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我们已发送验证链接到您的邮箱,请查收并验证
没收到验证邮件?请确认邮箱是否正确或 重新发送邮件
确定
产业行业法院投稿诉讼招聘TOP100政策国际视野人物许可交易深度专题活动湾区IP动态职场商标Oversea晨报董图公司审查员说法官说首席知识产权官G40领袖机构企业专利律所

商标被动使用认定的评析

机构
知识产权界6年前
商标被动使用认定的评析

商标被动使用认定的评析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不代表IPRdaily立场#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姜莹丽  兰台所知产团队律师
原标题:商标被动使用认定之评析


我国商标法虽然采取在先注册制度,但是商标真正的价值在于“使用”,随着信息高速的交互与交通日益发达,商标使用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无论是民众对特有商品或服务的俗称,抑或是代购及海淘产业将海外品牌引进境内消费者的视野,商标知名度的扩散在某种程度上越来越脱离原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而是借助外部力量发展壮大。那么在此情况下,这种使用方式是否可以构成商标的使用行为呢?


商标被动使用的形式及争议


以往商标使用行为通常是符合我国《商标法》在第四十八条规定的行为,“是指将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或者将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用于识别商品来源的行为。”即权利人主动地采用上述形式使用商标,称为商标的“主动使用”。[1]


但是近年来,出现越来越多这样的现象,即除享有商标使用权人以外的社会公众以及媒体对已注册商标俗称的宣传报道使用,进而产生区分不同商品来源、保证产品质量的实际效果行为;[2]以及社会公众对尚未在入驻中国的品牌,通过代购或者海淘的方式,使得该未在中国注册的商标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这种使用属于商标的“被动使用”。


商标俗称被社会公众或者媒体报道而被动使用的模式下,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身并未对商标俗称进行主动的投入,但却获得了甚至远高于本商标的推广效果,若将商标俗称这个社会公众集体的智慧结晶授权予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那么对于在先申请该商标俗称并进行主动使用的第三人而言,从形式正义的角度而言实有不公。


而海淘代购等行为,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的目标地域并不是中国,也没有主动推广使用,但却获得消费者的对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认知,在此条件下,如果将该境外商标授予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将违背商标法的地域性原则。


司法实践对被动使用态度之转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商标权人自行使用、许可他人使用以及其他不违背商标权人意志的使用,均可认定属于实际使用的行为。”如果说被动使用不违背商标权人意志,是否可以认定为实际使用,对此法律也未明确规定。


我国司法实践中对“被动使用”的态度,最初采取的是直接否定,从“伟哥”[3]案到“索爱”[4]案,法院认为标识其受法律保护的前提是,对该标识主张权利的人必须有主动实际使用该标识的行为,且该标识已能够识别其商品来源。到后来的“广本”[5]案“路虎”[6]案中,法院虽然没有明确强调被动使用这一概念,但是基于“标识己被社会公众认可并使用”、“具备了商标的作用”、“实际使用效果及影响及于商家”等事实,推导出其实质等同于商家的使用;[7]直到广云贡饼案的判决中,法院认为,某一标志能否成为商标,不在于商标权人对该标志是“主动使用”还是“被动使用”,关键是生产者与其产品之间以该标志为媒介的特定联系是否已经建立。[8]可见我国司法实践中对被动使用认定从“制造商激励”理论[9]转变为“消费者保护”理论[10],对于被动使用的认定是一种极其例外的情况。


在美国,商标法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也积累了一系列涉及未注册商标公众使用的判例。这些判例包括Coca-Cola)诉Koke Co. of Am.案,Bunny Club案 Volkswagenwerk Aktiengesellschaft诉Hoffman案、“BIG  BLUE”案等,这些判例所形成的规则被称为“公众使用规则(Public Use Rule或Public Use Doctrine)”即:主张即使商标持有人未使用商标昵称,若不反对公众使用,其在商标昵称上的权利便应获得保护。[11]


但是被动使用虽然在司法实践中被认可,但其适用需具备相应的条件,不能普遍适用。


商标被动使用并阻却他人的条件严苛


美国商标法通过上述判例进一步明确了公众使用规则的使用条件,(一)除在先的标识的公众使用外,若商标持有人“类似使用(analogous use)”了该标识,便应享有排除他人使用该标识的权利。第二,仅依靠在先的标识的公众使用,但商品或服务经营者没有任何使用时,应考察公众使用的目的,若标识公众使用的目的是给该商品或服务经营者带来与其该标识相关的利润,商品或服务经营者应享有排除他人使用该标识的权利。[12]


根据我国的相关判例,笔者认为对于被动使用是否构成在先使用至少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被动使用的标识与特定商品和服务以及其提供者三者之间已经具有紧密的,唯一的对应关系,这是被动使用被认可的核心要件;一个市场经营者经过长期的经营活动,媒体报道(被动使用)的标识已经与其提供商品和服务产生特定联系,即使该标识其并没有主动使用过,依然应认为构成商标使用。被动使用在先,也形成了特定的对应关系,则可以对抗在先申请商标。如果不能产生与特定商品和服务以及其提供者三者之间已经唯一的对应关系,说明其并未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其实际使用的效果带来的商誉也未影响到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在此情况下被动使用不应被认可,也不能对抗在先申请的商标。


