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并不是第一家起诉今日头条的公司。《广州日报》曾在6月6日诉今日头条侵权,而几天后,双方就宣布达成和解;紧接着《新京报》发表评论“炮轰”今日头条;6月23日,媒体报道称国家版权局已对《今日头条》侵权问题立案调查;风波未平,24日下午搜狐公司宣布对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今日头条)侵犯著作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提起诉讼。
《今日头条》虽然快速对搜狐起诉按做了回应,具体查看钛媒体此前报道《被搜狐起诉,今日头条说他们曾想把资讯部门并入我们未果》,但其在舆论风波中已成传统媒体和门户网站的众矢之的,更要开始面临接连不断的诉讼。《今日头条》悲剧了吗? 在《广州日报》起诉今日头条后不久,钛媒体作者,也是知名新闻法学者魏永征教授同其博士生王晋发布了一篇文章,探讨传统媒体如何在互联网时代维权的话题,他认为,在国内打版权官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我们要如何理性看待版权官司这回事? 以下是文章全文,由钛媒体作者魏永征教授和上海《新闻记者》杂志微信版共同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 使用他人拥有的作品,必须履行两项义务,一是征得著作权人许可,二是支付一定报酬。否则就会涉及侵犯著作权人的权益问题。对于他人作品,如果拿来就用,势必构成侵权。
但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时事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受限 我国实行的《著作权法》并非单纯保护著作权,它还要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进行文化活动的权利等等,实现两者的合理平衡,所以还有对著作权予以一定限制的规定。包括两类内容: 一类是不适合《著作权法》保护的内容。其中与今日头条版权议题有关的就是时事新闻。时事新闻不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范围,是载于国际公约的规则。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把“时事新闻”定义为“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所以《著作权法》意义上的“时事新闻”范围是有限的,不能把带有明显独创性的通讯、特写、深度报道等都作为“时事新闻”。但是如果客户端推送的确实只是“单纯事实消息”,那么就不能认定为侵权行为。 再一类就是合理使用。而与本议题有关的就是时事性文章。合理使用无需征得许可,也无需付酬。我国《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了12种合理使用的情况,其中第4项规定: “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同样来源于《伯尔尼公约》) 媒体对登载的作品未必享有著作权 媒体对于自己登载的作品,一概拥有著作权吗? 报刊、网站等媒体上的内容来源,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自身的法人作品和工作人员的职务作品,后者虽然按现行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但是眼下越来越多媒体在聘用合同中规定职务作品归属于媒体单位,这符合国际惯例,应予承认; 另一类则是外来作者的署名作品,这类作品的著作权依法属于作者。 有些媒体以为凡是自己登载过的作品,自然拥有作品的著作权或者与作者共享著作权,这是严重的误解。有的纸媒或网站单方发布启事,表示自己拥有所发表作品的著作权,这是违反《著作权法》的无效声明。因为按照《著作权法》规定,转让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人身权不存在转让问题),必须订立包括转让价金、转让权利种类和地域等内容的转让合同,一纸单方声明,就取得作品的著作权,没有这样的便宜事。 这就是说,媒体对于自己发表的外来作品,除了依法履行著作权转让程序的或确实遵照自愿公平原则签有协议的以外,不享有著作权,当然就无权就这些作品被他人非法使用提起侵权诉讼。换句话说,媒体不是这些作品的适格原告人。 眼下一些传统媒体同网站签订允许转载协议收取费用,如果其中有外来作者作品,媒体应该把所得费用分送给这些作者,如果归媒体占有,就侵吞了作者的利益。 打版权官司并不容易 如果媒体想要就侵权作品对《今日头条》之类的客户端提起诉讼,就必须一一取得所有作者的授权。由于权利归属不同,标的不同,可能难以与媒体就自己作品的侵权诉讼合并审理。在本世纪初曾经发生过《新京报》诉浙江在线侵犯著作权案,法院认为原告所诉数千篇作品分属500多位作者,应该一一取得授权、分别立案审理,致使官司无法打下去。虽然原告对此不无微词,但是法院这样做有其道理。 有媒体人感叹维权成本高于侵权成本。是的,按照主管部门在上世纪末所规定的稿酬标准,原创作品(即首次发表)每千字最高才100元,转载付酬还要打一个大折扣。譬如认定被侵权使用的作品1000篇,平均每篇赔偿300~400元,也不过30~40万元。这无论对被侵权的媒体还是实施侵权的客户端,都只是区区而已。 而维权成本,不光是货币成本,还有人力成本,所获赔偿就是这么点,这划得来吗? 既要制止侵权,也要注意合作 在笔者看来,在知识产权的家族里,新闻媒体的著作权属于小微一族。新闻媒体的内容,比起其他各类鸿篇巨著和影视大片来,虽然为公众更加急需和更高关注,含有重大公共利益,但短小、快速、易碎、即逝,货币价值屈指可计。 新闻媒体从来就不是单纯以销售内容获利,而是人们熟知的“两次销售”。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影响力带来的无形利益远远大于新闻作品的著作权收入。 移动互联网以及“聚合信息客户端”的兴起,更加提升了用户在传播中的主体地位,意味着网络传播登上一个新台阶。处于开创初期的“信息客户端”,犹如“原始积累”,多数坚持依法同其他网站和自媒体签约使用后者内容,但也有的会“打擦边球”,侵吞了别人的权益。 对“客户端”要健全运营制度,依法制止和制裁它的侵权行为,同时也要利用和发展它的新型技术和新的传播方式。传统媒体更應該注意与它们的合作,利用它们已经形成的用户平台优势,创建传统媒体、各类新媒体和用户的共赢局面。
