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我们已发送验证链接到您的邮箱,请查收并验证
没收到验证邮件?请确认邮箱是否正确或 重新发送邮件
确定
产业行业政策诉讼TOP100招聘湾区IP动态职场人物国际视野许可交易深度专题活动商标版权Oversea晨报董图产品公司审查员说法官说首席知识产权官G40领袖机构企业专利大洋洲律所

如何打造一场《穹顶之下》式的成功营销:周末发布+情感煽动+柴静式的新闻符号

产业
IPRdaily10年前
如何打造一场《穹顶之下》式的成功营销:周末发布+情感煽动+柴静式的新闻符号
如何打造一场《穹顶之下》式的成功营销:周末发布+情感煽动+柴静式的新闻符号

 

IPRdaily 知识产权第一新锐媒体

创新|创业|连接IP变革者

 

文/吴立湘

 

如何打造一场《穹顶之下》式的成功营销:周末发布+情感煽动+柴静式的新闻符号

 

【小D导读】
一条旧牛仔裤,一件白衬衫,语调沉静专业,叙述逻辑缜密强大,柴静就这样作为一名母亲,一名拥有话语权的名记者,凭借自己的力量和金钱为自己的女儿,为未来的中国,交上了一份名为《穹顶之下》的雾霾调查作品。

 

【小D导读】
一条旧牛仔裤,一件白衬衫,语调沉静专业,叙述逻辑缜密强大,柴静就这样作为一名母亲,一名拥有话语权的名记者,凭借自己的力量和金钱为自己的女儿,为未来的中国,交上了一份名为《穹顶之下》的雾霾调查作品。

 

但看到柴静的视频在朋友圈疯转,不免让很多外宾产生一丝疑问:难道,诺大的中国,直到今天才知道雾霾是什么吗?

 

不可否认,《穹顶之下》本身以系统性的思路、广泛的调查、生动的多元化视听语言,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雾霾课”。但回想起来,别说潘石屹、骆家辉等众多大佬为普及此知识做的努力,单说和柴静合作的南方周末记者汪韬,其实在环保圈内早已赫赫有名;而南方周末,也早在2009年10月就推出了绿版(专注绿色新闻的版块);新京报等主流媒体也一直在不遗余力报道相关进程。

 

而不是成为众多被淹没的“xx调查”、“xx报告”,正是因为其抓到了新媒体传播学的几个要点:1.周末发布 2.情感煽动 3.柴静式的新闻符号。

 

发布时间:集体回京的第一个周末 如何打造一场《穹顶之下》式的成功营销:周末发布+情感煽动+柴静式的新闻符号 细数去年横空出世的诸多营销事件,比如说“余佳文”、“少年不可欺”、“1%的生活”,几乎都是在周末发声,并形成飓风般的传播效力。(其实娱乐圈的“周一见”也莫不是如此,往往都是周五放料形成期待和讨论,然后周日再真正放料形成事件)

 

周末效应,除了最显而易见的新闻真空外,在中国,它还有其特殊优势:对手的懈怠和懒惰。在“少年不可欺”事件中,选择在周末发布,最大的好处就是成功利用了优酷这种大企业的混乱与权责不清,并最终导致优酷出了篇堪称“最糟危机公关”的声明。

 

回到《穹顶之下》,以娱乐资本论了解到的情况,虽有人民网背书,但其热议程度明显超过了“相关部门”的预计——这么说吧,大家明天关注下党国媒体的报道情况,就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了。

 

通过报道,大家都知道这场视频早在一月份就已经录好,但之所以选择在大家集体回京的第一个周末,除了外地人回京看到北京雾霾的一种荒凉之感外,于小娱看来,或许有在三月份全国两会的前期引爆的意图。但此次的环保议题设置,能不能引发全国两会的讨论,并达到柴静团队所设想的通过舆论倒逼当局的效果,仍需拭目以待。

 

柴静的符号:更人性化的白岩松 如何打造一场《穹顶之下》式的成功营销:周末发布+情感煽动+柴静式的新闻符号 自从我父母辈入侵朋友圈后,大家总能看到“白岩松”、“崔永元”等国之大师们分享的鸡汤语录和慷慨陈词。

 

毫无疑问,柴静也是这样一个新闻符号,但和已经成为国脸的白岩松、陷入和方舟子循环撕逼的崔永元不同,柴静作为一个女记者,一直以来以一种更为人本的、代入感强的新闻符号存在。

 

其实,柴静遭遇诟病的也正是这种个人的、感性化的叙事风格,支持者认为是新闻的人性化表达,反对者则高举“理性客观”大旗反对这种柴氏鸡汤。

 

