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 深度观察 | 立法是否能解决互联网品牌侵权难题? ​|行业|领先的全球知识产权产业科技媒体IPRDAILY.CN.COM
返回
顶部
我们已发送验证链接到您的邮箱,请查收并验证
没收到验证邮件?请确认邮箱是否正确或 重新发送邮件
确定
产业行业法院投稿诉讼招聘TOP100政策国际视野人物许可交易深度专题活动湾区IP动态职场商标Oversea晨报董图公司审查员说法官说首席知识产权官G40领袖机构企业专利律所

深度观察 | 立法是否能解决互联网品牌侵权难题? ​

行业
知联社3年前
深度观察 | 立法是否能解决互联网品牌侵权难题?  ​

深度观察 | 立法是否能解决互联网品牌侵权难题?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


“品牌保护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瓶颈阶段,冲破瓶颈的希望有赖于整个业界的共同努力。”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供稿:CSC数字品牌服务

作者:Alban Kwan CSC数字品牌服务东亚地区总监


深度观察 | 立法是否能解决互联网品牌侵权难题?  ​


在商业模式和合作模式中,品牌方、服务商以及平台方都在品牌网络维权中遭遇了“瓶颈”,我们在前一篇《CSC深度观察 | 谁在为品牌网络侵权负责?》中为您进行了解读。除了高昂的维权成本和有限的资源外,品牌在网络上也遇到了法规不清晰的维权局限。


互联网法规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所有为规范互联网使用者行为的规则。从这个定义来看,互联网平台本身就是立法者,同时也是受到国家立法影响的被管理者。这种既被不同国家管理、又是跨国界立法者的二元性,便是法规瓶颈的根源,导致灵活的侵权行为无孔不入。


品牌保护瓶颈:法规的瓶颈

是否应寻求政府立法治理互联网侵权?


深度观察 | 立法是否能解决互联网品牌侵权难题?  ​


事实上,互联网并没有清晰明确的可循之道,比起要求立法管理,公众似乎更乐于将罪责全扣在互联网平台的“有为”与“无为”上——有为,则打压自由;无为,则包庇犯罪。


那是否应该寻求政府立法加以管理?若如此,所有因「有为」所发生的争议,或「无为」所衍生的纵容指摘都可以由政府承受?


笔者认为断然不可。这论调一是忽视了互联网平台二元性本质;二是忘记了互联网跨国、跨管辖权的必然性;三是与现行立法趋势所违背。


在中国、欧美等地最近的立法

都已颁布「平台有责」的条文:


深度观察 | 立法是否能解决互联网品牌侵权难题?  ​


美国(SHOP SAFE Act 2021) 便明确要求平台承担起更多治理责任,否则便需「共同承担罪责」 (contributorily liable)。


2021年初欧盟推出了一份研究文件,名为「Liability of Online Platforms」,其中第三章「欧洲模式」(The European Approach)明文确认了网上平台在处理侵权犯法行为中有着重要角色,平台也必须「果断挺身而出」(decisively step up) 去处理这些问题。


 欧洲议会分别于2021年12月和2022年1月通过了Digital Markets Act (DMA)和Digital Service Act (DSA),这两个被誉为当今最深入的互联网法规。当中虽然也继续确立了中间人(intermediary)免责的原则,但同一时间也把不少网上平台从纯中间人的定义中撇除。


仔细去看,立法所包括的事情其实并不能够解决平台每日面对的问题,因为立法只会说明平台有责任去解决品牌侵权的问题,但不会具体说明如何判别是否侵权。因此,“平台不能依赖政府立法去解决问题”——这一结论在此可见一斑。其实,现行立法趋势是确认了平台自行治理的权责,好让平台名正言顺的自行立法和果断执法。


深度观察 | 立法是否能解决互联网品牌侵权难题?  ​


如何平衡公众利益(如私隐权利)和网络执法?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平台在现行的合作模式下,因数据不能导出和交流,致使品牌方和服务商无法整合出大数据,以有效地压制整体网络侵权行为。一直以来不少大型品牌和平台存在着数据开放和沟通的问题,大部分都会被平台以隐私法规否决。


