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行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
“《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以年度专题报告的形式展现了中国专利转移转化的情况和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现状、企业专利竞争力情况以及企业专利权人的数字化转型趋势。”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2022年末,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采用随机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得出了三大主要结论,一是我国专利转移转化总体成效稳中有升,二是高校专利转移转化水平有所上升,三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持续优化。
2022年的中国专利调查涵盖了全国24省(区、市),调查对象为截至2021年底拥有有效专利的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专利权人。《报告》还以年度专题报告的形式展现了中国专利转移转化的情况和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现状、企业专利竞争力情况以及企业专利权人的数字化转型趋势。同时,《报告》还对中国专利转移转化和专利保护进行了5年的数据跟踪,为行业、企业及社会提供了中国专利发展的阶段性参考。
欣欣向荣:发明专利转移转化水平稳步提升
《报告》显示,我国专利产业化率稳中有升,专利许可、转让比例较上年有所提高,产业化收益水平保持平稳,转移转化整体水平稳步提升。通过PTI指数来看,2022年我国PTI 指数为52.7,高于50的荣枯线(荣枯线的指数越高专利转移转化的活跃度提升越快),反映了我国专利转移转化活跃程度继续处于上升趋势之中。
发明专利产业化节节高升:
近五年来,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逐年稳步提高。2022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6.7%,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大、中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分别为50.9%和55.4%,分别较上年提高3.8和0.8个百分点;小型、微型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分别为45.3%和22.0%,分别较上年降低2.4和4.6个百分点。由此看来,近两年新冠疫情”对于规模较小的创新主体专利产业化影响逐渐显现。从产业角度来看,我国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相对较高,分别为53.5%、53.3%和 51.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土木工程建筑业和专业技术服务业相对较低,分别为32.6%、35.3%和38.3%。
另外,我国通过转让获取的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较低,调查显示,企业通过转让获取的发明专利所需要的支付金额90.5%低于10万元。经测算,企业通过转让获得的发明专利平均转让费用29.6万元。而企业通过转让获得的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21.3%,不到企业发明专利平均产业化率(48.1%)一半。企业转让获取的发明专利呈现转让金额低、产业化率低的“双低”特征。
2022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收益水平略有提升。收益金额在100万元/件以上和500万元/件以上的发明专利比例分别为56.4%和34.7%,分别较上年高出11.5 和9.3个百分点。经测算,2022年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平均收益金额为799.2万元/件,较上年(777.0万元/件)增加2.9%,整体保持稳定。
发明专利许可、转让比例持续增长:
近五年来,我国发明专利许可、转让比例持续增长。2022年,我国发明专利许可率为12.1%,较上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发明专利转让率为11.5%,较上年提高 4.1 个百分点;实用新型专利转让率为 3.7%,较上年下降 0.4 个百分点。外观设计专利转让率为 2.2%,较上年下降 0.7 个百分点。
随着专利许可、转让活动的愈加频繁,我国专利权人对开放许可的应用需求也越来越大。就现行《专利法》中规定的开放许可制度调查显示,我国专利权人中有 49.6%表示愿意通过开放许可的方式对专利进行转化实施,仅有9.8%的专利权人选择“不愿意”。其中,高校专利权人对开放许可的运用意愿更高,所占比例达到 88.4%。
不过另一方面,缺乏专业人才也成为了专利产业化最大障碍。《报告》显示,48.7%的企业专利权人反映“缺少高端专业人才”是制约企业专利产业化的最主要原因。
总体来看,我国的专利转移转化进程正在加快。同时,我国在专利转移转化的过程中也遭遇到了高端专业人才不足及缺乏资金、设备或场地等问题,接下来,国家及企业可以通过专利转移转化中现存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指导或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我国的专利转移转化水平。
生机勃发:高校专利转移转化水平有所上升
近年来,高校的创新活力进一步得到提升,高校参与专利转移转化的趋势愈加明显。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发明专利实施率、产业化率均有所提升;产学研合作研发专利比例进一步提高;超5成高校建立专利转移转化机构,重点高校专利转移转化机构建设更加完备;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中专利价值实现环节更受关注。
调查显示,2022年高校发明专利实施率上升至16.9%,较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2022年,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9%,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重点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相对较高,为4.4%;其次是普通本科院校的3.0%;专科高职院校相对较低,仅为0.9%。而近5年来,高校发明专利实施率呈现波动上升态势。