但在《穹顶之下》中,柴静几乎抛弃了《看见》那种纯粹依靠对话、画外音制造人物情绪、营造故事线的过时形式,而是采用一种互联网最爱的、类似于TED的演讲形式来述说故事。而且,柴静还颇为罕见的多番采访科学家,并采用了极其严谨的数据引用格式(每一个段落几乎都有3、4位科学家背书,且每个数据的右上角都会写明数据来源),让以往爱挑她刺的人也无话可说。

 

同时,柴静也没有放弃主持人的那种个性魅力(开口一句就是典型的电台温婉女主播腔,让人想起了她主持《夜色温柔》的时候),并成功代入自身的故事,成为整片叙事的主线,让科学素养比较浅层的观众也能理解无碍。

 

情感核心:一个母亲的悲怆反击   如何打造一场《穹顶之下》式的成功营销:周末发布+情感煽动+柴静式的新闻符号 《穹顶之下》是个什么故事?简单的说,是一个本满怀生女期待的母亲(希望),却遭遇女儿肿瘤(同情),之后不得不走上探寻之路(愤怒),在这个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反思过去(共鸣),最终用一个蜗牛的故事畅想未来(梦想)的有着完整起承转合的故事。

 

在这个里面,她是有敌人的,大型国企、垄断行业、相关部门、冷漠的制度,都是她草灰蛇线的暗指,这种尺度的把握,也是拜长期央视的新闻训练而得。

 

那回想一下,一个弱者反抗强者,愤怒、警醒、面对、自我激励、团结一心,这些元素,不恰好都和去年的“少年不可欺”、“1%的生活”非常相似吗?

 

而柴静相比那些创业者,虽然没有90后的标签,但一个“母亲”,一个女儿身患肿瘤无法外出游玩的“母亲”,不是更能引发共鸣的符号吗?

 

如何打造一场《穹顶之下》式的成功营销:周末发布+情感煽动+柴静式的新闻符号

 

再说回柴静这个新闻符号,虽然她一直以悲天悯人著称,但“调查记者”这个天然的英雄形象符号,以及她文笔中多多少少的价值观高级感,其实柴静在社会底层中并不讨好(在她被人抨击疑似移民海外一事中展现的非常明显)。但在《穹顶之下》中,她母亲的定位,以及“为女报仇”的这一设定,很容易就将“社会责任”这种大词转化成了普通人更能接受的共鸣情感。

 

说到这里,娱乐资本论好奇的再问一句,那就是在柴静最为爱国人士所诟病的“女儿美国籍”的问题上:说真的,看完《穹顶之下》后,诸位爱国人士,难道真的没有一丝也想把自己的儿女送到美国去的想法吗?

 

附: 转柴静前同事核实的数据:穹顶之下今天10点推出,截止20点13分统计:优酷401万,9088条评论。腾讯2620万,32760条评论(微信拉动)。搜狐76万,172条评论。乐视305万,36条评论。爱奇艺1万,15条评论。土豆31万,1956条评论。凤凰19万,15条评论。

 

以下为柴静自费上百万元拍摄的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完整版视频  http://v.qq.com/cover/e/eh8q1hb2oqww5zi.html?vid=m0147ou6wk5
摘录自 人民网 《柴静离职后首度亮相 自费百万元拍雾霾纪录片》

 

简介:柴静,著名传媒人,前央视主持人,记者。北京大学艺术硕士,曾长期制作污染治理报道如《山西:断臂治污》《事故的背后》《尘肺病人维权调查》等,获选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2014年初从央视辞职,2015年初推出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

 

柴静说,“中国有很多人希望把这件事改善,在为此努力。简单地说,每个人都希望空气清新。什么是社会共识?再没有比这个更强烈的社会共识了。这是我的信心。”

 

人民网记者:你告别央视之后,为什么选了雾霾这么一个题材?   柴静:这不是一个计划中的作品,当时因为孩子生病,我辞职后打算用相当的一段时间陪伴她,照顾她,所以谢绝了一切工作邀请。照顾她过程中,对雾霾的感受变得越来越强烈,整个生活都被它影响了,加上全社会对空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关心,职业训练和母亲本能都让我觉得应该回答这些问题: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所以就做了这个调查。

 

人民网记者:除了这次演讲,你还做了什么?   柴静:当前《大气防治法》正在修订,我将采访的资料和稿件都发给了全国人大法工委,希望能为法律修订带来一点参照。他们逐字看完,附上建议,返还给我,并打电话表示感谢,说会在修订时考虑相关问题。

 

我将稿件也发给了正在制订国家油气体制改革方案的小组成员,得到的反馈也让我很意外。他们提出的唯一意见是,如果篇幅不限,可以谈得更多。

 

我想立法者和政策制订者的态度是因为,改革在中国适逢其时,需要让大众更多地知情参与,更多地讨论,形成共识。公众是空气污染治理的核心力量之一,没人比普通人更清楚自己身边的污染源,也没人比我们更爱护自己的家园。

 

人民网记者:一个母亲这个身份切入,我是觉得特别亲切,但是你有顾虑吗?

