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D导读】
何谓“专利蟑螂”?为何美国最盛产专利蟑螂?中国政府与企业如何才能料敌先机,抗衡虎视眈眈的专利蟑螂?
6月19日,中兴通讯[0.85% 资金 研报]宣布已向欧盟委员会提起反垄断调查申请,要求对美国专利运营公司Vringo及其关联公司在欧洲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进行调查。Vringo是一家美国专利运营企业,在2012年8月从衰落的诺基亚以2200万美元购买超过500项电信基础设施专利,之后转型为主要通过发动专利侵权诉讼而生存的公司。自2012年10月起,Vringo连续在英、法、德等国家对中兴通讯发起专利侵权诉讼,指控中兴侵犯其多项专利技术。中国企业一改“厌讼”作风,正面迎击专利蟑螂——美国Vringo公司,引来国际舆论广泛关注。
何谓“专利蟑螂”?为何美国最盛产专利蟑螂?中国政府与企业如何才能料敌先机,抗衡虎视眈眈的专利蟑螂?
专利蟑螂来了!
英文专利蟑螂(Patent Troll),特指从个人和破产公司手中低价购买专利,盯上大公司,伺机发动专利侵权诉讼,勒索巨额赔偿的群体。它们游走在法律边缘,欠缺实体业务,其中Intellectual Ventures、Interdigital、Acacai三家最为嚣张。
专利蟑螂,1993年起源于美国,陆续向欧洲扩散。近年来,其在全球发动的专利诉讼呈现爆炸式增长势头。2004年不过588件,2011年则飙升到4602件。苹果、惠普、三星、AT&T、戴尔、索尼、HTC等大企业,无一例外全部都中招过。苹果被诉171次,排名第一;HP137次,三星133次。此外,很多小公司也受到专利蟑螂威胁,倒闭者比比皆是。
美国专利蟑螂的经营策略,大致如下:1.分析市场上流行的产品及技术;2.在网上寻找相关的专利,低价买进;3.先捡“软柿子”打官司,获得先例判决;4.广发律师函,要求许可费及和解费用;5.和解不成,再偏向于遵循先例的法院提起侵权诉讼,例如以偏向原告和遵循先例著名的南德克萨斯州地区法院。
北美一家典型的专利蟑螂——圣克莱尔知识产权顾问公司,用数万美元收购个人或者公司的专利,给予专利律师35%的提成,雇用其对苹果、东芝和富士通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提起专利侵权诉讼,索取专利使用费,战绩辉煌。索尼公司赔偿了2500万美元;佳能赔偿了3400多万美元。
波士顿大学法学院最新研究表明,1990年至2010年间共有5000亿美元的财富流失,创新发明也有所下滑,而这一切的元凶都是专利蟑螂。过去4年,相关诉讼造成年均800亿美元财富流失。《财富》杂志100大公司的专利权诉讼案件中,2007年第四季度涉及专利蟑螂的约占七成;高科技领域更是高达八成。
一干呼风唤雨的跨国大企业缘何委曲求全,甘心向专利蟑螂低头,拱手献上天价专利使用费?
秘密在于美国司法中常见的“禁制令”,原告有权要求被告停止销售侵权产品,关闭整条生产线,涉及金额数以亿计。禁制令威力惊人,造成企业规模越大反而越难抵挡专利蟑螂勒索。美国认定专利侵权的案件,有95%的被诉企业被颁布永久禁令,不得再使用该技术;eBay案被一家小公司MercExchange起诉专利侵权但被美国法院认为不能停止eBay使用这一技术之后,这一比例才下降到74%。
2002年,一家专利蟑螂花了5万美元买下一项专利,要求英特尔公司支付80亿美元,否则以申请法院发出永久禁制令相威胁。微软公司某Office版本的软件,使用了一项英汉自动切换方法专利,某专利蟑螂起诉微软,法院初审判决微软赔偿7500多万美元,并停止相关Office软件的销售。
对于那些实力不强,没有核心专利又急于进入国际市场的外国公司,专利蟑螂干脆祭出公权力,申请海关扣押进口“侵权”商品,尤为奏效。中国华旗公司和纽曼公司,曾因产品涉嫌侵犯专利蟑螂Sisvel公司MP3专利,在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的展台,遭到德国海关查抄,轰动一时。
为何美国盛产专利蟑螂?
美国专利蟑螂远较欧洲各国活跃,原因何在?
