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R Daily,知识产权第一新锐媒体
近日,有条消息对微信平台的运营者和知识产权界来说有如春风拂来——微信公众平台即将上线“付费阅读”功能。运营者可设置一定金额和引导语,选择某一图片、文字或视频将其设置强制付费才能阅读,如果微信“付费阅读”商业化成功,那么就会带动整个知识产权领域“付费潮”的到来。
付费阅读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00年左右,由于网络资源免费,单靠当时微薄的广告收入无法提供一个网站的自给自足,随着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灭,许多网站因此失去了生存的基础,纷纷关闭。网站如何盈利成为当时需迫切解决的问题,更何况著作权也是不可随意忽视的问题。于是很多文学网站开始了付费阅读尝试。付费阅读被认为是B2C(Business To Customer),它泛指通过线上或线下(通常是在线支付)的支付途径来阅读一些通常被运营商加密或隐藏的文字图像内容的一种商业模式。
为什么这么多年的商业模式没有火起来,就对这次微信付费阅读充满期待呢?因为笔者认为我国互联网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并且知识产权正在进入“移动付费”时代,大环境已经改变。
各种支付工具已普及了。目前,我国智能手机已经普及,支付技术非常成熟。微信支付、支付宝钱包、百度钱包吸引了大量用户使用,就连Apple Pay不甘落后急忙进入中国市场,现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进行支付。
支付习惯已基本建立。2015年 8月,微信上线赞赏功能。出于对作者劳动的鼓励,读者在阅读完文章后可酌情支付1元、2元、10元等不定金额的打赏,这一举动纷纷被其它网站仿效。这也可看做是微信给付费阅读做的铺垫。2016年春节期间,微信朋友圈推出了发红包看照片的玩法。当时支付红包看照片的人还真不少。红包看照片与付费阅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目的还是在于培养用户付费习惯,为接下来能推出付费阅读铺路搭桥。几日前,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对外表示,其2015年收取音乐作品著作权许可使用费共计1.7亿元人民币,较2014年增长24%,再创新高。音乐播放器开始对越来越多的音乐收费,各大视频网站开始通过会员等方式收费,这说明现在大家的付费习惯已基本建立。
虽然万事具备,只欠发布。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不看好,认为付费阅读,违背了互联网本质,将破坏微信公众号传播力。是的,不能盲目乐观,笔者认为接下来需要在三个方面努力。
一、平台要精心设计
怎样的公众平台才有权限设置付费阅读功能,应有所取舍。这个号应该是拥有大量的原创、积累的大批的拥趸粉丝、能持续不断地输出优秀作品的公众号。如果门槛过低或支付费用过高,又没有奖励和惩罚措施,将影响用户的体验,破坏微信内容生态与粉丝吸附力。
二、运营者要保持自律
微信公众号运营者不能只追求短期收益提升,要目光长远。如果经常做“标题党”——只求标题吸引人,而实际内容空洞,一旦用户感受欺骗就会导致用户产生抵触心理,将弱化本公众号内容的传播力与公信力。
三、知识产权要提供制度保障
在现实生活中,当产生著作权纠纷时,权利人常常遇到举证困难。以前知识产权保护像是把水引到池子里,现在是水成洪流,稍纵即逝,微信上的内容又是轻量级的,取证更加困难。这一方面我们的保护制度和公共服务还比较落后,由于现在科技不断提高,创新不断增强,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也在提高。据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透露,国务院有关部门已对现行《著作权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将《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报请国务院审议,面对现在这种新的变化和需求,相信届时会对这些热点问题有所涉及,做到有法可依。
微信本身就有原创保护体系。虽然现在只覆盖了图文,但未来还会做图标和视频原创保护。同时,政府对于著作权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相应的法律法规正在完善,盗版、抄袭等侵权成本日益高涨。如果在尊重原创基础上,原创者能直接获得一笔资金收入,减少中间环节,会极大的鼓舞原创者的积极性,更增强了大家著作权保护意识,在社会上知识产权保护蔚然成风,这样微信的“付费阅读”真的把知识产权的春天带来了。
作者:曾晨
来源:北京强国知识产权研究院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