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
“《辽宁省专利转化运用第一批典型案例》发布。”
为及时推广辽宁省在专利产业化方面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激励和促进更多专利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营造有利于专利转化运用的良好氛围,辽宁省知识产权局评选形成了《2024年辽宁省专利转化运用第一批典型案例》。
关于印发《2024年辽宁省专利转化运用第一批典型案例》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按照《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 年)》和《辽宁省推进专利转化运用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相关要求,为及时推广我省在专利产业化方面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激励和促进更多专利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营造有利于专利转化运用的良好氛围,省知识产权局评选形成了《2024年辽宁省专利转化运用第一批典型案例》,现予以发布。
特此通知。
辽宁省知识产权局
2024年10月24日
辽宁省专利转化运用第一批典型案例
“大型柔性卷绕真空镀膜技术核心专利及专有技术”产业化案例(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刘坤教授团队成功研发出大型柔性卷绕真空镀膜技术,突破大型真空装备在柔性基底镀膜规模化开发中的关键技术瓶颈,建立了高效率、高质量和高卷速镀膜工艺的创新设计理论和技术体系。牵头制订发布真空技术领域中国主导的3项国际标准及1项国家标准,有力支撑了国家战略装备自主需求,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真空技术领域的话语权。本技术已转化发明专利6项,包括中国专利4项、日本和德国专利各1项,专利以普通许可方式实施,已实现成果转化逾3000万元,技术开发合同金额超过1000万元。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内新能源、集成电路等领域的7家单位,创造了近10亿元的经济效益。
【典型意义】东北大学通过开展国内外高价值专利布局,积极推动核心专利转化应用,突破技术壁垒,为我国在真空技术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取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集成型电液调节装置”专利产业化案例(沈阳东北电力调节技术有限公司)
沈阳东北电力调节技术有限公司以集成型电液调节装置为核心基础专利,针对智能电液执行器产品开展持续研发,实现了技术水平的国际领先,已成功布局23件发明专利,产品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低能耗的特点。该企业作为产学研联盟盟主,与高校、科研院所紧密合作,解决了关键控制部件“卡脖子”问题,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与中船集团、管网集团、华能集团等龙头企业携手开展联合创新,带动企业向船舶、管线、电力及新能源等领域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底,由本专利技术实施转化的产品累计销售额已突破2亿元人民币,荣获中国专利奖、省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展现了卓越的行业应用成效。
【典型意义】沈阳东北电力调节技术有限公司积极推动专利技术应用和产业化进程,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并与龙头企业联合创新,成功解决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为国家的重大工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同时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了积极力量。
智能化掘进机助力煤矿绿色智能开采(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为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对煤矿智能化升级的号召,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率先针对煤矿井下智能掘进领域,围绕硬件、平台、云服务构建端、边、云技术体系,开发全系列“智能化掘进机”,实现八大技术商业化应用,推动智能驾驶、智能作业、智能座舱与智能网联四大方向落地,助力煤矿绿色、安全、智能、高效开采。该企业通过开展专利导航和专利挖掘,围绕精准定位、智能截割、数字孪生、预测性维护等关键技术重点布局专利3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俄罗斯国家授权专利5项,为企业全方位保护产品核心价值、专利技术顺利产业化提供了有效支撑。该专利技术成功应用于贵州、山西、山东、黑龙江等煤矿工作面,实现了专利技术产业化,为企业带来丰厚效益,2023年产生销售额17亿元。
【典型意义】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通过专利导航布局和产业化推进,实现了技术突破和商业成功,不仅促进了煤炭行业绿色高效发展,也充分展示了专利战略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中的关键作用。
盘活高价值专利组合 专利许可推动技术转化(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TISC)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TISC建立了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于一体的管理模式,服务研究团队盘活新能源技术高价值专利组合——新一代大规模液流电池储能技术。通过专利导航、风险评估等工作实现精准有效布局,培育高价值专利150余件,不断完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研究所秉持“高水平管理促转化,专业化服务强运用”的理念,坚持产业化导向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性地通过专利许可与联合研发的模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相关60余项专利及专有技术打包实现专利转化应用,目前已完成专利许可备案与专有技术交接,专利许可费已到账超过一亿元。
【典型意义】新能源技术的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与成功盘活不仅开创了央企与科研院所合作新模式,树立了行业典范,而且促成了双方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合作,推动新能源技术成果转化落地,实现了全方位、深层次、持续性的合作共赢。
推动专利开放许可 提高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益(大连大学)
自专利法增设开放许可制度后,大连大学积极响应,分阶段提交105项高价值专利,大力推行开放许可。专利法实施细则修订实施后,大连大学在首批公布的290件专利开放许可声明中,以73件专利获批,成为辽宁唯一上榜高校,并位居全国高校院所榜首,占比达25.17%。目前,大连大学已有91件专利获批。2024年7月,大连大学完成了第二批86项高价值专利的开放许可备案,累计备案专利数量达177件。自2022年起,在大连市知识产权局的指导下,大连大学向北方国家版权交易中心提交了248件专利,面向大连市企业提供免费实施许可,截至目前,已签订了231项免费许可协议和7项有偿许可协议,合同总额达880万元,惠及超过70家企业。
