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专利专利专利专利专利专利专利专利专利申请审查员
现在流行一个概念——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以产品经理为业,但产品经理的做事思路与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的生活问题,至少可以做个自己的产品经理。那专利代理人是产品经理吗?
用户说了很多需求,产品经理要把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进而转化为任务,再发动工作中的战友们将任务完成,并持续不断跟踪、维护。产品既可以是有形的实物,也可以是无形的服务。
曾经很多人喜欢抢车位这个游戏,游戏过程中用户考虑的是应该怎样玩才能赚更多钱?怎样最快地买到想要的车?怎么玩最爽……而产品经理可能会思考为什么每个人是4个车位?如果车位多了会怎么样?不同档次的车为什么停车费是一样的?如果高档车停车费高了,会有什么优缺点?车位多了,停车费高了,对好友数量的需求就会降低,这意味着站内用户互动的减少,与商业目标矛盾;如果简单粗暴地试图增加互动,用户又会不高兴,也不行。产品经理要思考的事情没那么简单。
有人说专利代理人的性格吧,去做工程师有点外向,去做销售类的又有点太内向。我们就是技术人员和审查员之间沟通的桥梁,为申请人解决各种专利申请上的问题。所以我们每天不仅要与客户不断沟通,还要不断动脑思考,将发明人的技术转化为纸上的文字,通过法律来保护发明人的权利。
用户考虑的是怎么最快让我的技术获得专利保护?专利代理人考虑的是,申请专利保护是不是最佳的保护方案,是不是技术秘密更有利,申请的时机是不是最适当的,有时候并非越早进行申请越有利。申请保护的范围是不是合适,如果范围过大,以后的无效程序会处于被动局面,如果范围过小,被侵权后的维权将变得较为困难。总之,专利代理人要思考的事情也没那么简单。
产品经理经常被人问:“你手下管几个人?”
“没人啊”
“你不是经理吗?手下没人怎么叫经理?”
专利代理人也经常被问:“你们手上有没有专利要卖”
“没有啊”
“你们不是专利代理吗,手上怎么会没有专利?”
就是这样总是被深深误解,从这一点上行看,专利代理人与产品经理蛮像的。
生活中你是专注于个人享受,还是乐于站在商家的角度看到产品和服务的缺点?比如在电影院看电影时,别人可能专注于吃爆米花看电影,而你可能看到的是座椅为什么不能两个人的手臂同时搭在上边。
与客户沟通时,你更多的是看到客户技术交底书中的不足,尽力与客户协调,积极主动为客户构思更好的申请方法,多多提供技术要点建议?还是客户提出了要求才尽量去满足?
用户需求:用户从自身出发,以为自己的需求就是产品需求,必须要按照我提的需求去做。
产品需求:从用户需求出发,经过产品经理的需求分析,找到用户真正的需求本质,然后转化为产品需求。
有时候用户也不知道自己表达的是否就是真实愿望,作为一个好的产品经理,要结合产品思维去分析用户的真实诉求,抓住产品需求。
VS
客户需求:发明人认为自己的技术应该写成什么样的专利,满足自己技术受保护、评职称、拿奖金等利益。
专利文件需求:从客户需求出发,经过专利代理人的分析与撰写,找到技术要点,转化成满足客户技术保护需求的专利文件。
有时客户并不清楚专利文件为什么要把他的技术改成这么绕口的文字,作为一名好的专利代理人,要结合所了解的知识来为客户进行专利文件的优化。
很多时候产品经理是一个团队里面的沟通核心,要跟开发,设计,测试和其他部门打交道,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避免冲突。还需要与用户沟通需求,要通过不断发问与总结来不断完善用户需求。
专利代理人在内部需要与流程人员、客户维护人员、市场开拓人员、甚至软件维护人员进行沟通,在外部需要与专利审查员、发明人、发明人所在企业的专利管理人员、有时还需要与法官沟通。在这些沟通中与发明人和专利审查员的沟通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在与发明人的沟通中,要善于倾听发明人阐述,积极理解技术方案的实质技术要点,并从专利申请的角度帮助发明人拓展思路,对技术方案进行细化和挖掘。在沟通中,经常会遇到发明人对技术要点的公开有所顾虑的情况,此时就要让发明人理解,只有清楚、完整并合理地公开技术方案的各个细节,才能获得高质量的专利申请文件,并为随后的审查意见答复坚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善于沟通的专利代理人在与专利审查员沟通时,也能够清晰准确表达发明人想要传达的思想,通过合理的争辩帮助发明人获得最有利的保护范围。