全文于6月15日定稿,全文网络首发钛媒体 作者:魏永征 整理:iprdaily 黄坤
【延展阅读】
欧盟法院在英国方面法院申请查审 Meltwater在抓取各大新闻源而涉嫌侵权的案例之后,也表示「用户在网络上浏览正常的内容不属于侵权。」
也即潜台词是新闻聚合类应用功能并不涉及侵权。 去年3月,美国新闻机构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AP)诉Meltwater侵犯该机构的内容版权。Meltwater像付费用户提供追踪与自己有关的新闻消息的服务,一般来说会显示出文章的新闻摘要和一小段全文节选。 美国纽约市地方法院判Meltwater侵犯了美联社版权,而Meltwater称将继续上诉。后来,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共同开展业务。 Meltwater在英国同时也受到了类似起诉,而英国地方法院认为Meltwater这种新闻内容聚合式的服务并不属于侵权,因为他们「实在不认为在网上用合法的技术手段和方式浏览合法的内容是违法的」。不过英国法院表示将寻求欧盟法院的意见,而这已经是去年4月的事了。 而时间过去一年多了,欧盟法院终于取得了和英国最高法院一致的意见,认为用户阅读Meltwater这样的新闻内容聚合服务不属于侵权行为,并且 Meltwater 不需要特定的新闻牌照授权。 而这个消息在今天对于国内的一个案例有着特别的意义:国内新闻聚合服务「今日头条」日前宣布获得1亿美元C轮风投融资,公司估值高达5亿美元,红杉资本领投,微博跟投。 而紧接着,今日头条的融资新闻犹如一颗石头,落在平静的传统媒体和网媒的湖面,激起了波浪。先是有网媒原因所谓「传闻」声称各大媒体将会联合起来向今日头条索取巨额版权费,言下之意今日头条借用通过向用户推送从网络上搬运来的内容来获取流量进行变现,是侵犯版权的行为。 而今日头条方面公开回应,自己属于「链接搜索」的方式,而非「复制粘贴」,并且目前只和网媒合作,遵守搜索引擎robots协议,并不存在侵权问题。 昨天新京报的一篇社论更是令人搞不清情况。新京报方面声称今日头条靠搬运别人的内容而获得商业利益,整个过程即便穿上「技术创新」的外衣,也属于作恶式创新。同时,新京报还公开抨击红杉资本支持这样的「创新」,也属于作恶行为。 新京报方面公开声称今日头条的内容搬运是在内容生产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的,而今日头条的开发商字节跳动科技公司 CEO 张一鸣则向新浪网表示,他们跟新京报方面此前一直是有沟通存在,直到新京报社论发出之前,才突然接到通知终止合作沟通。 对此事件,业内知识产权律师表示今日头条的回应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法律风险目前尚不好界定,不过至少今日头条已经和多数媒体进行了合作,能够将这种商业模式的风险尽量降低。 尽管中外法律系统不同,且今日头条的内容呈现方式和 Meltwater 也有所不同,但欧盟法院的意见,给今日头条所谓侵权事件提供了一定的处理方式的借鉴:用技术上合法的方式来呈现内容,并且提前和内容生产方进行合作协议的敲定,是不违法,且值得鼓励的。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新京报社论中的观点,究其根本,是由于目前今日头条商业模式中的广告变现分成规则不均而导致的。 作为新闻内容聚合领域的优秀国内科技创业公司,字节跳动获得国内外投资机构和相关业务领域公司的青睐,属于科技创投领域内非常正常的现象。在新闻媒体这一传统产业领域的转型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非常多的案例,证明传统纸媒已经不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内容生产和传播。 在国内外,已经有很多传统媒体(电视、报纸和电台)已经向移动互联网转型发展,将产出内容通过类似今日头条使用的算法,进行较精准的推荐和推送,对于传统媒体的内容传播效果会有较大的提升。或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现在通过内容变现,和存活下去相比较起来,真的没那么重要了。
来源:创见网 整理:iprdaily 网站:http://www.iprdaily.cn/
IPRdaily作为业内新锐知识产权科技媒体,我们报道国内外最新知识产权产业动态,最新创业公司模式及知识产权部分分析,并为创业者、权利人和从业者提供产业服务。 “IPRdaily”是全球视野的知识产权科技媒体,由一群长期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信徒建立,我们中有资深媒体人,有投资者,有观察者,有代理人,有律师、有IPR风险控制专家,还有创业者。我们将客观敏锐地记录、述评、传播、分享知识产权行业的每一天。
微信订阅号: “IPRdaily” IPRdaily|读懂知识产权&未来 ------------------------------------------ 版权声明: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