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我们已发送验证链接到您的邮箱,请查收并验证
没收到验证邮件?请确认邮箱是否正确或 重新发送邮件
确定
产业行业政策诉讼TOP100招聘湾区IP动态职场人物国际视野许可交易深度专题活动商标版权Oversea晨报董图产品公司审查员说法官说首席知识产权官G40领袖机构企业专利大洋洲律所

从“数量布局、质量取胜”视角看专利服务产业的现状与未来

深度
IPRdaily11年前
从“数量布局、质量取胜”视角看专利服务产业的现状与未来
从“数量布局、质量取胜”视角看专利服务产业的现状与未来

 

【小D导读】  
知了网技术总监雷华平,就申局长“数量布局、质量取胜”这8个字,从经济、政治、市场、技术、人才等角度,全面分析了要如何将这8个字融会贯通并落在实处。

 

 

引子

 

这篇文章分享,缘于我的一次工作经历的转变,2013年笔者从互联网公司跨到专利信息服务行业从事技术研发工作,为了寻找专利行业掘金机会,笔者对中国专利行业开始进行研究与分析,我苦思冥想、尝试用各种句子来总结我看到的行业现象,总是觉得不到位,要么不够精炼,要么不够高度。

 

机缘巧合之下,我听到了“数量布局、质量取胜”这8字结语,这就是所谓“醍醐灌顶”与“妙手偶得”了。读文章多年,我很难找到一句比“数量布局、质量取胜”更能反映经济与各行业发展的结语,从国外到国内,让我对很多经济现象及发展历程有了更精准的理解,尤其是对中国专利产业现象与趋势。用哲学来理解这句话,也符合量变引起质变的事物发展普遍规律。

 

“数量布局、质量取胜”,是国知局申长雨局长总结中国专利产业政策的结语。要申明的是,本人非体系内人士,也无意体系内发展,写这篇文章,仅是发自内心的行业总结,对高人,本人尊重而不刻意逢迎。

 

从“数量布局、质量取胜”视角看专利服务产业的现状与未来

 

转型中的中国

 

30年来,中国政府的总量扩张型经济增长模式,大力发展外贸出口与制造业、物流与能源流基础建设、解决大量人员就业,用GDP指挥棒引导经济一路快跑,超过德国、日本,已坐到世界第二的交椅,不就是“数量布局”吗。近年来,唯GDP论英雄的发展模式引发社会各界广泛讨论,大家认识到缺少技术革命为支撑的中国外向型经济的缺陷,呼吁数量与质量平衡发展,中国政府的“科技创新、产业转型”、“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等呼吁及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出台,引导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不就是走向“质量取胜”吗。

 

中国政治经济一盘棋,讲政治、讲国情、服从大局是必然,中央高层顶层设计,国务院制定一系列政策、协调各部委与各级政府贯彻执行,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顶层设计看,未来几年增长模式将逐步实现总量扩张型到消费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到市场主导型的增长模式转变,从关注数量到关注质量的转变,各级政府与各行业企业也是努力实践“数量布局、质量取胜”的发展路线,中国知识产权局与专利事业亦不例外,过往与未来产业政策制订,莫不受到上述发展路线与模式转变的影响,行业服务机构与企业将适应新需求、寻找新机遇。

 

中国专利事业

 

198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前身中国专利局成立,30多年来,国务院牵头协调、知识产权局联合多部委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如高新企业认定与扶持、策划知识产权纳入GDP指标等,对企业与个人专利申请政府补贴,客观上促进中国专利申请走上发展快车道,每年保持20-30%增长率,截止2014年9月总数量超过1200万,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专利发展最快的国家,国家、企业、个人实现了多赢,中国迈入专利大国门槛进而向专利强国目标进发,企业获得了若干创新成果、提高了创新与产权保护意识,转型升级与走出去发展更稳健。

 

客观上讲,中国用30多年时间,学习和借鉴欧洲与美日知识产权制度,结合中国国情应用实践,用数量扩张型模式引导产业发展,引导企业申请了大量专利成果,培养了大量服务机构与专业人才,取得成绩有目共睹。

 

