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Rdaily 知识产权第一新锐媒体
创新|创业|连接IP变革者
IPRdaily将陆续发布《知识产权发展论坛》发言嘉宾的演讲内容,尽请关注。欢迎关注最NB、最具颠覆性的创业项目: 破茧而生!2015“合享新创杯”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大赛,海选25强名单出炉(点击查看)
【小D导读】
2015年4月2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指导,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共同主办的“4·26知识产权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在论坛上,中国集成电路知识产权联盟举行了筹备启动仪式。
下文是中兴通讯文明总监在论坛上的主题发言详细内容。 4·26知识产权发展论坛上,中国集成电路知识产权联盟举行了筹备启动仪式。该联盟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电子司、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中关村管委会指导下,由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相关企事业单位自愿发起成立的非营利性组织。联盟成员覆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相关装备和材料、软件、互联网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事业单位,旨在整合全产业链资源,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益。
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在工信部关于创新与知识产权发展的论坛上面,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关于中兴通讯知识产权运营的经验和实践。首先,今天的分享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提出一个大的概念,运营对一个企业来说,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和意义?运营又有哪些分类和内涵,这个层面主要是想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就是对于一家企业来说,现在我们提的很多一个词就是关于知识产权运营,尤其是从去年开始,我们这个词在媒体、在各种样的论坛以及各种各样的会议场合,被大家反复地提起。
但是现在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是知识产权运营全面的春天已经到来了?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要回归到企业本身,我们的企业对于运营,它的内在需求和它的目前的状态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是否都已经准备好了,或者是对运营这个概念有充足的认知,这是第一个层面,我想跟大家分享的问题。第二个层面是关于生态圈的分析,运营大家知道,是有赖于整体运营群环境的一个生态圈的建设,我们企业认为知识产权运营已经是企业希望要做的一件事情的话,那么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内部环境和我们的外部环境分别是什么情况,在了解环境的情况下,才能够作出一个最为有利的运营策略的选择。
第三,我们也得学习一些,其实说运营这个整体,包括知识产权的概念,像今天上午所说的,海外欧美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从1474年威尼斯首先率先实行专利保护以来,到现在有500多年的基础。而中国的时间却很短,只有30年,从1984年到现在。我们的知识产权运营肯定是不能闭门造车,来做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运营。我们能够在整体运营的典型示范案例里面,学习到什么东西,这是第三个部分希望跟大家一起分享的。最终也谈一下我们对于未来知识产权运营的一些展望,包括我们虽然看到了前来道路系曲折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前景仍然是非常美好的。
