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本文从行业视角对商标代理业务及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讨论依据。”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祝明 北京市铸成律师事务所
李石 北京君策知识产权发展中心
目 录
前言
一、商标总体数据
二、“外内”主要国家/地区数据分析
三、综述
四、值得关注的全球信息
前言
在2024年度公开可查的商标数据基础上,我们深入分析了主要国家进入中国的商标申请数量及商标代理机构的排名情况。结合实际操作经验,本文从行业视角对商标代理业务及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讨论依据。
一、商标总体数据
(一)国内商标申请、异议申请、评审申请案件综合数据
依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信息统计, 2019年至2024年全年商标申请、初审公告、异议申请、以及评审案件数据汇总如下。
2024年商标申请总量为696万余件,相比2023年下降约20万余件,商标异议申请12万余件,相较于2023年小幅增加6887件。
(二)商标评审案件详细数据
(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注册登记2024年12月度报告)
(三)数据分析
• 商标申请及初审公告数据略有下降,但整体来看,近3年降幅趋缓,与我国经济大趋势走向基本一致;
• 评审总量小幅增加,增量主要来源于驳回复审申请,而其他评审数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 驳回复审业务仍占商标评审业务的主要份额,占比高达78%,这一比例相较去年进一步增加;
• 不予注册复审案件降幅明显,表明商标被异议人(商标申请人)对异议决定结果的认可度明显提高,因此启动后续程序的需求下降;
• 自2023年撤销注册复审案件大幅增加后,2024年出现了显著回落。我们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
1、成本控制:申请人不愿意花费更多的资金进行撤销注册复审。
2、商标申请量下降:商标申请量的减少导致撤销冲突商标的申请量也同步下降。
3、商标局决定更加合理:商标局在近期作出撤销决定时更加灵活,如在全部撤销请求中综合考虑证据情况,做出部分撤销的决定等。
展望2025年,由于官方要求撤销申请人提供更多证据及调查报告,以证明商标可能未实际使用,撤销申请的门槛将进一步提高。这将导致成本和工作量大幅增加,从而很可能导致撤销申请量显著下降,进而使撤销注册复审案件量明显减少。
二、“外内”主要国家/地区数据分析
笔者针对性的选取了几个主要国家客户群(国外申请主体)进行数据调研,对国家排名、申请人、代理机构的排名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一)主要国家数据盘点
依据已经公开的外部数据,我们针对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法国、英国6个国家商标申请(单一方式,非马德里进入中国方式)数据进行了采样,呈现数据如下:
通过历年申请数据上来看,六个国家均存在不同程度下降,但是降幅并不大,或许已经有触底的迹象。而作为其中多年来申请量一直排名第一的美国,虽然2024年依然排名第一,但该国主体在中国提交商标申请的占比却进一步降低,2023年占比为 41.3%,2024年下降到32.6%。
基于2024年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中美贸易报告列举数据,2024年,美国占中国进口份额降至6.3%(2001年以来最低),出口占比14.6%,自美进口商品1636亿美元。美国对华出口主要产品为机械电子类产品(包括集成电路、半导体设备、发动机)、农副产品(油籽油料、谷物、肉类、坚果棉花)、能源产品(原油、天然气、煤炭)、化工产品(有机化学品、化学药品)和运输设备(飞机、汽车)等,上述产业基本是品牌密集型较低产业。但是中国对美出口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如手机、电脑、半导体(2024年半导体出口额超9300亿元)。
(二)重点国家申请人在我国商标申请情况及代理机构盘点
笔者选取了“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典、丹麦、新加坡” 12个国家以逐一方式进入中国申请方式作为采样对象,针对上述国家前十申请人及代理机构代理商标申请案件前十位代理机构进行排名,统计及点评如下:
1.美国
• 同比去年,美国申请量虽继续下降,但是降幅进一步收窄。
• 传统的申请靠前客户,如利奥游戏、亚马逊、苹果、百事公司、宝洁等仍为申请大户。
• 利奥游戏、家得宝、法拉第未来等公司申请业务较2023年有明显上涨,值得一提的是:“法拉第未来”为了配合“FARADAY X”产品上市,也在国内申请一系列商标,但是该公司也不能作为传统美国公司定义。