当然,任何政策都有两面性,有正面效应就有负面效应,有获益者就有失意者,正所谓誉满天下、谤满天下。誉满天下,中国专利取得的成绩得到高层领导的认可,中国专利现象引发全球广泛关注与学习,实现墙里开花结果、墙外也香。谤满天下,中国专利大而不强、质量低问题引发学者讨论,后续专利运营转化难成为现实问题。但是我们不能“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想想代理所这些年埋头数钱的感觉,近千家代理所,分享近200多万件专利申请代理、逾百亿级代理费用,真是羡煞旁人,只是后端转化运营咨询的服务机构不如人意。企业也在政府资助下科技创新,申请专利保护,进而申请高新企业、获取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如果还对政策的良苦用心不理解,是不是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产业发展因素分析

 

争议说明有足够关注,质疑导致完善与进步,中国专利事业亦如是,既然有专利多而不精、大而不强的诟病,接下来笔者从政经现状、产业政策、主管部门、市场需求、服务供给、互联网平台等方面,尝试分析如何从“数量布局”过渡到“质量取胜”。

 

4.1 政经现状

 

哲学上讲,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上层建筑,政治通过政策法规影响经济发展。当前,中国经济遇到成长烦恼,政经现状决定创新引领的未来发展之路,进而对法治环境与产业政策发生影响,将对知识产权、专利行业发生重大影响。

 

4.1.1 成长烦恼 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后,面对前所未有的局面,喜忧参半、忧大于喜。

 

一方面缺少技术革命支撑的数量扩张增长模式难以为继,难寻新的学习目标、唯有创新与独自探路,看看中国在新能源与航天技术上的巨大投入就了解。

 

另一方面众誉来时也成众矢之的,欧美日各国对中国各项制度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政策执行落实,如美国微软等公司要求中国政府加强打击软件盗版行为。

 

4.1.2 未来之路 中国人口基数大、30多年培养大量各层次人才,人口素质与30年前有大步跨越发展,在未来智慧驱动型社会,如何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多层次优势,实现从制造到智造转变,是中国经济转型与稳增长必由之路。

 

中国是科技创新大规模需求体,需要充分整合全球创新主体为中国经济服务,同时也是超级供给体,科研机构数量庞大,人才数量多、层次丰富,互联网技术与平台相对成熟与领先,如何对全球主要国家服务,中国是少数具备打造全球知识服务人才与工作平台条件的国家,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4.1.3 政策影响 也就是说,无论外部压力还是内生需求,中国将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与知识服务最大需求体与供给体,进而制定一系列更注重创新质量引导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产业政策。

 

中国知识产权事业作为配套服务环节,将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尤其是专利行业,数量与质量都将会继续提升,目前服务机构经营与服务水平是否能满足。

 

4.2 产业政策

 

从产业政策讲,实现制造到智造过渡转型的内生需求,以及欧美日对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外部需求,中国政府都需要制定一系列充分鼓励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的政策法规,同时会加强政策法规的落实执行。

 

每个国家专利制度都要适应与保护本国经济发展,同时兼顾全球化经济融合发展的需要,如果严格执行发达国家的要求,那么发展中国家的年幼产业与企业如何同跨国大集团竞争,看看印度是如何保护本国制药产业的,同时也看看中国DVD是如何被3C/6C联盟摧残的,国家立法不得不考虑国情,俗话说得好,到哪个山头唱哪首歌。

 

但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没有好的产权保护法律与法治环境,就不能刺激本国企业创新、引导正常的市场秩序,国家的创新能力以及全球竞争力就会弱化。当前,中国以影视、音乐、游戏等代表的知识产权,已经实现初步的无序到有序管理,如优酷、土豆、乐视等视频版权官司,在互联网平台与版权人之间已经达成尊重原创版权的规则,这就是中国行业与企业发展内生需求推动行业政策法规修订与执行落实的集中体现。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看,创新与简政放权是其中两个重点,简政放权落实是一个逐步落实的长期过程,以知识产权为实在体现的科技创新会是一个政策落脚点,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了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

 

国家知识产权局最近研究改法与知识产权法院的改革尝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四个城市成立独立知识产权法院,是顺应企业知识产权官司专业化审理执法的需求,同时也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顶层设计响应。

 