同时,高校还通过多种方式与企业开展合作创新,产学研专利产业化水平相对较高。从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创新方式来看,“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或技术服务”的比例为95.8%;通过“以创新联合体等方式长期合作”以及“以技术(含专利)作价入股”与企业开展过合作创新的高校比例相对较少,占比分别为37.3%和 14.2%。经测算,近两年高校作为第一专利权人的产学研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17.8%,远高于高校发明专利平均水平。
另外,高校还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体系。《报告》显示,50.8%的高校设立了专利转移转化机构。其中,重点高校比例最高,达到86.0%,较普通本科院校(62.0%)和专科高职院校(35.2%)分别高出24.0和50.8个百分点。调查显示,32.1%的高校设立了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基金。其中,重点高校所占比例最高,为56.1%,较普通本科院校(36.8%)和专科高职院校(24.2%)分别高出19.3和31.9个百分点。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高校在我国转移转化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且与企业展开产学研合作更能促进高校专利转化的效益提升。同时,重点高校拥有着较高的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运营管理能力。
行远升高: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持续优化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调查显示,我国专利权人遭遇侵权比例近两年保持在较低水平,企业专利权人维权方式更趋多元化,专利权人维权能力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明显改善。
《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专利权人中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比例为7.7%,进入“十四五”以来,该比例连续两年低于8%,我国专利权人中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显示我国专利侵权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2022年,我国企业专利权人遭受专利侵权后采取维权措施的比例为72.7%,较 2018年提高3.7个百分点,连续四年超过7成。遭遇专利侵权的企业专利权人采取两种以上措施维权的比例为50.2%,较上一年度提高了1.9%,说明我国专利权人采取多元渠道解决纠纷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另一方面,我国专利侵权案件高判赔比例总体上升。调查显示,我国专利侵权诉讼法院判定赔偿、法院调解或庭外和解金额超过500万元的比例为7.0%,连续两年维持在7%以上。“十三五”期间该比例最高为3.1%。从趋势上来看,近年来我国专利侵权案件中高判赔比例呈上升态势,近两年高额赔偿专利侵权案件比例增长较为明显。
而知识产权跨区域维权难问题也得到了缓解。调查显示,2022年有30.1%的企业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存在跨区域维权难,较2020年降低9个百分点。其中,相比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跨区域维权难问题缓解更为明显,较2020年分别减少10.2、7.4、11.0个百分点。
《报告》显示,诉讼成本成为了企业专利维权的最大阻碍。调查显示,企业专利权人遭遇侵权后不采取维权措施的主要原因是“维权过程耗时过长”,比例为 66.9%;其次顾虑“维权产生的经济效果不理想”,比例为 46.7%。而初创型企业维权更为担忧专利无效等反制措施。由此可见,时间、金钱、技术更迭等都给企业维权造成了一定影响。
整体来看,我国的专利侵权行为正在减少,企业维权意识增强,专利侵权案例的判赔比例也正在逐步升高,这反映了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正在国家、政府部门、企业等各方的努力下不断得到优化。而对于当下企业面临的维权“难”问题,《报告》的调查结果也给各方接下来解决该难题提供了思考方向。
乍暖还寒:企业专利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
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针对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和保护、国际知识产权转移等问题进行调查。调查显示:我国企业专利权人海外专利布局和知识产权纠纷应对能力仍待加强。
首先,我国企业“走出去”专利布局仍显不足,境外专利布局比例低于出口产品比例,且各行业门类海外专利布局均弱于外贸分布。《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企业专利权人向境外出口产品的比例为23.7%,该比例是企业向境外提交过专利申请(含 PCT)比例(7.1%)的三倍多。而企业规模越小,两类比例差别越大。其中,微型企业向境外直接出口产品的比例为 16.2%,是微型企业向境外提交过专利申请(含PCT)比例(4.0%)的四倍多。2022 年被调查的企业专利权人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向境外提交过专利申请(含 PCT)的企业比例为9.1%,相对最高,但仍比本产业向境外出口产品的比例(13.3%)低4.2个百分点。这一方面反映我国向外出口产品知识产权“含金量”不足,另一方面也反映我国企业“走出去”仍面临较大的知识产权风险。
其次,我国企业引进境外专利技术比例高于输出,美国是我国引进、输出专利技术的最主要国家,我国农、林、牧、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向境外输出专利比例相对较高。2022年被调查的企业专利权人中,使用境外专利的比例为 2.1%,是向境外单位或个人许可或转让过专利比例(1.0%)的2.1倍。从向境外单位或个人许可或转让过专利的区域分布情况来看,2022年被调查的企业专利权人中,61.8%从美国引进专利技术,39.4%专利许可或转让的对象位于美国,比例均高于其他国家或地区。此外,我国37.9%的企业权利人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或地区许可或转让过专利,该比例是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或地区引进专利技术比例的6.4倍。
