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Rdaily 知识产权第一新锐媒体
创新|创业|连接IP变革者
文 / 李银惠律师 专利代理人,工学硕士本文系作者向IPRdaily投稿,转载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文章来源(微信:IPRdaily)。
【小D导读】
IPRdaily是知识产权领域第一新锐媒体,我们努力为创新、创造、变革者提供最专业、最高效、最具价值的信息交流分享协作平台,也是资本市场在知识产权领域投融资的第一入口。
本版与1.0版的区别是:
1、增加了一些人;
2、增加了照片;
3、增加了链接;
4、增加了很多观点,在各个地方都有增删。
目的是更有可读性,以及可以成为工具书,方便直接链接到所需要的网址。
增删之处用特殊颜色标注,免得浪费时间去读1.0版相同内容。
全文一万六千字。
无论怎么样,我都无法囊括所有牛人,而且我也没有能力和动力去囊括所有牛人。
根据1.0版的反馈,北京和长三角的兄弟们意见比较大,因为忽略了他们;以及很多人认为文章中有名的很多,但水平其实不见得很强大,因为老老实实干活的那些真正的高水平人才们,不屑于出来江湖上晃悠,所以反倒是不出名。
前者,我无法弥补,因为我确实不太认识长三角的牛人们;北京还好些,好歹还认识几个,但也不多;所以,没办法,只能继续忽略了。
至于水平,我才不管水平高低呢,我只管知不知道他。就我看来,出名的人水平不一定高,但高水平的人肯定出名。如果一个人在行业内没什么知名度,水平肯定不怎么样。当然,知名度绝不是以我是否知道为标准,也许他在一个小圈子里很有名,但我没途径认识。
○、前言
靠知识产权吃饭的人里,有这么四方,比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少了两方。
甲方是需求方,乙方是服务方,丙方是裁判方,丁方是关联方,想想都觉得很有意思,任何行业都自然而然地根据产业分工形成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关系,知识产权也不例外。
狭义的,甲方是企业界,乙方是服务界,丙方是行政界,丁方是学术界。
广义的,甲方是企业、科研院所,或者民间发明人,是产生知识产权和应用知识产权的,以企业为主,科研院所其次。
乙方是专利商标代理机构、律师事务所、数据库服务商、运营与管理咨询,原则上公证处也应该算是乙方,是为甲方服务的,还有调查公司。以专利商标代理机构和律师事务所为主,但各种数据库的销售也越来越火爆,目前知识产权运营也开始起步。 丙方是政府部门,包括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版权局、各法院、行政处理机构,还有仲裁委。
丁方是学术界、媒体广告、金融保险投资、会计审计税务评估公司,以学术界为主,金融类其次。
我这里写的甲乙丙丁,主要指的是个人,有的时候指的是组织。
一、甲方
签合同的时候,出钱的是甲方,排在合同前面,甲方要求乙方做这做那,付钱给乙方。甲方是知识产权的权利人,真正需要利用知识产权的一方。但搞笑的是,除了少数大企业以外,大部分甲方都属于四方中最不懂知识产权的一方,最无知的一方。再强调一遍,华为中兴富士康完全不能代表中国的知识产权水平,就好像美国最穷的那个人只剩一条裤衩,那不能代表美国人都很穷。
甲方的代表是知识产权经理人,虽然甲方一般是四方中最不懂知识产权的,但甲方中最顶尖的人才是四方中水平最高的。因为,知识产权这东西,是做出来的,不是嘴皮子说出来和笔头子写出来的。知识产权的本质,在于为企业盈利保驾护航,所以乙方丙方和丁方,本质上不过是知识产权的皮毛而已,研究来研究去,都是甲方剩下的二手信息。可惜,甲方中的知识产权专业人士,却并不是企业的主人,而且永远也做不成主人。大企业吧,知识产权是个螺丝钉,发不出声音,起不到关键作用。小企业吧,搞什么知识产权,赚钱还来不及呢,老板不屌你,你毛用都没有。
甲方的代表人物:
甲方里,富士康和华为最有代表性。富士康虽然作为知识产权界的黄埔军校,但校规太严了,在军校内部的时候,谁都不敢出来发声,所以不容易被行业了解,一般是从富士康跳槽到其他甲方之后,才会大放异彩,成为行业著名人士。
富士康的第一牛人自然是周延鹏,可惜那都是n年前的事情了,周延鹏早就转到乙方和丁方去了,乙方指的是他搞了个威世博(http://www.wispro.com/cht/team.html),做专利运营,丁方指的是他跑到台湾的工业研究院去搞研究和运营去了,他也一直是台湾的政治大学的老师。甲方第一牛人,虽然周延鹏已经退出甲方多年,但如果不把他列为第一,预计没人敢做第一。
图1:周延鹏
华为的顶级专家太多了,代表人物自然是宋柳平,作为甲方还能成为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成员的,好像是唯一的。一方面自然是宋博士水平高,另一方面华为这个平台有重要作用,因为华为知识产权工作做得好,当然知识产权的总负责人的功劳最大。
图2:宋柳平
这个道理也雄辩地证明了,作为甲方人士,水平再高,也怕菜刀。我指的是,个人专业水平再高也没用,假如公司的市场表现太差的话,你作为知识产权专业人士也会被人看成猪猡。所以,甲方的知识产权界人士,最关键的事情并不是提高自己的水平,而是选择一个市场表现好的平台。
甲方苦逼不?当然不苦逼,反正旱涝保收,虽然也许赚不到大钱,但也不承担大责任啊。
中兴的代表其实本来是王海波啊,法务总监和知识产权总监,但他也跳槽离开多年了。中兴的知识产权业务主要是他在中兴的十几年时间内,从十几个人发展为百多个人。现在他的身份?创立了一个新的甲方,做实业去了,厉害。还有个新身份,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副主任,处级干部。
图3:王海波
腾讯知识产权运营总监李富山,原先在创维、同洲电子,现在腾讯。山哥确实水平很高,每次演讲,没有重样的,而且都非常深入和高端,还接地气,理论联系实际,就像海澜之家的广告似的,每次都有新感觉。我的评价很高啊,那当然了,他充满激情,而且对知识产权整个行业的发展尽心尽力。
图4:李富山
我觉得需要提及的还有林华,在甲方里做知识产权,还读过博士的,很少见。基本上,每次演讲,没有重样的,而且都非常深入和高端,还接地气,理论联系实际,同样的话重新说一遍也符合。所以,我的评价也很高。之前他是盛大的法务总监,现在沪江网,儒雅的学者气质。
图5:林华
深圳搞了个名企知识产权经理人沙龙(http://www.szips.org.cn),广州也搞了一个,长三角也搞了一个,北京也有。深圳的名企知识产权经理人沙龙是最早和最有影响力的,在全国都有很大的号召力,热心行业发展,促进行业交流。创始人们有七君子之称,以中兴和腾讯为主,看起来华为和富士康管的太严了,没人敢出来发声。
