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R Daily,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新媒体
426.cn,60万知识产权人的上网首页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
全球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经济规模的竞争,成为国与国之间、商业组织之间进行较量的战略重心。商业生态系统的实力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跨国企业及其背后国家的软实力,商业生态系统如果搭载前瞻的知识产权战略导航,则既可通过专利和标准实现商业生态系统的行业垄断,又可通过开放共享的知识产权战略推动商业生态系统的创新和进化。为了匹配商业生态系统,传统知识产权战略的调整和转移便显得日益紧迫。
1.商业生态系统是什么
1993年,Moore教授首次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他指出,商业生态系统(Business Ecosystem)是以组织和个人等商业世界的有机体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1996年,他再将自然生态系统的理论引入商业竞争并系统阐述了商业生态系统的构成,强调了商业生态系统的共生性和动态性。2002年,Marco and Roy两位学者在《共赢》一书中将商业生态系统的理论进一步发扬光大,并提出,处于生态系统中的企业之间互相依存、共生共长,并最终促使组织和整个商业生态系统获得持续成功。
国外研究最大的贡献是将自然生态学引入商业领域并构建了商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理论框架,但对商业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价值链要素研究不够。在一个商业生态系统的价值链要素中,如果把敏捷生产供应作为显性链条,那么专利与标准就是藏在其后的隐性链条,它们界定了生态系统的边界,还提供了生态系统成员间价值分享的框架和通道,是整个生态系统运作的基石。
供应链为骨骼,知识产权为筋血,二者合力才能把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各要素齿轮都串联和咬合在一起,保证商业生态系统的成功运转。因此,作者认为,所谓商业生态系统应是一个由组织和个人编织的动态价值网络,它以商业组织为核心物种,以全球供应和专利标准为价值链,以商业模式和产品为基础要素,通过组织间的开放合作而形成的共生共长的商业价值体系。
2.从自然生态系统到商业生态系统
类比自然生态系统,一个跨国的商业生态系统包括商业组织(生物)、价值链(食物链)和市场(自然环境)等要件:商业组织是商业生态系统的主体、发起人和构建者,组织的质地决定生态系统的成败。一个跨国的商业生态系统往往有一家居于行业霸主地位的核心企业,它掌握了行业的国际技术标准,是生态系统的中心物种;价值链实质上是组织间分工合作的商业体系,价值链条中只要有一个环节遇阻,则整个链条中的技术和商业都无法得到广泛应用;行业市场是影响商业生态系统形成最重要的外部环境,一般来说,自由和法治的市场环境是商业生态系统生长的沃土。
商业生态系统具有开放、共生、竞争等基本特征:商业生态系统必须保持开放,只有通过不断与系统外部的信息、资金、人才的交互,才可以保持理念的先进和系统的最优状态;共生性是一个商业生态系统成功的关键,生态系统各要素彼此的依赖性很强,处于一种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生态关系;竞争性即优胜劣汰,生态系统之间以及生态中各个要素互相竞争、适者生存。
3.商业生态系统的威力
在全球大生产的背景下,各行业的分工合作越来越细化和紧密。没有一家企业可以从产业链的首端吃到末端,也没有一家企业(无论他多庞大)可以单独为用户创造价值。当今,一个产品技术的最终成功开发和应用,离不开配套性产品技术的同步开发和应用,一个企业要获得大的发展,更离不开整个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大环境。比如,因当时触摸屏技术尚不成熟,虽然爱立信和摩托罗拉比苹果早十年左右推出智能手机,但是因为用户体验较差并未获得市场认可,没有享受到智能手机的大发展[7]。现代企业就是处在一个个生态系统中,竞争由单个企业之争演变成为区域供应链之争,进而升级为跨国生态系统之争。
一个商业生态系统的能量之大会超出大部分人的想象,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商业生态系统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安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商业生态系统的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商业竞争的成败越来越依赖于他们所在的商业生态系统。因此,无论对企业还是对国家而言,建立或参与到一个持续创新的生态系统中都至关重要,它不仅能促进技术创新,更重要是它为创新理念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商业上的实现方案,提升了整体竞争力。