最近欧美的立法似乎会为这个问题带来一些曙光。例如美国Shop Safe Act第xii段有明文要求平台提供卖家的联络资料,除非该资料涉及个人身份。由此可见,在法例当中提供卖家资料并不一定涉及或违反个人身份保护条例。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现在并没有一个具体细节去说明:什么样资料才能让品牌方有效掌控跨平台侵权问题,而那些资料为何会或不会涉及个人隐私。其次,上述两个法例都要求平台利用监控技术去减轻侵权问题,那么运用这些技术监控到的信息如何以技术手段进行分享、提升准确度、互联互通等,都是值得我们继续思考的问题。


深度观察 | 立法是否能解决互联网品牌侵权难题?  ​


笔者认为,品牌方、服务商(品牌的技术提供方)、平台方和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共同针对具体细节进行沟通,这种讨论也应该建立在「可信任举报人」(Trusted Flagger)的制度下,并必须以技术手段为核心。


当前的市场上,既有阿里巴巴的诚信投诉者制度、ICANN的Trusted Notifier,也有DSA的Trust Flagger,这三个制度覆盖的领域、谈论的群体和具体的内容都不一致,但又似乎也殊途同归。由此,引出了我们想探究的下一个瓶颈——眼界的瓶颈。


品牌保护瓶颈:眼界的瓶颈

互联网品牌侵权中复合型攻击的演变


深度观察 | 立法是否能解决互联网品牌侵权难题?  ​


不少品牌在处理网上侵权的问题时,都只专注某些看似问题出现最多的那些平台上。这样的选择在短期内是无可厚非的,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难以化解网络侵权的本质问题。 


品牌保护就像医治人的身体,不同平台就是不同的肢体。若品牌保护只单纯专注于网购平台,就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陷阱。CSC数字品牌服务作为企业的良医,以宏观大局掌控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从网络平台、网站、社交媒体、APP平台,到关键字和广告等领域,都可进行全面且有效的监控。


 第一步 


需要充分掌握以上所说的不同诚信系统政策,并加以融合和转化。最好能与业界共同沟通并建立一套较为共融的体系,因为平台需要承担起最终移除的决定,如果能取得业界共识将有助于减低个别的平台风险。


 第二步 


互联网的问题本身也是复杂的,侵权并不一定只是侵权,而是附带钓鱼网站、钓鱼邮件、恶意程式和资料盗取等网络攻击。网络侵权正逐渐从单一步向这种复合型攻击转变,在笔者掌握的数据中,这种趋势的增长较为显著。


深度观察 | 立法是否能解决互联网品牌侵权难题?  ​


综上,这就要求品牌保护行业人员敞开眼界,从网络安全的角度应对复合型攻击。或许这需要企业内部作出相应调整,因为品牌保护大都是由法律部处理,而安全问题则由安全团队处理。在当下侵权行为相互叠加的环境中,把安全问题和品牌保护分开处理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切实际。


品牌保护和安全团队需要保持紧密的联系,也要着眼于如何把品牌保护和信息安全的大数据进行融合,再将之分发给不同团队,帮助他们作出相应的有效行动。数据其实是中性的,如何拥有两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并作出相应的分析,成为有效进行网络品牌保护的重中之重。这也是CSC数字品牌服务新开发的平台所想要解决的问题。


CSC数字品牌服务


品牌保护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瓶颈阶段,冲破瓶颈的希望有赖于整个业界的共同努力。比如建立起一个健全的Trusted Notifier体系,并把服务商的角色厘清,可以把成本有效吸收并提升维权效率,从而促进一个良性循环。


立法总是会滞后的,但互联网却是灵活的,因此互联网问题常常是多变的。我们需要将不同因素纳入考量中,建立一个有弹性的企业体系以灵活面对。互联网未来的治理和品牌保护,需要你我持续地沟通和合作,最终才能实现多方共赢。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深度观察 | 谁在为品牌网络侵权负责?》!


