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Rdaily 知识产权第一新锐媒体
创新|创业|连接IP变革者
【小D导读】
笔者通过分析国内工业设计发展的新趋势及其新形势下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挑战,从版权保护的角度,在环境建设、行业自律、企业发展、设计者义务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能对国内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编者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设计的研发、制造和服务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包括版权在内的知识产权是设计创新的基础资源,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分析国内工业设计发展的新趋势及其新形势下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挑战,从版权保护的角度,在环境建设、行业自律、企业发展、设计者义务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能对国内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知识产权是智力劳动产生的成果所有权,包括版权、专利、商标等,它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财产,也是创造人类物质、精神财富的工具和手段。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源打破了国界,促进了全球的经济发展。因此,知识产权作为当今世界各国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日益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应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依靠创新驱动,更加需要创新设计的支撑与引领。在这个意义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正在成为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共识。
随着全球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与设计不断融合,工业设计发展呈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趋势。工业设计发展对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版权保护提出了新的需求。
工业设计快速发展
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中央11个部委发布《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其中规定:“工业设计是以工业产品为主要对象,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工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的创新活动。工业设计产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定义所体现的综合性、集成性、创新性,及将工业设计界定为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起到广泛的影响和积极的引导作用。
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开始于1979年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的成立。 20世纪80年代初,一批在国外留学归来的学者在中国的院校创办工业设计专业,1995年,北京市政府成立工业设计专家顾问团和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标志着我国现代工业设计的起步。2010年3月,工业设计正式被国务院在政府工作会议中纳入我国“七大生产性服务业体系”。2014年,国务院先后发布两个与工业设计有关的重要文件,即《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再次从国家层面强调包括工业设计在内的设计创新对转方式、促发展、调结构的重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一定规模的工业设计类企业超过6000家,省市级工业设计中心超过200家;工业设计公司2000多家,设计园区突破1000个,设置设计类专业的高等学校达1917所,其中工业设计院校超过500家。北京拥有工业设计、建筑设计、集成电路设计、服装设计等各类设计企业2万多家, 2014年规模以上设计企业的收入达1400亿元,已经成为了支柱产业。
20世纪下半叶,电子信息业快速发展,以索尼、苹果公司等为代表的“设计驱动型制造业企业”迅猛崛起。在经济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中,工业设计必将对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人类文明走向起到引领和促进作用。
知识产权多重保护
随着工业设计外延的扩展,从平面到产品、环境、服务,对知识产权的需求都越来越强烈。围绕工业设计,从设计图纸、设计说明到产品形态、产品包装以及企业服务,有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和需求。一般而言,工业设计创新主要通过外观设计专利、版权、商标等相关法律获得保护。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加强了知识产权立法工作,先后制定了商标法、专利法和著作权法,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与之相适应,企业在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等方面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的设计水平不断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在工业设计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
在专利方面,《世界知识产权指数报告》(2014版)显示,中国自1995年开始,工业设计的专利申请量开始持续增长,到2011年已经占据了世界设计专利申请的50%至55%。从专利申请量和活跃领域变化趋势看,可以将中国工业设计领域的发展归纳为:从平面包装设计转向产品造型与图案的结合;从单纯功能设计转向功能与美学的结合;从小家电产品扩展到装备制造业。
在版权方面,互联网时代版权保护模式不断创新。以北京为例,2014年北京国际设计周与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共同开发的版权电子认证系统“设计盾”网站正式上线。它具有高效、快捷、安全、权威的特点,以全数字保护模式,24小时之内即可完成线上登记认证。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设计知识产权交易中心”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和实体服务,面向区域政府、园区、设计机构、高校和企业,提供与设计知识产权相关的展示、多种模式交易、管理、评估、咨询和纠纷代理等服务。
版权保护面临挑战
“传统设计”促进了农耕文明,“现代设计”推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电子化和信息化,“科技+设计”的融合模式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必然会引领以网络化、智能化和低碳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文明走向。在知识网络时代,一切传统的模式正在面临深刻变革。一方面,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技术、3D打印等技术的出现,都将彻底改变设计研发、制造和服务的过程,它是信息革命与能源革命、制造革命结合起来的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和思维革命,设计的对象不再是有形固化的产品,而是在网络空间中的全球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另一方面,未来的设计不仅要满足中高端多样性、个性化需求,也要满足大众可分享的多样化、差异性的需求。尤其在“使用性消费”与“文化性消费”所构成的主体消费结构中,后者越来越多地被社会重视,文化需求变得越来越标新立异。
笔者认为,目前工业设计的版权保护面临新挑战:第一,互联网环境下的虚拟性、去地域性、弱专有性,使得知识产权保护更加复杂。第二,工业设计更新频率快、可模仿性强、复制成本低等特点,加之网络众筹以及3D打印的出现,使侵权更加便利化。第三,小微设计企业知识产权占有率不高,市场化程度低,知识产权管理不完善,需要提供指导与帮助。为应对“科技+技术”融合下工业设计版权保护的新挑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其一,要完善立法,加大惩处力度,构建强有力的保护创新的法制环境。其二,做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简化程序,建立知识产权评价、专利战略研究、侵权监测为一体的专业性、综合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其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制定行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在行业内部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权利、诚信共赢的价值观念。其四,紧密结合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变革的最新动向,积极加强知识产权国际事务的交流与合作。
在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企业的竞争不再限于其规模的大小,而在于其有无拥有知识产权的产品。这种竞争已从谁控制技术、质量就控制市场的旧模式逐步转向谁控制知识产权就控制市场的新局面。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政府管理部门、行业、企业的责任,也是设计师每个人的责任,不侵权、不盗版,应从我做起。(作者 陈冬亮)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编辑:IPRdaily 赵珍 -------------
点击阅读原文来知识产权第一个云社区“知云社区”互动!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