同时,笔者希望知识产权政策制定与执行,最好改变过去九龙治水的局面,统一协调与管理,更希望先改善知识产权保护成本高、赔偿低的实际问题,以专利利用与运营为业务的服务机构将迎来发展机遇。

 

4.3 主管部门

 

从主管部门讲,笔者观察,国家知识产权局从设施与人才、技术手段、政策法规、管理规范、人才制度等几个方面,确保未来数量与质量挑战,进而拓展行业服务机构的市场空间。

 

4.3.1 设施人才 设施与人才上,持续加强审查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各地建设分布式审查中心,大量培养审查员队伍。目前已有7家审查协作中心、31个代办处、近万人的审查员队伍,通过设施与人才保障以应对日益提升的专利申请量、时效、审查质量要求。

 

4.3.2 技术手段 技术手段上,不断采用互联网新技术加强信息服务与自动化建设,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智能云审查,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将审查工作自动科学分流,通过文本图像检索与关联分析提升专利三性评审能力,通过电子申请系统加速申请处理流程,有效提升审查质量与审查效率。

 

4.3.3 政策法规 执法维权上,伯克-莱姆利方案强调法院对专利质量控制和最后保障作用,修订相关政策法规营造更好的法治环境,强化产权保护执行落实,知识产权法院的改革尝试是一个有益尝试,北上广三大城市将陆续成立知识产权法院并开展工作,效果如何,大家拭目以待。

 

资助政策上,由统一资助变成一般资助与专项资助,资金利益注入方式变化必然引导行业调整,这也是下面会提到的经济因素主导产业发展的体现。一般资助政策以扶小扶弱为导向,解决中小微企业的官费和向专利代理机构支付的服务费用,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起来。专项资助政策以扶大扶强为导向,将有优势和竞争力的示范企业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确定为主要资助对象,推动专利产业化,鼓励企业走出去。

 

行业管理上,逐步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允许更多有能力有意愿机构参与行业服务,相信未来几年会出现大量多层次、多类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4.3.4 管理规范 管理规范是提升审查质量的保障,审查方面对发明与实用新型更强调三性审查检索报告的作用,提升专利审查的质量、减少低质量专利授权可能性;配合专利改法,以提升国家创新力、提高审查质量为目的,分别对《专利审查指南》做了2010和2014两次改版。

 

4.3.5 人才制度 人才制度上,人才的丰富与人才自由流动,是激活行业的最有效制度保障,国知局加强专利代理人培训,扩大代理人职业宣传与考试培训,代理人考试参与人数与通过率逐年扩大,储备了大量专业人才,同时鼓励审查员、代理人在服务机构与企业自由人才流动,国家知识产权局也成为专利行业服务机构口中名副其实的“黄埔军校”。同时,我希望主管部门注意培养更多层次人才,不光注重代理人这个获权环节人才培养,要注意后续更多环节,这样行业才能深化发展,人才制度还得改革创新。

 

4.4 市场需求

 

经济因素而非技术因素,决定一个产业发展,专利行业亦不例外。经济模型包括需求与供给两个层面,从需求来讲,发展手段包括投资、出口与消费三驾马车,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类比分析专利行业的市场需求。

 

4.4.1 投资 投资包括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两个部分,两者相互影响。政府投资主要从税收优惠、资助政策等快速引导与培育,民间投资组织服务实体企业、通过市场竞争与成长扩大IP需求。

 

政府投资。中国专利事业,是一个政府主导型行业,30多年来国务院牵头协调、知识产权局联合多部委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如高新企业认定与扶持、知识产权纳入GDP指标等,对企业与个人专利申请政府补贴、通过高新企业税收减免扶持等实实在在优惠政策,客观上促进中国专利申请走上发展快车道,每年保持20-30%增长率,截至2014年9月中国专利公开总量超过1200万,无论是国内申请还是中国企业PCT国际申请,都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专利发展最快的国家。也就是说,专利行业没有政府投资的强力支持,向行业注入大量资金利益,今天申请专利的企业数量,以及成立专利服务机构与培育专业人才数量,是难以实现如此快速成长的。

 

