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原标题:十五载风华正茂,恰青春砥砺前行--记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成立15周年
中关村,中国科技创新的“名片”。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30年间,历经“电子一条街”、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身份的转变,中关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与经济结合之路,由最初的试验探索阶段逐步成长,迎来了今天的爆发式发展。30年来,作为改革的试验田,中关村收获了数不清的“第一”光环,其中更是有一个称号历经15载,仍为全国“唯一”,这便是“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
建设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是我国在加入WTO后,为更好地适应国际贸易规则并为科技创新提供更高层次的制度保障而实施的重要举措。2002年7月2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主持会议,明确将中关村科技园区列为国家级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北京市政府共同建设。2003年10月27日,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正式挂牌,并新设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负责围绕科技园区、高新企业和专业机构开展全方位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
最密集的科教智力资源、最活跃的创新资源、最丰厚的知识产权资源为中关村的创新制度建设工作提供了最为肥沃的土壤。作为全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国家级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过去的15年里,中关村知识产权工作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运营机制创新等多方面充分利用先行先试政策,大力开展产业实践,营造出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制度环境,培育了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文化,为中关村充分发挥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的龙头带动作用,建设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制度保障。
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企业、地区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知识产权的数量多少、质量高低、保护和运用能力的强弱直接反映和影响着一个经济体的创新能力和经济活力。2003年-2017年,中关村示范园区内企业的年专利申请量相比最初的2650件番了近30倍,暴增至7.3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占比接近六成,远高于国内平均水平。截至2017年底,示范园区内累计共有13000多家企业申请过专利,专利申请量超40万件。在北京,每10件有效发明专利就有6件来自中关村。
2003-2017年中关村专利申请量与专利授权量变化趋势
自2011年起,由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与中关村管委会开始联合实施《中关村知识产权推进计划》,对中关村的知识产权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全面布局。其中,以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为目标,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联合中关村管委会实施了“中关村知识产权领军企业培育计划”。此外,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还从政策、资金、引入专业机构等多个方面支持中关村地区开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帮扶工作,“小而不弱”已成为中关村中小微企业的一大特征。经过多年培育与发展,到2017年底,中关村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已形成老中青完美搭配、大中小梯队完整的格局。共有京东方、小米、百度、联想等9家企业专利年申请量超千件,涌现出独角兽企业70家,这意味着全国近一半的独角兽都生长生活在中关村。
2003-2017年中关村企业申请专利与获得专利授权企业数量变化趋势
联想集团,作为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代表,不仅是中关村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知识产权政策变革的亲历者和受益者。伴随着集团业务的海外收购与整合,联想已在全球布局了超过26000件专利和专利申请,这几年更是将知识产权工作的战略重心由数量积累转移到更高层次的价值驱动、攻防结合上来。
旷视科技是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全球领先地位的新生代“明星”企业。成立伊始,公司的创始团队就非常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能力建设。7年以来,旷视科技在中、美、欧、印等国家和地区提交了1000余件专利申请,参与了19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以及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等知识产权主管单位的帮助下大力加强知识产权在企业投融资和税务筹划等方面的利用能力。因为在知识产权工作方面的杰出表现,公司更是有幸被选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员实践(北京)基地的实践点。
相比于其他行业,医药行业的专利往往是少而精的。康辰药业作为国内少有的创新药研制企业,对专利更是尤为重视。截至2018年10月,康辰药业共申请发明专利累计63项,授权44项。其中,药物“苏灵”相关专利在2013年和2014年分别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和第八届北京发明创新金奖。企业还曾于2009年在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的积极帮助下,以专利质押形式从北京银行获得了500万元贷款,解决了当时发展过程中的燃眉之急,为解决贷款资金使用成本较高的问题,有关部门还为康辰药业提供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支持。
深耕于家用呼吸机行业的怡和嘉业,在产品出海时,曾被海外龙头企业利用337调查、产品撤展、临时禁令等手段在德美等地各种刁难。在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北京商委和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的大力帮助和指导下,怡和嘉业顶住压力,合理利用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并最终成功打入欧美主流市场。
以上这些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和手段来保护和促进自身业务发展的故事在示范园区内的其他高新技术企业身上仍在不断上演着。中关村所拥有的70家独角兽企业中,已有46家进行了专利申请。2017年,有专利申请的独角兽企业的总估值更是其余没有专利申请的企业总估值的3倍多,知识产权对于企业的业绩表现和融资估值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
截至2017年底中关村企业获得中国专利奖情况
示范园区还在全国首创物理聚集与功能聚集“二维一体”的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模式,一方面依托中关村核心区的知识产权和标准化一条街建设,实现知识产权服务业态的物理聚集;另一方面依托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业联盟,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态的功能聚集。随着服务机构整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综合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集聚区内涌现出一批品牌化、规模化、国际化的服务机构。作为首家获准成立的民营专利代理机构,创办于1986年的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就是沐浴着中关村知识产权制度“先行先试”的春风,于2012年果断将国内业务的发展基地设立在中关村的。随着示范园区内业务需求的增长以及创新创业大环境热度的提升,三友公司服务中国市场的人员数量在短短的几年间就从几个人扩张到了2018年的100余人。除了吸引三友这些成立较早的服务机构到中关村落户外,示范园区内知识产权服务的新业态也日渐兴起, “知果果”、“思博”、“来注标”等一批“互联网+”知识产权服务商相继兴起。一系列新型的知识产权服务商,紧跟企业创新发展的形势,提供主动、及时和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大幅加快了企业的发展进程。截至2017年底,中关村示范园区内共有专利代理机构307家,占北京市的61.4%,占全国的16.8%;共有4369名执业专利代理人,占北京市的65.3%,占全国的26.7%。服务资源聚集程度全国领先。
经过十五年的摸索与发展,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逐渐总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并富有特色的知识产权引领创新的“中关村模式”。
一是以知识产权组织体系服务创新。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成立后,在示范园区框架内陆续成立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北京代办处、中国(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驻中关村办事处等单位,以及北京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专利代理人协会等社会组织。示范园区还面向园区企业提供专利“咨询-受理-收费-资助”一站式服务,并充分利用专利优先审查绿色通道、知识产权侵权举报投诉等多种方式,积极落实放管服改革,为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出举措,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对外服务窗口。
