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我们已发送验证链接到您的邮箱,请查收并验证
没收到验证邮件?请确认邮箱是否正确或 重新发送邮件
确定
产业行业法院投稿诉讼招聘TOP100政策国际视野人物许可交易深度专题活动湾区IP动态职场商标Oversea晨报董图公司审查员说法官说首席知识产权官G40领袖机构企业专利律所

“自出版”,正在颠覆传统出版业,你怎么看?

产业
IPRdaily11年前
“自出版”,正在颠覆传统出版业,你怎么看?
“自出版”,正在颠覆传统出版业,你怎么看? “自出版”,正在颠覆传统出版业   【小D导读】

 

自出版的流行,让传统出版行业“图书把关人”的角色不复存在。

 

前段时间,聚合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被新老媒体(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围攻,撇开所谓的版权纠纷。真正的原因在于,新老媒体们正在见证“技术替代编辑”的崛起。

 

今日头条对其特点的官方定义是:(程序)会聪明地分析你的兴趣爱好,自动为你推荐喜欢的内容,并且越用越懂你。也就是说,今日头条APP的内容组织将以用户数据为指导,所有内容选择、排序都是基于数据生成。很显然,这极大的冲击了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一贯的“编辑权力”。(关于今日头条与传统媒体引发的冲突,详见钛媒体上此前文章《【1984新一代】张一鸣,他的每一句话都在被挑错》)

 

虽然其推崇的智能推荐还有很多被诟病的地方,但这个新闻客户端还是让我们依稀的看到,机器(技术)正在改变媒体这个行当的内容生产、组织方式。

 

还有一个古老行业也在被机器改变:出版。

 

从传统出版到自出版

 

与媒体行业十分类似,出版业长期以来都是“精英主义”把持的行业。一本书能否出版或以怎样的方式出版有时候就取决于一名图书编辑的喜好和判断力。另外,图书编辑还需具备策划能力,即包括图书前期的选题策划也包括图书后期的推广战略。正是在这种“手艺人”的操作下,造就了无数的经典书、畅销书。

 

而在中国,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图书出版必须拥有“书号”。一位想出版图书的作者,需要和出版社反复沟通,接受出版社编辑专业或业务的“指导”,以期能达到获取“书号”的资格。另一方面,中国出版行业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实现了图书数量的大爆发,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每年出版图书超过40万种,位居世界第一。也有媒体指出:巨大的库存量就是出版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图书把关人——编辑的失职是一个重要因素。

 

市场化力量面前,出版社常常会陷入到对图书出版数量的迷恋。图书编辑迫于业绩压力们盲目选题,跟着感觉走或跟着竞争对手的选题走,没有真正的理解读者需求,造成大量同质化的垃圾图书。图书编辑“做书”越来越像是押宝赌注,同时策划出版几十本几乎雷同的图书,只要一本成功,他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这也造成两个极端后果:图书把关人的失职让出版社出版了大量垃圾图书;而很多优秀的作者,因为不入出版社的“法眼”,无法出版自己的优秀作品。

 

自出版应运而生。

 

自出版,顾名思义,就是作者绕过出版社和图书编辑,将自己的书稿直接出版。自出版有两种形式:印刷版(也就是我们说的纸质书)和电子版。考虑到印刷版的成本尤其是中国对于印刷读物的管理规定,电子版图书成为作者运作自出版的主要形式(如不特别说明,下文所谈的“自出版”都是自出版的电子图书)。2011年,亚马逊在美国启动自出版计划,直接与作者签约,出版Kindle版图书,并通过亚马逊出售。亚马逊当时公开宣称,“出版商的倒闭是大势所趋,是早晚的问题,出版过程中只有作者和读者是真正必要的角色。”

 

自出版在美国发展速度着实惊人。据外媒报道,仅2012年,亚马逊最畅销图书中有25%是自出版的作品。而在2013年Kindle上排行前100名的畅销书中,已有28种是作家自出版作品。

