查员发明专利 如何成为知识产权行业的大牛人?|职场|领先的全球知识产权产业科技媒体IPRDAILY.CN.COM
返回
顶部
我们已发送验证链接到您的邮箱,请查收并验证
没收到验证邮件?请确认邮箱是否正确或 重新发送邮件
确定
产业行业政策诉讼TOP100招聘湾区IP动态职场人物国际视野许可交易深度专题活动商标版权Oversea晨报董图产品公司审查员说法官说首席知识产权官G40领袖机构企业专利大洋洲律所

如何成为知识产权行业的大牛人?

职场
阿耐8年前
如何成为知识产权行业的大牛人?

如何成为知识产权行业的大牛人?


原标题:怎样成长为IP行业大牛人



我一直想写一篇关于IP从业人员成长的文字,源于在2016年8月,我着手对一些IPer的职业情况和想法进行了调研(至于为什么要做这种闲得蛋疼的事,留待以后再说),期间一共咨询过近80名同事,于是听到了很多想法和声音,而且这些声音随着调研数量增大,也变得越来越趋于一致:


如何成为知识产权行业的大牛人?

 

“我想今年把证考了,要不然都不好意思出去找工作;


老呆在所里没意思,整天除了写案子没别的;


现在总是做申请这些低端业务,我就想做无效和诉讼那些高端一点的业务;


工作了这么多年,我也想当领导,做做规划和战略,出席沙龙吹吹水。”


在业界,仿佛个人成长的问题,缺的就只是一个让人施展才华的机会了。持有这些观点的朋友,大多拥有我当年的青春热血,却不太分析职业基本面和个人的具体情况。


所以今天就让我们干脆放下“我是不是应该考个律师证”,“单纯写案子是不是真的没前途”这样的问题,直接来探讨:


怎样成长为行业大牛人?如何逃脱天天写案子,审稿子的悲惨生活,做上高端的无效、诉讼业务?


如果你认为接下去端上来的将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那也没有错,只不过这是一碗堂堂正正认认真真的鸡汤罢了。


你所想象的线性成长,不是没有,而是太少;


无论大学时代挂过多少科,泡过多少妞,荒废过多少学业,大多数人在毕业时想象和期望的职业生涯,应该都还是这样的:


如何成为知识产权行业的大牛人?


能力提升与职业进阶的曲线,完美得如同初中代数的一次函数Y=kX+b。X代表年资,B代表职业起点,K代表努力程度。太抽象?那换一种说法。同样是B代表装逼指数,K代表鸡血指数。所以211院校出来的你,自然觉得B值特别高,起码要比XX学院出来的大专毕业生高出一两个level,尤其是年轻人毕业时通常系统还自带打鸡血功能,每天信心满满,朝气蓬勃的,一切不要太完美哦!接下来中国IP界就将开始见证一次你摧枯拉朽的逆袭之旅了:你进了一家大型公司,从专利工程师做起,3年时间里,学会了专利挖掘和布局,深得领导和同事的喜爱,顺手就过了专利代理人;3年后跳到为华公司,做上了高端无效业务,搞定了几单大case,到了第5年又顺手拿到律师资格证;8年后属于你的时代终于来临,米小由于在国外专利受阻,高薪挖角让你当上了IP总监…


这里的大型公司也可以替换成大型事务所,IP总监可以是事务所合伙人,总之路径不同,但目的类似,都是在10年时间里完成人生的完美蜕变。


这样完美的职业案例大部分只存在人们的想象里,现实中不是说没有,而是太少。大部分情形却是,当你工作接近10年,蓦然回首时,发现在公司里做的还是申请业务,在事务所里还是在码字。更可怕的是,薪酬跟工作3-5年的中新人相比,似乎也高不了多少。


在人们的预期中,年龄是作为一个线性变量存在的。只要年龄在累积,那么职位和薪酬也应稳步增长,但这明显与现实不相符呀,为什么会这样呢?


收入的本质客观地讲,一份工作带来的工资收入取决于你为客户(或公司老板)解决的问题的大小及其数量的总和,而大部分人做的只是在解决类似难度的问题上积累数量而不是解决一个更难的问题。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IP工程师前1-5年的收入几乎毫无疑问是可以稳步增长的,符合上面一次函数的增长规律,而5-10年的增长则显然要乏力一点,一旦超过10年(如果还没有做到中层),那么收入增长就很难再有大的突破了。这是因为前面5年实现效率提升(比如在单位时间内审核或撰写的专利数量)多半可以量化且经验可以直接转化为效率。但5年之后如果还是做着同样的事情,那么经验再转化成为效率的速度就会变缓甚至停滞。


如何成为知识产权行业的大牛人?