民间投资。包括实业投资与产业投资。实业投资创办的企业,通过竞争性产品服务拓展市场,一系列的技术研发路线、专利申请代理、市场风险分析,需要IP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如华为、中兴与康信、集佳、三友等知识产权服务公司合作。产业投资,在股权投资或企业并购过程中,知识产权评估与整合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联想收购Motorola的案例,专利就是重要因素。

 

总体来说,激活民间投资才更接近市场需求,形成活跃的实体经济与有效的产权保护环境,才是中国专利行业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的目标,实现转型还得一段时间过度,政府投资还得再接再厉。

 

4.4.2 出口 市场需求包括内部市场与外部市场,针对外部市场的产品与服务出口也是重要盈利来源,中国专利行业亦如此。

 

中美是全球超级大市场,也是知识产权保护重地,全球主要经济体PCT专利进中国数量稳定快速增长。据中国公开专利数据分析,从2008-2012国外进中国PCT发明专利占发明专利总量的15%-20%,并且以年均10%速度增长,据说中国专利代理服务机构中最赚钱的就是涉外代理机构,说明服务的出口对专利行业的重要性。PCT进中国跨国企业多了,专利代理赚钱,同时还积累了专利维权、专利运营等更多层次服务市场。

 

中国制造出口贸易与企业走出去产业投资是显著发展趋势,如何与全球主要经济体服务机构合作,如合资经营等,服务好中国出口与走出去企业,同时搞好跨国企业进中国市场的知识产权服务,是多方合作共赢的问题。同时,中国人口基数大、30多年培养大量各层次人才,如何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多层次优势,形成平台化、规模化知识服务出口,同时也能整合全球人才为中国经济服务,是一个重要行业机会。

 

总体来说,以PCT专利代理为重要体现的中国专利服务出口,服务是否太单一、服务是否能满足用户需求,还有那些需求还没有满足,是否已专利为基础衍生高附加值服务,中国IP服务机构值得思考、能力尚待提高,跨国高级管理人才储备是否能支撑。

 

4.4.3 消费 预估需求。2013年麦肯锡发布未来10年影响经济发展的10大关键技术,其中知识工作自动化排名第二,预测到2025年,年市场规模5.2-6.7万亿美元,其中专利与法律发现领域2000-3000亿美元年市场规模,存在巨大市场需求,专利行业将会深化发展,或者跨行业整合发展。

 

消费市场分政府、企业与个人几个层面。中国政府对企业和个人的专利申请各种资助政策,可以视为政府花钱买服务的一种消费形式,对中国专利行业有不容质疑的影响。企业消费,随着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法治与落实的强化,企业会更注重创新与成果保护,未来的知识产权法院将驱动更多企业消费。个人消费,近几年,可以看到个人或小团队创业十分活跃,如何保护创新,形成更有利竞争地位、或产业资本投资与收购溢价,也是未来个人消费的主体。

 

4.5 服务供给

 

需求和供给是经济的一体两面,创新的服务与产品、合适的性价比,同样会反过来刺激更大市场需求。国家用市场的手与计划的手双向调控与管理,是刺激与培育市场需求手段,同样会用到服务供给环节。从数量布局提升行业整体接待能力,质量问题交给市场竞争,并通过规范监管与信息透明辅助解决。

 

服务能力是发动机,看服务机构与专业人才,供给创新是扩容器,产业投资是加速器。下面从服务机构、专业人才、供给创新、产业投资、行业讨论等几个方面分析。

 

4.5.1 服务机构 政策从开放服务到有序管理,用计划的手来快速扩大供给,再从有序管理到适度监管的开放准入,用市场需求与竞争驱动行业进化。

 

开放服务。促进更多有服务能力和意愿进入专利代理行业,提升行业服务整体接待能力,通过专利数据分析,可以看到曾经有3000多个专利代理服务机构,包括科研院所、高校、军队专利服务中心等,较好的保障市场需求服务能力。

 

有序管理。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行业现象,一方面通过市场竞争筛选,另一方面规范化监管,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管理,目前,已经有1000+主管部门审核的专利代理机构,还有许多相关检索分析、专利运营、法律诉讼与维权等服务机构。

 