因为我在珠三角混,所以长三角和北京的就不熟了。但最有名的几个,还是知道的,比如最近写了《专利凶猛》的号称中国第一部专利小说的黄晶,之前在爱国者工作,现在360工作。
我得提竹雪(郭凤)同学,没有人不认得她吧?她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在思博之前的博派专利论坛时代,她是专利代理人考试版的版主,给网友提供了海量的复习资料,以热心肠著称,就是话唠了点,(^_^)。之所以列入甲方,因为她长期在甲方工作,目前去向未明,不好意思,泄露竹雪美眉的行踪。
二、乙方
乙方我熟,凡是收甲方的钱,给甲方干活的,就是乙方。有时候,丙方也会收甲方的钱,在犯罪的时候。
2.1专利代理机构
乙方太多,只能挑选一下各个领域的代表机构。专利代理机构正在雨后春笋般的增长着,每个月开10家,瞬间就变成1300多家了,等我文章贴出来,大概就已经有1400家了。
预计5年之后就会像霜打的落叶,刷刷地破产。为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20年过期嘛,资助政策搞了十几年,可以结束了,所以专利代理机构们可以破产了。代理机构和代理人马上迎来过剩的时代,国家目标是5万代理人,2500代理机构,现在不到2万代理人,1300代理机构。这行的最佳入行时期已经过去了,现在入行,五星级大酒店的马桶早被占满,想拉屎只能去茅坑了。
①代理机构
最早的专利代理机构都在北京,国字号,中国第一家专利代理机构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专利商标事务所,简称贸促会(http://www.ccpit-patent.com.cn)。紧随其后成立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http://www.cpahkltd.com/CN/Default.aspx),简称港专,也是贸促会的人马创建出来的。这两个机构的成立目的,主要是赚外国人到中国申请专利的钱。
乙方的第一人,自然是柳谷书,也就是柳传志的老爸。贸促会、港专和柳沈(http://www.liu-shen.com),直到现在还排名专利代理机构前三的,后两者全都是柳谷书参与创立的。刚开始成立的时候,贸促会实际上相当于国家机关,港专实际上是国企,柳沈可以算是民营吧,但实际上也是政府背景的,因为柳是柳谷书,沈是国家专利局副局长沈尧曾。
历史讲完了,要讲现在了。大致2003年(各地改制时间不同),专利代理机构从国家机关改成自负盈亏的民营企业。2008年,给外国人申请专利的特权放开了,所有代理机构都可以代理涉外申请。再加上专利资助政策的催生,专利代理机构迎来发展的春天,编造了海量垃圾专利,创造了专利界的第二次繁荣。
第一次繁荣大致是90年代,各地代理机构都是政府机关,代理人拿着公务员的工资,又拿着专利代理的提成,甲方来送钱的时候还得求着乙方收钱,真是爽啊。更绝的是,当时的专利申请代理费,与现在是一样一样滴呀,物价涨了十倍不止吧,代理费还没涨过。
乙方苦逼不?当然不苦逼。代理费没涨,但专利数量暴增啊,收入还是可以增长的。
乙方的传统三强,目前还是牛逼哄哄,不过国企在知识产权服务业注定不会坚持太久,所以贸促会都改制民营了,港专还不知道。
民营企业奋发图强,确实做的不错,比如集佳(http://www.unitalen.com.cn/),品源(http://www.boip.com.cn/),民营企业有活力,对市场敏感,调头快,政策灵活。
②大牛们
专利代理人中的牛人太多,原先天津北洋专利事务所的江镇华老师,但他写的关于专利代理的入门书,那是我的入门书,所以必须得提。就这本书,《怎样撰写专利申请文件(2006年修订)》(http://product.dangdang.com/488102.html),江老师已经去世,无法修订了。
然后要提吴观乐、穆魁良、赵嘉祥、刘国伟、李中奎、李银惠。这几个人,都是可以被同行称作老师的。
吴观乐老师,主编《专利代理实务(第2版》这本书(http://item.jd.com/1440238214.html),也许每个专利代理人都有一本吧。我有,但我从来没看过,太厚了。吴老师原先是专利局审查员,其实可以算作丙方,当然他现在已经退休了,返聘到柳沈做老师。
穆魁良老师,太资深了,也写了一大堆书,我代理人岗前培训,他也来讲课了,那是必须得提。他一直在三友的(http://www.san-you.com/cn/)。
赵嘉祥老师,也是国知局退休的,外观设计的中国第一人吧,长期是复审委外观处的处长,我觉得名副其实。他现在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做外观设计委员会的主任,也在铭硕做代理人(http://www.mingsure.com/)。其实,很多专利代理人没有机会从事外观设计工作,大部分代理机构都把外观设计工作给会用PS软件的随便什么专业的人专门处理,简直是跟专利的布局与保护截然分开。但外观设计工作远远比发明和实用新型更有用,从保护市场的角度来说。所以,如果你们想扩展自己的能力范围,研究外观设计,只需要买赵嘉祥老师的书就够了。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代理-第二版》,http://product.dangdang.com/22870338.html
《外观设计专利复审与无效案例》,http://product.dangdang.com/8737322.html
我是专利代理人中的另类,我入行前两年就处理过2000件以上的外观设计专利,对外观设计怎么搞出来的非常熟悉,抠图抠到我见什么都想抠的程度,预计很多所谓写高端案子、做涉外业务的专利代理人恐怕从来不知道外观设计是啥东西。强烈建议有发展潜力的兄弟要多学学外观设计。
刘国伟老师,我认为中国有三个最好的专利博客,刘国伟老师的博客排第一,别的就不说了,现在刘国伟老师也是乙方。我排刘老师第一的主要原因是专业度和深度。其实,其他业内人士的专利博客有很多很多很多,我看过很多很多很多,问题是,内容杂七杂八的,大杂货铺,不够专业。
他的博客,专利随笔:http://allenemy.fyfz.cn/
他现在是北京律和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合伙人,http://www.cn-lawsing.com
他的简介:http://www.cn-lawsing.com/sts/228/427