同样的,这里是IP工程师不是绝对的,也可以是IP市场人员,也可以换成射鸡师或是码农。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任何人重复做一件事的最后都会遇到一个生理上的局限。由于生理局限的存在,很难想象一个写了近10年案子的IP老年朋友在效率上会比一个一心想要在一线城市买房安家拼死无所谓的年轻人来得更高。


另一个更残酷的事实是,基于中国目前畸形的IP发展现状,企业的实际IP需求(+政府的资助)要远远低于企业愿意为高素质IP人才支付的报酬。虽然你长久以来被教导说要有“工匠精神”,应不遗余力写出一件完美的专利,但是企业的实际需求却多半是一件(勉强)合格的专利,然后把从政府拿到的资助转手支付给你作为报酬。如果明白这点,那么下次就不要一味地抱怨代理费为何十年过去却未见上涨了。


至于老板们都热衷转发一条叫做一件发明专利成本一万五的文章这事,那都是彼此心照不宣的骗局而已,说实话连他们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随机分布的人生与职业机会


看起来若要在IP行业往前再走一步,只有往解决更难的问题的方向上去发展了。这里所说的“更难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的脑力和智商,而是:


A、需要更复杂的知识体系(通常对应于专业发展路线),比如很多IP从业者一直想做的无效、诉讼等“高端”业务,除了技术和IP背景外,最好也兼顾一点相关法律知识;


B、需要更广泛的协作关系(通常对应于资源整合发展路线),典型的是从知识产权切入的综合法务方向,或者事务所合伙人的半创业路线;


C、相对程度上的“更难”技能,比如陪老板出去喝酒喝到吐血,搞定更上层的老板或者客户,也可归入“更难的事情”的范畴,如果其它人比他更不擅长推屁股或者舔菊的话。


基于C类人才在人群中算得上是稀缺,其需要的能力在实际执行上也并不容易,我们在这里主要谈谈A类和B类人才。


严肃地说,A类人才和B类人才想要往前走,都多多少少需要脱离一些理工科背景的舒适区,进入自己并不大熟悉的相关法律领域这个非舒适区(鉴于很多人其实非常懒于思考,所以关于非舒适区的说法无妨可以去听听罗辑思维的说教略知一二即可)。而这也是很多IP从业者在考完代理人资格证后,还冒着闭门三月不出的代价削尖脑袋去考一张律师资格证的原因所在。


问题是考完一张律师资格证也并不能保证你能做得上高端的无效、诉讼业务,或者成功转型为一个卓有成效的法务总监。


毕竟无论是人生,还是职业的问题,除了纯粹能靠能力搞定的情形,比如考张证外,还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左右着,这种无形的力量叫做:随机分布。


由于随机分布的存在,有些人就是跟你一样努力但却在一个恰当的时间走入了一家高速发展的公司并随着水涨船高迅速让自己获得了升值,也因为随机分布的存在所以你削尖脑袋想去做的高端业务在别人那里,可能做得都想吐了。


不断跳转是否可以逃离随机分布普遍规律的影响


既然随机分布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个人职涯的发展,那么抛开个人努力的因素不说,是否意味着通过改变赛道可以获得更高的成功机率呢?


比如IP从业者的两条典型职业跳转路径:


一、从事务所跳到企业端;


二、从IP转到综合法务方向。


对于前者来讲,通常来讲,从事务所跳到企业端同样面临着竞争的不确定性,只不过竞争的目的从获得客户的认可变成了获得老板的垂青。从概率上讲,从事务所的人群中脱颖而出的机率跟从企业的同事中脱颖而出的机率相比:是一样的。


至于后者,显然综合法务的从业人群比IP从业人群要大得多(数十倍),而且似乎可以达到的职业高度要比IP从业更高(法务经理VS IP总监),但是从IP转到综合法务方向无疑也将面临着更多法务从业者的竞争,那么现在你的选择就变成了:在IP较小的行业中竞争为数不多的IP总监职位VS在大法务中竞争潜在上职位更多的法务总监职位。


鉴于大部分人能够达到的职业高峰是有限的(无非IP总监和法务总监),那么你应该看懂了,这两条路径从成功概率的随机分布上看:仍然是一样的。


如何成为知识产权行业的大牛人?


