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阿栀
原标题:洛神出圈:传统文化复兴背后的知识产权力量
IPRdaily导读:2021年年初,河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推出的舞蹈作品《唐宫夜宴》在线上线下掀起一波热潮。无独有偶,今年6月河南卫视凭借另一水下舞蹈作品《洛神水赋》再度震惊全网。但是,要进一步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复兴,我们需要深入去考虑传统文化背后的知识产权问题。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6月12日,河南卫视的《端午奇妙游》中的《洛神水赋》爆火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网友在感叹“我是看到神仙了吗”的同时,也会在心里油然而生出一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河南卫视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呈现出了这场视觉盛宴。而要进一步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复兴,我们需要深入去考虑传统文化背后的知识产权问题。
被偷走的传统文化
1998年6月,一部讲述一个女扮男装的中国古代巾帼英雄的动画席卷了整个美国。它上映三天就拿下2300万美元的票房,是迪士尼以往5年所制作的电影中“口碑最佳”的一部。仅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及其电影工作者从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中寻求灵感,这次他们便瞄准了来自中国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
这个中国人家喻户晓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发生在河南商丘虞城县。但是这一资源的开发利用却被美国抢先,并为其累计带来了超过20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虞城县当地政府到2019年才想起来为“花木兰”注册商标,“花木兰”牌西瓜为提高了当地瓜农的收入,但于迪士尼拿《花木兰》赚得盆满钵满相比,实在是微乎其微。
2008年,美国好莱坞梦工厂创作《功夫熊猫》动画片,里面大量展现中国传统的元素,如宫殿瓦房、武术、斗笠、舞龙、八卦、竹笛、鞭炮、针灸、面条等等,加上美国式的幽默夸张语言和动作,获得了5.5亿美元票房。
早期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缺乏,导致中国千百年来积攒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他人的“嫁衣”。
文房四宝之首的宣纸,在中国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宣纸产地在安徽泾县西南方的小岭一带,优良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为宣纸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
国外觊觎中国宣纸技艺已逾百年了,早从19世纪开始,外国人潜入泾县寻找造纸秘诀至少有6次。1960年,国外开始频繁地购买宣纸,并使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检测。1986年,日本组织“造纸工业考察团”前往泾县参观访问。期间,泾县宣纸厂的员工们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对宣纸工艺进行了细致地讲解。日本人在参观途中又带走了许多原料,回国之后生产出来质量不多的宣纸,对泾县曾经独占的宣纸市场造成了冲击。
许多中国人摸索千百年的中药处方,如今被不少西方发达国家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工后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不用向中国缴纳使用费,反而高价向中国出口。世界市场有430亿美元的草药产值,但我国中药产品仅占全球年销售额5%。
一家来自日本的游戏企业——株式会社巨摩,已经将“水浒传”“西游记”“三国志”注册为计算机游戏商标。目前各个分类的“西游记”商标已被注册完毕,他人无法注册。
韩国一家公司只用280元人民币就抢注到“端午节”这一网络域名,中国商人用24万才将其买回。
早期对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缺乏,导致传统文化被“偷走”的现象频频发生。这一次又一次为国人敲响警钟:对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容懈怠。
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展现文化魅力
《洛神水赋》的爆红让人们把目光集中到了河南,这个诞生了中国四大发明其三、拥有最多中国古都的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河南在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过程中,从政府到民间都重视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并用知识产权捍卫自己的权益。
1982年,讲述河南少林弟子辅助大唐创立的电影《少林寺》上映,举国震动,3毛钱的票价却创下了1.6亿票房的惊人记录。也正是这部电影,让国人乃至海外知道了,河南有个少林寺。
1994年起,少林寺设立了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当时除了香港外,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在抢注“少林”或“少林寺”商标,共发现117项,平均每个国家和地区10多项。如今少林寺在各个领域注册和“少林寺”有关的商标有600多个,并向68个国家提出商标注册申请和其他产权保护措施,构筑起了少林寺庞大的无形资产。
河南南阳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当地的宛西制药公司从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配方中衍生出了“仲景”牌六味地黄丸等产品,也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申请注册了“仲景”商标。
自去年的《唐宫夜宴》走红以来,河南旅游依托于它的传统文化出圈取得了亮眼成绩。2021年五一小长假,河南接待游客5526.03万人次,与2019年(4天)同期相比增长21.48%,旅游收入293亿元,与2019年(4天)同期相比增长1.75%,对传统文化知识产权及其商业运营权的持有为河南的“文化之旅”增添了不少亮点。
为了一睹《唐宫夜宴》中出现的镇馆之宝,各地游客在河南博物馆前大排长龙。河南博物馆更是进一步发挥文物的IP效应,推出了极具创意的考古盲盒、古钱币巧克力等创意周边,并获得2021年度“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除此之外,洛阳打造了“唐妞”系列文创,单店日销量是平日十倍以上;开封清明上河园举办的傀儡狂欢节、宝泉景区举办的仙侠大会等互动体验式主题活动,吸引游客蜂拥而至......
《洛神水赋》的出圈像是花园一角,河南通过挖掘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以各种现代化手段为载体,并通过有效的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和运营,让世界感受河南的文化魅力。
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下,文创产业越来越多地以传统文化IP构建起现代化的文化生产方式,通过电影、动漫、游戏、旅游手工艺品等具体表现载体,在知识产权保护下,形成巨大的商业市场规模,对改进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结构具有重大意义。
超级大IP故宫,将自身传统文化融进当下文化创意表达,引领了一种新的文化潮流。从文具手账,到口红眼影粉底,再到火锅咖啡。而故宫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背后,是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故宫在2019年成立了知识产权研究所,深入研究博物馆知识产权分类、来源、保护、管理、利用、特征和功能等,为故宫乃至博物馆界管理、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提供理论支持。在去年,还成立了文创产品审查小组和品牌授权、合作项目审查小组。600年历史背后,是1000多个商标。
一次次的“故宫热”启发了其他博物馆和文创产业的发展,甚至使得文物、历史相关的专业也成为“香饽饽”。
但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文创产业健康、蓬勃发展的同时,其中的价值观、荣辱观、道德观和生活方式等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它的受众。这种文化潮流会影响一代人乃至数代人,凝聚成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树立起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
当我们看到诸如“唐宫夜宴”“洛神水赋”这样的节目火出国外,在不同文化语境下也受到海外盛赞时,内心会升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是专属于中国的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
但在全球化、信息化和产业化的大背景下,我们不可忽略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着的许多挑战。面对西方发达国家以政治、经济和科技等综合国力优势为后盾的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产业扩张,文化多元化的全球伦理原则难以实现,西方国家还会依据有关的国际文化贸易法律缺陷肆意“借取”、强势“利用”。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发展为海量复制、无限传播和利润最大化提供了可能,文化创意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态势任意“挖掘”、随意“篡改”传统文化内容,导致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下的日益异化和日益边缘化。
因此,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本质和现代价值的认识,加速立法保护,构建完善、全面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保护创新,也是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
参考资料
[1] 鲍志成《关于国际文创背景下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
[2] 王丽莉,李建伟,夏勇辉.传统文化载体下河南文创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河南科技,2020(06):13-20
[3] 中国民族文学网《传统文化该如何保卫‘产权’》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阿栀
编辑:IPRdaily王颖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注:原文链接:洛神出圈:传统文化复兴背后的知识产权力量(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媒体,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