李中奎,奎哥没比我大多少,就不称为老师了,但他相当活跃呀,他的专利博客排第二。奎哥的水平,远远超过他在自己的书和博客里面体现的内容,我越来越觉得,一个人的表现只是冰山一角,其实高超的水平9/10隐藏在水下,奎哥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到专利布局和诉讼、无效,水平超级高,实践和理论具备,从奎哥这里受益匪浅。他是学生物出身,科学院搞过研究,海尔做过专利经理,现在乙方合伙人,山东大汉,爽快透彻。
他的书《专利实务解析》,http://product.dangdang.com/22870337.html
他的博客,钟馗谈专利代理:http://zhuanlilaw.blog.sohu.com/
李银惠,就是区区在下,我与上述人等的主要区别有两个,一个是他们都在北京,我一直在广州,水平提高有限,甚为遗憾。另一个是这篇文章是我写的,所以我要写谁就写谁。我给自己的专利博客排第三,不是说我自己水平排第三,而是我们三个的博客只写专利内容,不写别的,比较纯粹。专利界比我水平高的至少有5000个人。
李银惠专利博客:http://liyh.fyfz.cn/,目前百度搜索专利博客我又可以排第二了。
李银惠专利战略网:http://www.patent5.com/
我的全部文章都在这两个网站同时发布。
③代表们
何青瓦、谈杰、杨立。
何青瓦大姐,富士康出身,在深圳专利界响当当的人物,我们南方总得出一个专利代理界的代表嘛。最早的专利网站,中国知识产权在线(http://www.iponline.cn/),比博派(http://www.biopatent.cn/bbs/)还早,有她一份,是很好很好的前辈。目前有自己的专利事务所,威世博,与周延鹏的新公司同名(http://www.wispro.com/cht/team.html)。她的所,基本都是富士康出品的人。
谈杰,博派专利论坛的创立者,这一条就足以列入历史了。现在博派被思博挤兑得只是卖书了(http://www.tanzhuanli.com/),卖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书,有前途。我最早是在博派混的呀,最早的文章都发表在那。思博刚开始的时候邀请我,我还懒得去,当时我想,博派好好的,搞个思博干嘛,谁去呀。没想到几年的工夫,博派没人去了,都到思博了。可见,只有不努力的小三,没有挖不倒的墙角。我为啥转战思博?主要是当时博派总是登陆不进去,每次都是,一怒之下再也不去了。
杨立,提起来专利界的该深有体会,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真题精解的作者,无数人受惠于这本书考过代理人,我是其中之一,我就完全是靠这本书过日子的,我是连审查指南都没有从头到尾看过一遍的那种人,所以谁把审查指南看几遍的,我一般都嘲笑他。我只是把我工作中必然用到的部分翻来翻去,审查指南的大部分内容,预计我一辈子都用不着。 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最佳用书,没有之一:《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分类精解(第4版)》,http://product.dangdang.com/23345850.html
2.2律师事务所
2.2.1大律师
除了专利代理机构外,就是律师事务所了。代理机构帮人申请专利商标版权等,律师事务所主要是产生纠纷时候的诉讼代理。我也是律师,作为专利代理人和律师,就像蝙蝠一样,我到底是鸟还是兽呢,还是作鸟兽散比较好呢?
比较牛逼的知识产权诉讼律师,以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为准,主任1名,副主任5名,顾问1名,秘书长1名,委员99名,牛逼的知识产权律师一网打尽。
目前的委员名单:http://www.acla.org.cn/zscqzyinfo.jhtml
需要强调的是,列入这个名单的很多人,其实是律所老板,其做案子的专业水平也不怎么样的,或者说,人家根本就不做具体业务的,专业水平当然不可能高。还有很多实际干活的专业人士,没有列入这个名单,但水平很高。还有很多著名律师是不愿意参加这种官方性质的团体的,所以也没加入。
需要提一下的几个,朱妙春是最早的老前辈了,90年代就在上海很有名了。
庞正中(北京)、陶鑫良(上海)、温旭(广州)、崔军(深圳),这是在律师届也可以称作大律师的。北京因为律师太多了,所以知识产权律师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但上海、广州、深圳嘛,我列的这三个人,可以算是当地执牛耳者,少人不服。
庞正中,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
陶鑫良,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
温旭,广东三环汇华律师事务所
崔军,广东安恪律师事务所
律师的天职就是要打大案子。这就跟扁鹊说的,他大哥善于预防,治未病,所以名气反而没有扁鹊这个能治大病的人有名。律师就是扁鹊,是容易出名的,企业的知识产权经理人一般没有律师出名。但对作为知识产权的权利人的企业来说,毫无疑问,内部的知识产权经理人才是最重要的环节。知识产权布局的好,数量和质量达标的话,打各种官司就不太费劲了。
温旭老师自然是我最大的榜样,刚入行我就知道非要考双证不可,原因就是,我是温旭老师带入专利这行的,这是一辈子的事,他招聘我进入广州三环,经过两轮面试。他以律师知名,却是代理机构大老板,我就打算学他。
文章是我写的,所以我得携带私货。
曾琦律师,带我入行律师的导师呀,广东省最早的六个双证律师之一,那是相当地资深,原先在广东省局工作。
上面都是老头了,年轻点的,罗云,杨宇宙,李洪江,就快成为大律师级别的了,我也争取。
年轻律师还得加上我们闵磊老师,学术型人才,善于钻研,比如专利无效宣告,最开始就是他教我的,很长时间的同事,共同度过了长期的艰难岁月,活都活不下去的感觉,怎一个穷字了得,不堪回首,共患难的哥们,他是温旭老师的徒弟。
罗云律师,假如做知识产权律师的,还没有关注罗云律师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号:luoyun-iplaw),只能说明你还嫩。
罗云、杨宇宙和李洪江律师,年龄其实跟我差不多,但声名鹊起,早就远超于我,追赶不及,哎,算了,看他们飞奔吧!但是不一样的在于,我是纯粹的专利代理人改行律师,而他们一开始就是律师,所以在专利业务方面,我的后劲还长着呢,共同进步!