开放准入、适度监管。针对创新与经济自由度改革方向。科技创新,企业对知识产权的数量与质量需求将持续提升,市场需求规模持续扩大,将容纳更多层次的服务机构。经济自由度,要求减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更多利用市场的手。专利服务机构成立门槛会有所降低,但是不是完全放任自流,适度监管还是十分必要的。未来几年,也许一个人代理人证也可以成立代理所,也许成立服务机构的条件会有更宽入口、但技术监管与信息透明化会更成熟,新入行服务机构与行业整合将大量出现。

 

4.5.2 专业人才 行业规范。从无准入规则到职业资格考试与执业资质管理,通过一系列职业宣传与考试培训,越来越多人律师、工程师,参与并通过专利代理人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更多人以专利工程师身份参与中国专利事业。目前,中国拥有约2万专利代理人与10-20万专利工程师,初步满足了服务需求。

 

客观上讲,人才制度有一定缺陷,更多考虑专利获权环节人才,而专利应用、运营与维权等后续环节人才缺失,有了专利代理人,未来有没有专利工程师、专利律师、技术应用转移等更多人才认证与培养。

 

远的不说,近的就有问题需要解决,例如目前的制度没有给予大量专利工程师合适的身份和待遇,他们辛辛苦苦撰写的专利连署名的机会都没有,将来也不利于行业监管与信息透明化,其实专利代理人与专利工程师应该是平等的分工关系,一个偏重法律、一个偏重技术实物,希望未来专利制度改革应予以考虑,这个甚至还涉及到专利数据规范修改。

 

4.5.3供给创新 有人说是专利行业太小,活跃的用户和市场规模都太小,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说是正确的,但是供给的创新(即创新的产品与服务包装,以及服务手段和交付方式),也是有效的市场需求刺激手段。

 

远的不说,iPhone出来之前,连Nokia等传统手机厂商都看不清楚,Nokia的产品总监非常注重用户需求调研,但用户对智能手机产品需求模糊不清,无法引领产品革新。智能手机有了,会不会有人用手机看视频呢,有人说疯了,宽带价格很高、消费不起,但是如果宽带供应商创新或者政府对信息基础设施大力投入,成本快速降低,甚至降低到如同空气般廉价呢,你还会对手机视频消费说No吗。说个更劲爆的事情,“伟哥”专利到期了,仿制药陆续上市并在竞争中价格快速下降,需求是不是会快速扩大、人民幸福指数快速提高,我们拭目以待。

 

上述的例子,创新的产品与服务、合适的性价比,都是供给引导或扩大需求,专利行业是否也可以通过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改变市场,但是如何业务创新,笔者是外行,跟行业高人请教后再分析。未来中国专利行业市场需求的扩大是不容疑问的,但是服务创新才是真正的行业软肋。

 

4.5.4产业投资 产业投资是一个行业供给能力快速放大的动力,互联网产业投资十分活跃,专利行业用户规模与市场规模都相对有限、产业投资活跃度相对较低,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产业投资的其中一个本质逻辑是加速互联网与实体产业的融合。

 

互联网发展从信息互联网到生活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是未来发展方向,以百度、阿里、腾讯为代表的大平台机遇不易了,但垂直行业领域还存在平台机会,专利行业互联网就是其中之一,也是价值投资洼地,互联网人才正在加速向垂直领域流动。个人分析,专利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呈加快趋势,未来3-5年,将会有产业投资进入,形成专利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麦肯锡2013年发布报告称,到2025年,专利与法律发现领域存在2000-3000亿美元市场规模,但需要解决若干知识工作自动化关键问题,万亿人民币的市场,未来产业投资将加速行业整合和催生新的服务业态。

 

目前已经有接近互联网的服务机构获得产业投资,如2014年的知果果商标代理获得联想之星投资、IPRDaily知识产权媒体获得VC投资等等,这个成长的嫩芽预示产业投资与专利行业融合的春天加速到来。值得提醒的是,春天开花,会不会有外来闯入者把花盆端到自家院子?

 

4.5.5 行业讨论 笔者学习了很多专利同行的博客与文章,也参与一些线下沙龙等交流活动,学习成长的同时也发现一些行业焦虑。当然这些焦虑有受人批评的“电梯理论”现象,但是“电梯理论”也符合人性、可以理解。比如:1)未来开办代理所行政审批门槛降低、具备开所资质的代理人多了,出现很多代理所怎么办,竞争加剧日子不好过? 2)代理人考试放水,难度降低,参与人越来越多,通过率越来越高,未来日子不好混,还是金领工作地位吗?

