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专利类型版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不代表IPRdaily立场#
原标题:企业专利分类分级管理漫谈
专利管理是企业专利工作的基础,是科学、高效地开展创造、运用和保护工作的前提,是提升企业专利竞争力的关键。随着企业专利数量的增多和专利工作的深入,专利分类分级管理逐渐受到重视,这项工作是专利申请、维护等基础管理工作的升级,也是主动开展运用和保护工作的要求。
什么是专利的分类分级
分类管理是一种在资料、文档管理中应用广泛,很基础和很常见的管理方式。如在知识产权维度下,专利、商标、版权的分类管理;在专利维度下,按照不同申请国家、不同专利类型的分类管理。再进一步地,还可以按照专利的技术领域、对应产品、产出部门等各种属性特征进行更精细的分类,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如规定不同的责任主体、设定不同的工作目标、采用不同的工作流程等等。精细的分类管理不仅限于资料、文档的管理,而且是对专利全生命周期中各环节的差异化管理,一部分工作会与分级管理相互交叉,或者说将分类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分级的一种方式和一个步骤。
分级管理相对分类管理更为复杂和精细,是根据专利的价值对专利进行分级,进而决定资源投入等级、管理流程、运营模式等等。分级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专利管理的效率,降低专利管理的成本,优化企业的专利资产,核心在于专利价值的评价和分级标准的制定。
什么企业需要进行专利分类分级管理
在《GB/T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中,对分类分级有如下的要求:
建立知识产权分类管理档案,进行日常维护;
有条件的企业可对知识产权进行分级管理。
可见,标准制定者认为分类管理相对简单,适用于全部企业,分级管理更为复杂,可以在企业具备一定条件后开展。
的确,分类管理简单易行,尤其是初步的分类,管理成本较低,工作效率提升明显,所有企业均应开展。对于精细化的分类和分级管理,受到分类体系和分级标准的科学性、专利价值评价的质量、不同级别管理模式和内容的设置是否合理、运营保护中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影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工作难度较大、成本较高,而且对于单件专利而言工作效率和效果的提升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开展分级管理的企业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开展分级管理的需求明显
这种需求可能来源于几个方面,一是专利管理效率、质量提高的要求;二是企业内生的提高专利竞争力的要求;三是来自外部的专利风险成本的提高。通俗来讲,即企业愿意为专利分级管理投入成本,也愿意承担获得收益的时间成本,以便降低来自市场的专利纠纷的风险成本。
2. 专利数量达到一定规模
专利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一方面会催生提高专利管理效率和质量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分级管理对单件专利效果不确定性的影响。
3. 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具备一定的基础
分级管理不是目的,仅是提高企业专利竞争力的一种手段,需要通过作用于创造、运用和保护环节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因此需要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具备一定的基础,才能使分级管理发挥作用。
如何进行专利的分类分级
分类分级管理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管理基础、经营发展目标等各方面情况进行个性化地规划,在此仅简单介绍共性的工作流程。
1、分类管理
资料、文档的分类管理比较基础和简单,不再赘述。精细化的分类管理是进一步挖掘专利的自身特征,对其进行分类。一般地,根据专利对应的产品、技术进行分类比较有代表性,对后续开展不同方式的管理意义也较为明显。这种方式需要先建立产品和技术的多层级分类体系,根据行业特点的不同,分类体系可以按照产品和技术分别建立,也可以合并建立。分类体系既要覆盖企业当前的产品和技术现状,也要从产业链、技术链的上下游关系、技术发展的前瞻性等角度进行一定的拓展。
2、分级管理
分级管理首先需要设定不同的专利级别,参考所采取的专利价值评价方法确定定级标准,再根据专利价值评价的结果划分专利的级别。
专利的级别以三至五级为宜,级别过多会增加管理的复杂性,降低效率,级别过少则不能有效显示出不同级别管理方式、内容的差异化。如,日立公司将专利分为A-E五个级别,其中A级为战略性专利(strategicpatent),指那些基础的、必要的发明,原则上在将来的技术和产品上不容易被规避;同时,应该是处于前沿领域的技术和发明,而且应该在技术上能够实施。E级为推迟申请专利(defferd patent applications),指容易被其他公司规避的技术,而且与现有技术相比区别不大。[1]广州电网公司将专利分为四级,最高级为核心专利,最低级为低价值专利,但级别的定义在本质上与日立公司的定义基本相同。[2]