1.从长虹案例说起
从2005年开始,四川长虹前后在等离子项目上的投入超过40亿人民币,希望通过此项目称霸全球面板业,然而该项目在2014年最终以6000多万的价格转让清盘。事实上,等离子无论技术还是成本都优于液晶,长虹的惨败不是输在技术上,而是在生态系统的判断上出现了严重失误,等离子生态输给了液晶生态。背后的原因在于,以松下为首的日系厂商掌握了等离子的核心技术,而他们所坚持的专利封锁却让等离子错过了最佳发展时机。相比之下,韩系厂商掌握的液晶面板技术为争夺市场份额,相对较为开放,参与厂商很多,产业很快形成规模经济,成本下降速度比等离子快,价格上很快占据了竞争优势。
长虹的走麦城深刻提示了知识产权与商业生态系统的反作用。其实,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例如在通信领域,由于在2G通信时代,CDMA的应用要求用户缴纳数目不菲的知识产权费用而受到限制,相对开放的GSM迅速占领了全球市场,CDMA则只占不到1/4的市场份额。
2.知识产权对生态系统的作用
首先,知识产权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协同整合。衡量生态系统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生态系统中各方信息与商业价值的互利互换,而要实现此目标,标准,特别是国际标准和专利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大提升了生态系统供应链连接和智能程度。商业生态体系只有在专利标准的指导下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发挥系统的协同整合功能,为客户提供整套解决方案。
其次,知识产权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商业生态系统的实力决定国家的竞争力,在全球国家竞争力评级指标中,知识产权保护体制赫然在列,成为重要指标。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为商业生态系统提供了良好的行业和市场环境,给生态系统成员和投资人极大的安全感,为商业生态系统带来大量的外来投资。
第三,知识产权有利于控制商业生态系统的风险。商业生态系统风险极高,巨大投入后开发出的产品如果因专利侵权无法卖出,就无法带动整个生态系统成员获利,前期的所有投入有可能打水漂,严重的话,生态系统也会因此坍塌。为避免这样的系统风险,就要进行知识产权的全程风险控制,例如通过强大的专利检索和分析工具,可以为生态系统提供源源不断的行业内外最尖端的技术和产品信息,随着行业边界的消失,这种看似无关的信息可能成为未来商业生态系统的关键商业要素。
第四,知识产权可以提升生态系统的竞争力。商业生态系统的较量虽然最终表现为企业的生存和盈利能力,但在过程中常常见到的是生态系统之间的专利较量。这种较量一方面表现为国际专利标准制高点的争夺,另一方面表现为生态系统之间的专利战争,知识产权借助合法垄断的力量已经成为生态系统之间竞争的利器。
最后,知识产权可以推动亦可阻碍生态系统的变革和创新。一方面,知识产权可以有效呵护初创生态系统的创新优势,并为商业化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特别是新产品市场化的开发,往往大于新产品研发的投入,许多新产品出师未捷身先死都是因为侵权泛滥和资金缺乏,这时,适当的知识产权策略可以有助于新产品的生命周期。例如,爱立信每年在专利上都会有很多收入,这些收入又投入到研发和市场化中,都是在生态系统内,没有流出系统外。另一方面,生态系统的开放性与知识产权的垄断性相冲突,专利权垄断限制市场竞争,损害自由公平的市场秩序,妨碍知识信息的创造和传播,也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创新和升级。
3.生态系统对知识产权的反作用
首先,商业生态系统成就了知识产权。苹果电脑虽然有强大的专利实力,却只给苹果公司带来短暂的辉煌。转向智能手机后,苹果开始聚焦用户的极致体验,培育合作伙伴,获得了巨大的市场,知识产权也成为其开疆扩土的竞争利器。成功的源创新战略就是把感性与理性结合在一起,逐渐建立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因为,只有形成强大的生态系统,创新的理念和技术的价值才能被真正实现,而只有生态系统实现了创新的商业价值,知识产权的价值才能为大家所认识。
其次,商业生态系统的实力影响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一项研究发现,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在商业生态系统实力较弱时,需要大量引进外国的知识资本,这些曾经的知识净进口国均采用保护力度较弱的知识产权政策,而当这些国家培育出可以称霸全球的生态系统后,则转而采用保护力度较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因此,一般来讲,与商业生态系统的实力是否相适应,可以作为衡量一国知识产权政策和法律是否科学和正确的标准。
1.德国工业4.0的提示