 

豆瓣,可以说是国内首批试水自出版的互联网公司,作者可以将3到5万字的文字编辑成书,放在豆瓣阅读上售卖。进入2014年,百度、京东、当当先后启动自出版计划。与京东、当当的名人策略不同,百度的做法更接近于亚马逊的方式,搭建一个连接作者与读者的平台,让作者自由写作、发布内容,并鼓励作者与读者互动交流。

 

自出版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大的商业价值和影响力,根本原因还在于互联网上巨大的“长尾效应”。一本只有99美分的电子图书,对于读者来说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但在海量长尾用户作用下会引发巨大的规模效应。

 

但很多人并不看好自出版。

 

自出版的隐忧

 

面对由技术驱动的自出版,传统出版业一度无视甚至抵制。2011年,美国几大出版社联合线下书店,抵制出售亚马逊的自出版纸质书。但随着自出版发展越来越快,传统出版社逐步重视自出版,出版社的编辑们开始从各大自出版平台上寻找合适作者,为其打造纸质书。由于这些自出版读物已经优先在互联网上得到传播,从某种程度上也减少了图书编辑选取内容的成本。

 

传统出版社去自出版平台“挖墙脚”也彰显出自出版目前面临的问题:如何让自出版读物进入主流媒体视野。

 

在自出版发展迅速的美国,绝大多数的书评人与书评媒体会忽视自出版的作品,实体书店也几乎不会出售自出版的纸质书。而中国的情况更为尴尬,其一无法自主出版纸质书,其二自出版的付费电子书市场狭小,盗版情况严重。

 

另外,当自出版越来越依赖数据的指导时,自出版图书在题材上已呈现出同质化趋势。根据Bowker公司对有意自出版的作者做的调查,多数人准备出版的是小说,而且尤以爱情小说为主。在中国的自出版平台里,豆瓣的畅销书目也体现了该网站受众的格调和口味,这种由读者喜好反作用于创作的模式被很多传统出版人诟病。

 

但我还是奔跑着歌颂自出版的未来。

 

自出版的优势

 

亚马逊掌门人贝佐斯曾表示,一切挡在消费者面前的专家们都会消失。在图书行业里,这群专家就是图书编辑。亚马逊开启了这一进程,它让出版成为一种服务,而不是特权。纽约客这么评价亚马逊的做法:“这是一种平民主义,一种对精英机构的颠覆,一种生产方式的民主化——一种西海岸科技公司共有的想法。”。

 

其次,大数据助推自出版的深入发展。在过去,读者对一本书的兴趣点在哪里是无法确定,但现在,读者读电子书的同时,也会把自己对这本书的喜好,如单页阅读时长、是否重点标注、是否查阅辞典、是否分享到社交媒体统统上传到云端。作者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或更新图书内容或着手写下一本书。与此同时,自出版平台也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改善自出版图书的推荐,并通过一系列的畅销书排行榜引导作者创作方向。

 

第三,自出版让图书成为双向互动的新产品。传统出版的一本纸质书在卖到读者手里之后,就失去了沟通作用。读者只能单向的从图书里汲取营养,如果读者想和作者做进一步交流的话,只能通过其他方式(写信?邮件?社交网络)实现。但自出版的图书,却让读者和作者之间保持着双向互通。在双向的沟通机制下,未来可能有无数读者为作者提供灵感和想法,从而写就一本融合无数智慧的畅销书。

 

以上这一切,都建立在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基础之上。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成熟,让数据收集、挖掘、分析的成熟则让追踪读者阅读习惯的“梦想”成真,社交媒体的普及又为作者与读者的交流提供了便利。在自出版的生产链条上,只有作者与读者还是真实的个体,其他都依赖于技术(机器),传统出版业赖以生存的编辑角色已被机器所代替。

 