 

个人认为,高手在官家,个人认为政策方向就是从数量布局、鼓励人才自由流动、通过充分市场竞争提升质量。人才多了,都要活好,发展就更多元化,有人办所,有人进所,有人进企业。

 

一方面服务机构缺乏合适激励与管理机制,知识服务精英不断独立发展是人性必然,“去组织化”也是未来趋势,大型综合性服务机构的发展机遇少了,他们会自由组合人才形成专业领域优势服务机构,大型机构如何管理与应对。更多机构就有更激烈竞争,有竞争就有优胜劣汰,眼看”小而美”团队有人平地起高楼,眼见”巨无霸”大所有人由盛转衰易,行业整合与新入行都会加剧,但竞争带来更好效率和更高服务质量。

 

另一方面,人才自由流动、信息透明、融合发展,有人从代理所去了企业,有人从企业到了代理所,有人从审查员去了企业或代理所,大家都相互理解了,企业IP人员专业了,必然要求服务机构更高服务质量,想糊弄就不容易了。

 

总的来说,数量布局到质量取胜逐步过渡就完成了,看看国家政策制订人员的水平吧,一句话,官家有高人。

 

4.6互联网平台 世界变化快是所有人的感受,互联网平台是一个放大器,极大强化想法变成现实的能力,信息透明加速品牌传播与建设,小而美的创新团队可以在较短时间与行业巨头并驾齐驱或弯道超车。互联网与实体产业的融合发展,正在改变周围的一切,同样也在加速专利行业的进化,离开互联网谈专利行业趋势就有点脱离时代了。

 

从人口学来讲,看看1985-1995年出生人口,20岁或上大学或已步入社会,30岁独立创业或成为企业中层干部,逐步成为社会中坚力量,他们是伴随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他们未来如何利用网络寻找优质产品与服务,消费入口与方式的转变,将改变企业市场营销、业务对接、工作协同与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互联网平台对专利行业的影响来说,主要体现在业务对接、信息服务、市场监管、服务创新等几个方面。

 

4.6.1 业务对接 互联网时代,更多人通过网络选择与消费,如何快速适应新的市场开拓渠道与品牌建设,是专利行业服务机构考虑的重要话题。互联网业务对接平台是信任链与品牌放大器,通过第三方可信任平台,是否能解决互联网下知识服务的双向选择信任难题,是否能快速智能匹配市场需求与服务主体,帮助用户找到靠谱、懂行、高效率的服务机构,帮助专业领域有优秀服务能力团队的互联网运营与品牌快速建设。

 

双向选择难题。新晋的、有专业能力的服务机构如何在互联网条件下营销,快速承接业务,完成品牌建设,是新环境下绕不开的话题,但是一方面互联网营销缺乏人手,二是百度推广等手段代价高、效果有限,来一堆咨询和胡乱点击的人,成本高、业务转化率低。如何让小而美的服务团队,与高大全的大型服务机构有同台竞争并凸显服务优势的可信任平台,是未来行业分化与整合的放大器。

 

专利代理等业务属于知识服务的一种,缺少有效质量评估指标与工具,如何通过互联网找到懂行、靠谱、高效率服务机构也成为用户头疼的问题。百度上到处都是推广,咨询都说专业懂行,如何评估与信任。专利行业缺乏一个可信任的营销平台,帮助专业服务机构互联网运营,帮助用户智能推荐专业服务机构与人员,是当下重要命题。

 

知识产权出版社自主研发知了网,利用专利客观数据分析,挖掘分析代理服务机构的竞争优势和技术领域,帮助用户一站式查找、评估服务机构,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4.6.2 信息服务 工作平台。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如大数据管理、全文检索、数据挖掘与关联分析、智能推荐、数据可视化等,开发企业与服务机构对接工作平台软件,方便在线沟通、工作协同、项目管理、安全管理、质量评估、知识管理等,实现知识工作自动化的局部或全流程,平衡云服务与本地系统边界,采用云+端模式架构服务平台,能极大的提升服务机构与用户的工作效率。

