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企业企业企业企业企业行业分析组织合伙人
IPRdaily,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产业媒体
426.cn,60万知识产权人的上网首页
12月6日,魅族发布魅蓝Note5手机和魅族手环。
魅蓝Note 5采用3GB+16G/32G配置,16G和32G售价分别为899元和999元,而4GB+64GB配置则售1499元。
此外,魅族还发布了魅族手环。魅族手环采用一体化隐藏式OLED屏幕设计,配备AMS光电容积传感器,售价为229元。
“魅族跟魅蓝不见得会出现类似荣耀手机不能进华为的门店这种情况,我们还是希望走出一条魅族特色的道路。” 魅族总裁白永祥说。
白永祥在发布会后证实,魅族品牌和魅蓝品牌将会在销售端进行独立,在销售渠道和终端上会分开,但不会分到华为跟荣耀一样完全独立的地步。
也就是说,魅族的销售渠道将拆分成魅族和魅蓝两个销售公司,一个团队将成立魅族品牌销售公司,另一个团队还会成立魅蓝品牌销售公司,而在两个品牌可以共通共用的地方还将继续共享资源。据悉,魅族已经开始运作此事。
对于IPO一事,白永祥表示,2016年魅族已经实现盈利,2017年和2018年要做到盈利依然可以,只要三年做到盈利,在主板上市也是可以的,不过这只是其中的一种选择。
魅族总裁白永祥透露,截至目前魅蓝Note系列总销量超过2000万台。而这一数字,魅族似乎每年都在这样诉说。从魅族年初的裁员到如今魅蓝销量突破2000万台,魅族繁荣的背后究竟经历了什么?
为何销量剧增却开年裁员?
今年初,有一家智能手机厂商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筹备新品,而是宣布了裁员计划。1月4日,魅族科技宣布裁员,比例不超过5%,而且未来裁员可能将常态化。一时间,众人议论纷纷。
在关于裁员的公开信中,魅族给出的理由是,面对目前市场的激烈竞争,公司必须优化组织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高效运转。
而在宣布裁员的当时,魅族员工数量已经超过了4000人,为了“打造一支优秀团队”每年都可能淘汰掉尾部10%的人,这次裁员5%并不算多,可以看做是企业常见的末位淘汰。
而魅族在去年拿到了一笔不小的投资,本应到了该分红的时刻,然而却意外宣布裁员计划,为何这么突然?
2006年魅族转行做手机,至今已经10年。
2012年7月,魅族正式推出它的第一款MX系列手机,而对于当时的定价来说,一位行业分析师的评价比较中肯:“对低端用户来说,它太贵了;对高端用户来说,它又没有那么好。”
或许是由于当时没有投资人的因素,魅族并不特别纠结商业上的成败。以前一直在做自己的魅族,很少接触资本市场。在接受融资之前的那几年,魅族应该是最困难的时期。小米从崛起到如日中天,魅族被边缘化,销量停滞。但是,魅族也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裁员。
但时移世易。当下,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已经进入资本说了算的血海阶段。2011-2012年时互联网品牌手机生产出后不愁销售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
在这个智能手机血拼的时代,魅族为了生存,也不得不接受外来资本,同时参与更为残酷的竞争。
2015年2月9日,阿里巴巴宣布斥资5.9亿美元入股魅族科技。同时,海通开元基金也将投资魅族6000万美元,这是魅族首次引入战略投资者。魅族总裁白永祥表示:“通过投资我们可以得到互联网服务等整个生态链的新内容。”
