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产业产业产业产权行业
IPR Daily,知识产权第一新锐媒体
近日,关于六小龄童上不上春晚的新闻刷爆各大社交平台,有人说是让营销舆论把大伙带沟里了,也有人说情怀,那么自然有人解读营销,也有人解读原著与影视作品。
那么反过来说,为何营销会有这么大的引导力,那么多西游题材的作品,却单单话题爆点是六小龄童呢?其实不管是借势营销还是舆论爆炸实则都是抓住了用户对“六小龄童版大圣”这个IP的“情绪”,那么我们换个角度来谈谈IP。
IP不只是导量那么简单
86版《西游记》在观众心里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对于观众来说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符号与成长记忆,这也就是IP本身价值的体现。
其实对于IP的分析已经很多了,在商业层面,近几年随着泛娱乐化发展,IP之间互相导量实现多元化商业价值变现已经有了大量成功案例,迪斯尼不用多说,我们把视线放在影视领域来看。在2015年的影视江湖中,包括《匆匆那年》、《何以笙箫默》、《功夫熊猫》、《芈月传》及《琅琊榜》等等,都是IP项目的开发。
IP因为具备强大的粉丝基础,往往在花费较少推广费用的同时,能快速导入大量用户,不管是一本小说,一首歌曲,甚至一件艺术品,如果它已经成为一个IP,在它成为一个IP的同时说明它已经过了用户这一关,这个过关的过程是需要用户注入时间、感情等等,如果它换一种方式呈现,那么这些用户会自然而然的将这份感情换个场景延续或者再现。
而86版西游记就是这样一个超级IP,是一个时代特殊的文化符号,因为六小龄童对猴王的成功塑造,用户也甘愿去消费这个IP所延伸的东西。
这里我们需要说明一下原著问题,原著本身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但是它的文化精神大众化传播是在86版《西游记》,用户对“猴王”这个角色形象的定位落在了六小龄童身上,而这样一个角色经过长时间的经营,在中国70、80及90后的成长历程中留下深刻的记忆烙印。这也就是一个超级IP的炼成过程,当然,这个IP延伸出的产品不管再烂,都会有人去为之消费。
在《大圣归来》上映期间,一个小孩问妈妈,这不是动画片吗,为什么这么多大人?妈妈回答说:因为我们都在等大圣归来。这也如同阿宝回来了,你要去看吗?是一个概念。
舆论背后行业趋势解读:IP2.0时代也即泛娱乐
也正是IP这种超级威力,让泛娱乐成为近年来的热点,大量互联网公司也将泛娱乐作为公司发展的重点战略,经过几年发展,他们似乎也尝到了些许甜头。
徐峥的《泰囧》、《港囧》系列,以及电视剧《花千骨》、《琅琊榜》和《芈月传》等、及动画电影《功夫熊猫3》在2015年均大放异彩,这种现象级作品的出现,对于未来影视行业的观念的转变必将深远而透彻,行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场景替换,传统的市场运作模式瓦解与新模式的重构在所难免。
与此同时,这些现象级产品在影片上映的同时,游戏产品也同步上映,类似功夫熊猫的定制版电视,甚至主题公园也开始打造。但是,这远远不够。
在泛娱乐的权威解释里是这么说的:在互联网时代,文化产品的连接融合现象明显。游戏、文学、动漫、影视、音乐、戏剧不再孤立发展,而是可以协同打造同一个明星IP,构建一个知识产权新生态。
其实这也就是为何这两年你经常会在地铁上看到有人看《功夫熊猫》电影,还有人在玩《功夫熊猫》手游,又有人在看《功夫熊猫》动画片的原因(这里是个例子)。
未来IP商业化多点开花还远远不够
这也不难解释,六小龄童上不上春晚看官们为何会那么纠结:“就算六小龄童坐在舞台上嗑瓜子我也能看到跨年倒计时”,当这个IP形成后,商业价值可以是无限延伸的,并且在未来的商业形态里一定是多点开花的。
而这一点在互联网圈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如果只是单纯的一个IP多元化运营,优质IP终有枯竭的一天,所以对于IP运营来说,更重要的是打造IP。
影视领域的最终载体是电视,近两年,互联网电视的迅速崛起也是善于运用和打造IP的最终体现,以上那些影视作品的案例大多均是出自互联网电视品牌之手。
以代表品牌乐视、微鲸来说,按正常逻辑他们在硬件与产业链上根本无法与传统厂商匹敌,但是他们如今能站在风口是何原因?
传统的电视产业内容与硬件是互不冲突,他们只提供硬件创新,内容交于第三方;而微鲸们是在打造一个OTT平台,以这个平台去深度打造一个超级IP,再多维度延伸小IP,他们给IP价值带来更多的价值释放空间,正如六小龄童这件事,用户甘愿通过不同的场景来消费,这是用户的情节需求,未来的商业规则,把握住这种情节或许胜算更大。
想象空间在哪?
我们需要回到IP是什么的问题上来,IP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个具有用户,粉丝群体的个体,可以是一部文学作品、网络游戏,也可以是一个人。
《就想开家咖啡馆》的作者李强说过:那一年,打败星巴克的不是漫咖啡,而是店里的小熊! 由塞思·麦克法兰执导的电影《泰迪熊》大火后,一个叫TEDDY BENE的咖啡店也火了,并且几乎没有花任何推广费。
这是一个自造IP,并实现价值多元变化的过程,但这个过程能否顺利发展,则需要成长温床!
拿《功夫熊猫3》来说,是一个拥有大量粉丝的电影,第三部则增加了更多的IP元素,周杰伦献唱主题曲、杨幂等人配音、微鲸定制版电视、主题公园同步推出,IP价值实现多元放大,乘法效应显现。点映三小时,票房过4000万,超出《星7》20倍。那么未来该IP衍生的其他产业价值则更大。
再如《芈月传》,在乐视网首播的同时,乐视旗下的手机、超级电视、乐视网等平台不断展示“芈月传 ”的元素,并出售冠名权、广告,数十家品牌对乐视《芈月传》进行了投放。此外,《芈月传》订制电视、乐1S芈月纪念版、芈酒等业务相继铺开。
那么再回到主题,六小龄童版大圣30年了,为何其他猴年观众没有这么上心呢?那是因为IP在互联网环境里才有了多元价值释放的空间,除了推手原因,互联网渗透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当然,侧面也体现出未来的文娱产业走向,互联网让企业知道用户愿意为谁消费,这就迎合了此前阿里影业徐远翔被围攻的那番言论,谁说不是呢?(本文首发钛媒体)
来源:钛媒体
作者:安树
编辑:IPRdaily 王梦婷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