 

数据服务。专利行业很多业务都要用到数据服务,如专利数据库与检索分析系统,从专利数据延伸到知识产权全行业数据,进而整合产业、企业、产品、技术、交易等数据,形成专利行业大数据支撑平台,以支持知识产权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开发更全面深入的优质产品与服务。

 

人才对接。专利行业属于知识服务行业,是典型知识精英支撑的行业。一方面服务机构如何发现、评估与招聘行业精英,决定了服务机构能够在专业技术领域快速拓展市场和确定服务品牌。另一方面,服务机构承接的一些不熟悉领域的业务,是否需要外脑配合,如何全球范围寻找与评估合作机构与专业人才,实现人脑互联,也是未来十分重要的。

 

未来几年,围绕工作平台、数据服务、人才对接等信息服务,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形成平台级产品,可能是新的发展机遇。

 

4.6.3 新型监管 新型监管指互联网条件下的市场监管创新,市场监管包括政府监管与行业监管,监管的核心在于信息公开与透明。如美国证监会与标普、穆迪信用评价的关系,政府监管负责管理与准入制度、备案与初审,开放相关数据,第三方行业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相关监管服务,同时监管手段得结合互联网创新。

 

专利行业属于知识服务,缺少有效质量评估指标与工具,如何通过互联网找到懂行、靠谱、高效率服务机构也成为用户头疼的问题。百度上到处都是推广,咨询都说专业懂行,如何评估与信任。专利行业缺乏一个可信任的营销平台,帮助专业服务机构互联网运营,帮助用户智能推荐专业服务机构与人员,是当下重要命题,知识产权出版社的知了网做了部分尝试。

 

有人说,专利行业要做到信息透明何其难,如申请阶段的数据、专利工程师(撰写人)的信息缺失等,数据分析建立在数据公开不彻底的浮沙上不靠谱。个人认为,这些顾虑看到目前的现状,但是未能看到长远趋势,只能说明互联网与专利行业结合还处在初级阶段。举例来说,电子商务发展初期,很多人对用户隐私有很大顾虑与质疑,但是现在看来,多少个人信息与消费信息都充分暴露到互联网平台,我看连个人穿什么内裤都知道了,用户享受好处同时默认适当的隐私暴露,服务机构的隐私也是一样,未来是一个分享的时代,信息适度披露是获得客户信任的必要手段。

 

4.6.4 服务创新 互联网与专利行业的融合,本质就是能力放大与产品创新,加速行业整合与产品迭代。互联网的信息透明与快速传播,以及大规模数据管理与关联分析能力支撑,使得行业精英为中心的“小而美”团队创业可能性大大提高,具备与“高大尚”企业同台竞技与弯道超车的可能性。专利行业互联网平台,将促进专利行业服务机构、客户、人、数据等要素互动成长、快速迭代,未来将出现大量产品与服务、服务手段、交付方式等创新,如虚拟现实、可视化、游戏化思维用于产品设计与服务交付等。

 

产业未来与趋势

 

1)市场空间扩大。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升级转型成为内生需求,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融合发展的自发需求(无论是出口贸易还是走出去发展),专利、知识产权为创新的关键制度落脚点之一、相对其它行业具有经济反周期增长特点,未来几年政策扶持力度、企业自发需求造成市场空间持续扩大,中国将成为知识创新服务超级市场。

 

2)市场竞争加剧、质量整体提高。依据十八届三中全会顶层设计,创新与经济自由度成为改革重点,总理多次强调减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在有限监管下中国专利服务机构创办门槛降低,加上前几年数量布局的人才储备,未来5年,中国IP服务机构将增长2-3倍,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整合与分化现象明显,在人才自由流动中,企业、服务机构、主管部门更多沟通、了解与互动,行业服务质量整体提高。

 

3)互联网融合、产业投资进入。专利行业,个体信息素养高,行业整体信息化能力弱,各种原因造成专利行业与互联网融合程度较低,但专利行业还存在行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机会,互联网的信息透明与基础服务支撑,极大强化行业经营想法变成现实与服务投放的能力,使得更多小而美团队从行业分化并快速成长壮大,同时未来更多人基于互联网消费服务或服务他人,基于大数据平台、云计算平台、营销平台、人才发现与对接、工作平台等业务互联网平台化,是行业垂直化平台发展机遇少数保留处女地,是投资价值洼地,产业投资将大有可为。