• 铸成在美国市场的表现相较其他机构,仍处于领先地位,代理量在2024年也小幅上涨。
• 厦门叁玖叁科技有限公司(393科技)所代理的美国申请主体的实际情况,值得进一步关注。
2.日本
• 虽然日本进入的中国商标申请量略有下降,但是降幅相较去年进一步减少。
• 三丽鸥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的申请量非常抢眼,这家以HELLO KITTY、酷洛米、大眼蛙等卡通形象文创产品作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其申请量从2023年的50余件迅速增加至2024年的340件,位列申请人排名第一位;以集英社、世嘉、圆谷制作、卡文等动漫文娱企业也仍然是商标申请“大户”;当然,汽车公司的表现依然突出,由于本田和马自达都进行了标识重新设计,因此24年商标申请量较为突出,2023年申请量靠前的丰田汽车,2024年的申请量下滑则非常明显;小林制药虽然因“红曲霉菌”事件受到市场负面影响,但是在中国商标新申请业务仍较为活跃。另外得益于中国直播产业带动、年轻人社交分享打卡和富士相机的“高颜值”属性,中国市场占富士全球销售额的比超过三分之一,贡献了该全球利润的45%,这也使得富士胶片每年中国商标申请一直较为活跃。
• 林达刘、金杜、港专、旭知行、集佳的代理量依旧和2023年类似,占据着前五的位置。
3.韩国
• 同来自日本的申请情况类似,虽然来自韩国的国际申请仍有下降,但是降幅进一步降低,相较于去年,仅有1000件左右的降幅。
• 韩国动漫产业,如泡泡堂、冒险岛IP持有人乐线和地下城勇士、创新世纪IP持有人新人类公司表现亮眼。
• 医疗、汽车、化妆品等领域依旧贡献较大申请量。
• 集佳作为韩国客户委案服务机构依旧表现亮眼,尤其是在后续评审业务上的委案量明显高于其他机构。
• 前六名代理机构与去年依旧相同,仅排序有个别调整;但后四名代理机构则相较于2023年全部易主。
4.德国
• 德国申请量基本和23年申请量持平,目前总体市场维持在每年5000左右,德国产业以汽车、化工、制药、电气、光学为主,虽然有部分民用品品牌,如狼爪、阿迪、日默瓦等,但是个体商标密集度低于法国。
• 去年的爱尔迪(ALDI)申请量 降幅比较明显,但是其他产业如汽车、光学、化工企业依然商标申请靠前。
• 从过去累计的20年数据分析,德国客户/机构合作选择中国本地服务商相对比较稳定,如贸促会、永新、上专所的部分知名德国客户,自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与这些机构合作至今,而且德国申请人一般仅选择一家机构作为商标申请、评审服务机构,几十年一直没有更换或增加新供应商。同理,德国企业的本土商标供应商选择模式也基本相同,个别事务所同企业合作已经有百年历史。
5.法国
• 同以往情况相同,法国奢侈品、化妆品、产业表现突出。
• 万慧达代理了将近25%的法国申请人委案,领先优势持续扩大。
• 部分新进代理机构代理的申请主体疑似为中国人在法国设立。
6.英国
• 来自英国的商标申请,在24年停止了持续上涨的势头,出现了小幅下降,整体数额降低了6000件。
• 在申请人里面,除了太古集团(Swire Group)、翠丰国际(Kingfisher)、荷花集团(LOTUS)为我们认知中的“纯血”外资公司,其他排名靠前申请主体似乎均不是传统意义中的英国申请人(懂的都懂)。
• 如2023年调查所披露,鉴于英国企业注册登记相对简单,基本不进行名称审核,因此可能导致一些出于其他目的的中国企业及个人在英国成立公司,以英国公司作为申请人申请国内商标,本次申请代理机构排名前十的代理机构,基本没有传统认知上的传统代理机构。而以“互联网引流”模式兼顾企业综合服务的中小代理机构活跃度较高。
7.意大利
• 来自意大利的申请量较2023年小幅提高,但是高端汽车品牌如法拉利(Ferrari),玛莎拉蒂(Maserati)因在国内销售走低,申请降幅明显。而奢侈品及时尚品牌如盟可睐(MONCLER)和芬迪有限公司(FENDI)等依旧表现突出。
• 上海恒方作为国内代理机构,在代理意大利申请方面持续表现亮眼,代理量也较同期有一定提升。
8.荷兰
• 来自荷兰的商标申请持续减少,相较去年下降了200件左右,但是跌幅得到一定程度抑制。在啤酒、乳业、化工、生命健康等领域,荷兰仍保持持续活力。
•万慧达代理量依旧具有优势。
9.西班牙
• 来自西班牙的申请略有下降,小幅下降100件。
• 贸促会依旧表现突出。
10.瑞典
• 瑞典乳制品、生命健康、重工等企业表现突出。
• 贸促会依旧处于领先地位。
11.丹麦
• 来自丹麦的总体申请量2024年下降明显,相较去年减少了将近500件。但是申请人排名上乐高博士(LEGO)表现依旧突出,生命科学等产业为仍为申请主力。
• 贸促会今年表现突出,超过柳沈成为排名第一。
12.新加坡
• 来自新加坡商标申请量总体变化不大,但是阿里巴巴新加坡集团申请量断崖式下降。
• 中翔银华因代理克洛诺斯(PHENIX)、阿喀琉斯体育、赫伯时尚等申请人,进步明显。
三、综述
(一)市场情况