我相信,世界的未来是我们年轻人的!
2.2.2国外
还有重要一环,奋斗在境外的中国知识产权人啊。
中国人在全世界范围内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很多很多,典型榜样美国飞瀚的印庆余律师,很好很强大,在美国能做到出庭律师,并完败本地律师的,很少见。
还有冯跃忠律师,他所在的美国律所,长期赞助深圳名企知识产权经理人沙龙,律所名字根本记不住,一长串老外名字,布鲁克林XXX啥的吧。 拜托换个中文名,短点的呗!像飞瀚我一下就记住了,外国律所都有这问题,名字常让人记不住,真的好傻。
还有梁帆兄,本来好好地在美国做专利律师,吉利收购沃尔沃时期,做了吉利的知识产权部长,等收购完了,知识产权部就被撤了(也不是撤)。听起来很好笑,知识产权专家是玩不过企业家的。所以做乙方好啊,专家可以自己当家作主。但这倒是无损梁帆兄的威名,吉利前任的知识产权部长,唬人也不错嘛,说什么外国律所的名字,哪个中国人知道呀!
上述兄弟们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已经打道回国了,代表外国律所开拓中国市场,他们得天独厚,拿美元在中国花,很合算的,羡慕啊。 有趣的是,在美日欧的专利所或者律所里,有海量的中国人啊,让我举例子,我接触过的,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都有中国人在那里从事知识产权相关工作。 还有很多中国人在国外开了代理所之类的,自己当老板,做涉外申请的业务。
除此之外,国外的知识产权咨询公司,数据公司,像我后面2.3部分的专利数据库公司,中国人同样很多。
2.2.3补充
乔万里律师,十几年商标律师,在张楚老师的微信群里给我们分享了商标相关的干货,水平杠杠滴。
文字版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AzMjcyOA==&mid=204298332&idx=1&sn=148ba2fdea8d6b6d9e36abf76a68414f#rd
孙茂成律师,十几年影视版权律师,给我们分享了影视版权,真是强大。
文字版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AzMjcyOA==&mid=204724214&idx=1&sn=7594c5ca7037109a1f0379d17e073482#rd
他俩能得到张楚老师邀请,本身就是实力,再经我亲自验证,实力确实高深。
2.3数据与服务公司
现在知识产权的数据库卖的也挺火,国家搞各种行业的专利预警分析导航项目也多种多样,虽然我觉得大部分都没什么用,主要是企业没几个人会去看政府发布的这东西,也就是花钱锻炼一下人才。我也搞过这种项目,很惭愧地说……也还是有点用吧,但不如给企业直接做的预警分析和规避设计更有用。
卖数据库的,最牛逼的是汤森路透集团(http://thomsonreuters.cn),号称年收入几百亿美金,有几百个博士每天把全世界各国专利翻译成英文摘要的,就是传说中的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世界最好的专利数据库毫无疑问就是它,就是太贵了,不适合普通人,适合大企业。实际上,那么多数据库,数据源很多要从德温特买。
还有易唯思(http://www.evalueserve.com),知识流程外包公司,听起来好高大上的,做市场调研、知识产权研究、数据分析之类的工作。这两个国外大集团,听起来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但当然属于乙方,因为它们都是向甲方要钱的。
国内和国外,专门卖专利数据库或者软件的公司,那就太多了。
合享新创(http://www.incopat.com),我目前用的是这个数据库,用的不错,第一推荐,适合中国人用。简要好处,包括可以用中文检索、分析和下载外文专利,带有很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包含了中国专利的复审、无效、诉讼判决等信息,可以用特定关键词定期监控技术或者竞争对手的新专利,阅读时的排序和图文排列方式有多种选择。
东方灵盾(http://eastlinden.com)
大为(http://www.daweisoft.com)
彼速(http://www.bizsolution.com)
恒和顿(http://www.all-patent.com)
奥凯信息(http://www.ourchem.com),之前是汤森路透在中国的代理商,目前自己做了一个新的数据库,好早好早就认识他们了。
当然必须提
soopat(http://www.soopat.com)
patentics(http://www.patentics.com)
前者做专利的哪有不用soopat的,后者文本分析做的很牛,大概是开创了专利领域文本分析的先河。
我还要提一下ipwom(www.ipworm.com),我觉得他们做的也很不错,软件小巧精干。
国外,几乎每个国家地区都搞一个这样的公司,连台湾和新加坡这种小地方,都搞个公司出来,比如台湾的连颖科技(http://www.ltc.tw),新加坡的智慧芽(http://analytics.patsnap.com),至于什么其他的美日欧公司就太多了,数都数不清,比如法国的orbit(http://www.orbit.com)和律商联讯(http://www.lexisnexis.com)。
卖软件和卖数据库的公司,其实是要分开的。比如彼速、大为、恒和顿、ipwom,主要是卖软件的,然后用软件下载网上公开的免费数据库。购买他们的产品就是需要买这套软件。
德温特、合享新创、soopat、patentics、东方灵盾、奥凯、连颖、智慧芽、orbit和律商联讯,可以算是数据库公司,卖的是数据。一般采用给你一个网络账号,你登陆他们的网站就可以了。
不过,这两种形式并不能截然分开,可能是既卖软件,也卖数据库,还可能同时卖服务。
比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http://www.patent.com.cn),其实也接各种对外的专利预警分析项目,新颖性创造性检索之类的,要捞点外快啊,这是合理合法的,检索人员大部分是离职审查员,专业能力有保障。