原来美国法律规定,律师服务费用由原被告各自承担;而欧洲各国多由败诉方承担胜诉方律师费用。美国律师按小时收费,数百、甚至上千美元一小时者不在少数,专利律师收费更高。花钱如流水,一场官司打下来,光律师费就起码得掏出数百万美元。企业家盘算与其打上几年官司,等来天价律师费账单,还不如早日和解,花钱买个安心,破财消灾。
此外,美国律师争相与专利蟑螂签署风险代理协议,不必支付律师费,待打赢官司,才会按照约定比例(33%以上)分享赔偿金。不用自掏腰包支付律师费,专利蟑螂当然愿意去法院碰碰运气。
加之美国推行陪审团制度,专利案件由12个陪审员组成的陪审团,负责判定侵权等事实问题。陪审员多未上过大学,更没有理工科技术背景,又特别排除法律人才。受到法庭戏影响,陪审员往往不希望平淡结案,让专利蟑螂有机可乘,且陪审团对财大气粗的大企业不抱好感。
然而,美国专利授权容易。任何技术创新都可申请专利,顺利获得授权。专利蟑螂手上各种专利巨细无遗,无所不包。它们在专利许可谈判中仗势欺人,常常实施“一揽子”专利许可,被许可方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此外,美国金融市场发达,专利融资容易。眼红专利蟑螂的高回报,风险投资等金融资本嗅到商机,一掷千金。全球范围内,收购和经营专利正成为一个商机诱人的新兴行业。原本在大公司负责对付专利蟑螂的高管和律师,离职后投身专利投机者也不乏其人。
无怪乎,专利蟑螂气焰嚣张,有恃无恐,漫天要价,以战逼和。可怜被告,应诉成本高,风险大,周期长,不得不忍痛签订城下之盟。据统计,专利蟑螂与被告庭外和解的比例超过90%。
面临专利蟑螂无所不用其极的讹诈,跨国大公司通过收购专利完善专利布局,摆脱困境。谷歌为保护安卓系统,收购摩托罗拉,买断IBM千余项专利,旨在全面掌控安卓系统专利布局,打造更加强悍的专利技术壁垒。
为了打击专利蟑螂的嚣张气焰,2013年,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5项行政措施,并向国会提出了7项立法意见,为创新者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专利新政”预示美国态度发生微妙变化。同年5月,佛蒙特州颁布《恶意认定专利侵权法》,严打专利蟑螂。
中企如何出招反制?
近年来,冲出国门的中企成为海外专利蟑螂的最爱。业内人士估算,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每年需向专利蟑螂支付15亿美元许可费用。
2012年华为和联想分别摊上13起由专利蟑螂发起的诉讼,2013年上半年,华为又深陷15件相关诉讼。中兴通讯相继遭到HPL、WIVA等专利蟑螂发起的恶意诉讼,又被Vringo盯上,发起全球诉讼攻势,步步紧逼。
防范专利蟑螂,离不开中国政府与企业的联手合作,建构起全方位专利防线。针对专利蟑螂布局的重点行业,国家知识产权局应当加大审查力度,尽量减少问题专利,防止被专利蟑螂利用。对于专利保护范围过于宽泛的发明专利要谨慎授权;防止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两类专利泛滥成灾。此外,还应建立诉讼风险预警机制,定期对相关行业的专利布局、技术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对行业可能面临的诉讼风险发出警报,提醒企业做好应对准备。
中国企业必须强化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大型企业针对核心技术进行专利储备,以防专利蟑螂敲诈。小型企业也要重视技术积累,并随着企业的成长及时申请或购买相关专利。对于可能发生的专利侵权,提前由法务和技术人员联合做好规避的设计与安排,实在无法规避的,可考虑通过收购、购买许可等方式预防侵权风险。
欧盟专家表示,中兴通信对美国专利蟑螂提起反垄断诉讼,可能带动一波类似诉讼的兴起,更多的公司将会使用这种策略。美国已涌现将竞争法延伸适用到专利蟑螂的呼声。2012年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召开专题研讨会,讨论专利蟑螂是否构成垄断或不公平竞争行为,如何对其进行规制。
今年4月,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以罕见的全票通过,作出历史性判决:专利蟑螂提起没有根据的骚扰性诉讼,可以被判支付被告律师费,以遏制其滥用诉权,避免浪费诉讼资源。判决出炉,对于屡遭专利蟑螂骚扰的华为、中兴、联想和海尔,可谓是重大利好。
专利蟑螂大行其道,增加我国高新科技企业的运营成本,严重削弱中企海外拓展能力,危害性断断不容小觑。中国公司只有横下一条心,打造核心技术,才能真正跳过这道“绊马索”,彻底甩掉烦人的“紧箍咒”。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教师 俞飞
来源:中国经营报 整理:iprdaily 网站:http://www.iprdaily.cn/ “IPRdaily”是全球视野的知识产权科技媒体,由一群长期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信徒建立,我们中有资深媒体人,有投资者,有观察者,有代理人,有律师、有IPR风险控制专家,还有创业者。我们将客观敏锐地记录、述评、传播、分享知识产权行业的每一天。
微信订阅号: “IPRdaily” IPRdaily|读懂知识产权&未来 ------------------------------------------ 版权声明: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