为什么人们会热衷于不断地跳转


上面我们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在谈随机性分布规律,无非是想说明一个经济学原理,那就是市场供需平衡这只无形的手,一定会把一个行业的巨大优势剪平,如果它曾经或者即将存在的话。


打个比方,如果企业IPR的收入高于事务所的代理人,那就一定会有无数代理人争着进入企业,企业端的供给过剩而事务所的需求旺盛的结果就是企业端的收入下降而事务所的收入增加,直至双方拉到同一条水平线上为止。不信的话,可以做一个小小的调查,一线城市工作3年的IPR的普遍收入大约超过1万,而同期的代理人大约也是这个水平(后者通常还能只交部分的所得税,所以理论上税后收入如果不是比前者更高的话,至少也是持平的)。


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无法想象的是,如此天经地义的常识,我发现身边无数的人却往往视而不见,所以“做IP太苦逼了”这样的论调跟做“做医生太苦逼了”、“做生意太难了”的说辞一样到处泛滥;而其中有不少人更是一次次地沉迷于盲目地不断跳槽中,从事务所做代理人跳到A公司做IPR,再从A公司跳到B公司继续做IPR。恨不得每次见面都问问有没有新工作可以介绍!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热衷于跳槽而不是把原有的工作做得更好呢?


原因之一,在我看来,是人们总是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想得太多。综合法务更广泛的从业人群和理论上更高的职业天花板让人们产生了错觉。事实上,人们往往只看到了为数不多的职业转型成功个案,却对无数转型后表现平平的案例视而不见;原因二,是盲目下定一个决心找一份新工作,显然要比踏踏实实把现有工作做好做扎实容易得多的啦。


本来,鉴于IP从业的初阶职位中,事务所的接纳量要比企业端来得更广(企业通常并不直接招聘毫无经验的入行者进行培训,而是奉行实用主义的原则从事务所招聘初中阶人才,拿来即用),因此从事务所跳转到企业端就职属于市场需求调节下的人才正常流动现象。但仍有不少人从事务所跳转到企业做IPR,其实是出于逃离乙方的身份去做甲方,而这其实与获得更好的职位无关,而只能解释为缺乏独立搞定客户的能力使然。


如何成为知识产权行业的大牛人?


高端到底是个什么端


你已经看出了,盲目地不断跳转并不能推动你走向更好的职业前景,或者获得如你所愿的,从低端走向高端的结果。甚至可以说,没有专业能力支撑的盲目跳槽约等于个人职涯的自我作死,这点我们后文回来继续聊。


事实上,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从收入的本质上看,要获得更高的收入或职位,必须从解决更难的问题出发去寻找答案,并且定义了两种不同的职业路径:需要更复杂知识体系的专业路线,以及需要更广泛协作关系的资源整合路线。


无论这两者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有何不同,但其相对你却存在一道目前的你无法推倒的墙,这道墙的名字叫做:信息不对称。


所以,当大佬们正兴致盎然地谈论某法院的法官如何不讲人情时,你却只能提一提审查员又用公知常识把你的案子驳了回来;当大佬们正评论某知识产权法院又判了一个赔偿额上千万的大案时,你却只能瞪着眼睛弱弱地问怎么计算出来的;当大佬们正义愤填膺地批评XX大案之所以败诉正是因为前期案子写得太烂时,你却默默地低下了头。


本来,当我们谈论如何走向更好的职业生涯时,这道墙是没有意义的。但当我们谈论IP人如何突破职涯困境时,这道墙变得有意义起来,因为正是无数处于困境中的IP人,自行脑补了这道墙并把它取名叫做:高端。


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一层,那就无妨进一步来谈谈高端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我所接触的真正意义上的大佬及行业大牛那里,事实上我所看到的高端,通常并不是一个具体的职位而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扎实的基本功;二是有效率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


扎实的基本功自不必说,除了专利法和相关法律知识的牢固掌握外,在专利人那里,技术特征比对做得详不详尽,法律状态、著录信息是否细抠,都是再普通不过的技能。


思维方式看起来是个宽泛的概念,但总结起来也无非两点:


(1)全局把控能力;


(2)细节把握能力。


前者主要体现为做事和思考的全局性—知道事情的重要节点在哪里;信息来源的渠道,关键人物的联络方式,通常也是做成一件事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

思维方式的细节把握能力看起来是个虚幻的概念,不妨举一个案例。


有一位做过上百件无效诉讼案的朋友(下文简称H老师),H老师做无效案超过10年,按照一般人的理解,这种行业级别的大佬大部分时间无非就是让下面的人去做做分析,关键时候再指点指点,偶尔疏通一下关系,临出庭前磨磨枪,到庭上按照老套路辩驳一番就搞定了。却没想到H老师每次分析都要自己过多遍,为了找到关键点硬是训练出了一套自称之为批判性思维和傻瓜思维(清空背景知识,仅仅从字面理解权利要求书堆砌的文字所界定的保护范围,其实也就是产品经理的思维,同行有兴趣可以研究一下97197519.1无效案的来龙去脉)的个人思维方式,不断践行,且每每乐此不疲。