2009年至今,欧洲深陷债务危机,德国经济却一枝独秀,作为工业4.0的旗手,推动了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发展。德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其基础制造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力。同时,德国也是一个高度法治的国家,在全球竞争力报告中被推选为知识产权保护最佳的国家之一。前瞻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和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不仅为德国带来大量外来的投资,带动了德国的创新经济,而且为商业生态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如何建立与生态系统匹配的知识产权战略框架,德国以及德国企业为世界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例 。
2.商业生态系统的循环
在一个商业生态系统中,核心企业为了占据核心的生态位,有时可以通过合同和专利来获取,但若使企业得到长久的发展则必须有完整的产品创新体系、专利标准化体系和供应体系。一个生态体系的基本战略模式从协同开发开始,然后建立技术标准合作,通过源创新输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通过合理的供应体系实现资产到利润的转变,然后生态内成员分配利润并将一部分投入到新的开发创新当中。创新产品、专利标准、资金利润就这样在生态系统体内循环往复,形成一个对外开放、对内闭环的系统。
以美国经济保持强劲生命力的商业逻辑为例:一个成功的商业生态系统需要公平和相对稳定的知识产权规则,良好的知识产权系统(如专利标准)会推动更多的技术创新,更多的技术创新则会推动更多的产品交易,有了更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交易,就会有更多的竞争,更多的竞争会推动更多的创新和知识产权,更多的创新和知识产权又可以推动更高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循环就变成更多的贸易、更多的创意、更多的竞争、更多的创新和更多的知识产权,这样就形成一个非常优化的生态环境。
3.知识产权三大战略转移
新兴商业生态系统的内在循环和不断进化使基于传统经济模式的知识产权战略已经过时,旧有的战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生态系统的发展,无论对于政府还是商业组织来讲,向与商业生态系统相匹配的知识产权战略转移都是当务之急,并且该项工作很难一劳永逸。
以传统的知识产权战略讲资产,从专利的挖掘、布局、储备、授权去规划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从而形成庞大的无形资产是标准的工作范式。以现代的知识产权战略讲利润,如何将大量沉睡的无形资产转化为可见的利润,并且将这些利润在生态系统内实现良性循环被设定为战略的追求目标。
一个知识产权战略,如果可以协调生态系统成员需求并且使商业模式获得竞争优势,那么它将是生态系统中一股强劲的力量。从实用角度出发,商业生态系统更加讲究专利的质量而不追求数量,企业对核心专利,特别是基本专利会非常重视,它可以为企业带来垄断利润。商业生态系统也更加讲究专利的效率而不是形式,在它们眼里发明不一定是好的专利,被消费者认可的外观设计很多时候比发明专利更好使,比如苹果战胜三星的大部分专利都是用户特别喜欢的外观设计而不是发明。
从资产到利润的理念转变是传统知识产权战略思想的重大革新,这里的利润不能狭隘地理解为专利许可费收入,而是指整个商业生态系统成员的综合投资回报(ROI)。因此,参与商业生态系统再造的知识产权战略更加注重画出纵览全局的利润蓝图,以便让系统内的成员都能共享受益。比如,设计正确的知识产权战略不仅有助于重塑研发回报的方式,打开产品的溢价空间,更有助于组织向产业最新的利润点转移,使组织始终处于生态系统价值链的利润池的中心。
封闭必然落后,开放走向创新,这是商业生态系统的生存法则。从IBM公布其源代码开始,谷歌、特斯拉等新兴商业生态系统的缔造者都纷纷效仿,一场开放式创新的浪潮在全球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基于开放授权框架的知识产权战略对传统的知识产权战略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垄断与开放格格不入,每个商业生态系统对垄断孜孜不倦的追求在商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态度前必须保持克制,否则就成为阻碍创新的因素。这方面的案例不胜枚举,IBM在PC时代果断摒弃了垄断的专利策略,积极培育PC生态系统的合作伙伴,一度使IBM成为笔记本的代名词。而谷歌通过开放免费的知识产权战略,鼓励上下游伙伴在他们的平台上开发配套应用,形成互补性的创新体系和相当的用户基础,成就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跨国生态系统。
竞争与合作难处一室,但商业生态系统内组织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充分自治的分布式协同工作将代替金字塔式的多层管理结构,友好和谐的标准合作代替了兵不血刃的专利竞争。商业生态系统要求组织成员跳出零和游戏的怪圈,强者不再绝对地驱逐弱者而是成为相互依存的物种,成员结合各自的贡献,共创技术标准,形成竞争和合作的规则。成员都有把蛋糕共同做大的市场愿望,使大家生存在一个丰富而协调的动态商业生态系统中。