 

柴静:我有一个很大的顾虑,就是说我有没有权力说到她?因为那是她的生命和她的生活,我必须要考虑说出来之后她将来可能会承受什么,这种压力最大。后来我先生说,你还是说吧,我最深刻地感觉到你在有孩子,尤其她生病后,才会对空气污染这件事有了完全不同的态度。他说,这是你回避不了的一个基本动机。 他说,如果你回避了她生病,这种态度里面其实隐含着一个问题,就是说好像生病本身是不好的,或者是羞耻的。不用太顾虑和紧张,要相信这个社会的基本善意。这句话对我有说服力。

 

人民网记者:我不仅是理解,而且能够强烈地带着情感感受到。   柴静:一个人没有当妈妈之前,这个世界只跟你有几十年的关系,到此为止,我对我的一生负责任就可以了。但确实有了她之后,你跟未来世界有了关联,有了责任。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情感的驱动,我确实很难去用这么长时间做完这件事。

 

人民网记者:这次的拍摄费用大概多少?是谁投资的?   柴静:差不多一百万吧,因为有国内外的拍摄和后期制作的费用。钱是我自己投的,国内一些基金会联系过我,愿意资助,但我当时完全不知道自己会做成什么样子,又要照顾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就没接受,非常感谢他们。我两年前出过书,用稿费负担的。

 

人民网记者:你是成立了个人公司制作节目吗?   柴静:没有,这次只是个人调研,播出也是公益的。跟我一起做这件事情的,是我的几位朋友,老范、番茄、蚂蚁、三三、席大、晨超、五号、子雄、家贤、念念、小米,十人左右,甘苦与共。没有他们,就不会有这件事,我非常幸运。如果将来有机会,希望仍能与他们一起,为转型中的社会做一点纪录和分析的工作。

 

关于为什么一定要做雾霾的纪录片,小娱想柴静在《穹顶之上》的结尾时说的话,或许更能代表她的内心:

 

——每次在夜空中,看到这颗星球孤独旋转,我心中都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依恋和亲切,将来有一天,我会离开这个世界,但是我的孩子还在其中生活,这个世界就与我有关,所以我才凝视它,就像我凝视你。所以我才守护它,就像我守护你。

 

 

来源:娱乐资本论观点 互联网思维 作者:吴立湘 编辑:IPRdaily 赵珍

 

如何打造一场《穹顶之下》式的成功营销:周末发布+情感煽动+柴静式的新闻符号   点击阅读原文来知识产权第一个云社区“知云社区”互动!

 

IPRdaily投稿作者
共发表文章3221
最近文章
关键词
首席知识产权官 世界知识产权日 美國專利訴訟管理策略 大数据 软件著作权登记 专利商标 商标注册人 人工智能 版权登记代理 如何快速获得美国专利授权? 材料科学 申请注册商标 软件著作权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专利侵权纠纷行政处理 专利预警 知识产权 全球视野 中国商标 版权保护中心 智能硬件 新材料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躲过商标转让的陷阱 航空航天装备 乐天 产业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著作权 电子版权 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中国专利年报 游戏动漫 条例 国际专利 商标 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费用 专利管理 出版管理条例 版权商标 知识产权侵权 商标审查协作中心 法律和政策 企业商标布局 新商标审查「不规范汉字」审理标准 专利机构排名 商标分类 专利检索 申请商标注册 法规 行业 法律常识 设计专利 2016知识产权行业分析 发明专利申请 国家商标总局 电影版权 专利申请 香港知识产权 国防知识产权 国际版权交易 十件 版权 顾问 版权登记 发明专利 亚洲知识产权 版权归属 商标办理 商标申请 美国专利局 ip 共享单车 一带一路商标 融资 驰名商标保护 知识产权工程师 授权 音乐的版权 专利 商标数据 知识产权局 知识产权法 专利小白 商标是什么 商标注册 知识产权网 中超 商标审查 维权 律所 专利代理人 知识产权案例 专利运营 现代产业
本文来自于iprdaily,永久保存地址为http://www.iprdaily.cn/article_6952.html,发布时间为2015-03-02 12:00:24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

    我也说两句
    还可以输入140个字
    我要评论
    回复
    还可以输入 70 个字
    请选择打赏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