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D导读】
人民网与知识产权出版社i智库近日正式推出“中国专利排行榜”。从今年前8个月的专利授权量情况来看,中兴、华为(以下简称“中华”)两家公司的专利数量总和三倍于高通公司。
由此可见,在专利方面,中兴、华为等中国厂商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量优势。但由于早期专利积累薄弱,高通公司等国外企业占据强势地位的局面仍没有改变,中国企业在进军海外市场时仍面临诸多专利壁垒。因此,除了要在量上占据优势外,中国厂商在核心专利的研发上也不能止步。
前8月国产专利数量三倍于高通
随着经济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近几年来经过国内厂商的不懈努力,国产专利不足的尴尬局面正不断改善,甚至在专利数量上国产终端厂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优势。截止至去年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已经连续三年位于全球第一,在国际专利舞台上,中国无疑已经成为最具活力、最为重要的国家之一。
国内企业在专利申请量上的优势从近日人民网与知识产权出版社i智库正式推出“中国专利排行榜”可以看出。
据知识产权出版社i智库主任崔国振介绍,授权量数据一直以来都是衡量专利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专利排行榜”以当月中国专利授权量为基础,由五大核心榜单组成,分别为:地域分布排行、企业申请人排行、高校申请人排行、科研机构申请人排行和自然人申请人排行。每一榜单都按照专利的类型(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进行了细分排行。
企业申请方面,从今年前8个月的专利授权量情况来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五次获得企业的月度发明授权量第一名,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获得两次,一直令国内企业倍感焦虑的高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通公司)在前8个月中有7个月都进入到了前十名。从前8月的专利授权总量来看,中兴以总量222个排名第一名,华为以总量131个排名第三,高通公司总量94,排名第五。中兴华为两家公司专利总和三倍于高通公司。
专利缺失影响国产终端商拓疆
近年来,国内市场的日趋饱和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国终端商将眼光延伸到海外。从CES、MWC到IFA,越来越多的中国厂商活跃在国际电子消费展的舞台上,其中, 中国终端厂商俨然成为这些展会的常客,甚至占据了国际展会的半壁江山。对于中国终端商来说,增加自己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进行海外扩张可以保持自身的发展并增加盈利。
作为电信设备供应商之一的华为目前有相当可观的一部分利润来自海外市场,今年上半年其智能手机出货量在中东和非洲市场的增长超过了6倍,在拉丁美洲增长了近4倍。而中兴,今年第二季度在北美地区以7.4%的市场份额成为预付费市场的第二名。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终端商看似在海外市场上发展的风生水起,但是从整体来看,在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发展的较为顺利,在欧美等国家却是举步维艰,这一方面与欧美等国家市场发展较为成熟有关,另一方面与这些国家的专利壁垒有关。
众所周知,我国智能终端企业在海外市场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专利压力,国外企业尤其是NPE(非专利实施实体)发起的针对中国企业专利诉讼、美国ITC发起的“337”调查和高额的专利许可收费等接踵而至,成为了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主要阻力。
据国内某知名手机厂商介绍,中国企业赚到第一个100万元,平均就要花费了40万元申请专利。高昂的专利申请费令很多公司畏惧,尤其是国际专利,光一项专利的撰写费就达到10多万元,申请美国专利需要花10万元、欧洲专利花20万元、日本专利10万元。
而且随着中国终端商在海外市场份额的扩大,这些专利诉讼将会越来越多,专利收费将越来越高,这些都提高了我国智能终端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门槛。HTC董事长王雪红曾感慨:“中国若无核心技术,将永远被欧美公司阻挡在外。”
核心专利研发不能止步
想要打破专利壁垒,并没那么简单。目前,各大“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应对。
作为最早一批加入了全球市场的中国企业,华为采用的是“交换专利”方法。自公司2006年与沃达丰成立第一个联合创新中心以来,已在欧洲与主流运营商建立了18个联合创新中心。联合创新中心所涉足的技术研究领域,从最初的无线接入,扩展到网络通信技术、业务支撑系统、能源及行业解决方案等各个主要领域。
而在下一代技术的市场竞争中,欧洲已被华为圈定为第二本土市场。此前,华为已经完成了在欧洲的本地化。2013年,华为在欧的采购金额达到34亿美元,同比增长11%。华为在欧洲的7700多名员工中,80%是本地人。未来5年,华为还将在欧洲新招聘5500名员工。
中兴方面,也在积极的进行技术研发,公司每年在北美地区投入的研发占到总收入的10%,近5年累计研究投入400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用于专利的建设,包括基础专利、核心专利以及一些手机各个方面的专利。
此外,国内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联想于2014年年初收购了日本公司NEC的手机专利,随后又以29.1亿美元从谷歌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手机业务,这些举措使联想在获得新专利的同时,也获得更多的分销渠道。
除了专利转移外,抱团策略是我国智能终端企业短期内应对专利危机的最直接的方式。实践证明,降低专利风险或者增强专利许可费的谈判能力主要有两种方式:集体谈判和增强专利实力。
当然,无论是抱团还是专利转移都不足以解决国内智能终端企业遇到的所有问题,长期来看仍需要企业增加自身专利研发投入,增强自身专利实力。
来源:通信信息报 整理:IPRdaily 赵珍 网站:www.iprdaily.cn IPRdaily小秘书个人微信号: 各位D友可添加“IPRdaily”的个人微信号: iprdaily2014(验证申请中请说明具体供职机构+姓名) 关注小D可获更多的实务干货分享,定期私密线下活动,更有机会加入细分专业,接地气的知识产权圈实务社区交流群。
“IPRdaily”是全球视野的知识产权科技媒体,我们报道国内外最新知识产权动态,最新创业公司知识产权部分情报分析,更关注知识产权领域创新商业模式,以及资本对本行业投融资信息,我们将客观敏锐地记录、述评、传播、分享知识产权行业的每一天,我们努力利用互联网连接知识产权&未来! 微信订阅号: “IPRdaily” IPRdaily|读懂知识产权&未来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