在获得注资后,魅族便要一心实现“逆袭”。尽管有了阿里的资本支持,魅族仍然面临种种压力。首先,面临手机行业竞争压力;第二,面临市场的饱和压力;第三,面临企业利润压力;最后,面临阿里方面的压力。
虽然魅族在2015年年初曾经辟谣,表示之前传闻的和阿里签下“2015年出货量达到2000万台”对赌协议一说并不属实,但业界对魅族在2015年的业绩关注度显然大大提高。
魅族开始大量扩员。2014年9月,魅族员工总数为1500人左右,到了裁员前,魅族员工总数已经达到4000人,在2015年,平均每个月入职200人。
最初,魅族想学小米从智能生态链做起,希望以更低的价格、更丰富的产品线来追求销量,但这对于魅族的生产链能力、研发能力都提出了挑战。生态链可谓是每家想“做大”公司的必经之路。但生态也不是随便就可以做起来的,生态伴随着服务,在靠服务赚钱这块,魅族还没有完全摸到门路。
魅族科技去年发布了6款手机,其中魅蓝品牌就发布了4款,魅族的主攻方向还是魅蓝为代表的低端机市场。而低端机市场上的竞争,尽管市场份额和出货量上升,利润却不会可观。
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分析人士指出,尽管魅族去年销量取得大幅增长,是其过度依赖低端市场,并且很难盈利,从魅族选择裁员大致可以判断,其目前的盈利状况并不理想。
既然引入了融资,魅族就不能再局限于以前“小而美”的做法。在市场竞争和利润的迫使下,魅族也只能在通过扩张增加市场份额之后,再通过裁员,降低成本,减轻利润上的压力。
魅族副总裁李楠曾在去年底宣布:“魅族明年将控制其销量增长,预计目标销售2500万部,与今年暴增350%相比,将仅增长25%。”
而魅族的另一个考虑因素,是在快速扩张人员之后,该想想提升团队效率的事了。
对于裁员,白永祥表示,主要是为了“打造一支优秀团队”。对于超过4000人的员工总数,白永祥认为是时候在公司内部实行淘汰机制,从而保证更高的效率。
在互联网公司,“末位淘汰”并不是什么新鲜事。魅族也给出了看起来还不错的离职补偿,正式员工补偿2N+1(N为工作年限)月份薪水,临时工补偿一个月的薪资。
但是,魅族在近年来扩张吸收的大部分员工都是新员工,他们也是裁员的主要组成部分,使得这种补偿看起来也不是那么特别优厚。
一位魅族前员对我说:“这次的裁员基本都是去年新入职的员工,大多数都还在试用期内,而且每个部门会强制分配名额,裁员在一周内完成。”
同时,另一位魅族前员工在提到裁员时,也抱怨,这次魅族裁员不仅与销量存在关系,与其管理层,尤其是人力方面存在的招聘问题也有关。在急速扩张的同时,魅族对内部管理和招聘制度上,并没有进行规范。“管理层给HR下达招聘KPI,但只看业务水平,却招聘了一批并不符合魅族价值观的员工。其次,不给这些人进行培训。另外,HR部门没有建立足够有权威且可靠的试用期内考核体系,而是优先满足业务部门提出的用人需要。”
“末位淘汰”制虽然被很多公司采用,但也不是没人诟病的。它可以对公司内部的逐渐规范带来好处,但从长远来看会极大损害企业的文化建设。而在企业正常运营时,规模化的裁员本质上也是一种对之前不规范行为自我纠错的做法。
魅族副总裁李楠表示,魅族裁员主要是为腾出空间引进高质量人才,“明年我们人员还会增长”。据介绍,魅族接下来会引进的人才包括互联网运营、线下渠道和海外市场三个方面。
同时,这次裁员也被外界解读为魅族有意控制成本,为未来新的融资和IPO做准备。但若是为此,魅族更加需要一份漂亮的财务报表,提高手机在中高端市场的品牌竞争力,增加利润和品牌形象也就更加必要了。魅族目前,还是更多地在低端机市场徘徊。2015年魅族手机出货量得到了大幅增加,但背后,还有质疑的声音仍然存在。
魅族以低价换销量?
