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深度深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韦超峰 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
原标题:从小罐茶广告看商业视角下的专利布局与挖掘
一、前言
随着国内营商环境、司法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业内宣扬已久的专利布局与挖掘不断被提及,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寻求相应的专利代理服务,谋求新产品的专利布局。
对于专利布局方式,知产行业内比较热门的有包围式、地毯式、路障式等布局方式,其模式,大多是先对产品做技术分解,然后对各个技术点进行专利申请,或者把技术点组合申请。然而,目前企业专利布局中的难点,并不在于一个创新技术的保护申请,而更多的在于:如何避免对手进行简单的技术改变即可实现规避设计?如何把看似没有太大技术进步却具有较大商业价值的技术进行专利保护?
二、案例分析
专利布局与专利挖掘不可单独割裂,两者相辅相成,而专利申请实务中,代理人往往会忽略专利挖掘本身的重要性,导致一些具有价值的技术方案没有得到保护。为了说明专利挖掘的重要性,我们借用小罐茶茶具广告加以说明。
1)110毫升的聊天节奏
从图中广告词中,我们了解到,110毫升不再只是一个容量,而是和聊天的时间和节奏相关联。
从专利的角度来看,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平衡聊天时间和节奏,其技术特征是限定了杯子的容量为特定的110毫升(专利申请中可以改为一个区间)。这样的一个技术问题和技术特征限定,是现有技术所没有的,作为一个新的技术方案,是具备一定的专利授权前景的。
但如果我们抛开技术问题,单纯的只是看110毫升的特征,却很可能是常规技术手段,完全不具备专利化的可能性。那么代理人在布局过程中,则会否定其技术创新,导致没有对应的专利来保护其商业价值。
2)鹰嘴及滤孔设计
在小罐茶茶具广告中,对于其鹰嘴设计做了说明。平时在倒茶时,很多壶嘴存在断水不彻底的问题,水杯上容易残留茶渍,而其鹰嘴设计恰恰从该问题出发,给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的相应技术手段。
在此基础上,还对鹰嘴部的滤嘴进一步限定,阐明在滤渣的同时,能够保证流畅出水。
上述描述中很好的切入了人们日常饮茶时遇到的问题,对这些细节加以限定。从专利申请的角度来看,技术特征与技术问题相互呼应,也具备专利化的可能性。
该广告文案对其茶具杯底、把手特点也进行了相应的细节描述,整体而言,该茶具在广告文案中被突显的非常的高端和完美。
与此同时,我们对小罐茶公司的专利也进行了相应的检索分析。然而,关于该茶具的相关专利少之又少,核心专利是关于茶具的组成结构设计,部分外围专利是关于定时器、容量的检测技术,广告文案中的宣传点在专利中并没有很直接的体现。
作为一个如此注重商业推广的企业,如果文案中的这些特点诚如所述,那么在后期的市场进展中,无论是其实用性,还是商业竞争性,必然都有较大的价值,那么这些技术点是不是也应该作为技术点加以保护?
通过该案例,我们不是想去讨论该茶具哪些技术应该申请专利,也不是要争辩那些广告宣传点是否确实具备专利化的可能性,我们想要强调的是,该茶具宣传时所采用的分析思路,可以成为我们在专利挖掘中的参考样板。
三、专利布局与挖掘
专利布局环节中,之所以会忽略一些创新技术,其主要原因在于,实务中往往过于强调专利布局,误以为在专利布局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专利申请,就完成了专利的挖掘与布局,却严重忽略了对企业需求和技术创新点的深度挖掘考虑。
在具体的产品专利布局过程中,大多会根据产品的技术或功能进行技术拆解,然后对不同的拆解部分寻找创新点,再对单个技术创新点或者是多个组合技术创新点进行专利申报,进而形成专利布局。
如图所示,其为自行车的简单技术分解,根据该分解图,有助于代理人或者企业IPR在专利申请前寻找相应的创新点,挖掘相应的技术。但如果认为专利布局挖掘只是简单的按照拆解单元寻找与现有技术的差别,然后申请对应的专利,则实质上并没有涉及太多的专利深度挖掘工作,导致布局并不完善。
专利布局,意在对专利申请方向进行控制,更强调技术保护点的分布情况。
专利挖掘,则强调从无到有、从一到多的过程。其不仅存在于产品技术分解环节,同时贯穿到具体的专利撰写过程。
从一到多是指在专利挖掘过程中,技术人员所提供的往往是最终确定的基本方案,那么该方案是否存在其他替代方案,是否存在不同主题的保护需求,则需要对技术的深度挖掘,实现专利保护方案的拓展。
那么又该如何理解专利挖掘中的“从无到有”呢?
目前的知识产权形势,企业的需求已经在慢慢转变,从基本的单一案件申请转向综合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在新形势下,专利代理人也不能再按照传统的技术交底书模式进行单一方向挖掘,还需要代理人具有更大的主动性,结合客户市场方向、产品卖点、创新难点等进行技术点梳理、变化和拓展。在该过程中,往往能够发现很多关键信息,有可能是发现新的技术方案,也有可能发现完全颠覆掉技术人员交底书中所给的创新点的方案。
此外,专利挖掘不能只局限于技术方案的挖掘,还要考虑到新颖性、创造性的挖掘。例如案例中对110毫升容量的分析,按照通常的理解,其可能不具有专利的可能性;但是转变下思路,则可能会获得一个具有较大保护价值的方案。
四、总结
专利布局离不开专利挖掘,专利挖掘是对专利布局的完善。对产品的技术分析、拆解,只是完成了前期的布局工作,而涉及到每个具体的技术点如何进行专利申请,申请哪些主题,如何突显技术的创造性,应该成为专利挖掘的重点。
再回顾小罐茶茶具案例,其已申请专利质量可能很高,其相关外围技术可能有相应布局。但如果其商业竞争中的核心要点没有被适当保护,一旦被对手抓住漏洞,申请了相关的方案,则无异于会被降维打击。这种打击,不是简单的赔礼赔钱,还可能面临停止生产的风险。对于产品单一的企业来说,这可能就是终点。
中国竹乡在安吉,安吉无权产竹席。多年前安吉竹凉席遭遇的知识产权尴尬已经是最好的说明,在商业竞争更加激烈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多视角看待知识产权,让企业的技术保护,更加完善。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韦超峰 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
编辑:IPRdaily王颖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注:原文链接:从小罐茶广告看商业视角下的专利布局与挖掘(击标题查看原文)
如有想看文章主题内容,欢迎留言评论~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媒体,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