首先,说一下运营的分类的情况。其实,说到知识产权运营,首先就要提一下什么样的企业要进行知识产权运营,因为大家现在可能都把知识产权工作的一个必要的组成环节,但是实际上可能首先要把这运营这个词进行狭义与广义的区分。目前是我们大多数提到运营的时候,是按照它的狭义来进行理解的,也就是将知识产权进行资产货币化,如何通过知识产权来获取企业的实际的经营收益,这是很多企业谈到运营来说,非常感兴趣也常重视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但是其实运营这个词本意来说,其实是运作和营业的过程。从它的词本意也就是广义来说,所有市场主体针对知识产权的使用、运作和一切利用知识产权的价值的行为,我们可能都可以认为是一种运营的行为,其中这里面就包括了含括资产、抵御风险、提升竞争力、配合公司的发展战略的一系列的知识产权运作的组合行为,我们都可以把它称为运营。就在这里,我们结合现在的运营状态,我们提出如果是进行狭义化的理解,那可能运营这个词不是对于任何企业或者是对于任何阶段的企业都是一个当前阶段的一个首要选择,如果从广义角度上来理解的话,我们认为,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尤其系是我们一些准备走出过门或者在国门内部,知识产权工作的应有之意,所以我们在讲知识产权运营的时候,首先可能要区分我们是在谈狭义的运营还是在谈广义的运营。
结合中兴目前的情况跟大家做一些简单的分享。因为很多的我们对于一些结果或者我们对一些事物的认知,往往是建立在我们自身实践的基础上,中兴通讯的领域是传统的通讯设备制造商和通讯方案解决提供商这样的领域,这个领域的情况是什么样的?之前有一张非常有名的一张图,叫通讯领域知识产权专利诉讼图,大家在那张图里面,旁边有很多企业的名称,中间密密麻麻如蜘蛛网织成的专利纠纷。在这样的环境过程中,对于知识产权一个强烈的需求,使得知识产权在这个行业里面,成为硬性的准入和硬性的基础。
中兴通讯在这个行业,在1996年启动了我们的知识产权专利地工作,1996年我们头一次申请第一件国内的侯为贵董事长自己写的,并且自己提交申请的。从那个时候开始,到现在,其实这是一个长达20年的工作的布局,我们在20年里面,也是经历了非常多的风险和经历了非常多的挑战,我们现在全球的专利申请数量是超过6万件,目前已经授权的专利数量是接近2万件这样的规模,在这个规模的前提下,我们我们目前初步地完成了一些知识产权的原始的积累。纵观中国通讯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在2G时代我们整个的中国通讯行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是微乎其微,或者说是根本没有的。我们从2G时代的远远地看着别人在走,到3G时代大家努力在追赶,并且追求协同并肩的状态,TDSCDMA制式作为中国自主的3G标准,正式地推入了国际三大3G标准中,也就是中国在通讯标准方面在全球的舞台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这一3G的标准制式,它为我们在4G以及未来工作的方面,打下了非常深远的基础。所以现在我们中国的几家企业都拥有了一些跟标准相关的基本专利。
现在中兴通讯拥有超过800件,占比全球大概13%与LTE相关的标准专利。从侧面也证明了,我们的专利的质和量正在进行提升。在这个情况下,我们仍然是在过去的5年和10年过程中,我们在知识产权方面交了非常多的学费,包括我们不断遭遇海外知识产权诉讼,包括我们不断地接受到海外竞争对手给我们施加的知识产权的压力。但在这个压力过程中,可能也有一些积累,有一些学习,也有一些教训,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我们慢慢地在想,现在一方面我们从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中,也学习到了,我们海外的竞争对手,或者我们以前的海外的一些行业巨头们,他们所运用专利的方法。
第二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步积累了自己的实例。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这样的情况下,知识产权防御储备到知识产权局部竞争,已经慢慢走向知识产权面向运营的过程。可能这样的过程对于任何一家自己开始并且逐步积累实力的企业来说,可能都是必须的经验,我们往往会看到,有些企业现在已经在经营方面取得了非常令人瞩目的成绩。我们的海外的一些竞争对手的在经营方面的年度收入,使我们感到非常羡慕。但是我们就像一个笑话讲的一样,我们看到吃到六个包子的时候吃饱了,就误认为只吃第六个包子就够了,却没有想到前五个包子之前的重要作用,可能在追求运营的过程中,我们先考虑自己这前五个包子是不是已经吃到肚子里面了。
