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文章不代表IPRdaily立场#
发布: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李悝 湖南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供稿:湖南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原标题:歌曲《离人愁》抄袭了N首歌?从知识产权角度了解一下!
《明日之子》第二季中有个歌曲涉嫌抄袭的事情比较受关注,而且抄袭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别人要抄袭只抄一首,他是抄了好几首歌,充分体现了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精神。目前,网络上各位吃瓜群众义愤填膺,纷纷批判并列出乐谱对比等各种实锤,誓要捍卫原创音乐的尊严。
一、事件回顾
喜欢唱歌并且有关注选秀综艺节目的朋友们应该都有所耳闻,近日选秀节目《明日之子》第二季中有个歌曲涉嫌抄袭的事情比较受关注。事情是这样的,在某音平台上火爆起来并且号称有七亿播放量的当红歌曲《离人愁》的原创作者李袁杰参加了这个选秀节目,可谓是顺风顺水、春风得意啊,按照一贯的剧情走向应该是一路过关斩将,夺取名次,签约发片,开演唱会,传出绯闻……反正就是一路走上人生巅峰。
但是人生的道路往往不会那么一帆风顺,打脸来得就是这么突然、这么热烈。节目中担任 “星推官”的歌手华晨宇现场给这位“原创”音乐人李袁杰出了一道基础乐理知识题,他竟回答不上来,现场突然变得尴尬。另外一位“星推官”李宇春则怀疑 “他的歌曲是怎么写出来的”,网友们也纷纷表示“太失望了”。
其实,早在《离人愁》这部首歌火爆全网的时候,就已经有网友扒出这首歌可能抄袭了《烟花易冷》以及《山外小楼夜听雨》等几首歌:这首歌开头和《烟花易冷》简直一模一样,而副歌部分很像《山外小楼夜听雨》,另外《清明雨上》和《红尘客栈》也能在这首歌里面找到雷同的痕迹。这个人高明的地方就在于别人要抄袭只抄一首,他是抄了好几首歌,充分体现了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精神。目前,网络上各位吃瓜群众义愤填膺,纷纷批判并列出乐谱对比等各种实锤,誓要捍卫原创音乐的尊严。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是原创音乐呢,怎样才算是抄袭呢?为了避免自己哪天爆红的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尴尬与烦恼,让我们一起花几分钟时间来从知识产权的角度了解一下吧。
二、关于音乐著作权
原创音乐,就是指作者自己创作的、非抄袭模仿的音乐类作品。原创音乐的创作者拥有其作品的音乐著作权,即音乐作品的创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音乐作品的表演权、复制权、广播权、网络传输权等财产权和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人身权。
音乐著作权是著作权(也称版权)的一类。我国实行著作权自愿登记制度,著作权是从作品创作完成以后就产生的,不用再进行审批、注册,只要创作一完成就享有权利。但是,如果没有第三方提供的证明性东西,证明权利特别是权利发生质疑的或者权利被侵害的时候,对于维权往往非常不利。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原创音乐作品遭到别人的剽窃甚至被人抢注版权,而此时你又拿不出有效的证据,你再气愤也只能仰天长叹了。
好的东西贼自然爱惦记,特别是当前数字音乐市场正在蓬勃发展,好的音乐作品就是财富。要保护自己权利不受侵犯,就要采取预防侵权措施,最好的办法就是登记注册自己音乐的版权,一来作品得到了法律的保护,二来也便于将后续的市场化推广。主要有以下途径:
1.选择官方指定登记备案机构,比如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各地版权局等。
2.在选择行业协会等第三方平台快速电子数据登记备案,比如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等。
三、音乐抄袭如何判定
据网友们反馈很多歌都存在疑似抄袭,或者我们平时听歌时也会感觉很多歌曲非常相似,那到底相似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抄袭呢?法律上是怎么判定抄袭的呢?
