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产业产业产业产业产业产业产业统计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发明专利专利检索
IPR Daily,知识产权第一新锐媒体
从去年开始,新能源汽车搭上了各项优惠政策的顺风车,产销量扶摇直上。据权威数据统计,2015年新能源汽车生产34万余辆,销售33万余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最近,新能源汽车更是得到李克强总理的钦点,作为新经济的敲门砖。这一利好消息,相信让深陷摇号苦海的你更加坚定了买新能源汽车的决心。如果你还在各个品牌之间举棋不定,那请认真地读完今天小圈儿为您呈现的这篇文章。
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主要是技术的竞争。为了抢夺行业标准这块大肥肉,并让自己的技术形成气候,国外汽车巨擘特斯拉、丰田、福特纷纷公开了自己的相关专利。 而国内各主要汽车企业,包括北汽、比亚迪、奇瑞、江淮、上汽等,也不甘落后,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方面积极投入,以期获得长远的商业利益。
下面,我们就来扒一扒数据,了解一下新能源汽车在美、日、韩、欧以及中国的专利布局情况,以及中国几家新能源汽车厂商的专利状况。
世界主要国家专利布局情况
早在1873年,英国人罗伯特.戴维森(Robert Davidsson)就制作了世界上最初的可供实用的电动汽车。1896年,世界第一件电动汽车的专利在美国诞生。
由于电池的续航里程问题以及燃油的成本低廉, 电动汽车的研发被一再搁置。20世纪70年代开始,受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双重压力,电动汽车在发达国家被重新重视起来。
通过初步的数据处理,可以看出,日本在很长时期内在电动汽车的技术方面占有绝对的领先优势,这得益于日本政府在21世纪初的购车减税政策(和中国政府补贴相似)。中国在2005年前后异军突起,超越美国,专利数量扶摇直上。美国、韩国和欧洲一直稳定发展,与日本中国相比,发展速度趋缓。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领跑者
上图可以得知,新能源汽车江湖的英雄都是谁了。丰田、通用、松下、三星、现代一路领跑,专利布局密集。国内厂商中领先的比亚迪和奇瑞仍有不小的差距,但也说明充分重视新能源汽车市场,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国产汽车厂商准备的如何了?
我们采访了北京知融知识产权咨询公司刘雪飞先生,他向我们介绍了国产汽车企业的专利情况:
通过专利检索,发现以上企业最早的新能源专利基本可以追溯到2005年前后(除北汽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新组企业),至少在新能源专利布局意识上和技术上实现了突破,也充分认识到新能源汽车属于未来发展的方向。再从发明专利占比分析,各企业发明占比基本在50%以上,最高接近90%。由此可以看出,在新能源专利申请策略上,各企业对此投入的研发精力较多,更加注重专利申请的质量,并且将重要技术通过发明专利布局,获得更长的保护期限,以谋求更加长远的技术垄断的商业利益。
再分别对企业按IPC检索分析,呈现各企业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侧重区域的分布,整体来说,分布在B60K、B60L和H01M区域的技术最多,分别是车辆动力和传动装置、车辆电力装备和动力装置以及用于直接转变化学能为电能的方法或装置的相关技术,考虑新能源汽车三大主要技术模块,上述企业对于电机、电控和电池均有相关的研发和技术的保护,只是相对来说,电池方面的专利技术更为突出。
对于不同企业的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或者优势技术,像北汽在动力和传动相关技术上更为突出,比亚迪和奇瑞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方面的专利申请量占比较大,支撑了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的较好发展;而江淮在动力装置和电池技术上同样侧重;上汽的混动技术非浪得虚名,在动力装置和混动控制上下了很大功夫。
综合来说,从数据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各企业都在通过新能源核心技术的专利布局,抓住产业专利聚集度较高的,领域发展具有较高潜力的技术,同时在配电、监测等相关辅助技术上也有一定的技术积累。有重点、有布局的在专利保护上抢占一份先机。
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仍有不足,在电池等方面有需进口,但我国汽车市场尚处于上升期,企业有较为全面的新能源技术专利研发和申请,也在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格局,通过国内企业逐渐的细分市场,在企业、市场和国家统一明确的目标下,将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
