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
“1所高校累计获得科研经费1.31亿元,实施科研项目862个,实现成果转化为0!”
7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审计厅厅长罗海山在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作了《关于2022年度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上述报告披露了广西在科教振兴资金审计方面的相关情况。
报告称,广西审计厅对9所区管高校2020-2022年度财政补助高校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包括:
一是高校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率低。1所高校累计获得财政投入科研经费1.79亿元,实施科研项目702个,仅有5个项目成果实现市场转化,占比0.71%;1所高校累计获得财政投入科研经费1.31亿元,实施科研项目862个,实现成果转化0个。
二是高校科技项目立项聚焦重点不够突出。3所高校实施科研项目2075个,其中预算经费10万元以下的论文型科研小课题项目811个,占比39.08%。
三是科研项目结余资金闲置。4所高校科研项目资金净结余6682.28万元长期闲置未及时盘活;2所高校22个科研项目脱离实际需求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预算与实际支出偏差最高达到69.24%,造成914.02万元资金闲置。
早在10多年前,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就曾引发社会舆论关注。如今,广西的一些高校再次爆出此类问题,说明迄今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网友对科研资源浪费的担忧,也并非杞人忧天。以新闻中提及的该高校为例,1.31亿元的科研总经费实施了862个科研项目,平均每个项目分摊下来15万元多的花费,表面上看算不上离谱,如果个别项目因多种原因还未产生实质性的科研成果倒也情有可原,但862个科研项目却“集体沉默”,这就不禁让人疑问:科研经费的投入采用了什么样的分配机制,是否存在管理不力以及经费浪费、挪用等情况。究其原因大体有两个。一是,科研成果本身就不具备市场转化的价值;二是,科研项目不重视成果转化,只求完成项目研究。而前者往往是主因。
部分高校依旧存在闭门搞科研,不重视科研成果转化的问题。把教师申请科研项目、发表论文情况,作为考核、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这是当前不少高校的科研导向。
对应于重论文,就是高校、科研人员把发表论文作为最重要的科研成果。因此,要引导教师、科研人员开展真正有价值的科研,必须破除唯项目、唯论文评价。应该看到,公众热议“科研成果0转化率”的背后,其实承载着公众对高校科研科学发展的众多期待。换句话说,以科研成果转化率来评价一些高校的科研投入效益,既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尤其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科研支持力度的逐步加大,高校科研经费大幅增额,相应地,高校有责任有义务尽全力将科研经费用在刀刃上,以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尤其对于应用研究而言,评价其研究成果则主要应看其市场应用前景与成果转化。而且,要建立与研究成果对接的成果转化平台,由专业机构来负责成果的孵化、转化,以此提高成果的转化率。
而从成果转化结果看,3所高校实施科研项目2075个,其中预算经费10万元以下的论文型科研小课题项目811个,占比39.08%。地方高校这样做科研,就会让科研围绕申请项目、发表论文而转,忽视了科研本身的价值。
因此,若要地方高校形成本校科研特色,提高科研效率,就需要结合不同学科专业,制定评价科研成果的方案,尤其要关注应用研究的市场应用前景和成果转化。这是破除科研评价唯项目、唯论文的关键所在,也能改变当前高校科研与市场完全脱节的现实困境。(蒋理 教育学者)
(原标题:1.31亿科研经费,成果转化为零)
来源:IPRdaily综合澎湃新闻、新京报、东方网
编辑:IPRdaily赵甄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注:原文链接:1.31亿科研经费,成果转化为零!(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IPRdaily综合澎湃新闻、新京报、东方网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