思维方式为什么重要?因为事实上这种行业级别的无效案较量,大家从资源和人脉上很难明显地较出高低,而思维方式的区别却往往能够帮助他在关键节点上找到更好的突破口,从而另辟蹊径,一剑封喉击败对手。


小孩子才吵着要改变世界,成年人却只关注如何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把事情搞掂。


最简的路径,原来还是在自己的优势面里深挖


总结起来,高端=扎实的基本功+有效率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信息不对称。


如果我们承认这个等式成立,那么接下来要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写一封酝酿已久的辞职信,并自行脑补老板看完后脸色如何变得惨白让你暗爽不已,而是基于目前的工作去深入思考如何有效率地将它做得更好,获得更扎实的基本功。毕竟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的改变,更多地基于个人的意愿而不是外部的环境。


而要让自己获得不对称的信息,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最优的方式则是选定一个目标,然后基于你所能掌握的最有优势的资源和扎实的基本功,利用杠杆化思维去撬动它发生。


这里所指的杠杆化思维,通俗一点讲,是先做好做足某一件事,然后再以此为核心杠杆点,去撬动更多的事情和成果发生。而在这过程中,你所在公司的资源及优势将是你的杠杆点所能撬动的最大值。


如何成为知识产权行业的大牛人?


比如—你的目标是做行业顶尖的专利无效律师,而你目前就职于一家中型的事务所,手头上做着专利撰稿的工作,这个事务所在行业里的优势是通讯领域的专利申请,比如代理了为华公司的通讯类专利申报业务。


那么,你的最优路径大约就是:


了解并掌握为华公司的技术点(如3GPP)及专利撰写的需求和技巧;


努力成长为为华公司的A级代理人,做到甚至让为华公司的工程师非你莫选的境界;


研究为华公司的历史申报情况,将那些由于前期撰写漏洞而被打掉的专利拿出来细读;


制定出一套满足为华公司需求的专利撰写方式,在合适的时机向为华公司提出建议;


当你成为了通讯领域的撰写专家时,你放心,你的路径将很有可能包括以下两条:


A、当为华公司的专利无效业务委托给该中型事务所时,你将毫无疑问成为那个最能接下这个重担的人(不要告诉我老板傻到想找一个不靠谱的人去把自己作死);


B、为华公司主动挖你做他们的工程师(以“为华”在业界的强势地位和你即有可能成为现有老板未来客户的事实,老板敢死缠烂打不肯放人?!对了,死缠烂打的结局就是加工资,不用谢!);


而当你任选A、B中任意路径去走时,你都将得到一次获得信息不对称(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看别人看不到的视野)的机会。


而如果你的路径是进入为华,那么你惟一要做的事情就是,重复上述的思路,汇集更多资源,看到更大的视野…


Again and again!


用有效率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做事,利用公司最有优势的资源获得个人能力的快速成长,再进一步汇集资源,突出比较优势,继续汇集资源,这是大多数人看不懂的职涯晋升策略。


而不是一味抱怨机会还没有来临!


至于“我是不是应该考张律师证”这种小孩子才问的问题,其实完全不用care(非要问一张律师证值多少钱的话,可以参考一张代理人资格证挂靠3-4W的市场价格进行同比估算)。再多提一句,在这种背景下,跳槽其实是顺势而为的结果,而不是出发的动机和碎碎念。


这样的思路,套用到其它位置的IP人身上,也是一样的——先花时间借用手头上的资源和优势让自己具备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再以此为杠杆,去撬动进一步的资源和机会靠拢。


如何成为知识产权行业的大牛人?


最后的鸭汤-随机分布的运行机理,原来并不随机


如果本文只看一段,那么希望你只看下面这一段,因为这是全文从鸡汤正式升华为硫酸的转折点。


如何成为知识产权行业的大牛人?


事实上,当我们谈论随机分布的时候,在它真实的运行机理里,其实一点都不随机。


这一点,从我个人的一点体悟说起:


几乎所有的男屌丝都会抱怨自己运气太差就是没机会遇到好妹子才单身至今,但自从结婚后,我就惊奇地发现,身边吵着要找男朋友的好妹子真是层出不穷,甚至可以说是一茬接一茬。既然自己已无力消费,那么为了增加这些男屌丝在随机分布面前的相亲成功率,我也是毫无保留尽力牵线搭桥以成人之美,并且每每在赴约前还特别吩咐“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穿上一身帅气西装,等会儿见你一定比想象美”,屌丝们频频点头。但真到见面时,打扮邋遢、语无伦次、处处显示低价值 (Demonstration Low Value,DLV,典型地如在朋友圈里晒自己每天炒的几盘破菜和一副可怜巴巴的碗筷),该犯的错误还是得统统再犯一遍。


不用说,等见完面后,就没有然后了…


如何成为知识产权行业的大牛人?