再次,我国企业存在专利技术引进难问题。2022年被调查的企业专利权人中,在国际专利转移过程中遇到“技术引进难”的企业比例为2.3%。同时,企业规模越大,遇到“技术引进难”的比例越高,其中大型企业比例最高为3.8%,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的比例依次为2.8%、2.1%和1.6%。
另外,调查显示,中国企业从美国难以引进技术的问题最为突出。2022年被调查的企业专利权人中,企业认为美国技术难以引进的比例最高,为39.3%;其次是欧洲和日本,比例分别为 30.7%和 21.4%。其中,大型企业认为美国技术难以引进的比例为57.6%,接近6成。
同时,对于以上难题,企业也采取了相应措施积极应对,而我国企业主要以加大自主创新研发投入为主要方式应对“技术引进难”问题。调查显示,84.1%的企业遇到“技术引进难”选择“加大自主创新研发投入”来应对, 51.7%的企业“选择替代技术”来应对,36.9%的企业选择“委托其他单位合作研发”来应对。
《报告》还显示,我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比例略有下降,不过我国企业的海外维权仍然遇到了一定难题。调查显示,我国微型企业通过诉讼解决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比例较低,企业遭遇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后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的比例为74.5%,其中,大型、中型、小型企业的比例均超过7成,微型企业比例最低,为45.0%。而诉讼成本则成为阻碍诉讼解决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64.3%的企业认为诉讼程序解决纠纷的“诉讼成本过高”,其中,微型企业比例达 81.8%。由此可见,微型企业在出海中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多途径解决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有待提高。
从以上调查数据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企业专利权人在对外专利布局、引进技术、应对海外诉讼等方面的能力仍然有待提升。大多企业在应对国际诉讼时仍旧会由于对海外诉讼程序不了解、自身知识产权实力不足、诉讼成本高、担心对方反制等原因未积极进行诉讼。由此可见,我国企业还需要提升自主核心技术,完善全球知识产权布局,了解目标市场诉讼程序及法律法规等,以提高中国企业的专利国际竞争力。
与时俱进:超四成企业专利权人开展数字化转型
当前,数字技术已作用于产业互联网加速催化各行各业的产业创新。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利用数字技术促进专利研发和产业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而且企业规模越大,开展数字化转型比例和程度越高。《报告》显示,企业专利权人中有41.5%开展了数字化转型。从数字化转型程度来看,28.1%的企业专利权人刚刚开展数字化转型,8.9%已利用数字化转型打通多环节管理,4.5%的企业实现了数字化转型与集成。其中,大型企业比例为80.1%,中型企业为61.6%,小型企业为45.4%,微型企业为26.5%。从实现数字化转型与集成的比例来看,大型企业比例最高,为10.4%;小、微型企业比例分别为 4.8%和3.0%。
企业还将数字技术用于专利产业化各环节,并为其带来了良好的收益。调查显示,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专利产业化率为50.1%,较未开展数字化转型企业(34.9%)高出15.2个百分点;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收益为 861.2万元/件,是未开展数字化转型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收益(530.2万元/件)的1.6倍。同时,企业主要通过专利制度来保护数字技术创新成果,企业规模越大,利用数据资源开展研发活动或者市场经营业务的比例越高。调查显示,78.1%的企业通过“申请专利”保护数字经济领域创新成果;其次通过“申请版权登记”和“建立商业秘密管理制度”,比例分别为 44.9%和 33.5%。此外,“有数字经济领域创新性成果,但不知道如何保护”的企业比例为15.4%,微型企业该比例最高,为21.1%。由此可见,微型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还需加强。
而在今天,制造业企业对数据产权保护制度使用的需求更为明显。被调查的企业专利权人中,认为“需要构建新的数据产权保护制度”的比例为5.6%,其中制造业企业占比最高,为60.5%,其次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4.1%)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2.7%)。此外,调查显示,提出构建新的数据产权保护制度的被调查企业86.4%实现了数字化转型,该比例远超过企业专利权人整体水平(41.5%)。
小结
从《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的结果来看,我国专利在近年的发展中有喜也有忧。一方面,我国专利产业化在近5年来实现了稳步的增长,企业专利创造和运用等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正在形成。但同时,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时,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对外实力的提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指引和企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下,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指日可待!
相关阅读: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编辑:IPRdaily赵甄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注:原文链接:重点要点看这里!《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摘录(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