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Rdaily 知识产权第一新锐媒体
创新|创业|连接IP变革者
【小D导读】
没有抵押,仅凭一纸证书可贷来真金白银,温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进展顺利,但质押融资引发的纠纷,需引起业界关注。昨日,据市科技局透露,我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已从试点之初的6笔发展到目前的近100笔。该局也接到3笔不良贷款纠纷信息,涉及放贷资金约3000万元。质押融资违约后,知识产权变现有多难?降低知识产权质押风险,我们还要做些什么?
1.银行尴尬评估难变现难化解建立知识产权流转平台 “一旦出现坏账,知识产权不像其他固定资产抵押物这么容易变现。”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处处长朱勇敏对知识产权质押变现颇感困惑。 同样困惑的还有来自银行界,“即便是胜诉进入执行阶段,仅凭一纸证书,很难通过司法拍卖变现。”温州银行瓯海支行一负责人说道。 按惯例,知识产权变现,首先要评估值多少钱,这由资产评估公司说了算。 对于企业和银行来说,评估值到底是高估还是低估,是否有水分,一直颇有争议,也是较难变现的一大因素。 如何解决这一困惑呢?朱勇敏透露,为了让知识产权变现更加客观公正,接下来,除了资产评估外,我市将鼓励会计师、律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等中介公司参与。 “知识产权变现渠道是否通畅,决定温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之路能走多远。”朱勇敏透露,为了解决有价无市的难题,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质物处置机制,建立知识产权流转平台将是科技部门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据介绍,未来,我市将尝试质押的知识产权通过省内外各大科技成果网上交易;举办专场的拍卖会来变现;同时考虑将债务转化成一定的股权,通过股权交易实现知识产权变现。 2.潜在风险受侵权易贬值化解控制规模审慎放贷 如果短期内难以变现,那么手中的质押知识产权随时会有贬值的风险,这对银行而言无异于烫手山芋。 曾任温州银行瓯海支行信用风险执行官的张康认为,知识产权容易受到侵权,如果企业维权不力,贬值风险较高,这种风险又恰恰是银行难以掌控的。 记者采访了解到,面对这3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不良贷款,银行业界人士对此波澜不惊。因为早在放贷之前,出于风险的考量,放贷时按评估值的三分之一估值放贷。 尽管如此,出于对潜在未知风险的考量,银行对于当前知识产权质押不敢轻易加大放贷规模。记者从市科技部门证实,虽然我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放贷笔数增长较快,但多数以500万元以下小规模放贷为主。 用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且潜在风险较高,3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不良贷款并未放缓银行进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步伐,从2013年不到10笔发展到目前的近100笔可见一斑。那么,银行的信心和胆量从何而来? 张康的理解是,传统银行信贷看中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知识产权信贷更看中将来。“毕竟用知识产权申请贷款的企业发展潜力较大,与其等企业做大了,所有的银行都会来抢,不如现在先下手为强。” “相对于传统的银行不良贷款数额,这3笔知识产权质押不良贷款可谓微乎其微,但背后曝露出来市场风险不可小觑。”温州大学教授吴玉宗认为,这将促使银行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审查变得更为理性,除了考虑传统贷款业务的固定资产“硬信息”,势必会更多考虑“软条件”,例如企业的技术研发、产品销售渠道和商业模式创新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件好事。 3.企业呼声融资期限长一些化解引入风险承担机制 “知识产权信贷体制正刺激企业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为地方经济调结构促增长注入无穷动力。”尽管我市出现三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不良贷款,但并不妨碍温州银监分局对整体运行效果点赞。 与政府部门乐观的预期相比,部分科技型企业态度相对谨慎,“从研发到线下应用往往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研发不到一半,就要还贷,有的企业只能用房产等去抵押融资,建议融资期限更长,放贷资金更多一点。”温州志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志远建议引入担保机制,来分担风险,增强银行的放贷信心。 这样的建议几乎在业界引起共识。去年省科技知识产权局在我市召开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座谈会上,我市不少与会银行负责人呼吁引入风险基金、风险投资和担保机制,打造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 在朱勇敏看来,打造资本市场体系势在必行,“国外高科技产业,科技成长型企业总有引来风投和股权基金参与,而温州却不然,靠的全是自己的资金、银行贷款、甚至是民间高利贷,民间借贷风波是惨痛的教训,是到了要好好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了。”朱勇敏说道。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李中 编辑:IPRdaily 赵珍 -------------
IPRdaily欢迎大家投稿,分享生活、工作中的所思所想。投稿邮箱:iprdaily@163.com,或加微信helps120。
首届知识产权创新创业(中国区)大赛报名入口已正式开启。具体方式请点击屏幕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活动报名页面进行报名。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