如去年笔者预测情况,今年各类型商标案件呈现整体下降趋势,尤其是受到国际经济、地缘政治、外商在中国市场竞争力及国内企业品牌竞争能力增强的特点,纯“外内”市场处于进一步萎缩的态势,而没有中国大陆业务支撑的外资所的发展会遇到更大阻碍,从我们调查的表单中发现,除了贝克、罗思国际、鸿鹄等事务所尚有一定竞争外,其余传统的外资所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退步。而博钦律师事务所(Perkins Coie LLP)、礼德律师事务(Reed Smith LLP)、摩根路易斯律师事务所(Morgan, Lewis & Bockius LLP)、布林克斯律师事务所(Brinks, Hofer, Gilson & Lione)等均不同程度的缩减了规模,或关闭办公室,或进行业务重建。
现有国外客户对传统机构仍有非常强的信任度和粘性,客户选择服务机构更加从服务稳定性、品牌、学术建设、典型案例等综合因素考量,而对于后续新进机构实现弯道超车的难度会逐渐增加。
(二)娱乐至上
在整体经济形势不佳的大背景下,美国、日本、韩国的游戏、动漫、文娱企业在国内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对终端消费者而言,过去通过购买奢侈品、高端汽车、化妆品、高端旅游、高端研究等物资消费转向为通过高性价比、心理慰藉强以及精神文化消费升级的趋势逐渐明显。上述趋势在国外申请主体在国内申请商标的布局上可见一斑。
(三)“换件马甲”回家
通过22年的数据分析,笔者观察到来自英国的申请人已经非传统意义上的外资主体,更多的可能是中国企业或个人在国外设立主体回国申请商标,并可能以国际品牌在国内进行营销,在2024年,此情况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同时来源国方面,也拓展到法国、韩国和意大利。
从宏观政策层面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在境外投资、注册公司。相关政策旨在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利用全球资源提供便利。早期对于企业境外注册及商标申请监管处于逐步完善阶段,相关政策主要侧重于简化境外投资流程、提供政策支持,这使得部分企业或个人有机会利用政策空间进行上述操作。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变化,政策开始倾向于规范此类行为。例如,加强对境外投资真实性、合规性审查,避免企业以虚假投资、恶意注册等方式扰乱国内市场秩序。同时,对于进出口商品的品牌、质量监管政策也在不断细化,要求企业如实申报品牌来源等信息,旨在打击利用虚假国际品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
早期对于企业境外注册及商标申请监管处于逐步完善阶段,相关政策主要侧重于简化境外投资流程、提供政策支持,这使得部分企业或个人有机会利用政策空间进行上述操作。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变化,政策开始倾向于规范此类行为。例如,加强对境外投资真实性、合规性审查,避免企业以虚假投资、恶意注册等方式扰乱国内市场秩序。同时,对于进出口商品的品牌、质量监管政策也在不断细化,要求企业如实申报品牌来源等信息,旨在打击利用虚假国际品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从商业层面看,这种做法有其利弊。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短期内将品牌包装成国际品牌可借助 “国际光环” 迅速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吸引消费者关注,打开市场销路,获取更高利润。通过差异化竞争,在国内中高端市场抢占一席之地。另一方面,从长远看,这种建立在虚假根基上的品牌形象难以持久。一旦消费者发现品牌的真实来源和本质,企业将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损害品牌声誉,前期投入的大量营销成本付诸东流,甚至可能影响企业后续发展。对于整个商业环境而言,这种行为扰乱了公平竞争秩序,挤压了真正用心做品牌、提升产品质量的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阻碍行业健康发展。不过针对这类虚假国际品牌的误导性宣传行为,虽然《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等法规有明确规制条款,但对于何为“虚假国际品牌” 的界定和取证存在一定难度。当然,随着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如加强对商标恶意注册的打击力度,明确虚假宣传中 “国际品牌” 概念和处罚标准,此类行为面临的法律风险正逐渐增大。
总之,国内应从政策法规和实操方面引导企中国企业走出去, 而非“换件马甲”走回来。
(四)寻找增量
