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
原标题:北京冬奥会防疫工作如何保障?揭秘这些“黑科技”→
作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北京冬奥会针对疫情防控采取一系列举措,尽全力保障参与北京冬奥会各方的安全。
这其中,一批新技术、新应用让“科技防疫,健康冬奥”从愿景变为现实。从场馆入口到场馆内部,许多防疫“黑科技”在北京冬奥会上亮相,为赛事的顺利召开保驾护航。
刷身份证一秒完成8个查验环节
“腋下创可贴”成为防疫利器
北京冬奥会期间,几百个“智能防疫员”在各大场馆及冬奥村上岗。在“智能防疫员”的屏幕前,参会者无需摘掉口罩,只需轻刷一下相关身份证件,一秒内即可实现身份识别、智能测温、健康宝、核酸检测等共计8个查验环节。
△智能安全服务机器人(图源网络)
“数智公共安全管理系统”支撑着“智能防疫员”的运行,它是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的全新一代智能化、数字化公共安全管理系统,可以保证人体温度检测精准度在0.2℃以内。
五棵松体育中心是北京冬奥会的冰球比赛场馆。这里不仅有智能安全服务机器人,一个小小的“腋下创可贴”也成为了场馆几百名工作人员的防疫利器。
据了解,这款“腋下创可贴”是一种可穿戴的智能体温计,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只需将这款手指肚大小的产品贴在皮肤上,下载手机应用程序后绑定,即可测得体温数据。
图片△智能体温计(图源网络)
依靠机器人实现无接触配送
高科技设备保障消杀
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智慧化场馆成为现实。在北京冬奥会另一个冰球比赛场馆——国家体育馆,一些机器人化身场馆内的“特殊员工”,为冬奥会防疫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关品牌负责人张女士介绍,这次主打两款产品。一款是室内的“烛光机器人”,已经部署到国家体育馆的是消毒和配送的功能,比如记者的稿件配送、餐食的配送等。另一款是“阳光机器人”,可以实现室外清扫、垃圾回收等。
△国家体育馆馆内“分体式”机器人(图源:央视频《2022冬奥青年说》节目截图)
全程无人运营的模式,极大地降低了人与人的直接接触,给运动员及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安全的竞赛环境。
张女士表示,防疫方面,除了无接触配送,减少人员的接触和感染,还有一个模块就是消毒。“消毒模块也应用了我们专利的雾化技术,可以实现消毒液的超微雾化,一分钟就可以实现约100平方米空间的消毒。”
在消杀环节,由福州大学和相关企业共同研发的“冷链物流紫外光催化复合消杀机”进驻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作为国内首款冷链病毒紫外光催化复合消杀机,也是全国唯一获准在北京冬奥会使用的大型表面消杀设备,只需照射5秒即可完成消杀。
△冷链物流紫外光催化复合消杀机(图源:福建科技微信公众号)
监测空气中是否有新冠病毒
4个小时内就可以分析出结果
除了对人、物品等进行消杀外,涉奥场馆内外环境中的病毒风险,是否能够被我们“预知”呢?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昌平实验室等科研人员联合研制出的“公共空间生物气溶胶新型冠状病毒监测系统”就是一项“预知风险”的黑科技。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研究员刘鹏介绍,它主要是监测空气当中是不是有新冠病毒,其实就像给空气去做核酸检测一样。
“这套系统实际上包含两部分,一是在各个场馆布置的气溶胶采集器,在每天赛事结束之后,由场馆内的防疫人员在场馆内预设的一些点位采集标本;采集完之后,采集管就会交接给接样人员,转运到检测站。我们拿到样本之后,在4个小时内把结果分析完,然后反馈给各个场馆的防疫部门,他们会根据反馈结果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保证赛事的安全。”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编辑:IPRdaily王颖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注:原文链接:北京冬奥会防疫工作如何保障?揭秘这些“黑科技”→(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与光同行!2021年中国“40位40岁以下企业知识产权精英”榜单揭晓
如何抓住涉外商标业务的机遇?涉外商标代理高研班【广州站】来啦!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