 

4)颠覆式创新的很可能是闯入者。互联网产业投资以及人才流入专利行业垂直领域,好处是专利行业与互联网加速融合发展,但是考虑到专利行业服务机构的传统核心优势与人力资源,不仅为他们捏一把汗,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动态场景,为灭火引流同时也实现了跨界整合,未来引领行业者反而没有太多行业思维约束,颠覆式创新的很可能是闯入者。

 

5)政策将继续实践“数量布局、质量取胜”的路线,但主管部门会更多考虑“质量取胜”的突破之道,知识产权法院的改革尝试用改善法治与执法环境刺激企业质量取胜,国知局从设施与人才、技术手段、法规政策、管理规范上将快速强化获权环节的质量取胜。

 

后记 文章快完成时,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根据四中全会规划法治中国的发展方向,未来中国的法律法规与执法落实环境将会有更加完善,知识产权相关事业亦不例外,这个福音大家看看怎么落地吧。

 

文章的撰写与分享,受益于很多前辈高人的书籍与文章,同时也得感谢很多朋友的关心与帮助,如果汁局季节、知了网王丽琴、优智博张勇、IPR Daily周鹏、《设计之战》的作者吴溯等,他们或指导、或修改、或贡献资料,都希望一起努力为专利行业的发展壮大做出贡献,相信在我抛砖引玉后,他们也会继续发表自己对行业的真知灼见,至于能对行业产生什么影响,未可知,大家一起、开心做事才是最重要的!

 

从“数量布局、质量取胜”视角看专利服务产业的现状与未来

 

 

 

来源:知了网 作者:雷华平 整理:IPRdaily赵珍 网站:www.iprdaily.cn

 

 

IPRdaily小秘书个人微信号:iprdaily2014   小秘书【小D】个人微信号:iprdaily2014(添加验证请说明供职单位+姓名) 添加可获得更多实务干货分享、定期私密线下活动、更有机会加入知识产权界最大云社区【IPer社群班级】与全球知识产权优秀精英深度交流。

 

从“数量布局、质量取胜”视角看专利服务产业的现状与未来   微信订阅号: “IPRdailyIPRdaily|读懂知识产权&未来

 

IPRdaily投稿作者
共发表文章3221
最近文章
关键词
首席知识产权官 世界知识产权日 美國專利訴訟管理策略 大数据 软件著作权登记 专利商标 商标注册人 人工智能 版权登记代理 如何快速获得美国专利授权? 材料科学 申请注册商标 软件著作权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专利侵权纠纷行政处理 专利预警 知识产权 全球视野 中国商标 版权保护中心 智能硬件 新材料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躲过商标转让的陷阱 航空航天装备 乐天 产业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著作权 电子版权 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中国专利年报 游戏动漫 条例 国际专利 商标 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费用 专利管理 出版管理条例 版权商标 知识产权侵权 商标审查协作中心 法律和政策 企业商标布局 新商标审查「不规范汉字」审理标准 专利机构排名 商标分类 专利检索 申请商标注册 法规 行业 法律常识 设计专利 2016知识产权行业分析 发明专利申请 国家商标总局 电影版权 专利申请 香港知识产权 国防知识产权 国际版权交易 十件 版权 顾问 版权登记 发明专利 亚洲知识产权 版权归属 商标办理 商标申请 美国专利局 ip 共享单车 一带一路商标 融资 驰名商标保护 知识产权工程师 授权 音乐的版权 专利 商标数据 知识产权局 知识产权法 专利小白 商标是什么 商标注册 知识产权网 中超 商标审查 维权 律所 专利代理人 知识产权案例 专利运营 现代产业
本文来自于iprdaily,永久保存地址为http://www.iprdaily.cn/article_5131.html,发布时间为2014-11-04 19:01:49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

    我也说两句
    还可以输入140个字
    我要评论
    回复
    还可以输入 70 个字
    请选择打赏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