刚刚就运营的概念给大家进行了我们的理解。接下来我想就知识产权运营的生态圈进行一些细致的分析。首先我们看外部的环境,我们看到目前运营的外部环境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应该来说,经历了漫长的知识产权对国内企业从陌生到熟悉的渐进的过程,从国家的层面、从企业的层面以及从公众意识以及从行业规范的层面来说,我们的运营到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基础。
首先看国内,国内从经济形势来说,我们目前国内外向型的经济在不断发展,我们现在实际上已经经济环境的建设,以及共同生态圈的建设,其实也就是象征着我们走出去的步伐将会坚定并且持续地走下去,这种走出去的经济形式就必然面临国际化的知识产权环境的适应和遵从。第二,专利规模,中国的企业目前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据而言,目前中国企业或者是来自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在全世界来说,已经是名列前茅,而且知识产权的质量也在不断的动态提升。正如我刚刚所言的,任何知识产权质和量之间永远是动态平衡的概念。第三政府的态度,大家也看到,最近无论是从职务发明条例的草拟,还是从专利法第四次修订,或者是最高院关于专利侵权的司法解释的颁布,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到,从立法、从司法、从执法等诸多层面,都是朝着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价值、有利于知识产权执法的角度在进行演进。这个演进的趋势整体构成了我们国内运营的环境。
从国际来看,知识产权作为国际最为通行的游戏规则,首先是一个市场的准入门槛。这个准入门槛成为大宗交易需求的集约地和衍生地。正因为有这样准入门槛的设置,大家可以在前几年我们可以听,北电的6000件专利被以45亿美金的高价被以苹果为首的Rockstar收购;摩托罗拉以一万多件专利,被以125亿美金的价值,被谷歌收入囊中,乃至我们后面提到的微软收购诺基亚里面,其中有20多亿是用于收购诺基亚的10年的知识产权许可。这些关于知识产权的高额的一些交易,背后体现了一点就是对于市场准入的一个争夺和控制的过程。
第二,竞争,我们看到苹果和三星满地球的知识产权诉讼,我们看到了在欧洲和美国的一些NPE燎原蔓延,以及对于知识产权政策方面的一些此起彼伏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来自知识产权的竞争,已经不像以前成为市场竞争的特例,而是成为了市场基本组成的要素。第三,知识产权垄断的价值,也就是知识产权本身的法律属性和它的哲学属性,其实就是以公开换垄断这样的过程,天然垄断性的要素也构成了我们的外部环境。
最后,从人才角度也讲讲,经历了前面这么多年的从零的发展,其实从国内来说或者国外来说,许可类的人才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储备,我们可能很多企业,以中兴通讯为例,我们在2009年之前,可能对国际上的一些知识产权运作规则还处在较为懵懂或者不是很了解的的状态。但是经过五六年,在全球摸爬滚打的过程,我们对于国际知识产权规则,也被迫地进行了非常多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存在了一大批的许可、评估、交易乃至知识产权行权的一些人人才。
从内部需求简单地来说,其实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知识产权的内部需求往往是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怎么样控制风险,第二个是怎么样带来收益。当你强的时候,可能强化的是我如何带来收益;当你体现为市场弱势方的时候,可能你更多的在想怎么样来控制风险,这也是今天我们经常一直所说的,企业重视知识产权的两大因素,一个是尝了甜头,一个是吃了苦头,这两个因素永远都是风险和价值这两大模块。我们看到,知识产权风险从它的来源以及样式发展方面来说,以及从它的价值实现的多样化程度来说,其实这些理由都已经构成了我们对于知识产权运营的非常必要的内部需求。