更重要的一点,媒介批判家波兹曼曾指出:教育面临的问题是家庭视觉文化(电视)与学校印刷文化(课本)的冲突。波氏的观点也是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理念的发展,也就是说,不同媒介传播的内容会对受众产生不同的影响。现在,中国的00后即将进入高中,很快就成年。相比于80后、90后,00后是一批真正的数字原住民,甚至是连接原住民。这批人的成长环境是由无处不在的屏幕所塑造,他们不愿意也不适应去读那些代表印刷文化的纸质书。因此,电子书的用户基础会随着00后的成长而不断变大,他们对电子图书的需求也会进一步加速这个市场的爆发,从而带动自出版电子图书的发展。

 

技术(机器)的发展从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最近一则美联社即将采用机器人采写新闻的消息引发整个新闻业的恐慌,而这种恐慌也会延续到更多行业。对出版业来说,出版社的存在自然有其合理的理由,将来也会以某种方式存在着,但出版社的工作模式则会从根本上被改变甚至颠覆,出版社的编辑被机器人替代。未来在(出版)机器人的帮助下,自出版将成为技术赋予人类自由的又一个经典案例。

 

【作者赵赛坡基于“自出版”方式的新书《数字时代的整理力》已上市,欢迎支持。】

 

来源:钛媒体 整理:iprdaily  赵珍 网站:http://www.iprdaily.cn/

 

 

IPRdaily的个人微信号已经开通! 各位D友可添加“IPRdaily”的个人微信号: iprdaily2014(验证申请中请说明具体供职机构+姓名),关注小D可获更多的实务干货分享,定期私密线下活动,更有机会加入细分专业,接地气的知识产权圈实务社区交流群。

 

“自出版”,正在颠覆传统出版业,你怎么看?

 

“IPRdaily”是全球视野的知识产权科技媒体,我们报道国内外最新知识产权动态,最新创业公司知识产权部分情报分析,更关注知识产权领域创新商业模式,以及资本对本行业投融资信息,我们将客观敏锐地记录、述评、传播、分享知识产权行业的每一天,我们努力利用互联网连接知识产权&未来!

 

微信订阅号: “IPRdailyIPRdaily|读懂知识产权&未来

 

 

IPRdaily投稿作者
共发表文章3221
最近文章
关键词
首席知识产权官 世界知识产权日 美國專利訴訟管理策略 大数据 软件著作权登记 专利商标 商标注册人 人工智能 版权登记代理 如何快速获得美国专利授权? 材料科学 申请注册商标 软件著作权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专利侵权纠纷行政处理 专利预警 知识产权 全球视野 中国商标 版权保护中心 智能硬件 新材料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躲过商标转让的陷阱 航空航天装备 乐天 产业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著作权 电子版权 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中国专利年报 游戏动漫 条例 国际专利 商标 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费用 专利管理 出版管理条例 版权商标 知识产权侵权 商标审查协作中心 法律和政策 企业商标布局 新商标审查「不规范汉字」审理标准 专利机构排名 商标分类 专利检索 申请商标注册 法规 行业 法律常识 设计专利 2016知识产权行业分析 发明专利申请 国家商标总局 电影版权 专利申请 香港知识产权 国防知识产权 国际版权交易 十件 版权 顾问 版权登记 发明专利 亚洲知识产权 版权归属 商标办理 商标申请 美国专利局 ip 共享单车 一带一路商标 融资 驰名商标保护 知识产权工程师 授权 音乐的版权 专利 商标数据 知识产权局 知识产权法 专利小白 商标是什么 商标注册 知识产权网 中超 商标审查 维权 律所 专利代理人 知识产权案例 专利运营 现代产业
本文来自于iprdaily,永久保存地址为http://www.iprdaily.cn/article_2998.html,发布时间为2014-08-05 11:41:33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

    我也说两句
    还可以输入140个字
    我要评论
    回复
    还可以输入 70 个字
    请选择打赏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