二是以知识产权政策体系激励创新。通过制定并实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升创新能力 优化创新环境支持资金管理办法》、《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暂行)》等一系列政策,示范园区对中关村企业在国内外专利布局、专利战略制定、专利创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以及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等多个方面提供全方位的知识产权政策支持,加速释放政策红利,助推企业创新创业快速发展。自2005年中关村设立知识产权相关支持资金以来,已累计向近5000家次的企业和服务机构发放支持资金约5亿元。在此期间,分4批共认定知识产权领军企业和重点示范企业202家次,支持其开展175项专利高端运用项目近3000万元。此外,示范园区还积极开展优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工作,对集慧智佳、康信、路浩、大成律所等57家次中关村优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进行了表彰,给予资金支持1500万元,推动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各分园区也相继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专利商用化、企业专利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知识产权服务业促进等方面出台政策。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已基本形成了一个覆盖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知识产权全链条政策体系,从整体上对提高园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水平和竞争实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三是以知识产权专项试点引领创新。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中关村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先导区、专利质押融资示范区,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试点、专利保险试点、知识产权评议试点、审查员实践基地活动等试点示范工作。通过开展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探索出了“评估+质押”、“评估+质押+担保”、“质押+固定资产抵押”等多种专利质押形式,形成了以“政府引导、市场运行、机制创新、主体共赢”为特点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关村模式”。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中关村)审查员实践基地,累计组织国家局10个审查部门151个团组702名审查员进驻近300家次中关村企业开展实践活动,提供知识产权零距离服务。通过制定并实施中关村知识产权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和中关村双创企业帮扶计划,着力打造一批“专利过千、质量过硬、管理规范、运用科学”的知识产权领军企业,在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方面提供差异化的全方位支持措施。2017年,中关村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联盟建设开始加速,目前已初步构建起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政策为引导,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知识产权价值实现为核心,评估、担保、运营、贷款、保险、投资多种业务模式高度融合的中关村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新生态,聚集各类金融机构和服务机构40余家。成员单位联合推出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担保新产品“智融保”,使“知识”变“资本”成为可能。
四是以知识产权工作体系推动创新。在示范园区的顶层设计方面,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自“十二五”开局以来提出“举全局之力服务中关村”,联合中关村管委会共同实施中关村知识产权推进计划,成立了领导小组。2016年,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和中关村管委会又联合印发了《2016-2018年中关村知识产权推进计划》。三年内,中关村知识产权工作以实施中关村知识产权推进计划为工作主线,以服务园区、服务高新企业、服务知识产权专业机构为工作路径,围绕推进计划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实施了中关村知识产权改革试验工程等7大工程共28项重点举措,不断提升中关村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为培育创新,示范园区还在付诸更多行动:积极搭建中关村一区十六园、服务机构以及创新主体对接平台,举办知识产权沙龙、大讲堂、政策宣讲等系列活动,建立针对企业高层、知识产权经理人、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的三级宣传培训体系,全面提升中关村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先后组织了“337调查的基本策略和应对”、“中关村‘641’产业全球技术路线分析方法和策略”等31期中关村知识产权创新沙龙,举办了“IP与IPO”、“企业知识产权与财税管理”等多期中关村独角兽企业知识产权沙龙。举办了“企业专利维权策略与布局风险防控”等12期中关村知识产权大讲堂,为政府主管部门、园区企业、行业联盟、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搭建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知识产权互动平台。通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培训知识产权相关工作人员上万人次。
时光荏苒,2018年,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迎来了自己十五岁的生日。十五载风华正茂,恰青春砥砺前行。新时代对示范园区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有关领导指出,中关村和“三城一区”作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是原始创新的策源地,是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承载体。要进一步发挥中关村与三城一区知识产权工作的协同,推动知识产权工作与北京创新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形成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强大合力。要把工作重点从“高数量”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服务科技向促进科技文化融合转变,从立足全国向放眼全球转变,将高质量发展理念融入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各个环节。中关村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也指出,知识产权是支撑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要素,下一步将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升知识产权运营运用能力、增强知识产权国际化服务水平、规范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助力北京实现减量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目标,推动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首都“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加速形成。
P.S. 文中所涉各企业、服务机构以及政府相关负责人的采访内容,IPRdaily将在后续2-3周内以专访稿的形式陆续对外发布。此外,我们还会刊登个别知名企业家或学者对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15年发展的看法与观点,欢迎广大读者持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报道。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编辑:IPRdaily赵珍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投稿”请投邮箱“iprdaily@163.com”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成立于2014年,是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媒体+产业服务平台,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人,用户汇聚了中国、美国、德国、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成长型科技企业IP高管、研发人员、法务、政府机构、律所、事务所、科研院校等全球近50多万产业用户(国内25万+海外30万);同时拥有近百万条高质量的技术资源+专利资源,通过媒体构建全球知识产权资产信息第一入口。2016年获启赋资本领投和天使汇跟投的Pre-A轮融资。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IPRdaily.cn 中文网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