接下来,有外部环境,有内部环境,这就构成了市场上动态的供求关系。我们可以看到,首先有供方,供方一般是作为知识产权需求的提供方,他们为了降低自己的成本,我可能需要把一些知识产权进行相应的转让。为了盘活我的隐形资产,或者是直接变现我的知识产权,作为它的一种财产权的一种价值属性,或者是聚拢资源进行再创新的基础。对于供方来说,它有诸多的理由,将他的知识产权进行价值的盘活。对于需方来说,往往这也是一个彼此受益,并且能够达到彼此最优的解释。需方来说,可以解决准入的问题,我们通过接收一定的合理的知识产权许可,我们可以获得一大片广袤的市场。并且在这个市场中,通过我们的长期办理和服务的有效价值竞争,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经营价值,这更是我们从需求方面来说,知识产权准入非常有诱惑力的方面。
第二是完善企业的知识产权布局,这个布局不管是从经营性的还是从防御性的还是从竞争性的,这些角度可能都需要我们从外部引入一部分的资产,对自己的自有资产进行结构上的一些优化,提升自己知识产权资产价值布局的合理性和价值的结构的最优化配置。
第三,是对冲知识产权风险,并且降低企业的知识产权的成本,这三方面也就共同构成了供方和需方之间的动态平衡,供方有需求,要去供应相应的知识产权许可,或者是转让相应的知识产权权利,需方有这样的需求,来获取知识产权的许可或者转让。这样的共同的生态圈,就是这样共同来建立完成。
我们再看一下,对于任何一个环境来说,我们了解了我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了解了我们企业自身需求,并且对供求关系有一个动态的了解。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就要考虑一个问题,我到底要不要去进行相应的知识产权运营,或者是进行相应的知识产权许可证的购买或者是许可证的出售,那么机会点和风险点是我们接下来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简单地提一下,机会点主要是我们认为正如刚刚所言,不管是国内的还是海外的知识产权环境,以及知识产权运作的司法背景以及执法背景,都是朝着对于知识产权运作较为有利的方向运作。同时,在这个环境变迁过程中,对于一些以前可能我们认为不合理的知识产权运作,在进行一定的约束或者是进行一定的规制,大家可能能够注意到,最近在这两年内,美国的NPE不像以前看上去那么多了,并且NPE发起的诉讼数量不像以前我们看到多那么多了,根本原因也是美国的司法环境对NPE起诉的一些相应的条件,以及NPE自身的一些知识产权诉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们的整体的政策环境对于知识产权运营来说,我们看来还是整体偏好利好的。第二从内需角度来说,市场的全球化和业务的多元化,游戏是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是各个行业模糊边界并且进行交叉融合的环节,以前我们中兴所处的叫通讯科技行业或者叫通讯技术行业,之前这个通讯技术行业、CT行业跟以往的IT行业中间是一条截然的界线。但是到了现在,我们会越来越多地模糊这样的背景,所有的企业可能一方面作为通讯企业来提供相应自我网络的建设,另外方面在端管云的角度,可能在云端或者是贴近终端客户的角度,提供自己的一些移动互联网服务。在这个面向万物移动互联的角度维度下面,IT和CT的领域被打破,其实也就正是昭示了业务多多元化的形成。
目前NPE我们刚刚看到确实是诉讼越来越少,但是其实NPE经历了这样的振荡和整合以后,其实是以更多整合的方式来出现,或者是以更多多元化的驱动来源进行出现,至于后面我会进行相应的知识产权运营手段解释的时候会展开
另外我们看完机会点以后,可能我们能看到我们存在哪些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哪些痛点和痒点在这个机会点中能够是释放。同时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来说,我们看到机会的同时,要明确机会的风险,在明显机会和风险两者都进行明确的情况下,我们来共同的决策我们运营是怎么样进行展开的过程。我们看一下风险,首先效果。我们通过知识产权运营,比有多种手段和渠道的选择,每一种手段和渠道其实效果都是不一的,可能我们通过谈判,会通过一个漫长的谈判马拉松,最后达到许可。可能我们通过诉讼或者通过一个高额的素艘费用的投入,经过相应的诉讼周期来达到我们的许可,可能通过相应的禁令,我们获取了相应的资金的回笼速度得到进一步加快,但是可能同时我们又会面临知识产权反垄断或者知识产权滥用的规制。