比如知识产权出版社也开始搞信息服务了(http://www.cnipr.com),成立了类似的专利信息服务的公司。其实,这种公司,已经很难分辨到底是数据公司还是咨询公司了,这是合二为一了,只是看以哪个方面为主。知识产权出版社本来就是中国的专利数据库的运营方,所以将自身拥有的专利数据运作起来也是顺理成章的。
关于人,我提两个。
良辰兄(陈亮),他是纵横甲方乙方很多年,一直在深圳,超爱学习看书,还学TRIZ,跟soopat有合作,现在应该是在搞专利分析之类的工作,所以放在这里。他的状态,我感觉要变成情报专家的节奏啊,这是他的方向。哥们是著名网友,有自己的博客(http://www.ipofworld.com),可以关注他。
车慧中,德高行公司(http://www.tek-glory.com),车老师台湾人,但长期在北京混的,最厉害的是搞出来一个高大上的技术趋势预测模型,好高深滴说。另外,他制作了类似于美国股市的专利指数,用在深圳股市,因为中国的各种影响参数与美国完全不同,所以需要用截然不同的各种指标去衡量中国的专利指数,这是一种开创性的贡献,值得研究。
专利预警分析和规避设计,是个很大很大很大的市场,专家也很多,只是我不认识太多。
2.4咨询管理公司
随着甲方内的知识产权经理大致达到了10年的工作经验,他们在甲方内部的晋升渠道已经到了天花板,升不上总经理就算了,连副总裁也很难升上去,因为知识产权对绝大多数企业确实是没啥大用(说这话不意味着否定知识产权的作用,因为知识产权本来就是牛逼的企业才用得到的,不牛逼的企业是用不着知识产权的)。恰逢目前中国知识产权的发展情况看起来阳光灿烂(专利太多了),所以知识产权运营公司,绝大多数都是跳槽出来的甲方高端人士创办的。在甲方工作过的,对甲方的知识产权需求身临其境,那是比我们这些一直做乙方的人强得多了。
公司还有优智博(http://www.yesipo.com),智财黑马张勇哥创立,他就是标准的甲方跳槽出来变成乙方,黑马哥把他珍藏的周延鹏大牛的《智慧财产全球营销获利圣经》送了我一本,无以为报啊,这本书市面上买不到,淘宝都淘不到。
宇龙酷派的李俊和中兴通讯的刘羽波,跳出来成立了“深圳市智汇远见知识产权管理有限公司(http://www.intviso.com)”,王海波是顾问。看一下他们的合伙人背景,很好很强大,企业在经营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全都包括在内。
朗科胡海国跳槽出来,成立代理机构世纪恒程(http://www.sjhcip.com),这种很少见的,因为大多数从企业跳槽出来的知识产权经理人都不太擅长专利代理和律师业务,都是喜欢搞运营,不喜欢直接做代理。但要我说,还是海哥最实在,其实真正能赚钱的,反而是专利代理和诉讼,才是刚需。啥是刚需?就是吃大米是刚需,吃鲍鱼不是刚需,不吃大米会饿死,不吃鲍鱼其实活得更健康。
创维的王承恩,做律师了,佩服,这是对自己真正有自信的人呀,他现在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http://www.yingkelawyer.com)。
甲方跳槽到乙方,从此自负盈亏,都是很有魄力的。
关于咨询公司还有北京科慧远公司(http://www.ipfuture.com.cn),著名的富贵鼠同学(王乾旭)就在那里,咨询类,例如培训调查等。这种公司相对于代理机构的数量是很少的,属于大熊猫级别。
2.5运营公司与交易中心
知识产权的运营是大势所趋,只不过目前能不能搞得好,还真不知道。我也想做知识产权运营啊,但我只想做专利流氓,我才不运营呢,傻瓜才运营。专利流氓就是专利的最佳运营方式,傻瓜才不做呢。
本质上,专利运营与风险投资是一样一样的,人的因素远远比商业模式更重要。风险投资的本质,就是资本看中了企业未来的收益可能性,所以提前给钱换取未来上市时候翻倍圈钱的可能性。对创业者来讲,就是提前赚到钱,能用更多的钱办更大的事。专利运营的本质,是让投资者看到该项知识产权未来赚钱的可能性,让投资者先于市场消费者掏钱。
人的因素的重要性体现在,知识产权掌握在谁的手里,比知识产权本身更重要。说得好专业啊,好像我很懂似的。
目前运作的最好的,应该不是美国高智在中国的子公司,高智模式似乎明显不适于中国,因为高智搞得好狼狈的感觉。可能是盛知华运营得最好。此外,北京的七星天炒的也很有名呢。
乙方还有各种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产权交易所和交易公司。 有很多代理机构或者数据库公司顺便搞下知识产权交易的网站,我觉得成功的可能性都不大,反正也饿不死,建个网站花不了几个钱,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国际最著名的是美国高智,因为在中国成立了公司,所以比较受关注。但国际上运作得好的,其实DVD的联盟,mp3的联盟,那才最牛。问题是,也不好说是知识产权的胜利,本质上是技术和市场的胜利。
国家级的专利技术交易中心,凡是有点名气的城市都有,总计33个,例如中国专利技术(深圳)交易中心,还有中国技术交易所这样的。专门做交易,就是把一方的专利卖给另一方,可以理解为房产中介,但比那可复杂多了。由于没怎么接触过,我只知道国字号的,还有台湾博拓集团。据我所知,香港啊,台湾啊,国外的,这类交易其实做得很好,而且风投资本介入很爽快,但国内似乎还不到时机。
代理,诉讼,数据,咨询,管理,运营,交易,这些本来就密不可分,硬要分开,就是为了清楚识别,不用纠结于定位,实际上代理机构和律所,都有这一类的服务,重合的很多,傻傻分不清楚。
2.6调查公司和公证处
调查公司,距离知识产权其实已经很远了,说的就是私家侦探。做商标打假的搞得很多。很多律师事务所招聘具有公安侦查背景的人士,有的律所直接成立侦探公司。有的侦探人员会被人干掉,因为断人财路无异于杀人父母,有时候危险性还是挺大的,被围攻、陷阱、跟踪,O(∩_∩)O~满足男人的武侠梦。
公证处的体制问题,乱七八糟。按照现行法律,它不是国家机关,也不是事业单位,但很多地方还参照机关管理,或者参照事业单位管理。这就导致公证处到底要干嘛,都不知道了。对我来讲,公证处是侵权取证的关键环节,但往往公证处不给力。这倒也真不能怪公证处和公证员,体制问题和现实问题,说来话长。
