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Rdaily 知识产权第一新锐媒体
创新|创业|连接IP变革者
文/ IPRdaily风 来源/ IPRdaily 【小D导读】
前几天IPRdaily发起的有关“中国知识产权律师年收入”,“中国专利代理人年收入”的投票,总共得到2178人的参与。IPRdaily现将统计结果汇总如下,以供广大朋友参考。
一、中国知识产权律师年收入
中国知识产权律师年收入:阅读人数共5806人,投票人数是721人,占比12.4%。
中国知识产权律师年收入(税后) | 投票数 | 比例 |
15万以下 | 303票 | 42% |
15—20万 | 124票 | 17% |
20—25万 | 72票 | 10% |
25—30万 | 62票 | 9% |
30—35万 | 37票 | 5% |
35万以上 | 123票 | 17% |
汇总 | 721票 | 100% |
20万以下收入者占投票总数一半还多,达59%。在收入20—35万的知识产权律师中,占比24%。收入35万以上仅占17%。
二、中国专利代理人年收入
中国专利代理人年收入:阅读人数共8941人,投票人数有1457人,占比16.3%。
中国专利代理人年收入(税后) | 投票数 | 比例 |
0—5万 | 151 | 10.3% |
5—10万 | 313 | 21.5% |
10—12万 | 271 | 18.6% |
12—15万 | 185 | 12.7% |
15—20万 | 183 | 12.6% |
20万以上 | 354 | 24.3% |
汇总 | 1457 | 100% |
在这个表中,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人群集中于5—12万之间,占比达41.1%, 另外,20万以下收入的专利代理人的竟占比75.7%。
对比中国专利代理人和知识产权律师,有两点很明显的表现。
首先,中国专利代理人收入投票阅读人数高,参与投票占比大,相对比较活跃,更乐于参与互动; 其次,与阅读人数相反的是中国专利代理人收入20万以上的占据24.3%,相较于中国知识产权律师42%的数据,差别还是蛮大的。
对于中国专利代理人收入偏低这一现象,笔者想展开分析分析。
声明:针对本文的统计,笔者没有也无法区分参与“中国专利代理人收入”调查的人有证与否,所以就把参与投票的人员都归入专利代理人行列。
严格意义上来讲,专利代理人是不存在有证和无证之分的,因为无证的人不可能是专利代理人。但现实情况确是,众多专利代理机构的无证人员从事专利代理人的工作,比如能以机构内某个有证的人员代理撰写专利申请文件、申请专利以及办理审批程序中的各种手续以及批准后的事务和代理专利申请的复审、专利权的撤销或者无效宣告中的各项事务,或为上述程序提供咨询等。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一个很明显的原因就是中国专利代理人考试门槛较高,且受政策利好的影响,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巨大,因而导致配套的专利代理人才培养尚未能跟上。
当然上述介绍并不能解释专利代理人收入为何低下。那到底是什么导致其收入低下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企业重视不够。虽然,国家高度重视,多次提出量化目标。但企业依然不为所动,因为对于他们而言,申请专利是“折本的买卖”。另外,企业就算重视专利申请,很多时候是在政府的重赏之下。他们仅仅把他专利当成一个可有可无商品。如此一来,他们就能用简单的价格高低来选择中介服务机构。既然都能申请到专利,为什么不选择价格低的呢?在这里,企业几乎完全忽略了质量的好坏。进而形成的一个恶果就是,就是专利代理行业在价格上搞恶性竞争。目前的一个趋势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变革,知识产权行业的电商平台也已初露端倪,对于整个行业的颠覆可想而知。
抛除行业因素影响之外,收入的多少还跟专利代理人的勤劳程度挂钩。正常来说,专利代理人若想要获得高收入,那就得多写初稿和答审查意见,因为这是作为中国的大多数专利代理人的主要收入来源。在这么一个提成机制之下,专利代理人若不愿意闷头苦干,想获得高收入是不可能的。另外,还一个就是地域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地域,收入差距可能比较大。
注:以上数据是综合IPRdaily、微IP、知识产权界三个微信公众平台数据汇总统计所得。
来源:IPRdaily 编辑:IPRdaily 赵珍
------------ ■IPRdaily为知识产权第一新锐媒体,我们努力为创新、创造、变革者提供最专业、最高效、最具价值的信息交流分享协作平台,也是市场资本在知识产权领域投融资的第一入口。 ■小秘书个人微信号:iprdaily2014(添加请说明供职单位+姓名)更多实务干货、私密线下活动、加入知识产权界最大班级社群【IPer班级群】与全球IP优秀精英深度交流。
点击阅读原文来知识产权第一个云社区“知云社区”互动!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