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唐维虎 超凡知识产权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原标题:基于产品-技术结构矩阵的企业专利管理方法
本文列举了采用产品-技术结构矩阵对企业专利进行系统化、数字化管理的几种方式方法进行了浅显地介绍,论述了产品-技术结构矩阵可作为企业专利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将企业专利进行系统化、数字化的管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希望本文能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读者基于此产品-技术结构矩阵的专利管理方式,开展更多的深入应用,以在实际专利管理工作中对专利价值的实现及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粗放式经济发展。随之产生了国家层面的各种问题,例如人口红利消失、资源消耗严重、环境问题突出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将倒逼中国走一条“经济转型之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经济转型将是一条必经之路。因此,为了促进技术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国家层面逐渐加大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力求通过知识产权的强保护刺激技术的创新。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势之下,重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实力,是提升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企业专利管理,作为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一环,则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企业而言,从开展专利工作之初的零星几个专利到发展壮大之后积累的大量专利,如何将专利系统性地、数字化地、分门别类地管理起来,对后期实现专利价值或者提升专利价值显得尤其重要。而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专利管理人员来说,如何从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专利管理方式和制度,是大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和难题。以下,笔者根据自身浅显的经验,谈一谈如何从产品-技术结构矩阵的角度来进行企业专利的系统化和数字化管理。
1、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产品-技术矩阵图表
图1 产品-技术结构矩阵图表示例
例如图1所示,为根据某企业(虚构的)的实际状况建立的产品-技术结构矩阵图表示例。该图表的建立方式主要是从产品和技术两个维度(两个轴)根据企业的实际产品以及实际的核心研发技术而建立。
在产品维度,可以根据企业的研发部门、对外销售的终端产品等因素对企业的产品类别进行划分,实际的划分方法可以根据企业的各种因素而定。每个产品下可能又细分为不同的子产品类别,形成产品-技术结构矩阵的一个轴向。
在技术维度,可以根据企业实际的研发技术路线、技术方向、潜在的技术方向、以及竞争对手的技术方向等因素对技术类别进行划分。相应的,每个技术大类下也可以分为若干个技术子类,形成产品-技术结构矩阵的另一个轴向。
需要说明的是,在建立这个产品-技术结构矩阵图表的时候,务必花时间做到精细、精准,因为这个图表是后期进行专利管理一系列活动的基石,一旦出现错误和误差,之后的工作效果都将打折扣。例如,在建立产品-技术结构矩阵图表之前,可以使用X-mind思维导图分别基于产品和技术两个方向建立完善的产品树和技术树,然后再基于完善的产品树和技术树构建此产品-技术结构矩阵图表。
当然,随着企业研发方向和技术路线的调整以及产品的更新迭代,上述产品-技术矩阵图表也可以随着进行扩展和调整,使得因研发方向、技术路线、产品的更新迭代而产生的新兴类别的专利可以使用这个图表被有效地管理起来。
2、将专利在产品和技术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在建立好产品-技术结构矩阵之后,接下来就可以对企业的专利在产品和技术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归纳到这个产品-技术结构矩阵之中。
在对专利进行产品和技术分类时,包括对已有专利的分类(盘点)以及新申请专利的分类归入。针对已有专利,可以将所有专利从可靠的专利数据库(例如万象云)导出到表格中,在表格中建立产品类别(包括子产品类别)和技术类别(包括技术子类)栏位,然后根据专利内容对每篇专利在产品和技术两个维度进行分类。
对已有专利而言,尤其是中大型企业积累一定数量之后,这个工作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和财力来开展。对于目前绝大多数拥有大量专利的企业来说,一开始并没有对所拥有的专利在产品和技术两个维度进行系统性管理,哪些是核心专利、可用专利、外围专利,是未知的,很难开展后期的专利运营工作。因此,专利盘点的工作则变得尤为迫切。然而,专利盘点工作目前也只能采取人工方式进行,对于动则成千上万的专利数据而言,工作量不可谓不庞大。如此,能够提供产品-技术结构在线分析的专利数据库系统则显得比较有优势。基于这种系统,可自定义设置产品结构树、技术结构树,甚至还可自定义设置其它维度的结构树,例如,申请地、发明人、申请人等。然后将需要分析的专利自动归类到相应的结构树下,最后自动产生需要的报表,极大地方便专利管理人员实现专利的系统化、数字化管理。