【典型意义】大连大学以实施专利开放许可为牵引,面向区域企业免费实施许可,提供更多获取技术的机会,降低技术应用的门槛,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建立了市场导向、政府引导的专利供需对接、推广应用、跟踪反馈机制,有效解决了企业技术获取难题,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
“油气管网泄漏智能监测研究及应用示范”产业化案例(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针对国家能源安全需求,开展油气管网非接触智能泄漏监测技术研究,以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学校与产业界深度合作,签订产学研协议,构建智慧管道实验室,推动专利技术产业化。该技术通过超声波技术实现管道内部压力无损测定,提高漏点定位精度,提高检测效率,保障油气管道安全运营,荣获多项奖项,并在多家企业成功应用,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和环境污染,自实施以来累计创收7242万元,年减损油品约3万吨,折合1.5亿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近年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通过两级联动、知识产权意识普及和激励政策,提升专业人才素养,简化专利申请流程,优化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显著提高了师生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典型意义】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推动创新成果向工业生产转化,并通过商业化验证确保技术独创性与先进性,构建了涵盖校地战略合作、科技合作平台、校企研发平台、科技项目合作的全链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增强了知识产权的影响力和应用范围。
实施核心技术专利战略布局 引领新型热冲压钢产业创新发展(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
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无涂层控制氧化铁皮脱落的热冲压成形用钢板生产方法”专利技术,创新性地提出在钢板表面预制一层Fe3O4氧化铁皮,通过控制氧化铁皮层结构和厚度,形成了一种无涂层控制氧化铁皮脱落热冲压成形钢板生产方法,有效解决了氧化铁皮大量脱落引起停机清理模具、降低模具使用寿命、零件尺寸不精和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企业围绕热成形钢核心技术开展专利战略布局,已申请专利16件,授权8件,PCT申请4件,获美、日、韩三国授权各1件。相关专利技术规避了国外涂镀专利技术的垄断,解决了限制我国热冲压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截至目前,该产品已累计供货约12万吨,新增产值达8亿元,创造效益近2.83亿元。
【典型意义】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精心规划的专利战略布局,成功攻克了关键技术难题,打破技术垄断,显著提升了我国热冲压钢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相关核心专利”产业化案例(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环氧精深加工行业首家上市公司,秉持“立足高端技术产业创造价值”的基本发展战略,专注于环氧乙烯衍生精细化工高端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公司积极开展专利导航,不断强化高价值专利培育,针对亚硫酸乙烯酯的绿色合成方面精准布局专利,实施关键核心技术“专利群”战略,形成技术壁垒,在国际上首次采用新工艺工业化生产亚硫酸乙烯酯,实现了技术的更新换代。围绕环氧衍生产业群已申请国内发明专利100余件,授权80余件,PCT申请1件。并于2024年1月成功投产2 万吨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为公司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典型意义】辽宁奥克以自主研发的形式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围绕环氧衍生产业群实施专利导航,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精准布局,推进核心专利技术产业化,促进产业创新发展。
“重型商用车轮端制动件研发及产业化”专利产业化案例(朝阳飞马车辆设备股份公司)
朝阳飞马车辆设备股份公司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产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深度融合专利应用与创新链的各个环节,促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该企业采取自主研发、合作研发的形式进行关键技术攻关,依托“两中心,一平台一联盟一基地”的创新体系,成功研发出“高碳高强度灰铸铁”制动鼓,并顺利通过了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的疲劳实验检测,打破了国内无法生产高性能灰铸铁制动鼓的局面。通过与多家装备设计和钢铁生产企业的深入合作,研究成果累计用于轧线设计与优化30余条。截至2023年底,营业收入达到9.8亿元,其中国际销售收入达5.6亿元,占比超过一半,达到57.14%。
【典型意义】朝阳飞马车辆设备股份公司聚焦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将知识产权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充分挖掘其在产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通过全面运用专利技术,公司成功提升了产品技术整体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地位。
“一种本质安全型气相色谱仪及使用方法专利”产业化案例(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出的井下本质安全型气相色谱仪,创新性地提出了电路与气路系统分离的防爆处理方法,实现了分级控温,并借助EPC控制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实现了设备的远程控制,填补了井下基于色谱分析技术的气体分析设备的市场空白。该产品涵盖远程控制、防爆处理、本安型技术及供电技术等多个领域,共申请发明专利4项,已授权2项,形成了严密的专利保护体系。产品已在辽宁、山东、内蒙古和新疆等多地矿井中广泛应用,近三年累计直接经济效益达1400余万元,有效预防了矿井火灾和有毒有害气体超标事故,为煤矿企业防灾减灾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推动专利成果产业化,企业出台知识产权内部转化项目管理办法,通过确定知识产权收益权份额、收益分配方式,以及核定授权使用费,对5名研发人员和4名销售人员进行奖励。
【典型意义】中煤科工知识产权内部转化策略的成功实施,不仅激发了团队的研发和销售潜力,加速了专利成果的产业化进程,还彰显了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的引领作用,为区域企业专利产业化的推进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原标题:关于印发《2024年辽宁省专利转化运用第一批典型案例》的通知)
来源:辽宁知识产权
编辑:IPRdaily赵甄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注:原文链接:《2024年辽宁省专利转化运用第一批典型案例》发布!(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辽宁知识产权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