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R Daily,全球视野的知识产权新锐媒体
从“人机大战”赛场上展示的国旗看,李世石代表的是韩国,而阿尔法狗一侧打出的是英国米字旗。这个围棋软件是谷歌英国公司下面的DEEPMIND开发的。这似乎不是一个偶然。英国是现代科幻小说的故乡。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讲的是人类设计了一个跟自己相似的、有智力的怪物,最后怪物带来了毁灭。
这不禁让人想到了阿尔法狗。“人机大战”已然落幕,阿尔法狗以4∶1大获全胜。人类真的输给了自己创造的智能吗?这让谁最感到不寒而栗?
1.被逐渐替代的人类?
在英国伦敦的自然博物馆里面,有个图灵展厅。图灵是人工智能之父,他到了生命的后程进入了形而上的思辨,整日思考着爱因斯坦最终都无法明白的哲学和宗教事物。馆中展呈着计算机的祖先——各式各样的差分机,机器一台台有模有样地摆着,像是一个一个的大脑,很让人震惊。整个空间呈现出一种设计感。
科幻始于英国,蔓延到西方。关于机器替代人,一直就是科幻的主题。因此,对于科幻作家来讲,阿尔法狗的出现并不太让人吃惊。科幻反映的无非是工业社会的生活事实。比如从肉体上看,汽车替代了我们的腿,具有智能的扫地机器人为我们年老的妈妈爸爸服务。
再进一步,计算机已经开始替代了人类的思维——它比你算得更快。如果计算是思维的基本能力之一的话,那么计算机已经部分替代了人。围棋大战不过是这个意义上的延伸。在不少人看来,围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计算能力,这也正是计算机目前最显著的特点。你可能会质疑,人怎么可以跟机器比计算能力呢?但这早已不是一个问题了。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人会疲劳,机器不会。
但是,人工智能不是个简单的计算问题。不管是科幻,还是现实中的人工智能技术,都更复杂。比如,这回阿尔法狗(AlphaGo网络常用译名,编者注)拥有了从人工神经网络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深度学习能力。通过深度学习,阿尔法狗能够进行模式识别:对方一落子,它马上就能识别出是什么模式。这种能力继续发展下去,是很惊人的。
2.机器比人类更有大局观?
在科幻小说中,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作了很多预言。比如,今后智能伙伴将代替宠物和狗,陪伴人的一生。基于此还可以发展出一种智能电子人,他和原来的生物人版本是一样的。谁是正宗的,谁才是那个他?谁才是真实、完全的某某人?这就很难说了。由于有了人工智能甚至是机器人的出现,出生的含义就不再局限于生物学事件了。机器人运动员将接管赛场,足球被暗中赋予智商,设计者可以远程控制球路,操纵赌球。人们可以设想,今后所有东西都具有智能,但其他的呢?那些需要更多创造性的工作人工智能也能完成吗?
曾获雨果奖的人工智能专家刘宇昆(美籍华裔)讲过,很多以前想不到的事情,现在都被机器一步步替代,这甚至包括艺术。机器会写诗,会作画。研制阿尔法狗的专家说,十年后就能制造出写小说的智能软件(当然,它现在还很初级),但是如果它拥有了更多的诗库,不停地“复盘”,我相信它终有一天会作出艾略特。刘慈欣的《诗云》描绘的就是这样一种终级结局。最近,我还看到了一个短篇小说,主题讲的就是机器人写小说,由于这种作品与人类的主题结构呈现出很大的不同,于是出现了硅基生命文学史。我想,一方面,总有一天,计算机能穷尽一切;另一方面,它能创造出人类没有过的文学。
换个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可能是个搜索的问题,“那些东西”早已存在,而人类的任务只是找到它们而已,并不是把它们发明出来。为什么阿尔法狗特别有意思?不是因为它是一个围棋软件,而是因为它是做搜索引擎的谷歌公司发明的。
进一步探讨阿尔法狗,你会发现除了计算能力、学习能力外,它最可怕或最可敬的地方是有大局观。它不一定跟你纠缠细节,在局部缠斗,不到不得已不跟你打劫(当然它是会打劫的)。它会下出很多的拙手,这在人类看来不可思议,但这正是因为它看到了大局。它崇尚简单。在对手下一个子时,它会通过模式识别,在头脑中马上产生一个赢棋的全景图,瞬间把棋盘上所有的子都摆满。在它看来,只要稍稍赢一点就可以了,而不是要赢你几十目。你接着下第二个子,它的算法里又立即产生一个赢了会是什么样的棋局。一飞秒都不需要。这样下下去,人是弄不过的。你复的盘跟它复的盘是无法相比的。
但不仅仅是数量,数量到了一定程度就是质量,这就是另一种思维。整个大局在它那里,而不在人类这里。虽然李世石靠搅乱形势,靠短兵相接,赢了一局,但从长远看,机器仍然是占优的。在未来,机器比人类更有大局观。我在《火星照耀美国》一书中写道,在2066年,整个世界是由一个名为“阿曼多”的人工智能来照料的。因为它有大局观,人则做不到。碍于面子,人类犹疑于局部利益,在这里那里打劫来打劫去,一会儿海洋一会儿海礁,一会儿石油一会儿核武,试图把局面弄乱后再浑水摸鱼,最后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终将导致自我毁灭。但机器的思维不是这样的,它是看大局的。
3.还有什么不能被替代?