对于新申请的专利而言,在专利申请之时,就可以根据专利的技术方案及其对应的产品将这个专利加入现有的表格中进行产品和技术的分类即可。基于此,毋庸置疑的是,在企业开展专利工作的初期,即启用此产品-技术结构矩阵图表对企业的专利进行系统性的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专利管理工作的效率和价值。
3、在产品和技术两个维度进行定期分析汇总,形成报告
在对所有专利从产品及技术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将分析结果展示到之前建立的产品-技术结构矩阵中,形成企业专利的产品-技术分布图表,如以下图2所示(注:图2只是为了说明产品-技术结构矩阵图表的使用的一个示例)。
图2 企业专利的产品-技术分布图表
基于图2所示的图表,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到企业在每个产品维度以及每个技术维度的专利数量分布状况。另外,基于图2的企业专利的产品-技术分布图表,可以定期进行汇总,形成相应的汇总或报告,下面以基于产品维度或技术维度的汇总分析为例进行阐述。
3.1 产品维度的分析汇总
参照以下图3(a)和图3(b)所示,可以在产品维度以及在产品子类的维度对企业专利进行数字化分析汇总,盘点出企业在具体产品或具体产品子类的专利数字化分布状况。此数字化分布状况,可以用于对专利基于产品维度形成相应的专利组合,以利于后期的专利应用,以及可利于对后期基于产品的专利布局策略进行调整。
图3(a) 基于产品维度的数字化汇总
图3(b) 基于应用产品的数字化汇总
3.2 技术维度的分析汇总
参照以下图4所示,可以在技术维度或者在技术子类的维度对企业专利进行数字化分析汇总,盘点出企业在具体技术或具体技术子类的专利数字化分布状况。此数字化分布状况,可以用于对专利基于技术维度形成相应的专利组合,以利于后期的专利应用以及研发及专利布局策略的调整。
图4 基于技术结构的数字化汇总
基于上述的分析汇总示例方法,可助力企业专利管理人员后期的专利管理、布局策略的调整和规划等工作。例如,根据上述的专利数字化分布状况,可以直观地看到企业的专利布局是否围绕到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在进行,以对后期的专利布局策略进行调整和规划(如适当放弃部分跟销售终端产品无关的制造工艺及设备类专利,优化成本管理和控制)。
例如,基于图3(a)的数字化呈现,在周边产品方面具有大量专利,可根据周边产品的市场前景及市场大小,适应性地放弃部分不具市场前景的有关专利。而针对教育产品、应用产品等主要业务领域,可考虑加大研发力度以及完善相关的专利布局。
又例如,基于图4的数字化呈现,在图像识别技术方面,布局了大量的技术,可考虑在这个技术类别结合产品打造若干个专利组合,以方便后期的专利应用。又例如,在其它技术类别具有大量专利,可以进一步分析这部分专利是否是围绕企业未来的研发技术方向、竞争对手的主要研发方向或者仅仅是一些无关的外围专利。如果大部分是外围专利,可以考虑放弃部分没有应用前景的相关专利,进行成本控制,将专利布局的重心调整到语音处理、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技术领域方面。
此外,也可以基于上述图表,与专利布局区域相关联,得出企业专利的地域分布状况,看出企业是否在重要市场地域对核心技术进行了专利布局,从而对专利的地域布局进行适应性调整。
4、总结
本文列举了采用产品-技术结构矩阵对企业专利进行系统化、数字化管理的几种方式方法进行了浅显地介绍,论述了产品-技术结构矩阵可作为企业专利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将企业专利进行系统化、数字化的管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希望本文能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读者基于此产品-技术结构矩阵的专利管理方式,开展更多的深入应用,以在实际专利管理工作中对专利价值的实现及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例如,促进实现专利组合的打造以用于进行后期的专利使用,从而将单一专利的价值通过有效的专利管理在专利组合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唐维虎 超凡知识产权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编辑:IPRdaily 赵珍 / 校对:IPRdaily 纵横君
点击下方“活动推荐”报名参与
“2017GIPC 全球知识产权生态大会”
活动推荐(点击图片或者文字查看详情)
「G40两岸知识产权领袖闭门峰会」「全球知识产权生态大会」即将震撼出击
2017金牌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师挑战赛报名开启!等你来战!(附报名通道)
“投稿”请投邮箱“iprdaily@163.com”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成立于2014年,是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媒体+产业服务平台,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人,用户汇聚了中国、美国、德国、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成长型科技企业IP高管、研发人员、法务、政府机构、律所、事务所、科研院校等全球近50多万产业用户(国内25万+海外30万);同时拥有近百万条高质量的技术资源+专利资源,通过媒体构建全球知识产权资产信息第一入口。2016年获启赋资本领投和天使汇跟投的Pre-A轮融资。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IPRdaily.cn 中文网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