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不代表IPRdaily立场#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一丰龚先生 发明与专利
原标题:专利授权率,是个什么梗?包授权怎么看?
IPRdaily导读:专利授权率,是一些撰写人员或者中介机构向客户宣传的指标,也是一些客户用来衡量专利事务所或者服务机构专利人员水平的一个无形标准。很多时候,并不能反映出专利代理人或者服务机构的真实水平,并不具有参考价值。那又如何来衡量专利从业者的服务质量或者获得较高的专利授权概率呢?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专利授权率,是一些撰写人员或者中介机构向客户宣传的指标,也是一些客户用来衡量专利事务所或者服务机构专利人员水平的一个无形标准。一旦说某某做专利,授权率能很高时候,客户往往会优先考虑他们。
另外,在较多的形容专利授权难的时候,一些机构或者服务者往往会说最近专利授权率很低,给人以专利少了、授权难了的感觉。但专利授权率,究竟是一个什么梗?很多人并不能完全说明白,甚至将前段时间专利管理部门公布的专利审查完结率,当成了专利授权率,而闹出了发明专利授权率仅仅百分之十几的笑话。
实际上,专利授权率这个指标,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却能忽悠人的指标,在很多时候,并不能反映出专利代理人或者服务机构的真实水平,并不具有参考价值,理由有至少以下几个:
1、专利授权率计算无法提供标准公式、计算的基数不确定:
专利授权率怎么计算?很多时候,就是按照专利授权的数量,与专利申请的数量作为基数,两者相除后,获得的一个百分比。这里至少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专利因为申请到授权,存在时间差,一年前申请的专利,可能刚刚授权,但一年来申请的专利,很多是没有公开的,除了网上公开的一些专利(比如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不授权是不公开,就造成这个计算基数是无法统计的,即使只统计发明专利,其公开的时间段和授权的数目也没有对等性。授权专利的数目,往往是几年前投入的专利,但需要计算的标准数目,却是几个月公开的,尽管实用新型授权时间短,但申请了多少,并不知道,无法查询。
2、授权率高或者低就能反映出专利服务的水平吗:
很多人认为,专利授权率高,其专利服务水平肯定比较高;反之,技术肯定不行。实际上,这种理解,是相当片面的。如上所述,专利授权率计算方式和标准本身不确定,即使采用客户自己申请了多少,然后授权这种计算,也是无法衡量出专利服务水平的高低的。
这个很好理解,比如,某某公司正好申请了一个或者两个发明专利,结果都授权了,授权率100%。而另外一个公司,申请了30来件发明专利,授权了15件,授权率仅仅50%。你能从专利授权率角度说专利服务水平问题吗?实际上,数量太少的样本量,基本没有可比性。
此外,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往往是客户提供材料,事务所进行检索和处理,其涉及到多项服务,并非仅仅通过授权率能衡量出专利本身的水平和人员的素质问题。当然,也有些从业者鼓励包设计、包授权的服务,并以过去获得了多少证书、鼓吹获得了多少授权作为资本。这种说辞,具有很大迷惑性。
3、专利包授权背后的逻辑和思路
最近专利包授权的服务比较多,无论是发明专利,还是实用新型专利,很多服务者都提出了相关服务。这种服务,对客户来说,很省事,谁都希望出了钱,就能获得包票。
但是,专利审查往往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多技术问题或者审查方式,也是与时俱进,也就是人为的因素还是有的。因此,按照过去的易于授权的方式或者领域去撰写,特别是进行设计的时候,可能在几年后审查时候,就会被纳入另外一种审查模式,这是专利审查存在的不确定风险。
此外,专利包授权,很多机构往往采用申请多件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可能增加授权的概率,但会增加事务所成本。因此,在客户考虑包授权方式时候,是有必要考虑费用的。如果费用过低,对专利设计者或者服务机构,可能连成本都不够,人家没有利润的时候,你想结果会怎么样呢?风险大大增加。
既然专利授权率不容易计算,且存在基数问题,且包授权存在不确定风险,那又如何来衡量专利从业者的服务质量或者获得较高的专利授权概率呢?小编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专利从业者服务的水平,特别是技术水平:
一些客户往往接触到的只是服务机构的业务员,他们往往采用格式化宣传方式,就容易迷惑到一些不懂的人。这时候,就需要客户多问问一些专业的问题,从业务员口中甚至从其背后的操作方式,甚至技术人员的设计思路中,大致获得一些信息,然后多方对比,进行选择。
另外,需要结合对方提供资料,并考察其人员的稳定性,特别是需要考察其公司过去的一些情况,这样才更容易便于选择。显然,多年的存续的公司,其可信度往往大于新成立的公司;资质老的业务员,技术服务态度好的业务员,往往也更加能给予人信任感,这些并非专利授权率这个简单的指标能衡量了。
2、熟人推荐或者介绍模式
如果有人来推荐,往往更容易增强对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的了解。一般直接客户不容易接触到,毕竟需求专利往往也比较单一。但如果是具有连带关系的服务机构,在分段分工作业时候,还是很有必要去多了解多分析,特别是能遇到熟人介绍,还是很有必要的。
虽然专利授权率这个指标变动性很多,但从专利从业的年数、申报数量以及驳回情况,是能大致参考的。另外,在熟人推荐情况下,对对方人员素质的了解,和技术的把握能力,也是有必要进行考察,必要时还涉及到公司层面的人员配置,特别是一些不大的公司里面,老板的从业方式和从业背景,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比如对方是技术出身,还是业务出身,两者差异是很大的,特别是在对待后续服务上,专业和服务方式不同,取得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在专利授权层面,技术往往重要于服务,但后续服务根本上,单单有技术,往往也存在不确定因素。