定级标准的表述方式和选择的评价方法息息相关,整体上可以从各级别的占比进行把控,如核心/战略级别在10%左右。评价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定性评价一般针对单个指标进行,定量评价一般会建立指标体系,通过赋予权重获得综合评价分数。针对定性评价的定级标准首先确定考察哪些指标,其次确定各指标间的逻辑关系,如全部符合、单个否定或按一定逻辑顺序筛选。针对定量评价的定级标准一般体现为分数,更为科学地,可以针对指标体系的不同维度设定分数,即某个维度达到或低于某个分数时,专利应划入哪个级别。
在实践中,还可以采取动态跟踪管理的方式,即从专利提案开始,通过在审查、授权、无效和诉讼等不同节点的多次评价和定级,通过发明人、技术专家、专利工程师的多方参与,使一件专利的评价结果更准确,定级更具科学性。
企业专利分类分级管理的内容
如前所述,分类分级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分类分级之后就是对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专利进行差异化管理。这种差异化管理应当贯穿于专利的全生命周期中,即从提案/申请提交阶段、审查阶段、至授权后的维护,当然也包括无效诉讼、许可转让类运营活动等特殊节点。
由提案/申请提交至授权后的维护是一件专利的法定程序(有可能提前终止),可以对不同级别的专利在操作流程和实体要求两方面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操作流程方面,不同级别的专利可以设定不同的工作流程,如高级别专利应包括专利检索环节,低级别专利可以减少质量审核次数或降低审核人员的级别。实体要求方面,不同级别的专利可以对具体工作设定不同的内容和标准,如高级别专利在选择代理机构时应考虑机构的整体水平、代理人的专业匹配性,需要由技术专家对撰写文本进行质量审核,低级别专利交底书的内容可以适当简化,权利要求的数量要求可以适当降低。
专利无效时常和侵权诉讼相伴而来,其中既有主动发起,也有被动应战。对于主动发起来讲,必须做到准确筛选哪些专利可能遭到了竞争对手的侵犯、识别哪些专利经得起无效程序的考验。可以通过分类分级管理为专利添加标签,如对核心专利开展初步识别专利侵权对象的检索,对可能被侵犯的专利进行稳定性评价。当专利被提起无效,需要被动应战时,可以针对涉案专利的不同级别采取不同的响应措施,进行不同程度的资源投入。
在开展主动的运营活动时,如许可、转让、质押等,应当设定哪些类别和级别的专利可以许可或者转让,并进一步细分许可的类型,独占、排他或者普通许可。一般地,核心级别的专利不考虑转让,能否许可也应根据市场竞争情况慎重考虑,其他级别的应用型专利则可以考虑通过普通许可的方式扩大市场整体规模。
小结
企业开展专利分类分级管理,是企业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型,是从简单的流程和文档管理向以价值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升级的必由之路。建立企业自身的分类分级标准和管理体系,才能对逐渐增多的专利进行更高效的管理,才能通过专利管理为应对潜在的专利风险提前做好准备,才能通过专利管理挖掘、发现高价值的专利,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专利竞争力,提升专利工作对企业发展经营的助推作用。
注释:
[1]从日立公司专利管理看专利分级,http://www.sohu.com/a/162472336_740044
[2]刘剑锋,肖小清,向谆.企业专利价值分级管理方法研究.中国知识产权杂志.2018(10)
来源:康信知识产权微信平台
作者:刘铖 李慧
编辑:IPRdaily赵珍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推荐阅读(点击图文,阅读全文)
开年重磅!寻找40位40岁以下企业知识产权精英(40 Under 40)
“投稿”请投邮箱“iprdaily@163.com”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成立于2014年,是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媒体+产业服务平台,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人,用户汇聚了中国、美国、德国、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成长型科技企业IP高管、研发人员、法务、政府机构、律所、事务所、科研院校等全球近50多万产业用户(国内25万+海外30万);同时拥有近百万条高质量的技术资源+专利资源,通过媒体构建全球知识产权资产信息第一入口。2016年获启赋资本领投和天使汇跟投的Pre-A轮融资。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康信知识产权微信平台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