国产新能源汽车,任重道远
品牌优势有待提升
无论比亚迪还是荣威,虽然在国内有着较高的认可度和市场份额,甚至比亚迪单月销量挤入世界前三,但其背后依托的是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出口份额不能和特斯拉等相提并论。
关键技术依赖国外
动力电池:除了比亚迪坚持走磷酸铁锂路线之外,其他企业基本需要外部供应商提供电池,即使国内动力电池生产供应商也不及松下和LG化学等厂家。而现阶段分散的研发和重复建设、较低技术水平竞争的状况制约技术发展。
驱动电机:网上流传一句笑话,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设计思路,就是把普通燃油汽车的内燃机换成工业使用的电动机即可,虽然有过,但是反映了国内现阶段新能源电机的技术水平,在国内没有具有电机技术核心竞争力的领头羊企业。
体制制约产业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起步较早,但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度非常缓慢,国家层面也迟迟没有下发各项技术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的引导政策,由于行政干预不能替代市场选择,这样会导致市场调节失衡,制约企业的发展,国家也是在不断探索中前进,2015年刚刚统一了充电口标准,结果肯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三元锂电池风潮还未真正吹起来,便被骤然叫停,也是让很多企业傻了眼。
抱团取暖:汽车知识产权联盟
由于国内汽车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发展参差不齐,汽车产业的国际贸易进程受到来自产业内部及国际竞争中知识产权的制约,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缺乏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障碍。2015年10月,中国首家汽车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应运而生。
北京知融知识产权咨询公司(汽车知识产权联盟秘书单位)的刘雪飞先生向我们介绍了联盟的主要工作:
1)分析全球新能源汽车目前专利现状避免重复研发和产生侵权风险
2)盘活汽车产业知识产权资产
梳理和盘点无形资产现状。通过开展试点单位专利资产盘活工作,对部分专利资产细化梳理分类,明确各等级专利资产价值所在,积累成熟可复制的经验,进一步在联盟内部推广实施,为专利运营打下良好基础。
3)服务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创新创业
打造联盟内部创新经验交流机制。统筹联盟内部企业优势资源,通过对联盟内部、外部企业走访交流,从研发管理到专利申报、从专利申报到专利布局、从专利布局到专利预警等方面的有益经验,整理备案形成台账,从创新经验方面在内部推广实施,提升汽车产业知识产权体系建设。
4)搭建汽车产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
为知识产权与资本融合牵线搭桥。建立知识产权和技术交易平台,对联盟内部成员中较高价值专利技术提供展示交易的平台。制定联盟成员技术供应体系,通过组织各方参与活动和交流,实现成员需求技术引进。
5)加强汽车产业知识产权运营
内部加强无形资产许可使用,提高专利转化实施率,节约研究开发费用,避免重复研发,降低知识产权风险;对外实施专利预警共享服务机制,跟踪整理产业相关国内外知识产权动态,提供联盟内部专利预警共享服务,避免企业研发与海外市场推进过程中遭受的不必要损失。
6)助力汽车产业转型与升级
通过联盟内部专利许可与预警机制共享,降低企业专利工作各方面风险;做好专利布局和专利资产的盘活工作,进一步明确了企业专利申请甚至整体专利工作的方向;依托上述基础工作的不断推广,在汽车产业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最终实现汽车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新能源汽车不仅是汽车行业长期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在经济下行背景下高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可能会成为中国产业升级的突破口。衷心希望新能源汽车能越开越“远”,路越走越长。
数据来源:i智库、 北京知融知识产权咨询公司
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专利这个圈儿
作者:小圈儿
编辑:IPRdaily王梦婷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