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IPRdaily立场,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一起来看看这条‘开源 + 专利’双轨并行的道路究竟有何价值。”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佑斌
近来,AI圈正被一场“低成本+高性能”的技术风暴席卷,由中国企业 DeepSeek 打造的大语言模型,在多个国际基准测试中以超强表现刷新外界认知,且其训练成本竟然比市面主流方案低了一个数量级。这让一度被认为只有“海量GPU”才能跑出顶尖AI性能的传统思维,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更具话题性的是,DeepSeek一方面全面开源大模型的代码与训练文档;另一方面却申请了多项专利,涵盖数据处理、分布式训练、网络通信等关键领域。很多人不免困惑:为什么要把成果免费放出来,又要用专利进行保护?“开源”和“专利”不是矛盾的吗?
其实,越来越多的AI企业(如Meta、Mistral、EleutherAI等)都在开源与专利保护之间寻找平衡。以及开源软件在AI领域的种种优势,一起来看看这条“开源+专利”双轨并行的道路究竟有何价值。
一、“开源”究竟有什么好处?
提到“开源”,很多人往往只想到“源代码可见、免费使用”,但在AI大模型领域,开源还带来多重红利:
1.构建全球化开发者生态,助力市场拓展
社区驱动的创新:一旦模型、代码、文档公开,世界各地的研究者、程序员都会加入“众包”式的改进与测试。
Meta开源的Llama模型,不到数月就被社区打磨出无数增强版(Vicuna、Alpaca等),大幅提升模型在对话、多语言等方面的性能;Mistral AI开源了高效小参数模型后,吸引了众多开发者竞相尝试,快速形成一股“用户自带研发”浪潮。
快速抢占市场与用户心智:开源可以“零门槛”地让企业、个人、高校研究者下载使用,从而大面积占领市场。一旦在开发者群体中取得先发地位,就为后续付费增值或生态合作打下基础。
商业逻辑:尽管最初看似“免费”,但随着社区认可度升高,一旦形成标准或广泛采用,就会有更多商业客户寻求官方技术支持、定制化服务、企业级部署方案等。对开源企业而言,这往往反而能带来更可观的营收。
品牌与公关效应:在“开源 = 透明与信任”的时代,越多的开发者和媒体会将“开源大模型”的企业视为“站在技术前沿、敢于分享、利他共赢”的典范,这种“信誉加成”对市场拓展非常有帮助。
2. 加速技术迭代与降低研发成本
开源社区的“协同研发:许多公司在开源后,能收到来自外部的优化工具、插件以及新功能贡献。这相当于把一部分研发工作“众包”给了全球专业人士,为企业节省了不小的人力与时间成本。
EleutherAI的GPT-Neo、GPT-J等开源模型,借助社区力量完成了从训练到评测的一系列繁琐细节,有效降低组织内部的资源开销。
生态完善,工具互通:大模型常常与各种开源库和硬件适配深度绑定,如分布式训练框架、性能调优工具、推理引擎等。企业若封闭单干,需自己摸索一整套解决方案。而选择开源,就能顺利对接已有的丰富社区成果,节省大量重复投入。
广泛应用场景反馈:开源让不同领域、不同业务的使用者在第一时间把需求和bug反馈给开发团队,帮助模型持续进化。对比封闭式开发,迭代速度常常快数倍,也是为何Meta的Llama衍生版本层出不穷。
3. 与资本和商业化不冲突,甚至能增加盈利机会
双重策略:社区版与企业版:很多开源项目使用的都是“宽松许可证”(如Apache 2.0),同时企业会保留一些定制化、高端功能,只对企业客户提供付费授权。这样既能凝聚社区人气,又能在高阶商用市场赚取利润。
如Databricks对Spark的开源与商用支持,Docker对社区版和企业版的划分,都在证明“开源”和“盈利”可以双赢。
衍生服务与云合作:开源大模型通常需要稳定的云部署、长期维护和安全管理,许多企业客户乐于付费给原厂商获取专业支持服务。企业也可与云平台(如阿里云、腾讯云、AWS、Azure等)合作,共同推出“托管版”大模型,产生盈利分成。
增强投资者信心:从资本市场角度看,开源 = 快速做大规模与影响力,有助于拉高公司估值。许多投资机构更青睐能迅速形成社区影响、构建行业标准的AI公司,理由在于:一旦拿下开发者生态,就等于站上了“未来的流量入口”。
二、DeepSeek为什么还要申请专利?
