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产权产权产权发明
当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呈现一局多中心的审查工作格局。同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审查工作,由专利局各发明审查部和各审查协作中心的对应审查部门共同承担。这种工作格局对审查质量保障工作提出新的挑战。要建设世界一流专利审查机构,必须保障同领域专利审查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三级质量保障体系是一种纵向设计,局级负责整体质量保障,各部门和各处室负责本单位内的质量保障。随着各审查协作中心开展审查工作,同领域横向质量保障协作逐渐加强。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在《关于加强专利审查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充分发挥专利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作为审查队伍核心力量的作用,促进整体协同发展。2015年专利局各发明审查部设立质量保障处,除负责本部门质量保障外,还负责指导同领域的质量保障和培训工作。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质量保障体系在加强同领域质量保障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仍有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去思考更有效的同领域质量保障解决方案。
(一)美国专利商标局
美国专利商标局设有卫星局,每个卫星局内各领域的审查员由位于总部的同领域相关处室直接进行质量管理和考核定级。除此之外可供借鉴的措施有:第一,利用相关数据库记录审查大数据,并结合外部意见、内部数据、质检结果等形成质量报告,据此改进培训和制定质量提升方案。第二,开展“第二双眼”等专项质检,分析特定领域或特定时期的错误状况。第三,鼓励审查员跨领域审查时向其他领域审查员请教,低等级审查员向高等级审查员请教。
(二)欧洲专利局
欧洲专利局设有慕尼黑、柏林和海牙分局,同一审查处室内的不同审查员可能会位于不同分局。欧洲专利局对领域相近的两个审查单位,由一名部长进行统一管理。此外,欧洲专利局还有如下经验可供借鉴:首先,位于各分局的同一个审查部进行异地质量互检。其次,注重质量管理与培训联动。由质量部门制定审查的有关规定,培训部门负责培训。质量部门根据对培训质量以及审查质量的监控和分析,进行相应决策和改进。再则,利用CASE系统记录审查大数据(审查过程、检查结果、原因分析和修改等),结合其他质量信息形成年度质量报告和分领域质量报告,供管理层决策和改进。
(三)日本特许厅
一方面,各质量保障机构共同执行PDCA循环(制定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在负责“D(执行)”的审查部门内,内嵌针对具体案件质量管理的小PDCA循环。通过在各层级执行PDCA循环,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另一方面,在涉及多个技术领域的申请时,由来自不同领域的审查员组成小组进行协同审查。
同领域审查质量保障联动机制的设想
借鉴美欧日专利审查部门质量管理思路,结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各审查单位的定位和各自优势,提出如下同领域质量保障联动机制:
首先,建立同领域质量保障工作组,由专利局各发明审查部质量保障处处长为组长,各审查协作中心对应审查部门的部主任为组员。该组向专利局审查部部长、专利局审查部及各审查协作中心负责质量保障的副部长或副主任汇报工作。该工作组负责组织同领域质量保障联动工作,制定本领域质量保障计划(Plan),组织审查员开展审查和落实质量保障计划(Do),研究分析联合质检、业务指导和外部反馈发现的质量问题(Check),形成解决问题的指导意见和开展质量改进活动(Act)。
其次,成立同领域联合质检组。按照统一的资格要求,选拔质检员成立联合质检组,建立同领域公共质检池,日常随机联合抽检。如需查找和解决特定问题,可进行专项检查,并通过同领域业务指导专家,形成和推广统一的业务指导意见和培训。
再则,建立同领域业务专家队伍。按照统一的资格要求,选拔业务指导专家,对各审查单位的疑难问题,或联合质检组认为需要形成统一指导意见的典型问题,形成和推广指导意见,并由联合质检组检查指导意见落实情况。
另外,建立同领域质量保障信息平台,共享业务指导意见、质检报告、审查数据、培训资料等,统一对审查标准和质检标准的理解。
同时还要开展同领域大数据分析,汇总分析审查过程数据、结果数据、质检数据、后审反馈和外部反馈数据等,明确本领域质量提高的方向和重点,评估质量改进成效,支持质量的持续改进。
总之,建设世界一流专利审查机构,是全局上下共同的机遇和挑战。专利局各审查部和各审查协作中心需各尽所能,优势互补,朝着同一个伟大目标并肩前进!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微信公众号
作者:俞翰政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机械发明审查部
编辑:IPRdaily.cn 赵珍
校对:IPRdaily.cn 纵横君
本文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微信公众号并经IPRdaily.cn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