当下,传统手机厂商的优势逐渐明显,更多依靠资本建立壁垒,靠规模向上游争取低价零配件,生产代工方面可靠规模谈成低价。而魅族的优势在于拥有自己的生产供应链,这等同于将命脉掌控在自己手中。
魅族科技去年发布了6款手机,其中魅蓝品牌就发布了4款,魅族的主攻方向还是魅蓝为代表的低端机市场。
目前,魅族品牌旗下拥有定位中端的MX系列和定位高端的PRO系列,魅蓝品牌则定位为青年良品的千元机。
IDC终端产品分析师闫占孟表示,魅族2015年终目标超出预期的主要原因是魅蓝系列产品的巨大销量,其引爆点就是在千元级做出了高配置的产品。
据官方数据显示,魅族在2013年的出货量只有200万台,2014年在450万台左右。2015年销量目标设定为2000万台,也就是要实现400%的增长率。在如今中国智能手机的血海当中,魅族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其难度可想而知。
据调查,目前魅族2000万的销量大部分来自魅蓝。
李楠在去年底的发布会上提到,魅蓝系列占手机销量为1000多万台,从话语间能体会到魅蓝的销量占了绝大多数。而魅族手机整体市场均价已从2014年的1700元下降至2015年的1100元。价格的大幅下调,也因此引起了外界的猜测,魅族是否在以低价换取销量。
之前,在对各大电器卖场进行走访时,便发现魅族的机型以低端机系列比较畅销。“一天大概能卖几十台魅蓝,运气好的话能卖几台新款MX5 Pro。”卖场一位经营人士说。
“不能仅通过官方数据去看魅族去年出货量的业绩,其中有三分之一是渠道销量,而魅族机型在中关村渠道中的出货量一直很不理想,而出货量最多的为华为,其次是小米。”中关村一位渠道商说。“我们现在已经压了很多魅族的货了,大概50万台,个人买的很少,大多数货源都出给了代理经销商。”
另一位店主则说,“今年的确魅族的销量的确没有以往好,可能和消费者心理有关,毕竟低端机市场已被小米占据一多半,而高端市场有华为。”
而在与另一位淘宝卖家的聊天中得知,他也遇到了库存积压的问题。“原来我们是专卖魅族,但去年一直销量不佳,后来改为做多系列,单一做魅族已不能维持我们的交易量和交易额了。双11的大部分货源积压,一直在做促销,有的已经是亏本在卖了。”
渠道商、经销商、专卖店手里有压货,新机生产还在持续。而魅族高端机的销量在2015年并不理想。
IDC终端产品分析师闫占孟再次表示,“魅族裁员,或许也是了解到再向前冲,没有那么容易”,海外市场没有规划做太多,无法带来新增量,2015年也受到质量事件影响,于是,魅族2016年的整体策略将不再激进。
低价位手机市场经过2015年各大手机厂商的抢占,如今已经趋于饱和,没有太大的空间。
而高端市场恰恰相反,稳定而且利润丰厚,对于魅族来说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所以便将2016年的战略目标定位在了向高端市场发力,一旦此举成功,将有助于魅族提早登陆资本市场。
打铁还需自身硬
今年双十一,魅族又办了一场演唱会。其后,100万的销量与500%的增长量不负魅族期望,但是欢喜过后,让魅族更为头疼的是高通在专利方面不断逼仄魅族。
2016年6月,高通在中国首次采取法律手段,其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魅族,请求法院判决高通向魅族提供的专利许可条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规定和高通所承担的公平、合理和非歧视原则的许可义务。
同时,为了让魅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高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针对该公司的专利封锁。
在美国发起诉讼的同时,高通还在慕尼黑法院起诉了魅族专利侵权,并在法国发起针对魅族的侵权扣押行动,采集其侵犯专利的证据。
专利诉讼是持久战,因此短期之内,不会有禁售令出现,切断魅族的粮道。不过放眼长远,对于企业来说,诉讼状是个沉重的负担。
2016年8月,高通与vivo达成3G/4G中国专利许可协议,而后高通已经与超过200家的中国公司达成了专利许可授权协议。
高通的一切都很顺利,但魅族对此并不满意。
2016年6月,魅族举行发布会,魅族科技副总裁李楠表示,电子消费品的最终流向是用户市场。按照高通以整机售价收取专利费的游戏规则,会让消费者承担高昂的成本压力。
同时,高通会与每一家终端厂商单独协商收费方式与标准,其提出的有关专利许可条件和计费方式,是高通单方面的商业要约,同样不合理。