既然开源优势这么多,DeepSeek为何要对核心技术进行专利布局?其实,开源与专利保护在法律和商业层面并不对立,它们解决的是不同问题:
开源主要处理“著作权”:让他人可以合法地复制、修改、分发代码或模型。专利主要保护“发明与技术方案”:防止他人在未授权的情况下,将同一创新技术用于商业牟利。对大模型企业而言,“开源 + 专利”双轨并行大多出于以下考量:
1. 防御侵权与恶意诉讼
防被对手或“专利流氓”抢注:AI技术迭代极快,如果DeepSeek不及时申请专利,可能会被他人抢先注册相似技术,然后再反向告DeepSeek“侵权”。通过专利确权,可有效减少日后纠纷。
形成法律护盾:当企业拥有足够的专利储备,就能在面对外部专利攻击时,用自身专利进行“交叉授权”或“反诉”,从而守护开源项目的安全。
2. 保护核心竞争力与商业收益
小核心、大协同:企业可以将大模型整体架构、训练流程开源,让更多人受益;但在某些关键算法或系统优化上,通过专利来维护“独家知识”。这样既可获取社区的广泛支持,又能保留自己无法轻易被复制的“王牌”。
专利提升公司估值:对商业公司而言,专利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可以在投融资、并购或谈判中提高企业估值与议价能力,从而支持后续研发投入。
3. 与开源社区的关系:授权而非垄断
许多开源许可证带有“专利授权”条款(如Apache 2.0、GPLv3等),如果DeepSeek将模型以这类许可证开放,就会默认授予用户必要的专利使用许可,只要用户遵守协议即可合法使用关键技术。
企业仍能保留更多商业授权模式:当下游客户规模、用途超越一定范围,或者需要深度定制,DeepSeek可通过额外专利授权来收取合理费用,平衡研发成本。
三、DeepSeek专利布局:如何实现“低成本 + 高性能”?
根据Maxipat的专利分析,DeepSeek在北京、杭州、宁波等关联企业名下,围绕大模型训练优化、网络通信、数据管理等领域申请了 17项核心专利。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
1.数据序列索引技术(CN118246542A)
将训练数据集拆分成固定大小的数据序列,统一以“索引”方式混合、打乱、切分,而非物理复制或重组数据。这样做可极大节省存储空间、减少数据重复和网络通信负担,并让GPU始终“吃得饱”,提升训练效率。
2. 多平面RDMA并行数据传输(CN118503194A)
跨节点GPU之间通过RDMA(远程直接内存访问),绕过CPU瓶颈,减少延迟和数据传输中的来回拷贝。在大规模分布式训练时,通信是最大瓶颈之一;该技术能大幅提升网络吞吐,减少GPU空闲时间。
3. 无损压缩与分布式异步I/O(CN117707416A)
动态选择数据压缩策略,结合并行读取,将PB级数据的I/O压力大幅分摊。减少对高端存储硬件的依赖,让训练能在相对普通的硬件环境中高效运行,进一步降低成本。
4. 异构断点续训(CN117669701A)
允许在不同并行策略或集群拓扑切换时,快速恢复训练进度,减少重复。
这些底层专利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了DeepSeek的大模型训练优化体系。这正是DeepSeek能在不靠“天价GPU堆砌”的情况下,跑出媲美或超越欧美先进大模型的关键原因。
四、开源与专利并举:DeepSeek的多重收益
快速做大影响力:通过开源,DeepSeek的模型可快速被更多开发者、企业采纳,形成用户与社区规模效应。从而带动后续培训服务、付费支持、云托管等增值服务的市场空间。
稳固技术壁垒与估值:专利不仅能阻挡对手的“抄袭”,还能在投融资和产业合作中当“硬通货”。一旦有企业想要深度集成DeepSeek的核心技术,就有明确的专利授权机制可以产生收益。
提升品牌认知与人才吸引力:以开源姿态示人,让DeepSeek在AI界获得“透明可信、技术底气足”的形象;而对核心专利的掌控又能吸引想做深层研究的高级工程师、科研人员加入,共同突破技术极限。
减少外部专利风险,确保开源生态健康发展:拥有充足专利储备的企业,才有底气说“我们的开源项目不怕恶意诉讼”。社区开发者也能更加安心地基于DeepSeek的成果进行二次创新,形成良性循环。
五、对中国AI产业的启示
DeepSeek的成功给中国AI乃至全球AI行业带来一些重要启示:
1.“高性能”不一定非要靠“大算力烧钱”
合理的网络优化、数据管理、分布式训练算法等“软实力”同样能带来性能飞跃;技术积累与系统性创新,是弯道超车、降本增效的。
2. 开源与专利可以共存,形成“双赢模式”
开源不是“白白送人”,也不是与商业化对立;专利也不是“封闭垄断”,关键看企业如何设计授权条款,让更多人受益的同时,保证自身投资回报。
3. 中小企业也能在大模型赛道突出重围
DeepSeek并非“超级大厂”,打破行业对大模型的一些传统认知;只要足够聚焦、创新点过硬,小公司同样能在AI浪潮中崭露头。
4. 建立健康的AI开源生态,离不开行业的共同努力
大厂的开放策略、民间社区的积极贡献、专利保护与共享机制,这些都需要更多机构和人才参与。随着更多像DeepSeek这样兼具技术实力与开源精神的企业涌现,中国在大模型领域有望形成更具活力、更具竞争力的生态。
在这样一条道路上,DeepSeek不仅收获了社区人气与国际声誉,也为自身后续扩张打下坚实基础。更重要的是,它为国内外AI行业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范本:在快速迭代、高度竞争的AI时代,“技术护城河 + 社区共创”才是持续发展之道。
未来,随着DeepSeek不断完善其大模型生态并推出更多创新应用,或许会有更多企业被激励跟进,形成“高效率、低门槛”的大模型新范式。让我们拭目以待。
(原标题:DeepSeek为何一边“开源大模型”,一边“申请专利”?)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佑斌
编辑:IPRdaily辛夷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注:原文链接:DeepSeek为何一边“开源大模型”,一边“申请专利”?(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