如果我们自己管理一家餐厅,而客户与服务员吵起来的时候,我们第一步想的并不应该是抱怨服务员,而是先想着解决问题,把客户的心情平复下来,这是解决问题至上的思维模式。有时候善于精妙的解决问题,反而能够赢得客户的赏识,给你更大的合作平台。
产品经理就是善于发现产品中的问题一个个解决,不断经营产品。
专利代理人也需要把服务当做一种产品努力经营。
很多产品经理是从开发、运营转来的,所以要快速转变思维。
很多专利代理人的前身是技术人员,重新开始一段新的工作旅程首先要转变思维模式,学会站在客户的角度上去看问题。原来是技术出身的你现在要把工程思维转变成撰写专利文件思维,不能再从自己研发技术的角度出发。
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要注重客户需求,开始培养自己的产品思维,即针对客户的需求,用产品的形态来满足用户需求的思维模式。
所谓产品型的思维方式,就是产品经理应该将服务流程化、系统化、规范化,这些服务范畴不是突发奇想亦或者是随意发挥,而是通过经验和合理的分析最终获得的能够满足客户更深层次需求的服务产品。
比如,当客户提出在中国申请专利的时候,作为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型的专利代理人,应该对客户的产品市场现状和前景,客户的技术方案现状和前景等情况进行必要的沟通,调查和检索,为客户提供产品型的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中至少包括该产品的潜在市场的必要专利布局(地域性),其他知识产权方向的保护方案(例如商标、著作权等),现有和潜在竞争对手的申请情况(时效性)等等。
产品经理既然被称为经理,就需要管理。
专利代理人也需要管理,管理什么呢?当然是自己手头上的事了!正确地做事很重要,当被分派了多种案件时,需要将各个案件按照提交时间紧急与否排序,有条不紊地将客户的委托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另外还需要管理自己的知识体系,作为一名专利代理人,也许本身知识体系很丰富,沟通能力也很强。但是当今社会技术更新太快,如果不保持空杯心态,保持一颗常学习的心,则会容易固步自封,脱离了客户的需求。
让产品经理比较头疼的是有的用户在提意见的同时还会说这个产品应该做成什么样子,但是用户提的解决方案往往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的,产品经理需要保持头脑清醒,将需求改成可行的方案,再更好的反馈给用户,就像用户跟福特要一匹更快的马,福特却给了用户一辆车。
同样,专利代理人也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客户们有时会提一些“看似不太合理”的要求,或者在答复审查意见时给了不能得到授权的建议,这时专利代理人们不能全盘听从客户要求,需要运用所学说服客户。
在大公司可能只能接触到产品工作的某一个层面,缺乏对大局的了解和把握,从而成为一颗“螺丝钉”,这时就需要自己寻求突破了。
古代有个著名餐馆有幸花重金请到了御膳房的一名厨子,老板毕恭毕敬地请他做一道拿手菜。
厨子:我不会做菜。
老板:啊?
厨子:我只是御膳房“调料部”的啊。
老板非常失望,转而又想调料也不错啊,很重要,至少能尝尝地道的宫廷味道,于是又毕恭毕敬地说:那烦请大师做一份宫廷特制的调料吧。
厨子:这个我也不会。
老板::啊?
厨子:我只是调料部“青葱组”的。
老板:……转而一想,实在不行就尝个宫廷的葱味吧!
厨子:我也不会做葱的全部……
……
厨子:我是负责切葱的……
作为一名专利代理人,也要避免自己成为审查员与客户间的传话筒,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检索、分析、回答咨询能力,争取早日成为全能型人才!
来源:三友知识产权
编辑:IPRdaily.cn LoCo
校对:IPRdaily.cn 纵横君
本文来自三友知识产权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