其次,被动使用形式多,数量广。如果仅有媒体报道或者消费者的口耳相传作为使用证据,则需考虑受众群体大小,越知名的媒体,认可度应越高,除此之外还需要看报道或者消费者传播的内容侧重于商业宣传还是事实评论,越偏向于商业宣传性认可度应越高,越偏向于事实评论认可度越低;报道媒体的类型越多,消费者数量越多,认可度应越高,类型越少数量越低,认可度应越低。


再次,被动使用的行为应当发生在中国境内。商标权利具有地域性,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依照本国或本地区的商标法律规定所授予的商标权,仅在该国或该地区有效,也就是说媒体应当是在中国大陆境内的媒体,而对于仅通过代购事实作为商标使用证据的,如果境外标识虽然在他国具有很高知名度,但是没有进入中国市场,依然不能认可这样的知名度,不能给予过强的保护。但是,也不能过于刻板的理解地域性,对于进入中国的市场的外国商业标识,可以参考国外知名因素,降低使用证据的要求。


最后,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对于被动使用商标的与其之间的指代关系明确表示认可和同意。由于商标权益为私权,基于私法自治、私权处分的原则,商标权人当然也享有放弃该权益的自由。若商品或服务经营者人曾明确表示对有关特定联系的建立不能接受,其被动使用行为不能阻却他人的注册。


法律的滞后性是其固有属性,商标的被动使用虽然没有被法律明文规定,但是其是否可以被认可不是是与非的问题,而需要满足多个条件,考量多种因素才能综合判断。注册商标仅能说明其为该商标所有权人,并不能产生真正商标专有权意义上的价值,而通过使用给商标带来的价值则需要智慧地平衡已经建立的社会公共秩序以及公众对商标法的预期。



注释:

[1]刘孟斌,宁崇怡.论《商标法》第三十一条在商标“被动使用”问题上的适用[J].电子知识产权,2014(04):84-87.
[2]涂龙文. 论商标被动使用下的利益保护问题[D].江西财经大学,2014.
[3](2009)民申字第313号最高人民发运行政判决书
[4](2010)知行字第48号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
[5] (2013)行提字第23号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
[6] (2011)高行终字第1151号
[7] 谢林良. 商标被动使用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6.
[8](2013)知行字第40号最高人民法院判决书
[9]商标法对注册商标提供的商标专用权的保护,以及对未注册商标提供的在先使用权益的保护,均是为了保护商标权人努力建立起来的此种联系不被他人所破坏或损害;
[10]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则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对市场中存在的此种联系的信赖。
[11]董笃笃.论商标法中的“公众使用规则”——以吉利“陸虎”商标争议案为例[J].知识产权,2013(01):44-47+61.
[12]董笃笃.论商标法中的“公众使用规则”——以吉利“陸虎”商标争议案为例[J].知识产权,2013(01):44-47+61.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姜莹丽  兰台所知产团队律师
编辑:IPRdaily赵珍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投稿”请投邮箱“iprdaily@163.com”


商标被动使用认定的评析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成立于2014年,是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媒体+产业服务平台,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人,用户汇聚了中国、美国、德国、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成长型科技企业IP高管、研发人员、法务、政府机构、律所、事务所、科研院校等全球近50多万产业用户(国内25万+海外30万);同时拥有近百万条高质量的技术资源+专利资源,通过媒体构建全球知识产权资产信息第一入口。2016年获启赋资本领投和天使汇跟投的Pre-A轮融资。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IPRdaily.cn 中文网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知识产权界投稿作者
共发表文章721
最近文章
关键词
首席知识产权官 世界知识产权日 美國專利訴訟管理策略 大数据 软件著作权登记 专利商标 商标注册人 人工智能 版权登记代理 如何快速获得美国专利授权? 材料科学 申请注册商标 软件著作权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专利侵权纠纷行政处理 专利预警 知识产权 全球视野 中国商标 版权保护中心 智能硬件 新材料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躲过商标转让的陷阱 航空航天装备 乐天 产业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著作权 电子版权 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中国专利年报 游戏动漫 条例 国际专利 商标 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费用 专利管理 出版管理条例 版权商标 知识产权侵权 商标审查协作中心 法律和政策 企业商标布局 新商标审查「不规范汉字」审理标准 专利机构排名 商标分类 专利检索 申请商标注册 法规 行业 法律常识 设计专利 2016知识产权行业分析 发明专利申请 国家商标总局 电影版权 专利申请 香港知识产权 国防知识产权 国际版权交易 十件 版权 顾问 版权登记 发明专利 亚洲知识产权 版权归属 商标办理 商标申请 美国专利局 ip 共享单车 一带一路商标 融资 驰名商标保护 知识产权工程师 授权 音乐的版权 专利 商标数据 知识产权局 知识产权法 专利小白 商标是什么 商标注册 知识产权网 中超 商标审查 维权 律所 专利代理人 知识产权案例 专利运营 现代产业
本文来自于iprdaily,永久保存地址为http://www.iprdaily.cn/article_21027.html,发布时间为2019-02-23 21:07:57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

    我也说两句
    还可以输入140个字
    我要评论
    回复
    还可以输入 70 个字
    请选择打赏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