中国企业每卖出一部手机,都要给高通交5%的专利许可费。但收取专利费用的巨头不止高通一家,目前,爱立信、微软、诺基亚、西门子等欧美巨头在中国除获取巨额的销售利润外,专利方面也有不菲的收入。以爱立信为例,2012年,爱立信仅仅专利方面的许可费用就达到10亿美金的利润。
专利授权许可和诉讼可以有效改善企业的财务指标,但这绝非专利的核心价值。过分强调专利的短期收益具有潜在危险,企业应该设计好的知识产权战略以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好的知识产权战略不仅由利润收入的多少来评判,而是应将战略重心放在保证产品的销售自由,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增强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优势上。而想要做到以上几点,则必须有科学有效的专利费用筹划。
专利费用筹划并不仅仅是第三世界企业的专利,西方跨国公司更加注重专利费用筹划工作。从国际趋势看,专利费用筹划越来越成为跨国高科技公司的一项核心业务,被摆在像国际税务筹划一样的重要位置,可以创造巨大的价值。专利费用筹划研究涉及的范围不仅是专利授权许可费,政府层面会涉及上到国家有关专利的政策法律,下到地方的专利资助,企业层面会涉及从产品、品牌、市场等方面的因素。专利费用筹划得当,不仅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费用成本,提高企业的产品竞争力,而且可以有效阻击西方跨国巨头和专利蟑螂的进攻,为拓展海外市场铺平道路。
对于专利授权人来说,因为没有科学的专利费用筹划,常常受到涸泽而渔等类似的指责。最明显的例子是日本3C和6C联盟为了攫取高额专利费用,最终将中国欣欣向荣的VCD和DVD行业整体压垮。越来越多的专利授权人意识到先养鱼再捕鱼的道理,给予被授权人足够的时间去休养生息,以便保证源源不断的收入。而从专利被授权人角度,专利费用的整体筹划则显得更为重要,科学合理的费用筹划可以降低整体运营成本,提升企业腾挪的空间。市场本来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专利被授权人应学会在其中利用各种因素进行谈判和博弈,为自己获取最佳的内外部专利运营环境。
各种迹象表明,世界经济动力和创新的源泉开始重返美国,而在10年前,除德国外的欧洲国家还可以倚赖诺基亚、爱立信等大公司营造的商业生态系统与之抗衡 ,但如今,美国人仅凭苹果IOS、谷歌android、微软WP三大超级生态系统就可以笑傲全球。商业生态系统已经站到了国家和企业竞争以及变革的最前沿,而知识产权充当了生态系统之间不确定性和冲突的急先锋。当美国人基本完成了自己的商业生态系统构建以及与之匹配的知识产权布局时,其他国家才恍然大悟,但显然美国人在商业生态系统的知识产权储备和布局上已经略胜一筹。
未来的竞争不是知识产权的竞争,真正展开竞争的是其背后的商业生态系统,知识产权只是提升生态系统竞争力的一个支撑工具而已。如果把知识产权战略当成发展目标,就会将自己陷于一个不易被识别的逻辑误区,在知识产权战略支撑下的生态系统才是发展的重中之重。生态系统也不仅仅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事实上,商业生态系统的运转过程不仅是驱逐弱者,相互依存的物种在无穷的交互圈中互惠共生、共同进化,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进化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时代的变迁要求结合对手各自的贡献,共创技术标准,形成新的竞争与合作规则,使大家生存在一个丰富而协调的动态系统中。
先有商业生态系统,才有知识产权,只有商业生态系统大发展,才会有知识产权的大发展。生态系统成就了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反过来保障生态系统的垄断地位,这个顺序不能倒过来。我们应客观看待知识产权的价值,过分夸大或者贬低的态度都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发展。知识产权是生态系统创新的成果,同时反过来又推动生态系统的创新。生态系统的模式灵活多变,但知识产权的形式确会相对稳定,没有一成不变的生态系统,也没有经常变化的知识产权。应利用知识产权的相对稳定性去固化生态系统每个阶段的创新结果,并与时俱进地推动商业生态系统的变革。
原标题:大国重器,从专利战争到商业生态系统战争 | 知识产权实务
来源:公司首席法务官
编辑:IPRdaily 彭莹
【推荐】
30位顶尖投资人,50个创新项目,10万人瞩目的又一场知识产权界重大赛事
【知识产权人必用】最权威、最专业、最常用的知识产权官方网站大全
【独家】中国企业专利评估现状调查
国泰君安证券:下一个风口,知识产权服务市场
专利代理人就不能有梦想吗?
视频业务:王梦婷 微信:AT510AN
426.cn合作:黄 坤 微信:mrhuang1994
内容合作:董 军 微信:jundongder
大赛合作:周海峰 微信:feng412813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