公证界最近出了大事。外出公证购买,公证员通通不去,明摆着没什么危险性的,还需要领导批准才行。原来,公证处被群众围攻了,怕了。这主要还是甲方企业与乙方律师搞出来的事。有些文具的知名品牌,全权委托了律师打假,也就是那种一分钱都不给律师,但把侵权赔偿全给律师的纯风险代理模式。结果律师们不冲着造假工厂来(因为造假工厂不好找),都冲着那种路边小小的文具店来。第一个律师过来,赔1万算了,结果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没完没了,搞的文具店行业人人自危,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群众运动开始了,围攻律所,围攻公证处,就变成现在这样,公证取证几乎不给做了。
怎么办好呢?公证处对于知识产权维权来说,那是相当重要啊。
三、丙方
3.1行政界
行政方面的人,包括官员领导、审查员和法官。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审查员出身,专业人士,现在还是政协兼职,还有学校的教职兼职。现在管的比较严,领导退休直接去事务所或者律所是被明令禁止的,但之前老领导们跳到乙方的,或者自己开所赚钱的,大把大把,具体就不揭人老底了,这样不好。
何越峰老师不能不提,受惠于他通过代理人考试的应该不少,他到处讲课的。何老师的风格是,幽默大方,迥异于一般国知局老板出游时的官话套话。
还有马维野老师,首个提出知识产权文化的概念,初听之觉得什么文化文化的,但细想想,啥是文化?文化就是每个人都认同这件事,你做起来就游刃有余;每个人都不认同这件事,你就啥都不好做。知识产权文化跟我们知识产权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行政界我介绍得太少,这说明我这个人政府背景不强,专业背景倒是很强,圈内朋友很多,但不擅长跟领导勾兑。咱是专业人士,所以广东省科技系统大地震,以及又抓了些法官,我是挺幸灾乐祸的,因为这才是我们靠专业吃饭的人的春天啊。当然,勾兑也是一种专业,比靠专业赚钱容易太多太多了,也得学。害怕我永远都学不会。
专利局的和各地审协的审查员,即便挂个什么处长的头衔,我也很难把他们当成领导,因为实际上他们都是技术官员,技术气息很浓,都是探讨专业问题比较多。这与什么厅长局长,开会就打官腔的感觉大大不同,我作为专业人士,比较容易跟他们打交道。要让我跟领导吃饭的话,我就晕了,我要继续锻炼自己。
3.2法官界
法官有名的,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原庭长蒋志培,现在也退休了。蒋老师有个中国知识产权裁判文书网(http://ipr.court.gov.cn),我当然是没少用,需要感谢蒋老师,有幸听过蒋老师讲课。
北京高院的程永顺老师,应该是名气最大的法官吧,也退休了。程老师实在是写了太多的书了,不出名不可能,我也是没少看啊,太多了。他现在主要是运营自己的北京务实知识产权发展中心(http://www.bipi.org)。只要想看关于知识产权诉讼的书,就离不开程老师的书。法官,他们两个是典型代表。
法院大佬还有孔祥俊,主编了很多知识产权经典案例。
还有宋鱼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院长),姜颖,著名知识产权法官,都在北京。
商标版权什么的,不懂,不认识。
3.3总结
田力普、蒋志培、程永顺,都曾经入选过知识产权方面世界最有影响力的50人名单。据说田力普局长几十年前,在出国考察团里给程老师当过翻译,呵呵,大佬们也有青涩的时候嘛,小喽啰们不要灰心。
四、丁方
4.1学术界
丁方主要是学术界,我也想打入学术界,有时候想去读博士,但有时候想当法官,有时候还想去企业,乙方以外的其他方,都想去见识一下。人生苦短,再过30年就退休了,退休之前可以都去逛一圈不?我看行,咱不就图一乐嘛。
学术界有北郑南吴之称,类似于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北是社科院法学所的郑成思老师,知识产权这四个字是他翻译过来的,可见其地位,但是他已经去世。
南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校长吴汉东老师,目前是无可争议的第一人了,最近在广州低调地成立了一家中策知识产权研究院。牛到什么程度,到中南海给政治局常委讲过课的,有档次。
哪个学校知识产权法专业最强?我没资格评价,只是简单介绍各学校老师。
北大有郑胜利和张平,人大有郭寿康(去世不久)、刘春田和郭禾,中政有张楚和冯晓青,社科院法学说有郑成思(已经去世)、李明德和李顺德。其他学校当然也很多,但学术上这几个人代表目前中国知识产权学术界最高水平。这些都是法学教授、博导,可以招收博士生的。
我倒是认识他们,不过他们可不认识我。张楚老师最近搞了好多微信群进行知识产权交流,真的是有声有色,我也受益匪浅。冯晓青老师建了个冯晓青知识产权网,很有影响。提下李顺德老师,因为法学老师多半都是兼职律师,只有李顺德老师是实打实的专利代理人出身,我觉得很亲切啊,因为我也是专利代理人出身。
牛人常常出自牛校,比如王海波是刘春田的学生,冯晓青是郑胜利的学生,李顺德是郑成思的发小。
前面提及的陶鑫良律师,其实也许更准确说该放在丁方,他是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在同济大学也当过。
上海大学现在袁真富老师很厉害,文章很多,副院长。
华南理工大学王岩老师,经常组织各种线下活动,华工搞了个华南知识产权月谈,经常邀请顶级专家来谈,很有影响力。王老师是丙转丁,之前在招商局和国知局都工作过,跨界很深。
重庆理工大学苏平院长,我佩服的是,邀请了甲方18个人作为客座教授,凑齐十八罗汉,这事很靠谱。知识产权应该是甲方来教,最有实操性。否则,全国各大学都搞什么知识产权学院,大多是学生毕业就失业,影响知识产权的名声。
其实我是混过学术圈的,正因为如此,我才没有读博士,跑去做专利代理人了。因为在我看来,搞学术就是千方百计找一个别人没研究过的内容,也不管它有用没用,反正就是要搞得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这才能发表文章,才能拿到项目赚到钱。搞科研跟开公司没有任何区别,搞科研的产品就是论文,客户就是政府项目资金,没劲得很。