深度观察 | 立法是否能解决互联网品牌侵权难题?  ​


在企业域名、域名系统(DNS)、数字证书管理以及数字品牌和欺诈保护领域,CSC(即“CSC数字品牌服务”)是福布斯全球2000强和全球最佳品牌100强(100 Best Global Brands®)企业所信赖的优选提供商。随着跨国公司在安全性方面进行大量投资,“CSC数字品牌服务”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潜在的安全隐患并保护其数字资产。


“CSC数字品牌服务”可提供在线品牌保护——包括在线品牌监控及维权活动——采用完整方案来保护数字资产,并提供欺诈保护服务来打击网络钓鱼。通过利用“CSC数字品牌服务”的独有解决方案,公司可以安全地抵御针对其在线资产的网络威胁,从而帮助他们避免严重的收入损失、品牌声誉受损或由于《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等政策而受到重大财务处罚。


“CSC数字品牌服务”成立于1899年,总部位于美国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和亚太地区设有办事处。“CSC数字品牌服务”是一家可以在客户所在的任何地方开展业务的全球性公司,我们通过聘请每一业务领域的专家来实现这一目标。更多详情请访问cscdbs.com/cn。


(原标题:CSC深度观察 | 立法是否能解决互联网品牌侵权难题?)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深度观察 | 谁在为品牌网络侵权负责?》!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供稿:CSC数字品牌服务

作者:Alban Kwan CSC数字品牌服务东亚地区总监

编辑:IPRdaily王颖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注:原文链接深度观察 | 立法是否能解决互联网品牌侵权难题? 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深度观察 | 立法是否能解决互联网品牌侵权难题?  ​

深度观察 | 立法是否能解决互联网品牌侵权难题?  ​深度观察 | 立法是否能解决互联网品牌侵权难题?  ​

深度观察 | 立法是否能解决互联网品牌侵权难题?  ​

深度观察 | 立法是否能解决互联网品牌侵权难题?  ​

深度观察 | 立法是否能解决互联网品牌侵权难题?  ​


深度观察 | 立法是否能解决互联网品牌侵权难题?  ​


深度观察 | 立法是否能解决互联网品牌侵权难题?  ​


深度观察 | 立法是否能解决互联网品牌侵权难题?  ​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知联社投稿作者
共发表文章1873
最近文章
关键词
首席知识产权官 世界知识产权日 美國專利訴訟管理策略 大数据 软件著作权登记 专利商标 商标注册人 人工智能 版权登记代理 如何快速获得美国专利授权? 材料科学 申请注册商标 软件著作权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专利侵权纠纷行政处理 专利预警 知识产权 全球视野 中国商标 版权保护中心 智能硬件 新材料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躲过商标转让的陷阱 航空航天装备 乐天 产业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著作权 电子版权 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中国专利年报 游戏动漫 条例 国际专利 商标 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费用 专利管理 出版管理条例 版权商标 知识产权侵权 商标审查协作中心 法律和政策 企业商标布局 新商标审查「不规范汉字」审理标准 专利机构排名 商标分类 专利检索 申请商标注册 法规 行业 法律常识 设计专利 2016知识产权行业分析 发明专利申请 国家商标总局 电影版权 专利申请 香港知识产权 国防知识产权 国际版权交易 十件 版权 顾问 版权登记 发明专利 亚洲知识产权 版权归属 商标办理 商标申请 美国专利局 ip 共享单车 一带一路商标 融资 驰名商标保护 知识产权工程师 授权 音乐的版权 专利 商标数据 知识产权局 知识产权法 专利小白 商标是什么 商标注册 知识产权网 中超 商标审查 维权 律所 专利代理人 知识产权案例 专利运营 现代产业
本文来自于iprdaily,永久保存地址为http://www.iprdaily.cn/article_32003.html,发布时间为2022-08-16 10:30:27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

    我也说两句
    还可以输入140个字
    我要评论
    回复
    还可以输入 70 个字
    请选择打赏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