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导读】 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一向是外企称霸,但近年来一些国产品牌如迈瑞正杀出重围。成立于1991年的深圳迈瑞公司于2006年9月作为中国首家医疗设备企业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是中国领先的高科技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厂商,同时也是全球医疗设备的创新领导者之一。
2014年7月,迈瑞与理邦长达三年的专利恩怨暂告一段落,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分别作出的5起判决中,迈瑞生物全部取得了胜诉,获赔总金额高达4200多万元。
作为国内医疗器械领域的领头羊,知识产权部门在迈瑞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为什么说知识产权诉讼对行业发展并不是坏事?拥有八年从业经验的迈瑞知识产权部经理从实例出发,为大家解析知识产权部门开展工作的要领和IPR的生存之道。
【请点击“阅读全文”观看完整采访视频】 【采访提炼】
专访李晓菲—知识产权诉讼对行业发展并不都是坏事
1.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如何从国外品牌中杀出重围,获得客户认可的?
李晓菲:从做代理到代工、加工到自己转型研发,每年投入大量资金,随着国内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研发能力的提高,这些企业在中低端的医疗器械领域的水平是等于或好于国外企业的。国内的医院通过一些实践,逐步认可了国内的医疗器械企业的生产能力。知识产权部的存在一方面可以保护自己的研发成果,每年研发投入非常大,一些创新型设计也不希望别人去仿造;另一方面,它的作用是为了规避风险,防止一些潜在的知识产权方面的风险。
2.为什么说知识产权诉讼的发生对所在行业不是坏事?
李晓菲:知识产权工作不是一个短期能够看到效果的事情,所以做知识产权的人,要耐得住寂寞。知识产权人员要多跟领导交流,一些行业内发生的案例需要去跟老板讲,有哪些风险要提前去规避,让领导意识到知识产权人员的价值。
3.对于IPR来说,法律知识和专业技术哪个更重要?
李晓菲:首先,这两个方面的知识都重要。另一方面,法律方面的知识可能通过几年的学习短期增长很快,但业务上的技能提升可能非常慢。这方面的知识是非常耗时间和精力的。作为一个专利人员,技术能力的提高能够帮助你提升对一些法律问题的理解。但如果技术上有不足,就绝对没办法像工程师那样对专利技术了解得那么深入。对IPR来说,法律是基本前提,技术的理解则是需要经验积累,是越老越吃香的。
没有完全呈现采访文稿,是不是有碍阅读,是不是迫不及待想要直接看视频了呢?那就直接点击【阅读原文】吧!
欲查看更多视频请点击屏幕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原网页。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