但我读过上述专家老师的论文,经常让我诧异的是,为什么他们懂得那么多呢,论文确实体现了他们的学术水平。比如我读了冯晓青老师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一书,让我从一个门外汉一下就懂了很多。我这才知道,学术界对知识产权实务界意味着什么,就是老师啊。
4.2金融界
知识产权想运营,没有钱运营什么,运营的目的就是赚钱。正义不仅要实现,还要看得见;知识产权不仅要赚钱,还要迅速赚钱。
目前,金融类公司,有很多地方搞了专利保险,这是保险公司搞的,也不知道保险公司想什么的,也可能是政治任务吧。专利保什么险啊,不符合逻辑。侵权险?授权险?执行险?专利保险是风险可被投保人控制的保险,保险公司就是掏点钱玩玩花活了事,不过,对于甲方和乙方,反正能占点便宜先就占了,谁不占谁傻蛋。
资产评估机构,想要知识产权融资贷款的,必须经过无形资产评估,出个报告,判断价值,然后打个对折给你贷款。以前我还以为知识产权评估,好高深好伟大呢,我还想去学学呢。后来发现,原来想评多少评多少,反正按评估值的百分比收费。再后来发现,知识产权的价值,是评估机构能评的出来的吗?就是买卖双方觉得值多少就是多少,没有什么行价,用不着评估。知识产权评估报告,唬人为第一要务。
银行,投资公司,担保公司,评估机构,都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涉及到的关联方。这东西就跟知识产权运营一样,驴粪蛋表面光,内心龌龊。专利运营大多是民间资本看到了商机(其实仍然是政府提供的商机),感觉能捞一把试试,属于自下而上,自负盈亏。质押融资却跟专利资助政策一样,属于政府狂推,没办法抵抗,大家随便试试,反正政府买单呢。
目前全国各地搞的这玩意,依然是需要贷款的企业没资格用知识产权融资,不需要融资的企业被狂推知识产权融资。用知识产权融资,本来5个点的利息就变成10个点了,多出来的政府买单了,分给中间参与的多个环节,这是花钱买经验,我看行。
佛山南海刚刚成立了华南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这是与广东的新四板“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合作运营的,由万慧达广州合伙人王虎律师主持。知识产权运营,整个在中国都是一个新玩法。运营是大势所趋,一定可以运营,我绝对相信。但怎么样的运营模式,时机是否成熟,我觉得肯定不是美国那样,肯定要有中国特色。华南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似乎开创了一个新玩法,可能会很有意思,具体细节说不清楚。知识产权的玩法,说清楚了就是一层窗户纸,大家都懂,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可以做的。股权与知识产权的结合,是华南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本质。
政府做事,非常具有前瞻性,做了再说,试错中成长。我认为这是负责任的态度,是正确的做法,做错不怕,怕的是不做,不做则永远不错,事情永远无法解决。这也是集权体制的好处,叽叽歪歪,爱听不听。年纪越大,越是保守主义者,右派;年纪越小,越是自由主义者,左派。我曾经是挺积极的左派,后来发现我赚了这么多政府的钱,还不支持政府,真是不要脸。屁股和脑袋相互影响,但本质上,应当是屁股决定脑袋(立场决定观点)。
4.3媒体类
也挺重要,比如专利代理人是金领的那篇报道,就骗了很多小傻子入行。还有《知识产权报》,各种知识产权专业期刊,包括《知识产权》、《电子知识产权》、《中国专利代理》、《中国发明与创造》。
还有iprdaily这样的知识产权新媒体,有前途。它们靠啥赚钱?媒体嘛,新旧仅是途径不同,靠服务费、广告费的,旧媒体一切手段,新媒体一样用。
我觉得思博也可以算是丁方,关联方吧。朱家群兄弟从丙方改到丁方,非常罕见,所以思博是独一无二的。国知局十年审查员创办思博,有想法,有魄力。思博搞了个快智慧,并成立了自己的代理机构酷爱智慧,这时候他就是乙方。期望他再次成功!
五、总结
上述我的很多言论算是无知者无畏,信口胡言别当真。没上榜的很多人当然也不是水平就不高,只是我孤陋寡闻不知道,或者我虽然知道,但也没写。比如,很多代理机构的老板,我都没写,连专利代理人协会的会长杨悟,我都没写呀。
提出甲乙丙丁的意义何在?意义是,知识产权博大精深,远不是自己眼前做的这点事所能概括的。开阔自己的头脑,打开自己的胸怀,掏出你的钱包,给我……
5.1喽啰们的未来
牛人们的现在,就是我们小喽啰的未来。了解甲乙丙丁,你就知道在这个领域里,你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我在入行第二年的时候考过了双证,然后我去面试的时候,牛逼哄哄地说,我已经不需要学习了,专利方面的事情我全懂了。回想起来,惭愧呀,我总是这么自信狂妄。现在懂得越多,越发知道自己的无知。
5.2持续兴奋
我曾长期纠结于编造垃圾专利太多导致的对知识产权制度的怀疑,后来我才发现,其实不是因为编造而郁闷,而是任何事情做久了都会烦。你嫖了世界第一美女,前几次一定很爽。但是让你连续嫖七年,看你还爽。只要入行超过七年的,早就不爽了。所以,要做点别的,才能重新兴奋起来,这也是甲乙丙丁的意义。
5.3能力进步
单一方面的能力,对于职业发展也不保险。做专利翻译的,刚入行两年就能年薪20万,假如就此满足,一直做翻译,做到第七年,还是20多万,也就这样了。但公司一旦要裁员,非裁他不可,而且他被裁了之后,根本找不到工作。做专利撰写也是同样道理,根本不是核心竞争力。所以,甲方乙方相互跳跳,吃点好的,很有必要。
5.4打破框框
丙方法官和审查员跳槽到甲方乙方都很常见,丙方混到丁方去也有,但那也是兼职,比如孔祥俊和田力普也做兼职博导。丁方学术界一般比较稳定,顶多是兼职律师。可见,中国始终是个行政力量主导的国家,行政职务做到顶峰,到学术界搞个兼职就是小菜一碟。
丙方行政界和丁方学术界实际上仍然是体制内,而甲方和乙方一般都是体制外。所以,甲乙之间跳跳很容易,丙丁之间跳跳也不难,从体制内(丙丁)跳到体制外(甲乙)很容易,但从体制外(甲乙)重新进入体制内(丙丁),很难,或者说基本不可能。
比如我,作为资深乙方,想进入甲方太容易了,但如果想进入丙方,成为审查员和法官,做审查员倒还不难,但做法官,连可能性都没有,因为社会没有提供这种渠道,我非法学出身,法官公务员都没法考。进入丁方,除了考博士然后留校之类的,没有其他可能性,想想都是累了。