人类还有什么是不能被替代的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有人说,或许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宇宙中的一个谜。实际上,阿尔法狗并没有自我意识。它不会因为赢了李世石而得意扬扬,或者像柯洁一样,赶紧上微博到处去向网民夸耀。目前,人类可以设计出跟人很像的机器,甚至超越人的机器,但还无法设计出自我意识。然而,这是确定的吗?英国的一位人工智能专家说,自我意识可能也只是一种程序现象。
再一个是混沌和模糊。人类棋手展现的复杂与狡猾,可归于非线性的东西,也就是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它是非理性的,这是机器没有的。以前在我看来,围棋最美妙之处就是它的不确定性,以及理性之后的非理性。但有一天,这难道真的不可以被机器颠覆吗?机器能不能把围棋变作一个完全确定性的东西?或者,机器也能拥有非理性?
另外,在机器之上,是否还存在一个别的东西?是否还有一种人类无法理解的审美意识?我们从“宇宙流”中看到的,不仅是技术,还有美。这个东西,机器有一天是否也能感知?机器有一天可以模仿小说创作,甚至有一天可以写出《红楼梦》那样的杰作,但它能感知到由这些文字激起的内心波澜吗?
再就是一种东西,即人类的直觉,这也是无法通过计算和学习获得的。真正的天才是不需要计算的,佛陀和老子看到的宇宙,不是计算或推理出来的,也不是学习得来的。这或许跟大爆炸那一瞬间烙入物质最基底的东西有关,毕竟我们的身体都是由那一刻产生的粒子组成的。
我趋向于相信,只有这样的天才,才能真正战胜阿尔法狗。也就是,他在本质上或在最要害的地方是不依赖学习和计算的,而是来自直觉。他不需要那么多复盘或向另外的大脑学习。如果把围棋比作宇宙的话,它自身就直达终极。
不过,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人们只是在科幻小说中,继续想象未来的人工智能。它更可能是与人合二为一的:它能拥有情感,能激动。爱成了一种“任务驱动”,爱为机器增添探试程序。信息交换神经芯片助人连入超感网络。超感网络是人类进化的下一个阶段。它可以随意存取人类大脑的每一个神经细胞,把个体的人变作大脑网络中的处理单元,实现人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我们可以借助人工智能与万物连接。还有一种,是用模拟大脑细胞芯片接入互联网,假如足够多的话,可使芯片网络变得像大脑一样复杂,并产生意识。
那么,击败阿尔法狗的最简单方式是什么?阿尔法狗让人想到奇点。据说,它将在2045年来临,那时,机器完全代替人。但机器的弱点是什么呢?是充电问题。奇点需要很大的能量。在未来,能量仍是决定一切的。这对于阿尔法狗是最致命的。
在另一篇科幻小说中,整个宇宙就是一个人工智能。它有自我意识,有思想。这让人想到牛顿。他把宇宙视作一台精密的机器。现在看来,是不是也有一些道理呢?既然机器能替代很多东西,有一天它也会替代宇宙吗?有什么是不能被机器替代的呢?
4.迫在眉睫的思想解放?
最后回到一个与现实有关的问题。网上有人提问:英国有“阿尔法狗”、日本有机器人、德国有工业4.0,为啥我们连电饭煲都做不好?似乎,这是比较形而下的问题,但仍是一个问题。
2014年我去美国访问,在麻省理工学院看到一个合成神经生物学实验室。那里的主管说,这是最有未来色彩的,我们是最后一代纯人类。我还在斯坦福大学参观了虚拟现实实验室,那里也是很科幻的。今年年初,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海银资本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对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科技创新趋势作出分析。报告认为,最大的变化就是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具有科幻色彩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加速崛起,它们正在颠覆世界科技发展史。
报告举出例子,比如美国特斯拉、SPACEX和英国的维珍银河,它们搞飞行汽车,搞火箭回收,搞飞船,做原先只有NASA才做的事。再比如,一家美国公司研制出无线充电技术,可在一米外把灯泡点亮。该公司办公室墙上有90多个专利牌子,员工才70多人,平均每人1.2个专利。2016年戴尔将推出无线充电笔记本。从前剪掉网线前,无线上网率低,有WiFi后一年提升了85%,所以剪掉充电线又将是一场革命。借此机会不妨科幻一把:或许人类终有一天会彻底抛弃电线这类东西。
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认为,中国政府应该支持中国的企业提早去跟那些美国企业合作,去参股,去分享它们的知识产权。如果中国企业现在不投入,窗口期可能消失。留给中国的时间可能只有十年,甚至更短。阿尔法狗的出现,让人更有紧迫感了。看阿尔法狗的棋,那代表的或许是一种思想的解放。它彻底颠覆了人类围棋的传统惯性思维。但这还仅仅是在围棋。其他的呢?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韩松—作者为著名科幻作家 现任新华社对外部副主任
编辑:IPRdaily王梦婷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