 

而屌丝们毫无疑问会想出从“这个妹子不大适合我”,到“我对她没什么感觉”、“她太物质了”等等千奇百怪的理由来搪塞自己的罪恶和无能,叫人哭笑不得。


故事的结果当然是我停止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自己撸去吧!


为未婚青年介绍对象的例子与为同仁介绍工作的运作机理类似。事实上,任何一个有远见的职场前辈、事务所老板、乃至行业内其它类型的创业者,都会乐于为企业招聘需求方和应聘者牵线搭桥,毕竟举手之劳若可以帮助到应聘者,则为日后潜在的合作奠定了人情基础;从更高的层面想,这也不失为一种为自己构建亲信,汇集资源的好方式。


然而,这几年来,我一直很惊讶于一个事实,那就是一方面大量的从业者抱怨IP行业没有机会,才华无处施展;而另一方面,却是用人单位和老板们为找到靠谱的人才大费周折,到处撒网。


另一个令我更惊讶的事实是,我身边不少靠谱同事找到的靠谱工作,几乎都是靠熟人介绍促成的,这种情形几乎没有例外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例外。


考虑到IP行业的小众化,熟人、例如同门师兄师姐介绍工作几乎可以说是最靠谱、效率最高的方式,无论对应聘方还是对招聘方而言(插多一句,IP业中6度空间理论基本是不适用的,最多3度即可找到你想找的人,如果在行业中还算混得开的话)。


所以结论来了,就像上文我们所提到的:没有专业能力支撑的盲目跳槽约等于个人职涯的自我作死。


道理也很简单,那就是无论于公还是于私,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人愿意担负着自己声名受损的风险去介绍工作给不靠谱的应聘者。甚至可以说,最不愿意招聘这类人或为这类人介绍工作的,正是你身边最熟悉的那些前同事们。

从这个角度出发,你就可以理解我们上文中提到的随机分布的机率,其实等同于个人在行业里积累的口碑和名声。


所以,如果今天你站在一个职业的困境前或者准备继续向前走的话,那就珍惜自己当下的口碑,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的工作吧,因为你最优的路径,原来真的是利用手上的资源把事情做到最好。至于机遇,留给身边的人去帮你随机分布吧。


真相,有时真的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


来源:智圈公众号(iwdoing)

作者:林炮勤,智圈创始人,原富士康、腾讯、美的IP高级顾问。专注研究BAT及苹果谷歌等巨头的IP超过十年。

编辑:IPRdaily.cn LoCo

校对:IPRdaily.cn 纵横君

如何成为知识产权行业的大牛人?

本文来自智圈公众号(iwdoing)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阿耐投稿作者
共发表文章7355
最近文章
关键词
首席知识产权官 世界知识产权日 美國專利訴訟管理策略 大数据 软件著作权登记 专利商标 商标注册人 人工智能 版权登记代理 如何快速获得美国专利授权? 材料科学 申请注册商标 软件著作权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专利侵权纠纷行政处理 专利预警 知识产权 全球视野 中国商标 版权保护中心 智能硬件 新材料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躲过商标转让的陷阱 航空航天装备 乐天 产业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著作权 电子版权 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中国专利年报 游戏动漫 条例 国际专利 商标 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费用 专利管理 出版管理条例 版权商标 知识产权侵权 商标审查协作中心 法律和政策 企业商标布局 新商标审查「不规范汉字」审理标准 专利机构排名 商标分类 专利检索 申请商标注册 法规 行业 法律常识 设计专利 2016知识产权行业分析 发明专利申请 国家商标总局 电影版权 专利申请 香港知识产权 国防知识产权 国际版权交易 十件 版权 顾问 版权登记 发明专利 亚洲知识产权 版权归属 商标办理 商标申请 美国专利局 ip 共享单车 一带一路商标 融资 驰名商标保护 知识产权工程师 授权 音乐的版权 专利 商标数据 知识产权局 知识产权法 专利小白 商标是什么 商标注册 知识产权网 中超 商标审查 维权 律所 专利代理人 知识产权案例 专利运营 现代产业
本文来自于iprdaily,永久保存地址为http://www.iprdaily.cn/article_15504.html,发布时间为2017-02-09 09:14:36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

    我也说两句
    还可以输入140个字
    我要评论
    回复
    还可以输入 70 个字
    请选择打赏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