这里特别是涉及到人员的稳定性问题,毕竟一个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或者驳回,两年时间是少不了的,中间一旦出现审查意见,如果人员变动太大,也许中途就夭折了。这时候,公司老板,如果你能知道,就能省很多事情。有很多误解,就发生在业务员或者技术员离职的情况。这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专利行业,本质上还是服务业,服务业就是为人服务,这时候,如果过于虚假,往往得不偿失。此外,采用一些指标化的东西来衡量,有时候就会失效,特别是采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衡量方式,更容易误导人。特别是,在诸多机构提出了诸多包授权服务,比如发明专利包授权。
——发明专利包授权,大致意思就是发明专利申请后,能确保拿到证书。正是这种100%,让很多需求者十分高兴,认为只要出钱,就必然能在一年或者两年后获得所需要的证书,从而在升学、职称、落户或者项目中获得加分,或者是技术上获得保护。
——发明专利包授权,让这些需求者高兴的同时,也让一些机构十分高兴,那就是,先收钱,然后两三年后,再给客户这种或者那种理由,甚至玩起失踪。正是市场催生了这个包授权业务,很多机构也顺势而为。当然,这种玩失踪的人的做法为同行或者需求者所不耻,也注定需要找信得过的人合作才行。
——发明专利包授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当前审查制度的挑战,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因为发明专利目前的授权率,整体维持在40%左右。发明专利因为需要经过实质审查,需要在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检索,其创造性、新颖性要求较高,促使发明授权成为一种概率事件,也催生了发明包授权业务。
正是因为发明专利授权是一种概率事件,有些机构因为技术成熟,授权率相对较高,有些则相对较低。尽管存在这些不确定因素,也存在一些幌子机构或个人,实践操作中,发明专利包授权,如果属于风险代理,还是可以尝试的。这种方式就是,前期支付一部分费用,授权后支付一部分费用,不授权则进行部分退款处理。一方面,发明专利的撰写要求比较高,如果对方一分钱不收,授权后付款,这种方式作为研发者,也存在收不到款的风险;另一方面,发明专利授权尽管是概率事件,但研发者经验丰富,一些检索到位,创新性足够,能力足够强,授权率还是能维持较高的,这种希望还是值得多收费的。特别是,在多申报几件基础上,总有能命中的因素。如果技术创造性足够强,这方面的概率就更高了。
当然,发明专利包授权,并非任何人或者机构可以操作,而很多刚刚毕业或者参与专利撰写工作者,为了吸引客户,往往打出发明专利包授权的旗号,或者自称拥有多少博士,甚至称有关系能搞定发明包授权,这些都只不过是为了吸引客户,然后,一步一步地谈条件;甚至利用发明专利审查时间长进行费用诈骗。实际上,也有些从业丰富的专利工作者,通过多年答复审查意见,或者是自身专业背景较强,通过一定的检索和分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方式,在发明包授权方面,还是大有作为的。
因此,建议发明人在现在发明专利包授权方面,先了解了解对方的情况,是否干了不到两年就来搞发明包授权,殊不知,一个发明从申请和答复授权,至少两年时间,那种加快处理不在此列。
目前专利的撰写,很多是企业提供资料,代理人予以完善,或者是研发者自己来从事材料组织工作,提出所谓一条龙服务。对于发明专利的投入,有些企业有自己的研发队伍,所以能够提供合适的交底材料,作为专利工作者,其任务主要是检索和分析材料,并提出适应性的建议,这种所谓的根据交底材料撰写发明,专利工作者更多的不过是专利格式的转换,技术问题还是需要企业完成,以至于一些企业或者申请人感觉,撰写人员不过是换了一下格式而已。对于相关技术问题,还是自己完成。其实,是看不见专利工作者背后的工作,以为专利工作者是万能的,是对专利申请本身存在偏差所致。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所谓的发明编材料,就是一些创意通过检索后,采用合适的方式撰写和申报。这种方式,在缺乏研发力量的背后,被大量采用。而编专利,更多的就是为了授权,为了所谓证书,在当前市场中,存在很大需求,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所以无论是企业提供交底书,还是专利工作者直接参与编写专利材料,发明专利包授权,都是一种趋势,也是对工作人员水平的考核。虽然发明时间长,但是,对于长期从业者来讲,不经风雨怎见彩虹,而对于企业或者申请人而言,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采用发明专利包授权的风险代理,则是最好的方式。一方面,基本的劳务费付给对方,至于是多少,可以双方约定;另一方面,一旦获得授权,则给予更多的奖励和报酬,如此,也能激发对方的激情。
发明专利包授权,让人欢喜让人忧。只要双方做好必要的约束工作,采用合适的付款方式,并进行跟踪,在多做了解的基础上,供需合作,是完全可以获得满意效果的。当前,技术发展迅速,新的创意和技术穷出不穷,作为创新体现的重要载体的专利技术,也需要我们跟上时代,探讨更多的合作模式,实现共赢。如果你有好的建议或者想法,欢迎来留言探讨哦。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一丰龚先生 发明与专利
编辑:IPRdaily王颖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郑重声明:IPRdaily本平台刊登/转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论证其描述,IPRdaily不负责其真实性。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成立于2014年,是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媒体+产业服务平台,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人,用户汇聚了中国、美国、德国、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成长型科技企业IP高管、研发人员、法务、政府机构、律所、事务所、科研院校等全球近100多万产业用户(国内70万+海外30万);同时拥有近百万条高质量的技术资源+专利资源,通过媒体构建全球知识产权资产信息第一入口。2016年获启赋资本领投和天使汇跟投的Pre-A轮融资。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