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
IPR Daily,知识产权第一新锐媒体
2005年,一项名为“拥有多个触摸传感器的手持电子设备”获得专利通过,在当时谁也没想到它就是苹果正在密谋的初代iPhone手机。直到几年后初代iPhone推出后,这个不起眼的专利才让人们恍然大悟。如今,一个个专利仿佛预示着苹果产品的发展方向,那么在苹果众多专利中,有哪些可能会在未来的iPhone中出现呢?
谁能想象到它就是iPhone的前身(图片引自appleinsder)
今日的苹果对于专利申请已经是家常便饭,跟产品有关的没关的一律申!即使其中一些或许对未来产品毫无作用,那对于苹果来说也可为竞争对手设立专利障碍。不过茫茫专利海中一些专利似乎指明了未来iPhone发展的方向。
屏幕支持指纹识别(图片引自appleinsder)
首当其冲的就是一项关于指纹识别的专利,自打iPhone 5s配备压感式指纹识别后,带动了这一方便高效的加密功能来到了大部分人的手机上。今年初,苹果一项通过屏幕实现指纹识别的专利被曝光,再次让手机圈高潮。
直接将指纹识别层加入屏幕结构中(图片引自appleinsder)
根据专利描述,未来iPhone的Touch ID指纹识别可以在屏幕任意位置得到支持,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触屏直接完成识别。虽然这种想法早已出现,但在实际应用中这样的做法会影响手机屏幕的显示效果和触控灵敏度,得不偿失。但是自打苹果有了压感屏幕的经验后,这次似乎可以通过嵌入一整块指纹识别层来解决。
另外这项专利也指出,同时使用多个指纹进行加密也可实现,由此衍生的功能非常厉害,例如同时使用食指+中指进行加密,即便在你熟睡时也无法被人捏着手指去解锁,因为他还要尝试不同的手指组合。这可不是说着玩,在上月初就有媒体曾报道“女子睡着遭闺蜜指纹解锁手机,发3万元红包”。除此之外,在功能上或许还能支持指纹组合打开不同App。
既然说到屏幕,那么苹果前不久还有一项看似“奇葩”的专利被曝光,通过支架来防止手机跌落时屏幕碎裂。光说可能有点晕,各位看图:
支架避免了屏幕直接接触地面(图片引自appleinsder)
支架平时隐藏(图片引自appleinsder)
首先要解释的是,导致屏幕跌碎的情况基本都是屏幕先着地。苹果的专利中则是通过在屏幕边缘增加四个可弹出的支架,让支架代替屏幕先接触地面,保证屏幕不会破碎。同时结合机身内各传感器协作判断手机是否遇到危险需要弹出支架。
这一想法确实可行,直接避免了屏幕接触地面,但是它带来的坏处就是机身或许会多出四个丑陋的开孔,也许苹果能将它做进边框中,或者是像三星那样专门推出坚固的户外机型。
新材料有望让机身取消天线条(图片引自appleinsder)
然后就轮到了被不上网友吐槽的机身“天线条”,在目前iPhone上面上下各两根与装饰无关的塑料条保证了手机信号的传输,因为全金属机身的手机必须通过此方式降低对信号的影响。在苹果几个月前公布的一项专利中提到了一种解决办法,一种全新的神秘材料既可以保证信号穿透机身,又可以保证与阳极氧化铝有着同样的外观和手感。
新的充电技术(图片引自appleinsder)
你以为它的出现只是为了解决丑陋的“天线条”?图样图森破,结合近日外媒曝光的一份苹果“感应充电”专利,似乎未来的iPhone也将拥有炫酷的无线充电功能。
我们都知道无线充电不适用在金属机身上,因为通常情况下被金属机身包裹的手机会阻挡磁感应充电,所以不能支持无线充电。此前高通曾推出磁共振无线充电解决这一问题,不过目前尚未推向市场。这次苹果专利中,描述了一种双线圈感应式充电系统,结合新的机身材料也许可以在不增加外部件的前提下,为iPhone带来无线充电功能。
苹果iPhone对于摄像头的升级向来谨慎,当1200万像素成为标配时它还在用800万像素了;当2000万像素来到安卓手机时,它终于给了用户“阉割版”1200万像素,虽然成像效果向来出色,但还是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抠门”。
快速多张合成让低像素摄像头媲美高像素摄像头(图片引自appleinsder)
一项早在2012年便被苹果申请的专利,描述了一种拍摄超分辨率照片的的方法,借助OIS定位调节器、定位传感器、惯性传感器等,配合高速连拍功能从不同角度拍摄一批照片,最终合成一张超高分辨率的照片。它有点类似目前安卓阵营的多张合成功能,或许我们在明年的iPhone上可以见到。
总结:除了上述各种看似靠谱的专利之外,像什么织物屏、波浪屏、透明玻璃屏、压感控音量耳机,苹果的专利实在太多,甚至出现了各种与产品看似毫不相关的专利也被拿下,比如零售店中的玻璃楼梯也是有专利的。
网络上曾有人戏称苹果是“专利流氓”,用得上的、用不上的一律申请下来,即使对自己产品没有什么用,那对于竞争对手也能造成阻碍。在厂商为了各自利益竞争激烈的年代,甚至曾出现涉及苹果专利的HTC手机在美国禁售的事件发生,虽然此事最终对HTC影响不是很大,但足以证明专利的重要性。同时,这些专利或多或少地揭示了未来产品的发展方向。
来源:中关村在线
作者:刘可昕
编辑:IPRdaily王梦婷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