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政策资本资本商标权
IPR Daily,知识产权第一新锐媒体
近几天,时常被质疑在中国水土不服的特斯拉又遇到了麻烦。
过去一周内,特斯拉“不符合三包政策、商标纠纷、车辆暂扣、车主砸车、首批车主维权”等新旧问题都登上了媒体头条。细心的人还发现,特斯拉的麻烦不止这些,在美国很好用的谷歌导航在中国并不给力,以至于特斯拉不得不重新找一家导航供应商。
尽管问题重重,特斯拉在华第二款车型Model X电动SUV即将接受预订。特斯拉更预计该公司今年全球销量将超过3万辆,其中,在中国市场完成5000辆目标,绝大多数车辆将在今年下半年交付。该公司认为,来自中国的强劲需求将扩大特斯拉的产销规模。
由此观之,在特斯拉眼中,上述问题不过是一些小插曲,并不妨碍其在中国迅速扩张的脚步。事实真的如此吗?
入华伊始,特斯拉便成为中国媒体的宠儿,每个动作都会牵动资本市场和舆论的神经。
上周五,亦庄特斯拉交车中心,来自内蒙古的于先生挥起锤子,砸向刚刚到手的白色Model S的前风挡,以示不满。于先生是首批订购特斯拉的车主之一,但他发现特斯拉单方面更改交车顺序,自己未能首批提车,于是和其他有类似情况的车主一道,向特斯拉讨说法。
车主于先生(黑衣者)砸过的特斯拉电动车
6月初,于先生终于等到了自己的车,岂料,远渡重洋的爱车因关单号与车架号不符被暂扣。重新申报需要至少三周。特斯拉提出将一辆配置相似的车辆交给于先生。于先生认为这是一辆展车,是“二手车”,遂控诉特斯拉“店大欺客”,最终砸车示威。
砸车只是表象。Model S入关被扣之后,有报道称,特斯拉不符合中国三包政策,且特斯拉尚未与此前抢注“特斯拉”商标的公司就商标所有权一事达成协议。
此外,特斯拉的车载导航系统是由谷歌提供的,这套系统在中国用起来并不灵光。于是,特斯拉在中国另找了一家合作伙伴,重新设计并安装了一套导航系统。
各种乱象背后,不少人给特斯拉这个外来客贴上了“不靠谱”、“不懂规矩”的标签。被质疑、被追问的特斯拉,是否有必要更细致地考虑扩张策略?
问题看起来不少,其实不外乎几方面。首先是供求匹配。在供给端,特斯拉工厂的生产能力,中国维修服务中心的数量和辐射范围,以及特斯拉雇佣的第三方充电桩安装团队的辐射范围成为三大制约因素。在需求端,“特斯拉狂热”还在不断升温,导致需求量猛增。
显然,特斯拉现阶段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其实,特斯拉完全可以事先声明,不符合条件的地区不卖车。没能在车主下达订单时“卡住”客户,那么一旦客户下了订单,理应按顺序交车。事前功课没做足,搞砸了被骂倒也符合常理。
第二是商标纠纷问题。车企商标被抢注的事件早有先例,国际车企一般会通过改名、购买商标权等方式加以规避。
至于地图一事,原因不言自明。不懂得本土化,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进口车势必“水土不服”,影响用户体验。整车厂必须对此负起责任。
其实,业内人士更倾向于认为,特斯拉最近运气不佳。本来是一些不大不小的问题,因为社会关注度高,就成了大问题。然而,特斯拉在华扩张过程中,绝不能忽视这些小问题,否则难免让人觉得店大欺客。
有报道称,今年5月底,维权车主得到的答复是“该什么时候交就什么时候交”,在客户中引发不满。特斯拉一方面表态生硬,等同于承认无车可交;另一方面,其又将维权车主拉入电话黑名单,不提供基础服务,给车主带来不便。
若事实如此,特斯拉当下碰到的就不再是小问题。这家似乎更擅长资本运作的公司,或许不会在中国像以往一样顺风顺水了。
来源:青年参考
编辑:IPRdaily 王梦婷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