第三个解决司法和判定格局瞬息万变,我们往往是我们的很多对于当前知识产权运用的认知,或者我们对于知识产权司法判定的认知,可能都是建立在对以往案例的了解或者是归纳的基础上面。但是其实在这个时代里面,经常会有一些案例出现,打破我们对以前事情的认知,经常会有一些来自于或者是判例或者是来自于一些包括来自(英文)关于标准专利的适用规范的设置,其实都对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一些形式提出了质疑和思考,包括我们中国目前对于高通反垄断案件的调查。其实一切的当代史都会成为我们以后看这个历史的里程碑,也就是都会决定我们未来的走向。
这里简单地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这边认为比较有代表性运营主体的案例第一个是Nokia 和Vringo,这两家企业是诺基亚大家都比较了解,而Vringo这家公司,可能大家不是特别了解,因为现在我们中兴是作为第一批直面Vringo攻击的中国企业,我们现在跟Vringo在全球13个国家展开相应的知识产权诉讼。Vringo这家企业和诺基亚为什么要放在一起提及呢?是因为这正是知识产权运营的新的趋势,也就是越来越多的实体行业,在将自身的知识产权进行分包和转移的过程。在这种分包和转移过程中,就好比我们当时在17世纪了解到的,英国对于当时海盗的管理政策一样的,对于海盗授予一定的爵位,然后并且允许这些海盗在特定的海域,针对特定的国家的商船进行打劫,当时历史把这个叫私掠,也就是颁发一个私掠许可证。
现在其实历史上很多事情也是具有重演的,或者以不同形式进行重演。目前我们把这种诺基亚和Vringo这样的利益纽带,就像以前的私掠许可证,由一家实体行业,将自己的知识产权进行剥离,剥离的同时,它一方面可以避免我在这个知识产权方面的一些所可能遭遇的反制的机会。另一方面,我可以将其极低的价格或者是以零成本的价格剥离给第三方看上去跟我并不关联的第三方,由第三方NPE组织来向我所希望的我的竞争对手发起一些相应的知识产权诉讼。通过较为激进的知识产权诉讼的方式,来获取相应的利润,最终这个利润在两者之间进行利润的分配。
这里就是自主研发,研发以后专利包分割以后进行运营,并且通过激进的方式进行相应的许可,这是其中的一类。另一类方NPE组织,来向我所希望的我的竞争对手,发起知识产权诉讼。通过这种较为激进的知识产权诉讼方式,来获取相应的利润,最终利润在两者之间进行利润的分配。这里就是自主研发,研发以后专利包分割以后进行运营,并且通过激进的方式进行许可。
另外一类是Acacia专利运营公司,其实它不是一家专利运营公司,而是在Acacia这个集团下面的若干家小型的NPE公司的一个集合,它是个什么样的,第一个它没有自主研发,它主要还是通过专利资产包的收购,并且汇集而成。它这样所收购并且接收转让到的专利包进行相应的分解,仿照当时二战的时候,德军所采取的狼群战术,大量地孵化一个小型的NPE,并且通过这些小型的NPE,进行群狼的战术的演绎。
IDCC模式,IDCC也是中兴过去的几年内一直在跟他们打知识产权诉讼企业,光IDCC这一家企业,这一家企业对中兴在美国的337提起了两起的诉讼(当然,最终中兴是获得了337调查的全面胜利,不管是初裁还是仲裁),但是平心而论以IDCC这家企业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高通最早的时候,曾经也从IDCC里面转让过一批关于CDMA的转让技术,以及技术储备方面它的实力在全美来说是属于名列前茅的。第二,是自己不从事任何的实体产品的运作,但是可能它自己来进行相应的知识产权运营或者许可,并且通过多司法区域,以及多种司法手段的结合,这里IDCC对于中兴,IDCC除了在美国的ITC对中兴以及国内的一些其他企业提起了337调查,同时还在美国的联邦地区法院提起知识产权的侵权诉讼,以多种综合方式的手段集合,来实现知识产权运营的方式。
最后,是RPX,好几个嘉宾也曾经介绍了,它其实类似于防御联盟的主体,它没有自主研发,它最主要是通过设立相应的基金或者联盟,来收购一些知识产权以及知识产权许可,通过收购的这些知识产权许可,为企业入会的或者加入这个联盟的且,来解决知识产权的纠纷。但其实很多美国的企业在它的成长过程中,都给有一些不确定性,比如说IV,大家知道在最初的时间阶段,它也是一家这样的技术积累为主的企业,但是未来IV)也可能走向从积累到运营这样的过程。
这里是对于这些海外实例进行了总结,单体发散式运营、平台运营、单体运营以及联盟运营,刚刚在这里介绍了,我们总结一下对于平台运营和单体运营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对于平台运营来说,他们的渠道更多,相对来说风险更低,但是一般来说是平台化的司云因是成本比较高,对单体运营来说,渠道相对第一化,成本会比较低一些,但是风险会更大。因为这家主体对于所有的知识产权运营手段来说,你是唯一的,只要是攻破了这一家的状态,那么你在知识产权运营可能遭遇的失败可能性就会进一步放大,在收益方面对于知识产权的价值解读一样,其实更多的取决于一个市场和专利技术本身的相互印证和相互结合。