先看看作为一个音乐大国的美国是如何判定的。每年大量的高质量音乐作品使美国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中心,美国版权法和判例法构成的保护体系在保障音乐人合法权益、激励创作、促进音乐市场发展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音乐侵权的主要表现形式为音乐抄袭,即未经许可擅自复制和使用音乐著作权人的作品,因此,对于音乐抄袭的侵权认定是权利人能否获得法律保护的重要前提。美国法律认为,只有当一位音乐家将数量上或质量上相当数量的受版权保护的材料从另一方复制出来时,音乐相似性就达到侵犯版权的程度。对于如何证明存在抄袭,无疑难度很大,美国相关法律规定了接触原则和实质相似性原则。
( 一)接触原则
“接触” 是指被指控方有听到、见过或抄袭著作权人作品的可能性,表现为该著作权人的作品很容易获取。通常情况下,证明“接触”成立有三种方法:
1.直接接触。即被告曾直接接触过该音乐作品,例如参与过音乐制作,接触过相关创作文件等。
2.间接接触。例如,第三方在占有原告的音乐作品时与被告一方存在某种联系。另外,如果该音乐作品在该国音乐排行榜上(例如美国的“公告牌”排行榜)停留时间很长,也可以间接证明被指控方听到、见过或抄袭著作权人作品的可能性较大,“接触”成立。在美国某些判例中,即使被告出版商只是收到过原告作品的复印件,也可能会被法院认定“接触”成立。
3.显著相似。即如果两个作品相互达到能排除合理怀疑的显著相似的程度,即使没有证据证明被指控方有听到、见过或抄袭著作权人作品的可能性,也可认定“接触”成立。不过,判定“显著相似”的标准极其严格,法官极少会采用这种做法。
(二)实质性相似原则
在美国的司法实践中,对于实质性相似的认定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是根据个案的情况对音乐作品的编曲、旋律和节奏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首先,音乐抄袭案件是否具有可诉性应有一定的标准,一般是指有抄袭争议部分在原告作品中所占的比例,该部分在原告作品中的作用和价值也会纳入考虑范围,如果不能满足“量”的要求就不能提起诉讼,但是基于个案的情况互不相同,对“量”的规定并不统一,而是由法官或陪审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其次,当案件进入审判程序进行综合判断时,会采用音乐专家和“普通理性人”分别对音乐是否相似进行判断的方式。
1.双方音乐专家分别从专业人士的角度对音乐的组成要素进行分析,例如,相似的部分是不是在现有的艺术中出现过,以及该部分是否为该音乐类型的常见题材或要素等,对争议部分形成相对客观的意见,再由法官判断两首歌曲是否足够的相似。
2.不具有专业音乐知识的“普通理性人” 的普通听众,一般是指陪审团,在没有被告知两首歌存在争议的情况下,仅凭对两首歌的主观直接感受做出判断。
2015年3月初,曾在2013年红遍全球的神曲《Blurred Lines》(模糊界限)因涉嫌抄袭已故灵魂歌手Marvin Gaye(马文·盖伊)作品《Gotto Give It Up》,被判罚740万美元(约4633 .88万人民币)赔款,成为美国音乐史上版权纠纷中赔款金额最高的案件。
我国司法案例中,音乐作品是否构成抄袭,法院通常也会借鉴美国法律中“接触+实质性相似”的判断原则。在音乐圈中,认定抄袭也有将“8个小节雷同”作为判断音乐作品是否抄袭的标准。这种说法相信很多人都有所听闻,但实际上我国《著作权法》中根本没有类似“8小节雷同即算抄袭”的相关法律,法律中对音乐侵权没有量化的标准,因此类似官司更多的是靠法官的“自由裁定”。原被告的作品是否构成实质性相似,法官不会自行判断,而会委托专业机构(如中国版权研究会版权鉴定专业委员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进行鉴定。
正因为我国没有对音乐抄袭的认定作出具体规定,司法实践中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导致抄袭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国内缺乏对音乐抄袭认定的立法规定,而外国著作权人也因跨国诉讼的庞大成本不愿诉诸法律,导致抄袭者越来越嚣张。著作权侵权纠纷是典型的民事纠纷,属于“民不告,官不理”,即便网上有再多专业或非专业人士扒出“真相”,也无法追究抄袭者的法律责任。比如原花儿乐队主唱大张伟就曾因《喜刷刷》、《化蝶飞》等多次陷入抄袭门。2016年,他改编表演的电音版《爱如潮水》被音乐人梁欢在微博指出抄袭国外知名DJ编曲。这一事件并未进入法庭,抄袭与否也暂无定论。大张伟不仅否认抄袭,声称只是致敬,其粉丝也纷纷为偶像撑腰。
广大人民群众不仅眼睛是雪亮的,耳朵也是极灵敏的,只有源于创作者对世界的感悟、对生活经历的提炼,再加上扎实的专业素养而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才是打动人心并且经久不衰的。
好了,就聊到这里,道理都教会你们了,各位看官以后走红了不要忘了咱啊。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李悝 湖南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供稿:湖南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编辑:IPRdaily赵珍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推荐阅读
“投稿”请投邮箱“iprdaily@163.com”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成立于2014年,是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媒体+产业服务平台,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人,用户汇聚了中国、美国、德国、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成长型科技企业IP高管、研发人员、法务、政府机构、律所、事务所、科研院校等全球近50多万产业用户(国内25万+海外30万);同时拥有近百万条高质量的技术资源+专利资源,通过媒体构建全球知识产权资产信息第一入口。2016年获启赋资本领投和天使汇跟投的Pre-A轮融资。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湖南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