此时,魅族正式正面“叫板”高通,双方各执一词,分歧巨大,最终对簿公堂。
然而,魅族站在消费者阵线上的言论,并没有得到舆论的广泛支持。
有专家指出,在国家发改委与高通结束专利诉讼案之后,新的游戏规则已经形成,这也基本上被认定为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裁决。
而如今魅族将消费者的诉求作为挡箭牌,是观念的退步。
但现实的生存条件已经摆在了魅族的面前,因为魅族很清楚自身在处理器芯片上并没有自己的任何专利,只能说是白纸一张。而其他厂商,如三星、华为等处理器芯片却一致对内,即不向外出口。
至于其他处理器平台,更是难入魅族法眼,因此2016年,魅族推出的所有产品,平台合作伙伴只有MTK联发科一家。
在手机市场中,能够持续缴纳巨额专利费的厂商更是凤毛麟角。特别是全球智能手机增长放缓之后,因此在手机市场,加强专利储备仍是厂商们的必经之路。
欠的作业,迟早是要补交回来的。
魅族向高端发力,但现实是骨感的
魅族副总裁李楠曾向外界透露,阿里巴巴去年初投资魅族的大部分资金目前都尚未动用,接下来拥有大量的资金成为其发展的基础。“我们不会再用魅蓝做防守,明年在高端产品的设计上会有很大变化。”
但想象很美好,现实却很容易残酷。在去年的国产手机高端市场,除了华为的MATe 7引起国内外市场追捧,其他品牌的高端机系列均遭遇滑铁卢。技术上的欠缺、在高端市场上不敢做突破尝试是一个问题,而长期在低端市场发力的国产手机,想要让人转变它们“不高端”的认知,也需要时间。对于魅族来说,也同样面临此问题。
魅族此前曾试图主打3000元左右的高端机市场,但随着2014年的大幅降价与友商的夹击,品牌形象早已发生改变,人们的脑海里也逐渐被印上了“魅族=性价比”的标签。
易观国际分析师徐昊表示,魅族现在的市场认知度确实在逐步提升,但是相比小米和中华酷联等,仍然有一定差距。现在魅族,不能再放任差距拉大,否则品牌价值会进一步降低。
但在一大批国产手机厂商也同时瞄准中高端市场的情况下,考验内功的时刻到了。
“2016年手机行业的洗牌还将加剧,国产手机竞争重点将从价格为王、渠道为王走向技术为王、创新体验为王的时代。综合实力突出的公司才能占据更大优势,竞争层面将加深,并逐渐多元化。”梧桐树资本合伙人童玮亮说。
说起多元化,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前段时间魅族所发布的音悦人计划。去年12月,魅族举办音乐跨界发布会,主打音乐牌,除了大牌音乐人外,mBox和极品套装的亮相也引发了许多音乐爱好者的追捧。
其实,对于魅族之前从一个生产MP3音乐播放器的生产厂商角度来讲,在原创音乐上已耗费百万资金,做自己独有的高品质音乐产品。或许这将为魅族未来音乐之路打造出一条新模式,掀起一波音乐热潮也是很有可能的。
对于整个国产智能手机行业而言,2016年也是关键的一年。
尽管目前国产品牌出货量仍占据国内手机市场80%以上,多数企业仍处于低利润水平,随之也传来企业倒闭、裁员等种种风波。
消费电子产品专家梁振鹏表示,“魅族在2015年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就国产手机而言,真正盈利的也就华为和小米。魅族的裁员,也进一步证明了智能手机的寒冬来临。”
“手机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功能点,核心技术的掌握是尤为重要的。国产手机品牌需要勤练内功,面对这场竞争趋为更加惨烈的一年。”童玮亮说。
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出现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的情况,未来会进入行业洗牌,通过洗牌还将会有一大批厂商生存困难,最后倒闭。
来源:蓝鲸传媒
作者:蓝鲸TMT杨博丞
编辑:IPRdaily赵珍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投稿邮箱:Iprdaily@163.com
国际合作:judywu@iprdaily.com
市场业务:王梦婷 微信:AT510AN
426.cn合作:黄 坤 微信:mrhuang1994
内容合作:董 军 微信:jundongder
大赛合作:周海峰 微信:feng412813
本文来自蓝鲸传媒并经IPRdaily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文章不代表IPRdaily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