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一项专利发明的保护期为20年,在山西,大部分专利发明都是3年至5年时间便自行消亡。一项专利生命周期的长短,无疑是其在社会经济生产生活中的价值体现
一家单位的30年专利培育之路 近年来,我省专利申请量连年激增,2003年全省申请量为1743件,到2013年底,这一数字已达到18859件。随着山西专利申请量的不断增加,今天,人们关注的焦点开始跳出了数字本身,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也就是专利转化率成为转型山西目前的现实话题。 灰熔聚流化床气化过程及装置技术是山西存活时间最长的专利,这项专利来自于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目前存活时间将满20年。记者在该所采访时发现,全省存活时间最长的专利技术出自这里绝非偶然。 该所国有资产管理处处长魏树巍向记者介绍了其专利发明培育情况。1985年,国家专利法开始实施,省煤化所就设立了专利事务所。一开始,由于科研人员专利意识淡薄,所里虽然制定了一些鼓励政策,例如专利申请前期费用所里出一半,但几年下来,专利申请量依然上不去。1992年开始,煤化所决定,科研人员专利申请的前期费用全部由所里出,此后,专利申请量逐年增加,2000年至今,每年都稳定在60件-80件之间。 申请量上来了,但接下来的问题是申请人对自己的专利保护意识不足,专利的知识产权形同虚设。为此,2002年,山西省煤化所又出台了新政策,对专利授权后每年需要上缴的年费所里和个人各出一半,对申请国外专利的年费由所里全部承担。 仅有申请量,并不能作为科技创新能力的认定指标,只有获得国家专利局授权,才是鉴定一项专利是有效发明还是无效发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从创新链到产业链必不可少的一环。由此,该所专利发明管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2007年开始,煤化所开始对授权专利实施奖励,一开始对课题组奖励10000元,后来发现意义不大,就直接奖励发明人,把专利转换回来利润的20%-30%奖励给课题组。 无形资产大于有形资产的单位在山西恐怕绝无仅有,一大批具有市场前景专利项目的发明与转化,让山西省煤化所拥有了价值不菲的知识产权股份,魏树巍告诉记者,明年所里知识产权所带来的无形资产将会超出现有的有形资产。 一项专利的20年生存之本 专利是有寿命的,那么其存活时间的长短又取决于什么呢? 作为山西目前存活时间最长的专利,灰熔聚流化床气化技术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煤制气项目,该课题组负责人黄戒介向记者介绍了此项专利的发明背景。 中国富煤贫油少气,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中,煤炭占到2/3左右,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这种绝对优势地位在相当时期内难以改变。煤气化是将固态煤转化为煤气的煤炭热化学加工过程,煤炭转化为煤气后,不仅可以明显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价值和利用效率,而且能够大幅度减少煤炭利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煤气既可用作各种用途的气态燃料,也可用作多种化工合成工艺的原料气。因此,煤气化技术在我国洁净煤技术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基于这一背景,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于1980年对灰熔聚流化床粉煤气化技术立项开始研发,于1991年完成了中试研究,1994年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黄戒介告诉记者,目前,该项技术在陕西、河北、云南等省均有项目落地,同时,我省晋城煤业集团10万吨/年高硫煤MTG合成油项目建立了6台0.6MPa加压气化工业装置,2009年6月投入生产运行,2011年4月,山西省科技厅组织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项目进行了技术鉴定,认为该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为了提升灰熔聚气化炉生产能力,2007年,在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中试基地建成一套3.0MPa加压灰熔聚气化中试装置,完成了2.5MPa无烟煤加压灰熔聚气化中试试验,该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一五”863重点课题和山西省“十二五”重大专项。 授权专利5年内不许放弃,这是煤化所对本单位专利发明的一项要求。而从上述事例不难看出,在现实中,真正决定专利技术生命力周期的因素还取决于市场需求以及该技术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的结合程度。 几个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不畅的环节 山西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闫毅告诉记者,我省专利申请量不断增加,专利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但与此同时,我省无效发明占专利申请量的90%,有效发明占比不高,存活年限大都不长。这种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专利发明没有意义。 对此,魏树巍也感慨颇多。他告诉记者,山西虽然是煤炭大省,但煤化所的专利项目却大部分在省外转化,因为挖煤挣钱太容易,所以没几个人愿意把精力放在科技创新上,省内在这方面有所尝试的企业寥寥无几。目前,省煤化所有40多个专利转化课题组,但在省内落地的只有潞安集团的煤制油、晋城煤业的煤制气及太钢的碳纤维项目。魏树巍介绍说,目前,科研人员个人以专利发明入股在山西还没有一个实施办法,对发明者个人的奖励制度也没有细则可循,这是制约目前专利发明的瓶颈所在,如果这一瓶颈能够打破,专利发明肯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硫资源化的干法一体化脱硫脱硝技术是山西省煤化所近年来的又一项专利课题。与上述问题相比,硫资源化的干法一体化脱硫脱硝专利技术的推广则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当前,我国大气环境污染日益加剧,雾霾天气频繁发生,其中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是主要大气污染物。2013年9月国务院确定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条措施,火电和其他产业的脱硫脱硝步伐骤然加速。 相比日本同类技术,该技术脱硫能力增加了3-5倍,脱硝活性由40%增加到80%以上,脱汞能力大幅提高,投资和运行成本显著降低。 魏树巍告诉记者,这肯定是山西下一个存活时间最长的专利。但记者了解到,尽管利国利民,这项新技术在落地过程中并不容易,很多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公共环境问题得过且过,不愿在这一环节投入财力和精力,所以,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对接恐怕未必会一帆风顺,除了创新链自身因素外,产业链的观念更新与责任担当同样不可或缺。
来源:山西日报 记者: 贾力军 整理:iprdaily 周海峰 网站:http://www.iprdaily.cn/
IPRdaily的个人微信号终于开通了,大家久等了! 各位D友可添加“IPRdaily”的个人微信号: iprdaily2014(验证申请中请说明具体供职机构和姓名),关注小D可获更多的实务干货分享,定期私密线下活动,咖啡馆畅饮机会,更有机会加入细分专业,接地气的知识产权圈实务交流群。
“IPRdaily”是全球视野的知识产权科技媒体,由一群长期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信徒建立,我们中有资深媒体人,有投资者,有观察者,有代理人,有律师、有IPR风险控制专家,还有创业者。我们将客观敏锐地记录、述评、传播、分享知识产权行业的每一天。
微信订阅号: “IPRdaily” IPRdaily|读懂知识产权&未来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