最后再介绍完对于知识产权运营的定义,对于我们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以及对一些常见的知识产权运营方式的一些总结以后,这这里也在中兴的基础上,大致我们归纳一下国内的企业要进行知识产权运营,它的一个基本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型是什么样的。
首先最底下这个层级叫知识产权储备,也就是任何的知识产权运营都要首先是建立在一个知识产权储备的基础上。当然我们在谈储备的时候,往往可能只会大家首先想到可能是自主的储备,也就是基于自身的技术研发和技术的投入,并且准专利的申请以及相应的专利布局,最终获取资产储备。除了这个储备之外,包括收购、并购,以及一些其他的综合的手段,也能构成知识产权储备的组成方式。
储备完知识产权资产以后,这是一个最为底线的基础。你手没粮,你是不可能出动兵马的。那么在完成储备以后,中间还有管理层的工作,也就是梳理对抗性评价以及运营性评价。简单说一下梳理,梳理可能最主要是对我们知识产权资产尤其是专利资产进行相应的分门别类管理的过程。企业基于企业经定需求,对于我们手上掌握的知识产权资产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因素,来进行相关要素的提炼。并且根据这些要素,来将知识产权资源进行分门别类的一些整合,以便企业在面对具体应用场景和应用模块的时候,能够迅速地定位我们相应领域的知识产权资产这样的方式。常见的资产梳理的手段包括以产品为耦合对象的梳理,以及以竞争对手梳理维度为梳理。
第二个是对抗性评价,主要是对我们的专利资产的本身的价值,刚刚如果说梳理只是说形式上面对于它的一些分门别类的管理之后,对于对抗性评价,更多是集中在对于知识产权评价上内部评价和管理。我们的知识产权只是保护了,有的可能我们保护了一个自己在用的技术方案,有的可能保护的是一个行业上大家都在用的技术方案。在这种过程中,我们对于不同的知识产权资产,其价值定位和价值属性都有不同的分类,以及不同的价值安排。在这种价值安排的情况下,再进行运营性的评价,其实就是从完成价值分析到价值实现的链条的过程。价值实现考虑的因素可能就是我有没有优异,我能不能找到相应的证据,能够使用的场景是什么,目前跟我的使用场景之间,有没有建立起快速的传递通道,以及一系列能够支撑我们知识产权运用手段的准备工作的集合。最后我们最上面的维度,我们叫资产运营的实践的工作,包括资产优化以及资产利用,优化包括参加行业规则制定、产业互补共同防御联盟的成立,以及运营性资产收购,以及包括了我们对于自身资产在这个集合内优化手段的集合。第二个就是资产利用,就包括了我们刚刚前面提到的,售让、许可、竞争性的许可、市场准入的门槛设置以及风险对冲,许可商务以及销售项目以及其他项目商业项目的支撑等综合的手段。
面向未来的运营思路我们也看到业界有一些除了我们从单体的知识产权价值或者着眼在单个企业,单独自身利用知识产权价值之外,我们还是还有一些更多的行业间的联盟,我们进行和谐合纵连横规划,包括完成投资交易平台包括我们开放式专利基金,我们的关注和实践,包括产业联合防御基金的参与,这个钢将提到了,我们也可以在产业间的行业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布局,给我们的同行或者在一个同行基础说,对于共同应对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实现基金的成立和存在。
最终对一个企业来说,理清楚我们所在的行业特点,了解到我们所处的行业和企业是否适合进行专利运营的状态,我们分析完了我们的内部环境,分析完了我们的外部环境,了解了我们的运作手段以后,要做的是什么?三件事,梳理资产、确定方向、锁定目标,最关键的就是从现在开始,以运营的角度来审视我们当前的所有的知识产权工作。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儿,谢谢。
来源:IPRdaily 编辑:IPRdaily 赵珍 -------------
3W咖啡馆
6月26下午2点
“来注标”上线发布会
活动报名 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注意:发布会现场凭活动报名二维码进入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