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
“模仿其他商品的包装装潢,导致消费者混淆误认,此类攀附仿冒行为是否属于不正当竞争?”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商标之外, 商品的包装、装潢等也是商品典型的外部特征,对于消费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那么,模仿其他商品的包装装潢,导致消费者混淆误认,此类攀附仿冒行为是否属于不正当竞争?
近期,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松江区人民法院)就审结了这样一起关于攀附仿冒商品装潢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
案情回顾
原告上海B酒业公司是一家开发、生产预调鸡尾酒的食品生产商。2013年,该公司注册“R某”商标,其“R某强爽”系列鸡尾酒于2017年上市。经上海B酒业公司大力宣传推广,该系列鸡尾酒整体销量较高,在鸡尾酒消费市场影响力较大,具有一定知名度,为社会大众所知悉。
被告Z酒业公司同为酒水饮料的生产商,生产销售“某飚8度”“某爽8度”鸡尾酒。
原告上海B酒业公司发现被告Z酒业公司“某飚8度”“某爽8度”包装瓶上的装潢与其生产销售的“R某强爽”鸡尾酒在形状、大小、图案、颜色、文字的位置、字体及其颜色方面均基本相同,遂诉至松江区人民法院,主张被告构成不正当竞争,并要求停止侵权、赔偿损失。
被告Z酒业公司辩称,“R某强爽”系列的商品装潢不具有特有性,且原告无法证明该装潢具有一定影响,不应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同时,其生产的产品与原告产品区别明显,不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
图片源自网络
人民法院裁判
松江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Z酒业公司在相同商品上使用与 “R某强爽”鸡尾酒商品近似的装潢设计,构成不正当竞争。
原告上海B酒业公司生产销售的“R某强爽”鸡尾酒商品销量较高,宣传范围较广,宣传力度较大,在鸡尾酒消费市场影响力较大,已为相关公众所知悉。此外,上海B酒业公司使用在“R某强爽”鸡尾酒包装瓶上的外观设计,整体美观、醒目,具有一定的显著性,经过上海B酒业公司在较长时间段内持续使用,已经具有了区分和识别商品来源的功能,应认定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装潢。
被告Z酒业公司生产的“某飚8度”“某爽8度”鸡尾酒,与原告的产品进行比较,二者属于相同产品,且在瓶身装潢的形状、大小、图案、颜色、文字的位置、字体及其颜色等方面均基本一致,仅在颜色深浅、位置角度等细节方面存在较小差异,在隔离的状态下,无论是从整体还是从主要部分观察,原、被告产品的装潢在视觉上均构成相近似。
“R某强爽”鸡尾酒商品具有较高市场影响力,且装潢设计具有一定显著性,他人未经许可,不得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的装潢设计,误导相关公众。Z酒业公司在相同商品上使用与“R某强爽”鸡尾酒商品近似的装潢设计,构成不正当竞争,应当立即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判决后,Z酒业公司提起上诉,后其申请撤回上诉,且未缴纳上诉费用,二审法院按撤回上诉处理。
现判决已经生效。
法官说法
杨名松江区人民法院商事审判庭一级法官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规定,经营者不得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侵权者侵犯他人特定商品装潢设计的创新成果,以“傍名牌”的方式对他人有一定影响力的商品装潢进行仿冒,应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加以规制。
一、案涉商品装潢属于“有一定影响的商品装潢”
构成《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有一定影响的商品装潢”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该商品装潢应有一定市场知名度;二是该商品装潢具有区分商品来源的作用。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四条,人民法院可以结合相关公众的知悉程度,商品销售的时间、区域、数额和对象,宣传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域范围,标识受保护的情况,是否具有区别商品来源的显著特征等因素,综合认定案涉商品装潢是否属于有一定影响的商品装潢。
本案中,上海B酒业公司生产销售的“R某强爽”鸡尾酒上市已有一段时间,销售数量多、范围广,经过长时间、高频度的宣传,已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加之“R某强爽”鸡尾酒包装瓶上的装潢设计,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和美观度,形成显著的整体形象,已经具有了区分和识别商品来源的功能。故应认定“R某强爽”鸡尾酒的装潢设计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装潢”。
图片源自网络
二、仿冒行为易导致消费者“混淆误认”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装潢,目的在于避免因仿冒行为导致消费者产生误认,引起市场混淆。因此,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装潢构成不正当竞争,应以导致消费者“混淆误认”为前提。
《解释》第十二条指出,在相同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者视觉上基本无差别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标识,应当视为足以造成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标识相混淆。认定与“有一定影响的”标识相同或者近似,可以参照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判断原则和方法。
判断仿冒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一般可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综合判断:客观方面,从一般消费者的角度判断装潢中的文字、图案、色彩、形状及其排列组合上是否构成相同或者近似;主观方面,判断经营者是否具有引起消费者“混淆误认”的主观故意,即经营者是否为实现攀附商誉的目的,主动追求混淆效果。
三、尊重设计、杜绝攀附,秉持诚信、公平竞争
商家通过不断地创新和优化,设计独特的商品外观形象,能够体现企业文化和品牌价值,增强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同感,提升商品的竞争力,推动市场繁荣发展;此外,独特的商品外观形象也能帮助消费者识别商品来源,避免购买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市场竞争中,经营者应当秉持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理念,加大创新力度,创造出有价值、有特色的包装、装潢设计,提升商品竞争力和影响力,树立品牌文化形象;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商品包装、装潢设计,避免和其他经营主体的商品包装、装潢产生雷同,以免使消费者混淆误认,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法条链接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六条 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一)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认定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规定的“有一定影响的”标识相同或者近似,可以参照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判断原则和方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规定的“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包括误认为与他人具有商业联合、许可使用、商业冠名、广告代言等特定联系。
在相同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者视觉上基本无差别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标识,应当视为足以造成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标识相混淆。
(原标题:样子“长得像”其他商品,构成侵权吗?)
来源: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
编辑:IPRdaily辛夷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注:原文链接:样子“长得像”其他商品,构成侵权吗?(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