5.5跳跳更健康
四方轻易流动,着实很有必要。因为,人的水平是靠经验的,多角度的经历会让人的成长完全不同,尤其知识产权是彻头彻尾的实践学科,读书啊,思考啊,不管用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埋头苦干才真有用。
5.6跨界总结
给跨界跳槽的做个总结:
甲(企业界)→乙(服务界):李俊,刘羽波,胡海国,王承恩
甲(企业界)→丙(行政界):王海波。甲转丙其实很难,国企不算,国企本来就是体制内。
甲(企业界)→丁(学术界):没见过甲方搞学术去的,兼职教授不能算的。
乙(服务界)→甲(企业界):很常见,很多代理人同事去做in house。
乙(服务界)→丙(行政界):很常见,很多代理人同事去做审查员了。
乙(服务界)→丁(学术界):徐加力,以律师出名,读了博士之后做过贵州大学法学院院长,很少见,目前也算是法学教授兼职律师。
乙丁(服务界学术界)同体:陶鑫良,冯晓青,袁真富……很多法学老师兼职律师。
丙(行政界)→甲(企业界):曲晓阳(国知局到西门子)、郑永锋(国知局到天士力)、姜丹明(国知局到吉利)、张亮(国知局到小米)
丙(行政界)→乙(服务界):国知局长开所的很多,处长们开所的也很多,打工的更多,不提也罢。
丙(行政界)→丁(学术界):孔祥俊,田力普,但只是兼职,王岩。
丁(学术界),除了兼职律师,没见过往其他方向跨界的。但大学老师做好了,成为院长校长啥的很自然,因为院长校长本来就是官员,属于丙,例如吴汉东老师曾是中南政法的校长,校长是级别很高的官,最低也是厅级,最高是副部级。当前局长申长雨,大连理工校长转国知局长是平级调动呢。
六、后记
我这篇文章属于横向概览整个中国知识产权界,还有柯晓鹏兄弟(富士康、中兴、恩智浦)从纵向概览整个知识产权发展历史的文章《变革者的春天-也谈中国IPer的时代格局》,他把IP事业分成了三个时代。
链接地址: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UxNjk2MA==&mid=204887885&idx=1&sn=08077c26339265f4bdb6d97a30e97e69&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6.1罗列标准
列位看官看到这里就该问了,我到底以什么标准列这些人呢?
主要以是否有名,而不是以水平高低为标准。
其次以我知道为标准,最好是我认识的,而且同时认识我的。
请别深究,因为列入了也只能代表我认识,不列入也绝不是水平不高, 还有好多我知道的高水平专家,我也没写的。
借用高晓松说的,评价绝不客观,观点绝不中立。
江湖地位,跟专业水平并不成正相关的关系,有名的,专业水平不一定高,这个社会的规律就是如此。而且专业水平与特定方向有关系,世界上不存在什么都懂的人,跟羽毛球世界冠军下象棋,胜率还是比较高的,问题是这有啥用啊。在写专利的水平上,我基本秒杀所有知识产权法学教授,但这毛用都没有,不算本事。
就我看,还是尽可能出名比较好。理由是,有些东西,不是埋头苦干就能进步的,必须与同行多交流,同行的一句话就可以给你打开一扇门,不出来跟同行交流的闷骚男,能有多高水平,只能陷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霸道。同行交流的话题,是在所有书里面都找不到的,而且更具有时效性和前瞻性,等别人写成论文写成书,那都不知道哪辈子的事情了,黄花菜都凉了。深圳名企知识产权沙龙影响力越来越大,其起源就是几个企业的知识产权经理遇到很多实际问题,没有任何书和老师可以寻求帮助,索性聚在一起讨论,结果就越讨论越火爆,人越来越多,顺理成章成为了公众事物。自发形成的团体,是最有需求最有生命力的,沟通学习是知识产权行业必需的基本技能。
我有一个比喻,在甲方和乙方里,甲方是宠物,乙方是野生动物。在乙方里,打工的是宠物,当老板自负盈亏的是野生动物。在甲乙丙丁里,甲乙是宠物,体制外,丙丁是野生动物,体制内。无疑野生动物过得更苦逼,风险更高,但更自由,更强大。关键看自己喜欢什么,宠物和野生动物,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6.2欢迎补充
我必须非常非常非常郑重地表示,文章内写的人只是知识产权界的一小撮,而且大多是我认识的,我在珠三角混,对北京和长三角,以及其他地区完全不熟。我不认识的牛人当然要比我认识的牛人更多,这容易理解。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还是让大家更多地了解知识产权的行业情况与著名人士,这些都能投射到自己身上,促进自身进步。
欢迎有识之士补充和指正,这也是促进行业发展的一桩功德。
6.3走向人生巅峰
基本上这也算是知识产权界的巅峰人物了,虽然这里很多人自己肯定不同意我这个观点,很多没被我提及的人要怒了,那也没办法。
我觉得知识产权的巅峰本来就很矮。
另外,被我提及也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我又不是诺贝尔奖评委。
要想走向更高的巅峰,脱离知识产权去看待知识产权,已经是很多站在巅峰的人的共识。不理解的话,回去老老实实干活,过几年重新理解。这话好像说得我站在巅峰似的,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喽啰,实际上也确实是喽啰,只是有些多虑兼废话连篇。比如我经常想着,总有一天专利制度会被废除,我还能活不?现在的努力又有啥意义?
牛人们在前冲,我们喽啰跟进!
原创首发李银惠专利战略网:http://www.patent5.com/
来源:IPRdaily 编辑:IPRdaily 赵珍 -------------
IPRdaily欢迎大家投稿,分享生活、工作中的所思所想。投稿邮箱:iprdaily@163.com,或加微信helps120。
首届知识产权创新创业(中国区)大赛报名入口已正式开启。具体方式请点击屏幕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活动报名页面进行报名。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