如去年报告所提出的,在不景气存量市场竞争中,一般代理机构会选择三条道路,第一抢占国内市场份额,涉外机构利用较强交付能力转向服务国内客户,第二缩小自身规模,控制人员数量,减少市场拓展成本,第三开拓海外市场,进行内外综合服务,辅助国内企业进行海外布局。从去年中华商标协会和FOVEA公司发布的“中国海外商标申请百强”企业报告分析,国内企业对于出海商标业务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国内涉外服务机构应有效利用国际法律服务网络、行业协会等渠道,通过知识产权为我国企业赋能,除了基于基础的商标注册服务外,考虑延伸到当地法律合规、供应链管理、品牌咨询的等多个领域。
四、值得关注的全球信息
依据WIPO 2024年11月发布的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dicators 2024 报告显示 , 2023年全球约有1160万件商标申请(一标多类算一件,下同),较2022年下降1.3%,这是连续第二年下降,结束了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12年增长期。按一标一类为一件进行计数(简称:申请类别数,下同),则2023年全球申请数约为1520万,较2022年下降2%。
中国申请人在 2023 年仍是全球最活跃的商标申请者,申请类别数约720万,远超美国(739,395)。俄罗斯联邦、印度和欧盟知识产权局(EUIPO)也位列前五。亚洲地区在全球商标申请中占比66.7%,较2013年大幅增长,其他地区占比均有下降。
部分国家和地区商标申请量下降,如中国、美国、法国等,主要是由于本国人提交申请量减少;而俄罗斯联邦、印度等国家申请量增长,分别得益于来自本国申请量的增加和本国非本国申请量的共同增长。
2023年,全球商标申请量的下降主要归因于前20个来源国中的几个主要国家申请量显著减少,其中瑞士下降了10.5%、土耳其下降了17.6%、美国下降了10.1%。相比之下,有七个来源国的商标申请量实现了增长,特别是印度、俄罗斯、印尼、墨西哥和巴西的商标申请量显著增加。
亚洲仍是全球商标申请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比66.7%,其次是欧洲(17.2%),而后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7.1%)、北美(5.8%)、非洲(1.9%)和大洋洲(1.3%)
中国申请人全球商标申请情况
国内申请:中国申请人在国内的商标申请量巨大,是全球商标申请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但2023年中国商标申请量较上一年下降4.4%,主要源于本国申请人申请量的减少。
涉外申请:按申请类别数计数,中国申请人在国外的商标申请量位列第二,2023年国外的申请类别数近137万,低于德国的204万。从申请人主体绝对个数看,2023年,94.2%的中国申请人的商标申请高度集中于国内,仅5.8%的中国申请人提交了国外申请。在“外内”商标申请方面,中国是11个其他主要国家中表现最活跃,在美国,中国申请人的申请数量占非居民申请的45.4%;在欧盟知识产权局,中国申请人的申请数量占非居民申请的23.6% 。
美国商标申请人涉外申请情况
涉外申请规模与地位:美国商标申请人在涉外申请方面也较为活跃,按申请类别数计数,2023年美国以近129万的国外申请类别数位列第三。在申请人主体绝对个数方面,美国申请人在国外申请的比例相对较高,43.8%的申请人是在国外进行了注册申请。
主要申请目的地:美国申请人是巴西、中国和印度等国的主要国外申请者。在中国,美国申请人占国外申请人商标申请的 19.9%;在日本,占 20.7% 。此外,美国在欧盟知识产权局、加拿大等官方的国外申请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其他相关重要信息
商标注册情况:2023年全球商标注册量(一标多类算一件,下同)约760万,连续第二年下降,降幅为18.7%。中国的商标注册量占全球的42.8%,但注册类别数(一标一类算一件)也经历了连续两年的大幅下降。全球活跃商标注册量在2023年增长了6.4%,中国拥有的有效商标注册量最多,达4610万 。
行业分布:在非本国居民商标申请中,第9类(科学、摄影、测量仪器等)、第35类(广告、商业管理等)、第42类(科学和技术服务等)等类别较为热门。研究和技术部门吸引了最多的国外商标申请,农业、健康等行业也受到一定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热门行业存在差异。
(原标题:2024年度商标数据综合分析、主要国家进入中国申请量及代理机构排名——数据分析“外内”商标市场,评析行业发展方向)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祝明 北京市铸成律师事务所
李石 北京君策知识产权发展中心
编辑:IPRdaily辛夷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注:原文链接:2024年度商标数据综合分析、主要国家进入中国申请量及代理机构排名——数据分析“外内”商标市场,评析行业发展方向(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